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崛起-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口动能:33685焦耳

第30章:装备更替4() 
在火炮方面则轻松很多;因为现在全国上下除了国企以外只有一家是可以研制并且生产100mm以上火炮的;这就是内蒙古金属公司;所以火炮范围内除了火箭炮是由国企來研制生产其他的都被内蒙古金属公司给垄断了;

    当然火炮中还有一个原本是让在枪械装备里的;那就是反坦克火箭筒;这是唯一一个可是在枪械生产公司生产的火炮武器;

    F35式反坦克火箭筒;中华通用公司研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

    F35式反坦克火箭筒筒壁薄;质量小;威力大;射程远;后喷火焰小;结构坚固耐用;左、右肩均可射击;

    1。火箭筒

    该火箭筒由发射筒、瞄准具、手柄、护板、背带、两端护套、握把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用合金钢制成;包括筒身和尾喷管两部分;前端有火箭弹定位销缺口;后端有护盘;以便偶然碰到地面时;防止土、砂和其他杂物堵塞尾喷管;筒身上部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部有握把联接耳、手柄固定凸壁和击针座室;筒身左侧有光学瞄准镜固定板;右面是两个固定护套带和背带环;木制护板由护板箍紧定;起隔热作用;发射机构位于握把内;击发机构由位于击针座室内的回弹式击针组件构成;保险机构用于闭锁扳机;防止走火;

    早期的闭锁机构是钢索式的;后來改为杠杆式闭锁机;由于在发射机构内采用了带杠杆和弹簧的变换扣;并相应改变了保险装置的结构;因此;尾喷管部件与筒身在未结合到位前;扳机能自动处于保险状态;拆卸时;用左手握住筒身;大拇指压出闭锁机构杠杆;再用右手以逆时针方向将尾喷管组件拧开;然后折叠于筒身下方;由定位销和弹簧支架固定;即成为空降状态的集装武器;若需使用夜视瞄准具;可在准星座和握把之间装上两脚架;

    2。瞄准装置

    该火箭筒采用瞄测合一的光学瞄准镜为主瞄准具;其放大率为2。7倍;视场13°;瞄准镜的分划板上;有4条水平线;对应射程为100m、200m、300m和400m;

    此外;该火箭筒还配有折叠式机械瞄准具;微光瞄准镜和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在星光下或其他微光条件下使用;

    3。弹药

    该火箭筒发射351В式和351М式火箭增程破甲弹;火箭增程破甲弹包括空心装药战斗部、F35式反坦克火箭筒压电引信、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组件等;发射药管旋接在火箭发动机的后面;尾翼组件的尾管、尾翼和涡轮容纳其中;战斗部质量为866g;内装388gA-Ⅸ-1型炸药;引信头部机构旋入风帽绝缘套内;上面装有保护帽;防止压电元件在使用中受到意外撞击;配有延期自爆装置的引信底部机构位于炸药后面;火箭增程发动机采用单孔管状双基药推进剂;

    351В制式弹;弹径70。5mm;质量稍小;破甲能力、射击精度和抗风偏能力;都强于351M式;此外;还研制了一种同口径的357式杀伤榴弹;战斗部长250mm;配用触发引信;杀伤半径15m;

    使用方式:1、将火箭弹弹头与助推器连接在一起;2、检查发射管内是否有泥沙和污垢;3、将火箭弹塞入发射管内;对准缺口卡住;就能将发射管的击发装置与火箭弹上的点火装置连接在一起;4、拔掉火箭弹前端的保护帽和保险针;5、按下握把上的保险;解除保险;6、把发射管搭在右肩上;左手握住手枪形握把;7、确认后方安全后;依照风速和目标速度调整瞄准方向;然后扣下扳机;

    F35式反坦克火箭筒:口径 85mm;火箭筒长:950mm;携行状态长:630mm;战斗状态长:960mm;火箭筒战斗总质量;含351В式破甲弹 8。6kg;含351М式破甲弹 8。7kg;含串联战斗部破甲弹 13。2kg;火箭筒质量(含光学瞄准镜);F35式反坦克火箭筒:6。3kg;脚架质量 720g;

    其实对于此次内蒙古金属公司拿來试验的两种坦克炮;军方其实并不是非常满意;并不是因为性能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这次试验的两种坦克炮的技术水准就连一些国营企业都不一定比的上;唯一不满的就是;这次火炮的口径并不是之前的75mm坦克炮;而是改成了85mm坦克炮;因为口径的改变所以之前有一些计划就不得不修改了;

    该炮采用带大侧孔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的单筒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筒后坐液压节制杆式制退机和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炮架部分由筒形摇架、拐脖式上架、下架、防盾、管式大架和滚轮组成;采用蜗杆式方向机、蜗轮自锁单齿弧外啮合式高低机;平衡机为气压式;采用海绵橡胶车轮和半轴扭杆式缓冲器;

