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之群英逐鹿-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智戣颇有些懊恼地说道:“可是谁知道半个月前这个奸贼突然在南海郡聚众造反,各个郡县的信徒纷纷响应,军中的大将也在突然之间倒戈相向,就连父亲最信任的家将也突然背叛,暗杀了父亲。就这样,短短五六天的功夫,岭南大半均已失守。”

    杨杲闻言不由得愣住了,洪秀全,这个神棍就是上次召唤陆文龙时被乱入而出的××全,但怎么在这个时候出来跟朕作对啊,真不是时候!

    一旁的房玄龄长叹一声:“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眼下和唐军决战在即,怎么还会有这种神棍出来搅局。”

    冯智戣继续说道:“微臣从岭南赶来江都时,听说洪秀全已经集结了三十万信徒杀奔江南。陛下应早做防范啊!”

    杨杲点了点头,又问道:“起兵造反乃是大事,想必洪秀全身边也有几个心腹爪牙吧?”

    冯智戣答道:“陛下圣明。这洪秀全手底下确实有不少爪牙,其中以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冯云山、萧朝贵五人威望最高。洪秀全起兵之后自称天王,任命杨秀清为东王,石达开为冀王,韦昌辉为北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这几人也是叛军的领导层。”

    听完冯智戣的话,杨杲在心底里暗暗说道:“看来除了提前出世的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洪秀全是把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全都给带出来了。”

    “系统,能不能替朕检测一下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四维能力?”

    杨杲假装在闭目苦思,不易察觉地打开了系统,凝神问道。

    “系统正在检测中,请宿主耐心等侯……”

    “叮咚,系统检测完毕。杨秀清,统帅83,武力73,智力90,政治91。”

    “石达开,统帅95,武力93,智力80,政治73。”

    “萧朝贵,统帅82,武力88,智力76,政治71。”

    “韦昌辉,统帅76,武力90,智力71,政治63。”

    “冯云山,统帅85,武力81,智力76,政治72。”

    “陛下,微臣以为江南乃是我大隋钱粮重地,绝不能落入逆贼之手。微臣建议朝廷即可派遣大军剿灭洪秀全。”

    虞允文的突然开口说话吓得杨杲迅速退出来系统。

    杨杲迅速回过神来,点头表示赞同:“允文所言极是,只是眼下中原大战在即,荆襄也即将开战。朕该调何处之兵前往平叛?”

    虞允文微微笑道:“陛下,洪秀全虽然有三十万信徒,但三十万信徒不等于三十万大军。信徒虽然狂热,但是军纪混乱,其实不堪一击。微臣以为只要有一名合格的统帅,凭江南一带来护儿大将军留下的几万兵马就足以平叛。”

    杨杲当即问道:“可如今来护儿老将军还有来整将军已经率军去了夷陵,皇叔祖也赶去了襄阳。爱卿莫不是想让朕亲自挂帅前往江南征讨洪秀全?”

    虞允文还未答话,房玄龄已经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薛仁贵将军、李药师将军、常遇春将军还有杨继业将军和岳鹏举将军都是难得的人才,全都留在中原反而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微臣建议调一人前往江南担任平叛大将。”

    虞允文眉头微微皱了皱,拱手说道:“陛下,从中原赶到江南就算是快马加鞭,恐怕也得十天半个月。军情紧急,微臣建议由扬州太守王守仁负责征讨洪秀全逆贼。”

    “这。。。”

    杨杲闻言一愣,“王守仁一个文管能统帅数万大军吗?”

    虞允文微微笑道:“陛下,文官挂帅在我大隋并非什么奇事。开皇年间平陈时相国高颎便曾统领过数万大军。微臣曾和王守仁有过几次接触,此人虽然是个文官,但兵法韬略绝对是当世一流。”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或许王大人的确申通兵法,但这么多年都没带过兵上过战场,或许指挥郡兵问题不大,但是想要镇住来护儿大将军留下的数万强兵悍将恐怕很难,还是从中原的几大领兵将领中调回一人指挥征讨叛逆。”

    杨杲第一次遇到了手底下谋士产生了不同意见,顿时也陷入了纠结。

第一百二十章 目光放长远些() 
看着面前各执己见的两个谋士,杨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大军阀袁绍。

    历史上原本占尽优势的袁绍之所以被曹操击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的优柔寡断,各个谋士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白白地丧失了许多良机。

    一想到袁绍,杨杲便暗暗给自己敲响了警钟。登基以来很多事情其实他都是靠虞允文、房玄龄还有刘伯温这些智力强者的建议而做出的决策。这一次两个他最倚重的谋士出现了不同意见,他便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陋习得改,朕好歹也是智力值93政治值94的人,任何事情都得有自己的主见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能老是依靠手下来做决定。”

    杨杲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旋即开始思索到底是该听从虞允文的还是房玄龄的。

    良久,杨杲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顿时有了主意。敲了敲自己的书桌,淡淡说道:“两位爱卿,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从中原调回岳鹏举赶来江南作为平叛主将。”

    虞允文闻言想说些什么,杨杲却淡淡地摆了摆手说道:“允文稍安勿躁,听朕把话说完。朕相信王守仁王太守也是知兵事的人。但是朕觉得朝堂高位者做事应当看到百步之后,王守仁毕竟是太守,扫平洪秀全之后他还是得回到江南治理地方。而用岳鹏举为将,等到他平定洪秀全叛乱后,朕便能将这数万大军当做一支奇兵来用。”

    说到这里,杨杲给身边的几个宦官还有冯智戣使了个眼色,几人会意,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杨杲压低了声音说道:“朕决定等到岳鹏举平定洪秀全之后,假意命其前往岭南镇守,实则率军暗地里潜行至荆南,突袭巴蜀。李渊老贼真当朕好欺负吗?朕就让他知道得罪朕的下场是什么。”

    虞允文恍然大悟,拱手称赞道:“陛下深谋远虑,令微臣敬佩不已!”

