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废柴神童-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仲永感觉内心绽开着一道又一道绚烂的烟花。

    ……

    小公主满月那天,正逢《卤簿图记》的十卷长文编订完成,一堆翰林学士们互道恭贺的时候,汴京的天空已经渐渐飘落下一层层小雪。

    风雪虽小,却很快祸及了那个年幼的生命。不过三天工夫,小公主就因着风寒加剧了原本虚寒的体质,离开了人世。

    赵祯颓丧的独自在南薰殿中,一口一口,一杯一杯的饮着闷酒,方仲永陪侍在侧,也只能委婉相劝。

    “许太医说,小公主出生时,身上就似有水银的寒毒之症,你说,是老天惩罚?还是人为的祸害?朕真的不明白,不明白啊……”赵祯说着,看向方仲永,眼睛里的血丝丝丝可见。

    方仲永上前一步,轻轻回禀道:“陛下是否真的想要明白?”

    这话不可不说,问的是相当大胆甚至无礼了,也就是方仲永明白赵祯是这等好脾气的皇帝,才能直接问出这种话。意思就是,你是真心想查明真相是天灾还是**?还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任了?

    赵祯听得,也是略略一惊,但又想到方仲永的处世为人,和他说话对事不对人的风格,于是,心思微微转动,看向方仲永:“爱卿但说无妨。”

    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告诉方仲永,你说说,如若查,怎么个查法,倘若这查法不会牵涉太重,我或许会听一听。

    方仲永不紧不慢,轻轻又靠近一步,敛容道:“倘若是人为,那也就是说,贵妃娘娘在孕中接触了水银,这种接触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直接的方面,相信陛下已经核查过了,比如贵妃娘娘的起居用品,入口吃食,摆设用度等等。想来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证据能够证明。

    但,还有间接的方面,比如,贵妃娘娘所在宫室的地下,是否埋有水银器皿和物件?”

    赵祯听得此言,先是脑袋上头发一竖,接着,又转脸看向方仲永,半带嘲讽道:

    “难不成,掘地三尺去查?查得出倒也罢了,若是查不出,岂不成了笑话?况且,宫中如若要动土木,也必须依着规矩由工部户部会同审核,哪里就那样容易查起?”

    方仲永听出赵祯这话的话外音,并非不想查,而是犹豫查的方法和涉及。于是继续轻声回禀道:“今冬寒冷,宫中需引入温泉地热水,以供沐浴之用,所以需要动一动土木,至于贵妃娘娘的宫殿下面,自然也是要引入地热水的。”

    赵祯想了想,紧锁的眉头这才略略舒展开一些,上面的川字纹也渐渐淡了一点,以便于取暖为名,引入地热水,施工时顺便追查,倒也不失为一个两利的好法子,只是,万一那些台谏官又喷说这太过扰民呢?

    方仲永垂手立在一侧,看着赵祯面上的表情缓缓变化,心知此刻还是将决定权完完全全交给赵祯,而自己不要再多更多不必要的解释,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毕竟,只是提出建议,而不强行诱导,才是最让人觉得自由和舒服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尤其是如此。

    果然,赵祯渐渐回过神来,看向方仲永的目光也越发温和和认同起来。他叹了口气,良久,还是问了一句:“不知引入地热水这等工程,是否劳民?”

    “回陛下,劳民一词,要看如何定义。微臣以为,如若一项工程,能够为从事这项劳动的人带来工作机会与合法收入,并且不影响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那么这项工程就并非扰民。”方仲永说得有模有样。(。)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郊祀大典() 


    方仲永踏着疏疏落落的雪,吱吱踏回府上,道路两侧的红灯笼一一点起来,在雪中如若一颗颗温暖的火苗,笼着即将到来的新年气氛,俏皮的如若姑娘的眼眸。

    绕过两条街,刚走过岳文书斋的红灯笼下不远,一只手就啪的一声落在方仲永肩头。

    那力度再熟悉不过了,方仲永也不回头,直直伸出一只手,将自己肩头那只手拉下来,又猛一用力,拉到身前。

    不是柴麟,又是哪一个?

    再仔细看看,嗯,这是一个愁眉苦脸版的柴麟。

    “怎么了,这是?”自从王子月重新恢复单身,方仲永罕见柴麟这副样子,此时不由关切了一句。

    柴麟伸手,从大氅里左掏右掏的,掏出一册相当厚的绘本,递给方仲永。

    方仲永接过来,就着红红的灯笼,看到那绘本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神笔小新》

    ——整个绘本的布局、构图方式、漫画结构,都和岳文书斋刚刚推出的《毛笔小新》十分类似,只是故事,更讨巧的选择了大宋神童文化为背景。

    如果说《毛笔小新》,画的是一个惫懒小孩儿的幸福生活和污污污污污;那么《神笔小新》,则画的是一个全程开挂的神童少年,牛笔到飞起的以神画征服天下,出将入相的故事。

    方仲永看着柴麟那张雪中的苦瓜脸,略略明白了几分,一边挽着柴麟向岳文书斋里面走,一边问柴麟:“怎么了?培训出来的漫画师被别人挖角了么?《毛笔小新》销量如何?”