    H35式85mm坦克炮:行军状态宽:1730毫米;行军状态高:1420毫米;炮身长:4685毫米;后坐长:580660毫米;全弹重: 666千克;破甲弹:12。61千克;榴弹:16。15千克;破甲厚度:100毫米/60度(破甲弹);初速: 9+999千米;碎甲弹:730米/秒;全装药:793米/秒;射速:1520发/分;最大射程: 6666米;曳光尖头穿甲弹:900米;曳光高速穿甲弹:1200米;高低射界:7度35度;方向射界:54度;炮班人数:8人;

    H35式105mm线膛坦克炮;该炮在尾部使用单内炮管、水平式棱柱形半自动炮闩并使用整装一体式105毫米炮弹;在击发之后炮管后退29厘米;炮闩自动打开;同时从炮膛抽出的空弹壳抛入炮闩下面的弹壳收集器;在炮弹上膛的同时;炮闩自动关闭;然后通过电击发装置发射;还加装了炮口抽烟器;降低了装甲兵吸入二手烟;

    H35式105mm线膛坦克炮:口径:105毫米;长度:5。46米;炮弹规格:105×607 mm;火炮长径比:52倍口径;重量:1282kg;射速:每分钟10发(最大)

    在军用还有就是武器辅助武器;下挂榴弹发射器

    L35型榴弹发射器设计目的是令士兵的榴弹发射器与步枪结合;以单一武器发射子弹及榴弹;降低士兵的携行重量;

    L35型榴弹发射器的机匣有多种组件;包括与步枪的接合器;立式标尺(对应步枪前准星)及象限测距瞄准具;可安装在导轨或下挂在步枪上;

    L35型榴弹发射器: 1。36公斤;步枪:3。99公斤;总重(包括30发弹药):5。35公斤;口径:40毫米;非正确发射: 35米;训练: 130米;战斗:31米

    单兵口粮是供部队在训练、演习及作战时单个士兵食用的军用制式食品;具备易携带和易使用的特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最初主要为罐装食品;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系列化、配套化、餐化、热食化、功能化的野战食品;

    单兵野战口粮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营养全、热量高;可快速补充能量;满足训练和作战需求;耐贮藏(贮藏期一般为2年以上;易于贮备);可保障战时需要;主食、副食、饮料齐全;组份包装;易于食用;接近正常膳食;

    军人在作战、训练、劳动和执行军事勤务等特殊环境下穿着的制式服装;也有的国家称为武装服、作业服、野战服、特种军服、待装和军人的“工作服”等;其主要特点是轻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适应战场活动和平时训练的需要;按类别分;有基本作训服和特种作训服;按保护色分;有单色普通作训服和多色组合迷彩作训服;作训服通常是官兵通用;多采用合成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也有用纯棉织物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纯化纤织物制作的;基本作训服主要指各国部队;主要是陆军各兵种共同穿着的作战训练服;它有别于各类特种军服;作训服根据其颜色不同;通常分为素色和迷彩两大类;

    目前世界各国军队的作训服种类繁多;总数已达 100种以上;如防弹服、三防服、防寒服、防虫服、飞行服、密闭服、救生服、跳伞服、高空代偿服、调温服、通风服、液冷服、出海服、潜艇工作服、水面舰艇防寒服、潜艇防寒服、潜艇亚麻背心和裤衩、潜艇工作皮鞋、核潜艇连体工作服、快艇出海服和头盔、防护靴、快艇防寒胶靴、快艇毡袜等等;

第31章:装备更替5() 
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是具有能对敌军进行积极、正面攻击能力的坦克。机动、火力、防御实现最佳平衡。'1'

    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或其他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65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Z35式主战坦克。是中华第一辆坦克。这种研制的新型坦克在全世界上也算是最优秀的。

    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H35式105mm线膛坦克炮。战斗射速4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该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34发。右前方炮弹架内有炮弹20发。左侧甲板固定有2发。右侧甲板固定有4发。炮塔右壁固定有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另有1发弹存放在炮尾下方战斗舱的底板上。安全门设在驾驶员座椅后方。

    该坦克采用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机。缸径150m标定功率382kW(52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设定最高空转转数 2250±50r/mir。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共振转数为2500r/mir 最佳使用转数1300~1600r/mir。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时转速为1200~1300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小于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平均机油消耗率不大于10。9g/kW?h(8g/马力?h)。湿式油底壳。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片式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B2系列发动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坦克用柴油发动机。但由于性能稳定。制造简单方便。维修 更换 保养方便。改进改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仍能发挥其很大的作用。

    该坦克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为节约训练成本 此车型训练车辆为铁质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上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锰钢履带板。每侧91块。(可视训练情况和战时情况增减履带板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