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节:“看来卢植志向不小,或在尚书令和三公九卿!”

    大司农曹嵩:“国家财用匮乏,刘备提出的策略看上去都能够增加税负,但实际操作起来阻力很大、得罪的人很多。

    多半是袁家让卢植做刀,卢植不愿意,就让徒弟刘备提做刃,如果成功了,卢植作为师傅就有很大的功劳,刘备是袁家故吏,袁家知人之明功劳也少不了。

    而且百官、豪族只会记恨刘备,皇帝却记得卢植的功劳。万一失败了,刘备官职小,大不了隔两年从头再来。”

    曹破虏:“还讨论什么?刘备就是个过河卒子,关键是卢植,以及袁家。”

    曹家众人都说:“对一定是这样!”

第203章 曹操宋奇的威胁() 
曹节:“这一策皇帝多半会让重臣商议,我立即将要点默写下来,我们曹家,还有宋家在雒阳的官员,都要早做准备,仔细思索,提出意见,朝会时方能得皇帝欢心,方能得群臣知我等有见识。地方上的人也要提前谋划,以抢占职务和利益!”

    也是难为曹家众人了,推断问题的整个过程已掉入坑中,结论也完全错了,竟然能爬出来找到正确应对措施!不得不说初始牌面真的很重要,曹节的政治经验丰富地令人发指。

    。。。

    刘备奏章谈的第二个问题是天人感应

    曹节记得清楚光武皇帝依靠谶纬向将士、百姓展示了天命在身,从此东汉的儒学在官方倡导下大量加入各类含义模糊的图谶,走向与神秘主义、谶纬之学、君权神授的合一的状态。谶纬之学也给野心家开了一扇窗户,例如“代汉者当涂高”,曹家内部不是没有私下讨论过,“曹”者官署也,驿站是亭长的官署么,不就是当涂高么?

    曹节回想起刘备竟然在奏章中写道:古文经学家门认为“六经皆史”的观点,经书就是历史而已,图谶不过是偶然中地。引入更多的古文经学,与现有图谶满天飞的今文经学打擂台,朝堂内外就不会以灾异来批评朝政,有心人也难以利用图谶来举众造反。引入古文经学,则应引入古文大家,如特赦郑玄之类的人物,入朝担任博士。

    。。。

    宋奇听闻曹杰身体不安,急忙带了礼物前来曹节在宫外的府邸慰问,得了曹节指点,细细阅读默写下来的奏章要点,心中巨震:“以皇帝贪财的性格,又哪是百分之一二可以满足!我家在琅琊港有不少股份,海关一设岂不是损失很大!

    我家皇亲国戚,国家的钱财不就是我家的钱财,岂需缴税!又有何人敢问我们收税?这举报奖励之策一出,总会有不开眼的为了钱财举报我家。

    刘备这小子是专门针对我啊!”

    曹节根本没想到一个有利于国的财税政策,被宋奇理解为专门针对。

    或许这就是肉食者鄙,换句话说有产者或有官职者首先想的是如何保持自己原有的财富和权利。

    。。。

    宋奇并没有等到朝议,向父亲报告后既向封地不其赶去。途中经过顿丘,将做县令的好友曹操邀做同行。按照大汉的相关律法,郡县长官非奉上级命令,不得擅自离开本县地界。宋奇是皇后之兄,曹操是九卿之子,别人轻易不能违反的规定,宋、曹二人胡乱想个理由向郡守书面备报一下,也就放行了,郡守根本得罪不起宋、曹两家。

    伏完在胶州湾的商铺和港口恰好竣工,在县丞伏海的府邸设宴款待宋奇、曹操,还特地邀请了刘备几名部下,以及当地一些有名的豪族、商人。

    “你先是夺走灵山岛,在胶州海边设港口,分去琅琊港的船只货物,后建议皇帝陛下对琅琊港口进出船只征税,莫非成心跟我作对?”宋奇没打算绕弯子,端着酒樽,走到刘备面前,居高临下。

    刘备起身针锋相对:“我帮助琅琊县打下灵山岛,保证了航道安全,你们不仅不感激还恩将仇报,是何道理?有些人就是自以为是!”

