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崛起-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晗摹5湫偷氖〖逗娇漳附⒌暮娇沾蠖影ǎ1个战斗机中队(3637架)、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3637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还有四架反潜直升机。总计107架飞机。

    弹药

    初期。每艘省级航空母舰上的弹药载量为:平均每门40毫米炮各弹800发。每门20毫米炮备弹为4076发。弹药总重47吨。为定编舰载机重的50%。后來。为了增加航母的干舷和稳性。舰船局严格规定了每艘省级航空母舰的弹药载量:每门40毫米炮为500发。每门20毫米炮为1420发。

    编制人数

    战争期间。随着飞行员、地勤人员和炮手数量的不断增加。使省级航空母舰上的住舱十分拥挤。到1935年。其标准编制员额比设计预定的人数多50%。总计3442人。其中军官382人。士兵3060人。

    青岛造船厂研制的秦级战列舰。也是同样服役了。

    该舰早在1932年代开始设计。原本计划在的限制内建造35;000吨级的战斗舰。但中华海军司令汪淼洋认为35;000吨级的军舰无法满足中华的需要。因此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战列舰。当时全世界的、所有海军国家都是钻空子。中华为了可以获得的一席之位。决定建造排水量40;000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当时的代号“秦级”。秦级号战斗舰在1934年7月1日在青岛造船厂安放龙骨。该舰随后被命名为白起号。其后在1935年2月14日下水、在1935年8月24日正式竣工。首任舰长为易扬海军上校。

    白起号服役时。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超过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至于满载排水量。白起号已经达到50;900吨。相较于其他的战列舰。白起号水深限制而显得比较宽。使它可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上稳定地航行。另外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

    主炮为双连装8门47倍口径380毫米舰炮。其主炮最大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为3发/分。最大仰角射速为2。3发/分。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在一战后建造的战舰主炮中属于中游和黎塞留级、南达科它级、纳尔逊级大致相当。但强于乔治五世级。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著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加上它的弹道低伸不利于远距炮战。但其装甲防护沿用。

    旧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导致其装甲厚度远低于纳尔逊级的355M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38。2%。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它的TDS(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千克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却可以抵御300千克hexanite烈性炸药(中华当时使用的制式鱼水雷用装药。由60%TNT与40%六硝基二苯胺组成。其威力约相当于纯TNT的107%。但话又说回來。300公斤hexnite仍旧是相当惊人的。)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总的來说俾斯麦级的火炮和装甲方案沿袭一战时的巴伐利亚级。比起同时代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和黎塞留级。大部分部位装甲薄了一点。坚固的焊接舰体和优质的装甲保护。以及30。8节的航速。令白起号能有效地吸引及相当程度上应付任何敌军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轻易地摧毁遇到的敌方护航运输队。

    同样省级战列舰还有一个定义就是一个主要的防空战列舰。所以省级战列舰的防空武器多如牛毛。

    省级战列舰:舰长:250。5米。舰宽:36米。吃水:9。3。满载排水量:5。04万吨。动力:12座高压重油锅炉、3座蒸汽轮机。最大功率:150170马力。最高航速:30。8节。续航能力:9280海里/16节。编制舰员:2092人(103名军官)。武装:四座双联380mm/52倍经主炮、六座双联150毫米/55倍径副炮、二十座双联40mm高射炮、二十座双联20mm高射炮、六十座四联12。7mm高射机枪。舰载机:4架水上侦察机、2架反潜直升机。装甲:侧舷装甲:145320mm、甲板:50120mm、防雷装甲:45mm、首尾横向隔墙:100320mm、主炮塔:130360mm、副炮塔:40100mm、主炮座:340mm、司令塔:350mm、装甲总重量:17450吨。

    青岛造船厂的另一项杰作就是远海潜艇:海豚级潜艇。

    海豚级潜艇采用泪滴型舰壳。外观相当宽阔圆润。前水平舵位于舰首。尾部控制面包括一对水平尾舵以及下方一面垂直方向舵。但洠в猩戏降拇怪倍婷妗:k嗉肚蓖侵谢谝恢植捎玫ブ嵬平牟竦缜蓖АT胍艚系停灰酝樟蓖в捎诨倒收下式细摺6急冉掀盟嵘踔寥嵘杓啤

    浮航排水量约2300吨。潜航排水量超过3000吨。算是大型的柴电潜艇。舰体采用双壳结构。任务潜航深度约240最大潜航深度约300舰体预留浮力高达30%。在柴电潜艇里十分罕见。基洛级的内部分为六个水密舱段。最前端为鱼雷舱。第二个舱区上层为指挥室。下层为电瓶室;第三个舱区上层为船员寝室及厨房。下层亦为电瓶室;第四个舱区为柴油发电机舱。第五个舱区为主推进电动机舱。第六个舱区为备用电动机舱;由于海豚级潜艇的预备浮力极为可观。因此六个水密舱中任一舱进水都能确保不沉。

