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昏君-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跑去百里之外的相州招兵,他自然有自己的考虑,那里可是有一名名留青史的大将。

    身为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又怎么可能会放过那个叱刹风云的人物。

    而这个人物正是被传为千古楷模的岳飞。

    根据《宋史》的记载,岳飞就是在相州被宗泽招入部队的。想来想去,也不过是三年之后的事情,想必此时的岳飞还待在自己的家乡。

    “诺!”

    张俊的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毕竟这是赵桓交给他的第一件事,而且作为一个将军,服从命令这种事已经印在了骨髓里。

    “今天就说到这儿吧,你先退下。”

    赵桓发觉自己没有什么事儿要吩咐了,索性也就下了逐客令,不等对方说什么,就又一次攥起了手中的书。

    ——————————————————————————————

    五日之后。

    秋风瑟瑟之下,一抹寒意仿佛涌上了心头,也在随时随地的提醒着人们,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人们似乎也随着寒意的到来减少了活动,一到夜晚,大地就陷入了一片死寂。只不过在地处中原大地的应天府,此时却又是另一副城景。

    虽然夜色已经慢慢的降了下来,但是却还是人声鼎沸,身着袈裟的和尚打扮的人三三两两地走在街道之上。再加上悬挂的饰品,很明显地揭示了这里刚刚举办过一次盛大的典礼。

    目光随着灿烂的灯火,聚焦在了应天府左侧的一处庞大的宅邸中。只不过还来不及细细的观察下去。

    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诸位想必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值此酒酣耳热之际,我却还有件事要向你们宣布。”

    赵桓看到大厅里的众人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便放下的手中的酒杯,慢条斯理的说道。

    顺着他的话语声望去,在这个诺大的宴会厅里,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却是一群衣着比较怪异的人。

    然而相较于他头发更加让人奇怪

    这些衣着各异的人除了少数一眼就能看出是汉人之外。其他大部分人的发型都是髡发,也就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这种发型一般只在胡人中流传,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契丹人。因为中原人是绝对不会留这样的发型的,毕竟孔子就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殿下,有什么话请直说。”

    听到了赵桓的话之后,原本人声嘈杂的大厅瞬间安静了与那几个稳坐钓鱼台,一脸事不关己模样的汉人不同。大厅里的契丹人却先互相对视了,才由一个看似是首领的人开腔说道。

    “耶律兄弟你也知道我一直对于张觉将军倾心仰慕。真可惜,他却死于小人之手。今天我虽然为张将军办了一场水陆大会。但还是觉得不够,因此,我打算以太子的名义向朝廷请愿,追封张觉大人为义国公。”

    说着,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话便差人将奏折递给了那个姓耶律的契丹人。

    对方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份奏折并没有推辞,由于契丹人的汉化程度一向比较高,面对这封汉语的奏折,他读起来倒是也没有什么难度。

第19章 选拔亲军() 
“殿下大德。张觉大人泉下有知一定会感谢殿下的。”

    姓耶律的契丹人只是大概的看了看,便郑重其事的站起了身,躬身作揖,说罢又看向了其他人,继续说道:“殿下的奏折全文都是为了帮张觉大人鸣冤。”

    伴随着他的话,周围的几个契丹首领也变了脸色,他们本以为赵桓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居然真的打算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鸣冤。

    本来今日这场盛大的水陆道场就已然让他们有些动容,再加上此时的这份奏折不由得真心的感慨了起来。

    至于随后的事情自然是宾主尽欢,酒酣耳热。

    ————————————————————————

    三个月之后!

    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

    等到处理完禁军的事务,赵桓又将目光投向了燕地旧民。这些燕地旧民不光有汉人,还有不少的契丹人。这些人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乃是天生的好兵源。

    因此在那场盛大的水陆道场后,赵桓便很轻松的在契丹人何燕地的旧民之中,招募了几千名弓马娴熟的骑兵。其中有些人甚至就曾经参加过辽国军队。

    由于契丹人民风彪悍,因此在南下的时候,大多数都带着自家圈养的马匹。这新增的几千骑兵倒是勉强做到了一人一马。长途奔袭,也许不行,若是要两军对元到是免强够了

    “启禀大帅,杀贼军一干人等静候大帅吩咐。”

    雄厚的声音传了过来,因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满面络腮胡的契丹族大汉。由于这只新建成的部队成分特殊,自然不能只由汉人来领导,因此除了升为主帅的韩世忠之外,还有几个契丹族的将军作为副手。

    宋辽之间虽然有世仇,但是檀渊之盟之后,两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开战了,在普通百姓之间关系倒也还算是融洽。

    毕竟赵桓的便宜老子宋徽宗就曾经说过:“南北黎庶,皆朕子民。”

    不过为了避免有心人的攻讦,赵桓并没有马上招揽这些人为禁军,而是由府库出资帮助他们开坑荒地,设立军屯。暂时以厢军的名义进行安置。

    并且为他们赐名杀贼军,为的就是可以激励起斗志,和金人拼死作战。

    不过即使是这样,原定训练亲军的计划确不能改变。

    因此这才有了今日将麾下所有杀贼军召集到此的事情。

    此时的赵桓正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身上穿着的盔甲依旧是数月前阅兵时所穿的那一套。