    宋奇威胁道:“你信不信我让尚书台将你调走!”

    刘备:“天下不姓宋,你有胆量就给陛下提出来,看他是否接受!”

    曹操在一旁和稀泥:“好说好吧,大家都是年轻人,以和为贵多谈谈嘛。刘玄德,不是我说你,做些事情不告知宋侯爷和琅琊王,他两又怎能不怪?你认可个错,道个歉,我想宋侯爷大人有大量,便不会追究不敬之罪。”

    刘备:“要如何道歉、认错?”

    “灵山岛驻军,务必撤出,此外在胶州湾划一块港口地给侯爷和琅琊王。”曹操的眼神越过了面前的刘备,而是盯到其旁边的高挑的苏媚,“这位是?”

    “妾身苏氏,现为夫君整理书房文档而已。”

    一旁的宋奇眼睛也亮起来:“姓刘的,若肯割爱,我就不计较!”

    “滚!”

    。。。。

    最终,屈服于宋、曹两家的压力,刘备让出了灵山岛的西岸,并允许宋家、琅琊王在胶州湾择地建码头。

    看起来让了大步,实际上作为县长,不可能单单依靠官府的力量推动地方的发展和建设,既然伏氏可以择地建码头,琅琊王和宋、曹当然也可以。

    宋奇却不肯放过刘备,开出很高的待遇,挖刘备手下的人才。

    几天过去了,刘备手下略基本上没几个人愿意走的。宋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教于曹操。

    曹操所:“刘备所招募提拔重用的,大多数要么出生普通,要么是世交子弟,要么有生死与共、雪中送炭的情分,你想挖这些人怎么可能容易?”

    宋奇:“可我是皇后之兄,跟着我以后将大有前途,不比跟着一个小小县长好十倍百倍?”

    宋奇毕竟是皇亲国戚,有爵位的乡侯,巴结他的人要么是高官、富商,要么是世家子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然刻意谦卑下士,对那些低级文、吏将官、军士很难投入发自内心的尊重,展现自然而然的认可,所派遣去挖墙脚的人也只是地位不高的文吏和将官。

    就好比后世百度、京东去清华招毕业生,李彦宏、刘强东会亲临现场,轮到阿里巴巴可能就只是一个华北区总裁去招人,清华毕业生就会问“马云怎么没来?”李彦宏招募的人,最高能做到副总,甚至未来接班;阿里地区总裁招的人,一般最高只能做到地区副总。虽然两个公司都已相对成熟,向上的机遇并不大,但李彦宏、刘强东作为总裁亲至,至少给大家看到了希望。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宋奇眼高于顶,不屑于接触低级文吏、将士,虽然准备了不少钱财,尊重和重视无从谈起。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的主要目的是拉拢伏完、伏海、田常,交好琅琊王。刘备则亲自抚慰将士,经常与大家一起吃同样的饭,一起开玩笑,给小吏将士过集体生日,甚至集体婚礼。

    效果的差异很明显,宋奇亲自拉拢的伏海、田常感激涕零,立即表示投靠之意,不假颜色的任旐、关寿、王翁、李浩自然对他不感冒。

    可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久就给曹操、宋奇寻找到破绽。

第204章 傅士仁的叛逃() 
“你愿意跟从我?”宋奇看着保持低头弯腰长揖姿态的年轻人,论职务不过相当于亭长,眼中的轻视一闪而过。

    曹操拍了一下宋奇大腿,做了一个口型。

    宋奇连忙收起轻视,上前几步将他扶起:“免礼、免礼,欢迎、欢迎,请坐。”

    宋奇:“据我所知刘备对待部属颇厚,傅壮士为何想投靠我呢?”

