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眷西班牙-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方索招来几个交响乐队,指点他们演奏《TheMass》。只不过,缺乏了现代电子合成音的《TheMass》,效果似乎没有后世的配乐那么有气势。

    但是,就是这简单的交响乐奏出的《TheMass》,却把个斐迪南给挺傻了……

    “太有气势了!太好听了!阿方索,我要用这首歌,和这大气磅礴的音乐,去让那些嘲笑我的人闭嘴!”斐迪南有些癫狂了……

    然后,斐迪南和阿方索要了其中一支演奏得最好得乐队,带回了罗马,并拉出麾下一票唱诗班的成员,开始到罗马郊外的一个小教堂里开始排练。

    身为西班牙帝国的王子,斐迪南身边还是颇有一些追随者的。所以,他很容易拉出十几个人,组成男女合唱的唱诗班。

    演练熟悉后,斐迪南开始带着唱诗班和交响乐队,在罗马城内炫耀,在圣彼得大教堂外面公开炫耀。

    实际上,斐迪南拉出交响乐团演奏,是不合乎宗教规定的。但人家斐迪南也没在正式的宗教仪式上这样搞,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如此雄壮有气势的交响乐,如此神曲,把所有人都震撼住了。17世纪是一个音乐荒芜的年代,猛然冒出这么个神曲,一下子让大家听得入了迷。其中,着迷的人,就包含了教宗乌尔班八世。

    乌尔班八世也不是太守旧的人,他之所以反宗教改革,是因为新教反对教皇的权利,触犯了他的利益而已。而斐迪南搞这个交响乐,虽然不符合旧制,却也不和他的利益冲突。而且,乌尔班八世还和科学狂人伽利略是朋友呢,对新事物也是有好奇心的,前提是新事物不违反教皇的利益。

    但是,教廷内部,也是有不少顽固守旧的主教的。他们对斐迪南大加指责,认为其行为严重不当。当然,他们可不敢指责斐迪南是异端,否则激怒了西班牙王室,后果也很严重。

    然而,教皇却十分喜欢《TheMass》。乌尔班八世虽然没有公开支持斐迪南,但却邀请斐迪南带着他的唱诗班和交响乐队,到教皇在梵蒂冈的私宅去演出。

    这样一来,不用再表态,大家都知道教皇喜欢这首歌了。严格说来,《TheMass》抛开交响乐不提,也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拉丁文圣歌,非常合乎基督教教义。

    于是,接下来乌尔班八世终于拍板——正式宗教仪式上不带交响乐队,只许清唱或加点管风琴伴奏。但私下里,允许斐迪南使用交响乐队——也就是说,《TheMass》也成了合法的宗教歌曲之一。

    斐迪南是个爱显摆的年轻人,在事件尘埃落定后,就带着自己的乐队,到处公开表演,成为罗马最出风头的人物。

    甚至,因为《TheMass》太好听了,斐迪南的乐队,还聚集起了一批粉丝。而且,很多来梵蒂冈的朝圣者,也把这首好听的《TheMass》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不过呢,这个原创嘛,就从阿方索变成了斐迪南大主教。因为,斐迪南也没有声明这是阿方索创作的。大家只看到斐迪南的乐队在那推广表演,就以为是斐迪南创作的了。

    阿方索知道这事后,也没有说啥。相反,他还写信给斐迪南,让其一口咬定是斐迪南自己创作的,好给斐迪南积攒人气,并为其日后当教皇积攒声望。

    然后,阿方索把《TheMass》也在撒丁岛内大力推广,并作为撒丁岛的主打歌,表明对天主教的拥护。

    甚至,在阅兵时,都采用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太大气磅礴了,气势极强,容易刺激男人的肾上腺素,让他们更加热血上头……

    热血一上头,就会变的勇敢无比。常言道——酒壮怂人胆。为何如此?还不是酒精让那些怂人热血上头了……

    对此,阿方索觉得挺好,就干脆把《TheMass》定为了军歌。每次开战前那么一演奏,士气立马高昂,战斗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137章 新式造纸术() 
伯明翰钢铁厂送来了一批上好的钢锭,让阿方索非常高兴。而让阿方索意外的是,随船送来的,还有莫比尔送来的一批洁白的竹纸……

    看着几麻袋上好的竹纸,阿方索有些发愣——这是神马情况?经过使者解释,阿方索才知道,原来,在莫比尔的大明木匠里,有人会造纸……

    情况是这样的,大明的工匠,官府一般会压榨其劳动力,巴不得他们一人多用。而他们中的部分人,是福建官用的造船工匠。但大明禁海,造船任务其实不重。所以,闲暇之余,官府会安排这些人做点别的。比如,打打家具啊什么的。

    其中,有一部分人,还被拉去造纸。恰好,阿方索弄到莫比尔的工匠里,就有50人是会造纸的。

    他们当初刚到莫比尔,恰好看到莫比尔附近,除了用不完的木材,还有大片的竹林。

    在莫比尔垦荒的过程中,那些竹林肯定是要被砍掉的。这些有造竹纸经验的工匠,舍不得浪费竹子,就把竹子泡在了水塘里,泡了100天以上。而后,捞出来,和石灰一起煮了几天,最后,拿来造纸,造出了一批洁白的上好竹纸……

    而在这个年代,欧洲人,还特么用老式的造纸技术呢。只知道用破麻布作为原料,制造质量很一般的麻纸。麻纸质量比不上竹纸,且原料来源也很成问题。毕竟,欧洲人很穷,破麻布也少。因此,造纸量有限。这就导致,欧洲眼下纸张昂贵。

    据说,直到乾隆年间,欧洲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才受法国当局委托,偷偷地派人把更先进的东方造纸术,记载下来送回欧洲。但很快,欧洲人就发明了机械造纸法,反倒很快超越了东方……

    “竹纸,造纸术……哎呀,哥竟然把造纸这么个大杀器都忘记了,真给穿越者丢脸啊!”阿方索拍拍脑袋。

    而且,在北美,到处都是适合造纸的木材。明朝工匠制造的竹纸虽然质量不错。但是,竹子哪里有木材成本低?何况,北美大陆,竹子只占少数,而树木,却到处都是……

    于是,阿方索赶紧安排人,在莫比尔建立造纸基地……

    据说,在莫比尔,当地的移民砍伐下来的大树,只留下木材主干,用作木料。很多枝丫、树杈等角料,全部抛弃了。或者,直接当柴火给烧了……

    阿方索懊悔不已,不管是树枝树杈,还是树皮,都是造纸的好原料啊!