    只不过他的状态却和之前不同了。举手投足之间,迸发出来的英气并没有丝毫的作伪的成分。

    其实这几个月来,赵桓也并没有闲着,除了忙于政务之外,每天还特意抽出两个时辰进行武术训练。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赵桓对于各种搏杀之术上手竟然极其迅速,就是这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武艺便突飞猛进了。即使没办法像自己的祖先赵匡胤那样,一条盘龙棍打遍天下四百军州,成为当世第一猛将,但要说是简单地上阵杀敌,他也能够做到了。

    所以此时勒住马头的样子,到时似模似样的,再加上他一向在军前不苟言笑,恍惚中居然真的有了几分当世名将的样子。

    “诸位皆是从杀贼军中挑选出来的弓马娴熟的勇士。过多的话我也不说了,我只是前来是想选拔一千人作为我的亲兵”

    赵桓冷着脸对着四周说道,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些参选的杀贼军的将士里挑选出一千名人作为亲军。

    “之后的半个月,每五日,我会带领大家进行一次选拔。合格者留下,不合格者则被淘汰回到杀贼军的部队里去。我进行选拔的唯一标准就是令行禁止。所有人必须不打折扣的执行我的命令。”

    赵桓也不废话直奔主题的说出了自己选拔的标准。

    “今日我们先考核射箭,诸军的目标以我所射出的响箭为命令,迟疑超过一盏茶的时间就淘汰,当然不执行命令,也会被淘汰。你们听明白了吗?”

    赵桓的声音依旧冷的骇人,所迸发出来的怒吼,却一下子穿透了整个校场。

    “听到了!”

    没有丝毫犹豫,在听到询问之后。几乎所有的杀贼军将士都一起高喊了起来。

    这样山呼海啸一般的场景倒是让赵桓很受用。

    “诸君,听我号令!”

    说着,便从胯下的宝马的侧面去除了一把长弓,也不迟疑,弯弓搭箭对着不远处的靶子就是一箭。

    由于射出的是一支经过特殊处理的响箭,尖锐而刺耳的啸叫声,一下子传遍了整个空间。

    这些骑兵哪里敢怠慢,连忙对着定好的目标做出了同样的反应。一时间,万箭齐发之下,所见到的只有密密麻麻地箭矢。

    不过即使是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却还是有几个人慢了一拍。

    “你们几个出列!现在就回到驻地去吧。”

    同样策马站在赵桓身边的韩世忠,并没有丝毫的询私舞弊,用手举着马鞭,瞬间就点出了不下二十个人。

    虽然他们不会因此受到惩罚,但是也同样失去了留下来的机会。

    见到身边不断有人被点出去,杀贼军的将士们的神经愈发紧张了。

    然而还不等他们做出过多的思考,响箭所特有的啸叫声,又传了出来。而这次的目标则是不远处的一个草垛。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有人的箭矢都跟得更加迅速了,再也没有人敢进行思考的,所能做到的,只是下意识的听从命令。

    于是乎,这次便并没有什么人被淘汰。

    酷热的太阳当头,不由的将所有人都炙烤的满身大汗。

    不过,他们还来不及擦去额头的汗滴。响箭的声音便又传了出来。而这次的目标则是不远处的一个木桩。

    随之而去的依旧是万箭齐发。

    就这样赵桓不断地以自己手中的响箭制定目标,参与选拔的将士们也漠然的跟随着。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训练,却渐渐让这支部队有了令行静止的感觉。其实这个手法并不是赵桓原创的,而是由匈奴的冒顿单于所首先应用的,这个猛人可是将汉高祖刘邦围在了白登山,差点做成了项羽都没有干成的事。

第20章 情势危急() 
秋意渐浓,一转眼时间又过了足足六个月。

    在汴京城中,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原本繁华热闹的街市也冷落了下来。

    皇城钟的钟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想必今日又到了上朝的时间。

    伴随着山呼万岁,目光又一次投到了文德殿之内。

    徽宗皇帝有些疲倦地坐在龙椅之上。这几日以来这天下可着实不太平,先是边地的官员擅杀了张觉,而后,金国人又借故犯边。

    即使是将最精锐的西军部署在边境也无济于事。最近几日来连战连败,等到这个时候大宋的君臣才发现自己到底培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敌人。就连宋徽宗也不由的怀念起了已经亡国的辽国。

    也是此时他们才发现,有一个安分的邻居待在旁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只可惜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几位宰辅,你们应该看过太子殿下所写的奏章吧!”

    宋徽宗有些生气的将一个奏折扔在了御案之上,最近诸多的事情本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谁知道身为太子赵桓也不让他省心。

    “微臣已经读过了!”

    这时首先出来说话的人确实一个须发皆白,两眼无光的老人,老态龙钟的样子像是随时都会入土一般。

    也不知道这人究竟是谁?

    谁知道这话还没有说完原本对面而坐的蔡攸竟不由自主的晒笑了一声。略带嘲讽的说道:“蔡京太师,您可是说笑了,不是都已经双目失明了吗?是怎么看到这份奏折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