    早期海豚级潜艇的动力系统包括两具功率各1000kW(1341马力)的4DL42M柴油发电机组、一具最大功率5800马力的PG141M潜航用推进用电动机、一具150马力的PG142低速巡航用发电机组、二具 各102马力的紧急用柴油发电机组以及两组蓄电池(各由120个单元组成)。单轴六叶片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转速500转/分。最大潜航速率17节。浮航速率8~10节。以7节速率呼吸管航行具有6000海里续航力。以3节速率潜航则具有400海里的续航力。最多能持续在海上作业45天。舰上编制52名人员。基洛级拥有许多降低噪音的措施。包括舰体外层的吸音涂料、 轮机安装于减震基座上、机舱采取隔音设施等。噪音较以往苏联潜艇有显著降低。

    海豚级潜艇:艇长:72。6米。艇宽:9。9米。吃水:6。6米。排水量:浮航2;325吨、潜航3;075吨。乘员:60人。动力系统:2×4DL42M柴油机/2682 /4023(EKM)、1×PG141M推进用电动机/5800、1×PG142低速巡航用发电机组/150、2×紧急用柴油发电机组/204。续航力:呼吸管:6880/7节。航速:浮航:10节、潜航:17节。主要武器:6×533mm鱼雷发射管、装填反舰鱼雷、反潜鱼雷和水雷。

第34章:装备更替(8)() 
登陆舰是一款现代军事海上登陆战最实用的武器装备。也叫做两栖舰艇。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

    一般认为登陆舰艇的最初形态是俄国黑海舰队1916年使用的称作“埃尔皮迪福尔”(希腊文。意为“希望使者”)的船只。这是一种平底货船。吃水很浅。排水量100-1300吨。适于运送部队抵达海滩实施登陆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曾改装和建造了一批与其类似的登陆艇。排水量在10-500吨。大小不等。艇上装备机枪或小口径舰炮。艇艏开有舱门。便于人员和车辆下船登陆。这就是最早的登陆艇。登陆艇的航速都在20公里/小时以下。续航能力仅200-1000公里。在登陆作战中登陆兵一般需乘运输船或军舰至登陆占附近的海域。再换乘登陆艇突击上陆。

    登陆舰又称坦克登陆舰。它的排水量600-10000吨。可载坦克几辆至几十辆和士兵数百名。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时。这就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抵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强快了登陆过程。其登陆作战能力比登陆艇大为增强。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用油船改装而成的。1940年。英国建造了首批LST1级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也相继建造了大量登陆舰。战后。登陆舰提高航速。增设直升机平台。装备防空导弹。采用侧台推进器和新型登陆装置。使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

    坞式登陆登陆舰。又称船坞式登陆运输舰。它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在太平洋岛屿实施登岛作战而道德研制成功的。坞式登陆舰内有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坞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动水闸。水闸打开。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装载的登陆艇或两栖车辆可从坞室驶出。现代坞式登陆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万吨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时。可载10-22艘各类登陆艇或20-80辆两栖车辆。有的还设有直升机平台。载运直升机数架。可实施机降登陆作战。

    登陆舰得到大力发展是在二战期间。在一战之前;登陆作战主要使用传统船只。1915年灾难性的加利波利登陆表明。传统船只已经不适合用于近代登陆作战的要求。特别是机枪被大量装备以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登陆舰在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洠в锌吹胶艽蟮姆⒄埂U馐且蛭拦>秸蕉诱庖皇逼诰思赋⌒」婺5恼秸H纾合憬墩秸4佣贾孪冉锹浇⒀档姆⒄埂520世纪30年代后期。具体的计划开始实施。并开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专业登陆舰。

    早期被分为两类。输送舰与登陆舰(艇)。通常部队在港口登上运输船到换乘点换乘登陆艇发起攻击。或者直接由登陆舰从始发港口向目标地点发动登陆攻击。

    许多早期登陆舰由货船改装。然而。也出现了坦克登陆舰(LST)这样的专用舰只。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坦克或其他大型车辆登陆的舰只。不像其他大型船舶。坦克登陆舰可以直接到登陆海滩投放部队。除了运载部队的船只。其他船只是必要的。 很快。人们意识到。像两栖登陆作战这样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一种专业的指挥舰只负责指挥。普通海军船只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也有人意识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不一定能提供所有的火力支援 (包括压制火力)需求。因此一些搭载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火力的专业船只被制造出來。这些火力包括火炮和火箭炮。它可以装上登陆艇和登陆舰。作为登陆前的最后攻势的一部分。登陆区将布满这些类型船只。

    尽管登陆舰在二战期间的得到大力发展。但仍有很多限制。比如:登陆区海岸线的类型是否适合发起攻击。海滩上的障碍物必须较少。并有适合的潮汐条件和合适船只抢滩的斜坡。然而。随着直升机的发展。这些问睿荚诟旧系玫搅烁谋洹

    为了满足中华海军舰船“均衡装载”的需要。中华从30年代起开始建造了大型通用两栖攻击舰“饕餮级”。发展这种两栖攻击舰的主要原因有:

    1。节约经费:这种舰综合了中华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武装货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艇和一艘武装货船装载的货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样的装载任务。需要三艘上述运输舰來完成。这会使造舰经费增加约20%。

    2。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