    不过,阿方索还是要改进下造纸的技术的。比如,获得纸浆问题。大明工匠,为了获得纸浆,需要把竹子泡上百日以上,非常的不效率。而在这泡竹子的百日时间内,造纸匠们干嘛呢?去找别的活干……因为,等待竹子泡烂的百日内,总不能给造纸匠放假吧?大明官府,对工匠们,可比现代老板对员工的压榨狠多了……

    但阿方索知道,后世根本不用把木材泡烂,而是直接用机械法把木材磨解成很细的纤维。或者,用硫酸盐或强碱,在密封的金属容器里,高温高压,直接把木片煮烂成细纤维。

    这个过程非常短,只要半天不到的时间,就能获得纸浆。而不像大明的造纸术,需要一百多天才能获得纸浆。这个效率,差别太大了。

    但阿方索前世听过介绍,说机械法造出的纸张,太阳暴晒后,容易发黄。因为,机械法弄得纸浆,里面保留了很多木素,容易氧化,导致纸张发黄变脆。

    所以,后世的造纸厂,一般使用化学法。就是用高浓度硫酸盐或烧碱来煮木片,最后获得纸浆。但这样有个坏处,就是环境污染很严重。后世的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污染是很严重的。

    尽管如此,阿方索却不太在意。为何?北美现在人都没几个,污染又如何?只要找个没人的地区,我煮我煮……然后把废水排入大海,就差不多了……

    烧碱阿方索是没法获得的,但是,碱性弱一些的石灰,还是很足的。实际上,大明的造纸工匠们,已经学会使用石灰和烂竹子一起煮了。只不过,他们放入的石灰量太少,践行不足,也难以快速制浆。

    而用浓度较高的石灰水和木片共煮,虽然效率没有和碱性更强的烧碱共煮效率高。但一两天内,还是能获得纸浆的。这比大明工匠等待百日要效率太多。

    而且,用碱法获得的纸浆,蒸煮中,木素被破坏。造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发黄易脆的情况,质量更好。

    还有就是,获得纸浆后,阿方索记得,加入一些胶的话,纸张质量更佳。至于用什么胶,貌似现在动物胶很多……

    现代造纸和古代造纸,区别最大的就在制浆过程上。至于后面如何抄造纸张,那些大明工匠还是很熟悉的,不需要多说。最多,就是效率比现代机械低些,但只要有足够的纸浆,他们也是能量产纸张的。

    阿方索把新的造纸方法写成信件,让人带去莫比尔。并同时命令莫比尔总督汉考克,另寻一靠近海边的地区,新建一个城堡,专门供那些会造纸的工匠建立造纸厂。工匠们的待遇,一律从优。

    但阿方索为了保密,新的造纸术,使用汉字写成,专门给那些工匠看的。那些工匠里,是有部分人识字的。只是因为卑贱的匠籍,无法做官而已。

    有了新式、高效的造纸术,加上北美取之不尽的木料(光是伐木工砍下来的树杈和树枝就多得用不完)和伯明翰储量巨大的石灰石原料。阿方索可以肯定,以后撒丁岛可以用上大量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纸张……

    不止如此,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的纸张来源,阿方索还可以垄断欧洲纸张市场,击垮那些盛产低质高价的麻纸生产作坊。而后,这又是一个大大的财源……

    而纸张成本下来之后,对阿方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油纸的成本也下降了很多。

    油纸有啥作用呢?油纸不仅可以作为防水的包装纸——比如装入蔗糖什么的,还可以用作颗粒火药的定装纸包。

    之前,阿方索不是没想过用油纸定装颗粒火药。这样,既能让颗粒火药不容易被普通士兵注意,还能避免士兵装药的误差,造成枪炮威力不足或容易炸膛。

    因此,眼下阿方索的军队,基本还在使用粉末火药。颗粒火药,一般是亲信部队才使用。

    而且,大量使用高价格的麻纸做的油纸的包装,成本也非常高,很不划算。

    如今,阿方索打算在莫比尔附近新建采用现代技术的造纸厂,加上原料成本极低,必然能使得造纸成本下降很多。这样的话,油纸的成本也能大幅度下降,也能使得阿方索大规模使用油纸包装,变得非常方便……

    不止如此,有了大量低成本的纸张,还方便阿方索推广教育,印刷成书,提高年青一代的文化水平……

第138章 愤怒的荷兰人() 
虽然时间不长,阿方索排到大西洋上打劫荷兰商船的舰队,还是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战果辉煌。

    率领这支百艘战船组成的舰队的指挥官叫阿曼尼,是意大利一个航海家族的子弟。这货从小就崇拜英国大海盗德雷克,是德雷克的脑残粉。

    而阿方索这100艘海盗船,都是英国盖伦船外表。于是,这货把自己的旗舰也改名为“金鹿号”。连衣着,都模仿德雷克。甚至,还让麾下的意大利水手,学着用英语喊话。

    恰巧,荷兰人因为和英国关系密切,所以懂英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