    傅士仁:“刘玄德确实重视部曲,然而过于仁慈,以至于法令不明,赏罚不公!”接着将自己的功绩一一道来。

    曹操张大了嘴巴,仔细审视这个壮武的青年:“以你之斩获,只做一亭长实在不公,县贼曹、兵曹、典狱都不在话下。”

    傅士仁:“谁说不是呢,我与几个士卒本是广阳郡人,去年去并州戍边,不是刘玄德部曲。立功之后原本应该留在匈奴中郎将属下或回幽州为官。刘玄德动用权力,定要将我等当做部曲,我等敢怒不敢言。”

    宋奇这才重视起来:“我父亲为执金吾,正需要你这般勇将,可否展示擅长之术,我好写入推荐信!”

    傅士仁知关键时刻到了,来到演武场上,扎紧衣裤,打起精神,飞身上马,急停急转,左右驰射,转身背射。

    宋奇不太懂军事,却也知道马匹快速奔驰中射中目标极其不容易,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傅士仁长枪突刺,将着甲的稻城人裲裆甲前后两层刺穿,一马刀斩断小碗口粗细木桩。

    曹操武艺精熟,尤其善于用大戟和刀剑,见傅士仁马刀一斩一个有,顿感觉脖子凉嗖凉嗖的,心里嘀咕:听说刘备属下的王翁、刘朗等人都不弱于傅士仁,关寿更是勇冠三军,不知道是何等勇猛!

    曹操:“看傅壮也就比我高一点,气力或许差不多,怎就这般厉害?”

    傅士仁有心投靠,故而一点不隐瞒:“人借马力,从腿到腰腹共同用力,故而力量非凡,若让我步战,砍断碗寇粗细树木可没那么轻松。”

    曹操有些沮丧:“你这般非凡的骑术,我这辈子怕是都难以炼成。”

    傅士仁介绍了自己马鞍上垂下的简易皮质马镫:“只要有此物,骑术立即可以得到质的提升!”毫不犹豫将马镫的巧思卖给了宋、曹两人,以做进身之阶。

    。。。

    傅士仁得了宋奇、曹操许诺,立即回驻地收拾细软,悬挂印绶于门,带着两亲信就走。

    李浩恰好回来遇到,问清了情况,死死拉住,不停劝告。

    傅士仁说:“在刘君心中,我即使做得再好,永远也只是你的陪衬或跟班,我一定要超过你,绝不放过这次机会!”

    李浩:“我们是表兄弟啊,何必分这么清楚。”

    傅士仁:“光芒永远在你身上,我不干啦,我受不了。论马术、弓术我都胜于你,凭什么总要在你后面?不就是因为你爹么。”

    将平时没说的话说了一个痛快,其中多有嫉妒、难听之语。

    李浩听了很不高兴:“明明我力气比你大,比摔跤,比步战,比步弓哪次你能赢?难道只我一个人受了我爹的好处,你就不曾得益?”

    原本亲近两人,终究不欢而散。

    。。。

    “刘君,我特来请罪,士仁他只是一时糊涂。”李浩惶恐地跪在刘备面前,一点也不敢看平日总是偷瞄的苏媚。

    “他走了,你有何罪?你也打算走么?”刘备挥手让苏媚回后堂,拢在袖子里的手捏的发青,极力让自己在震惊中保持清醒和镇定。

    “我不走!他是他,我是我!”李浩知道自己没有关寿一般的武艺,也没有任旐一般的治政之能,刘备之前的看重和另眼相待,是因为两家的世交和父亲李定那句“此家必出贵人”,在其他人面前,他曾经有过优越感,也曾经惶恐不已,有过回幽州的想法,但从来没有过攀高枝的心思。

    “好!”刘备呼出一口浊气,心想还好没有引起集体叛逃,热情地上前扶起李浩,“只要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富贵于我,只是时间问题。人各有志,想走的人留不下,我只是为他感到可惜。”

    李浩:“可惜什么?”

    刘备:“傅士仁以为宋家能给他远大前程。岂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