    杨杲微微一笑,奉承话谁不爱听,尤其还是被智力值高达95的虞允文赞叹。

    杨杲眯起眼睛点了点头,又开口说道:“不过允文说的也不无道理,岳鹏举从荥阳赶来江南还需要一定时日。朕便先令王守仁率领郡兵前往抵挡洪秀全的进攻。”

    虞允文和房玄龄尽皆拱手作揖说道:“陛下圣明,微臣没有疑义。”

    。。。。。。。。。。

    杨杲做出决断后,神行太保戴宗再一次发威,用了短短六天的功夫就赶到了荥阳郡,将长安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和杨杲的调令交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看完之后,不敢有所耽搁,迅速擂鼓聚将。等到诸将尽皆步入帅帐后,薛仁贵当即将戴宗送来的信件传阅给了众人。

    王世充看完之后,当即拱手说道:“薛大将军,弘农乃是东都的一道屏障。失了弘农,李渊大军便可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洛阳在无阻拦。弘农杨氏又是当地的土霸王,一般人不一定镇得住,末将请命亲自赶去弘农郡坐镇。”

    薛仁贵闻言一喜,戴宗一共送来两份信件,一份是讲述唐军五路进军计划和对岳飞的调令,也就是刚刚薛仁贵传阅众将的那一份。

    而另一份则是杨杲给薛仁贵的私信,讲述朝廷对于唐军五路进军的应对。杨杲在信上说的很明白,洛阳以西隋军现在无力占领,弘农郡交给王世充镇守。

    薛仁贵也很赞同杨杲的这一意见,所以当王世充出列请命时,薛仁贵当即点头表示了赞同。

    洛阳是王世充的根基,一旦有失他这半辈子的辛苦算是彻底白费了,所以他不敢有所怠慢。见到薛仁贵同意,当即抱拳说了句“军情紧急,恕王某无礼”,便带着来参加军议的两个侄儿王仁则和王彦章匆匆离去。

    王世充离去后,薛仁贵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岳飞,微微笑道:“岳将军,洪秀全逆贼谋反,江南告急。江南是朝廷的钱粮重地,不容有失,你也速速启程吧!”

    “末将遵命!”

    岳飞拱了拱手,又颇有些遗憾地说道:“传闻逆贼李渊次子李世民自幼便深得兵法奥义,李渊谋逆之后,此子更是为李渊立下赫赫战功。斩宋老生,降屈突通,平薛举李轨。我本想在沙场上跟他分个胜负。谁想到居然要去江南对付洪秀全这个神棍!”

    薛仁贵安慰道:“鹏举将军不必懊恼,你虽然曾是朝中大将,但毕竟离职多年。洪秀全虽然声势浩大,但一个依靠装神弄鬼蒙骗百姓造反的神棍能懂得多少兵事!陛下让你去对付他也是为了让你多立下些战功,日后也好方便他提拔鹏举兄。”

    刘伯温也笑着说道:“关陇李渊乃是陛下大敌,只要岳将军多立战功,日后执掌三军替陛下征战沙场时,还怕没有机会和那李世民一较高下吗?”

    岳飞闻言豁然开朗,对着帐内诸位拱手说道:“诸位将军,这一次李世民那小贼就交给你们了,岳某相信诸位定能大展神威,让李家父子这对逆贼明白,我大隋将士龙精虎猛,骁勇善战。早晚有一天定会杀进长安剿灭他们这群叛逆。”

    帐内诸将尽皆朝着岳飞抱拳哈哈大笑道:“岳将军请放心,我等定不会让你失望!”

    岳飞拱手说了声“告辞”,和长子岳云也一同离开了帅帐。

    岳飞、王世充先后离去后,薛仁贵清咳了一声,沉声说道:“诸位,岳将军去江南建功立业了。我们也不能输给他,陛下再给薛某的私信中建议薛某,让我们先灭实力较弱的河内的李元吉和黎阳的李世绩所部,诸位都有什么想法?”

    刘伯温轻摇羽扇,面色平淡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如今唐军五路进军计划泄露,王世充已经亲往弘农坐镇,李世民一时半会是赶不到洛阳了,那么孤军深入的李元吉和李世绩不就是成了给我们送上门的功劳吗,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只是可怜了李渊,去年才刚刚赎回长子,马上又有来赎三子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识抬举() 
刘伯温此言一出,帐内众将哄堂大笑道:“刘先生所言极是,李渊长子李建成刚刚被陛下放回长安不过一年,他的三子李元吉又要成为江都的贵客了!”

    李靖听了刘伯温的话后嘴角微微一扬,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在一片笑声中缓缓出列,对着薛仁贵拱手说道:“大将军,末将思得一条妙计,不仅可以一挫李唐的锐气,而且还可重创窦建德。”

    薛仁贵闻言眼前一亮,呵呵称赞道:“李药师果然足智多谋,我大隋有李药师你这样文武双全的统帅,还有刘伯温这样智冠无双的谋士,真是大幸啊!”

    “哪里哪里?在薛大将军的面前,李靖岂敢自称文武双全!”

    李靖谦虚地一笑,旋即又淡淡地将自己的计策道出:“李唐出兵一事,窦建德恐怕没少做推波助澜之事。微臣建议薛将军亲领主力大军出营往东而去,大营内只留部分兵力驻扎。窦建德探知定会以为唐军大举来援,肯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出城攻打我军大营。到时候薛将军率领主力杀回,只遣一支偏师前往伏击李元吉。”

    薛仁贵、常遇春、杨继业等统兵大将闻言尽皆眼前一亮,杨继业当即出列说道:“此计甚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