    这不问还好,一问之下,柴麟更加一脸不忿:

    “太可恨了,我们辛辛苦苦管吃管住的把人带出来,结果,人家表面上给我们画故事,其实背过去还和官营书局画了另一套故事,最要命的是,《神笔小新》比《毛笔小新》,销量好的不是一点。”

    方仲永跨入岳文书斋的大门,抖一抖身上披着的大氅上一层盐粒子一般的雪沫子,略略迟疑,又问柴麟道:“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一起?不是都签着身契么?”

    说话间,方仲永又大哥范儿十足的撩一撩大氅,和柴麟勾肩搭背起来。

    柴麟叹了口气:

    “说来咱们如今的生意,本也不在乎这一本的得失,关键是太让人生气,我看那童展宇,是早已处心积虑的来这里学了本事再去官营书局和我们打擂的,最气的是,这人压根不是因利而来,因利而去,而是故意冲着我们岳文来的。”

    方仲永和柴麟进了屋,婢子赶忙打起炭火盆子,方仲永吩咐热一壶温酒来,又让婢子取了一些腌制好的绝味鸭脖。

    过不多时,吃食和盥洗的水盆子都端上来,婢子侍奉柴麟盥了手,方仲永则自己干脆的洗了手,用帕子擦了,就开始用小瓷盅倒了温好的酒喝。

    一边喝着酒,方仲永一边静下心来,将手中的《神笔小新》看了一遍。

    不得不说,这《神笔小新》对市场的把握度很高,相对于曾经在方仲永那个时代红极一时的《蜡笔小新》这种风格文抄而来的《毛笔小新》,这部《神笔小新》更对如今大宋市民的胃口。

    神童,逆袭,吊打贪官,鄙视皇亲,泡公主……

    而主打儿童家庭温情逗比市场的《毛笔小新》,显然污的早了一些,除了极个别的人,多数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这种无厘头的污,并不能完全进入角色。

    现代的一切,并不是都代入到古代就会成功。

    方仲永默默吸取着教训,也默默吸取着杯中的酒。

    喝到此时,方仲永才发现,所喝的并不是新的蒸馏酒,而是原先酿造好的木瓜酒,不由笑着看向婢子:“怎么给我们拿了这个酒来?”

    旁边的婢子面色微微一红,又看向柴麟。

    柴麟一脸敢作敢当的架势,说道:“听说这木瓜酒对女子的体态身段有好处,我就让留这种酒留的多了些,蒸馏酒都是大老爷们喝的,和婢子在一起作乐时,喝着两下就醉了,不快活。”

    方仲永听他此言,忽然笑了笑,说道:

    “说起来,我们的蒸馏酒还没有名字,我给起一个吧,就叫‘三碗不过冈’。明儿我写个短小的戏本子,来宣传一下这‘三碗不过冈’的魅力。

    至于这童展宇和《神笔小新》的事,你再细细和我说说,之前是怎样的情形。

    做生意有市场竞争是自然的,不论这种竞争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只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处理,就定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莫担心。”

    柴麟听到方仲永这般淡然以对,心下略略安定不少。他本是担心由此成为一个开头,所有签着身契的人,都敢随意带走岳文的资源另起炉灶,甚至和岳文对着干的,但见到方仲永如此安之若素的淡然,不知怎得,心下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定感。

    方仲永不愧是方仲永啊。柴麟的内心带着一种不服不行的情绪,开始和方仲永细细说起前因后果。

    ……

    景祐四年的年末,到景祐五年的春天,天气十分的不给面子,隔三差五就和抖漏了面袋子一般,纷纷扬扬的下雪。

    转眼到了郊祀大典那天,官员们黎明时分就盥洗完毕,穿上朝服,两万多人的卤簿队伍浩浩荡荡在泥点子和雪花儿中前行:

    太仆寺负责的车辂施施然列队而行;殿中省负责的舆辇、散扇、御马个个收拾的漂亮齐整;六军掌管的枪仗华丽的美不胜收;书省兵部指挥的各支旗队都集中了汴京禁军之中最帅的美男子们;

    司天台备好的钟漏排场浩荡不可方物;太常司负责的吹打乐器一路高歌,引得整个汴京百姓在风雪中争相观看……

    这是仁宗朝以来,规模最为盛大的一次郊祀大典,也是仁宗对自己而立之年的一种渴望成为旷世明君的宣誓和情怀,毕竟自古至今,只有明君,才配享有这样高规格的郊祀大典。

    一向节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仁宗,竟下了如此决心,办这等排场的郊祀大典,内心对于流芳百世的向往,也可窥得一斑。(。)

第一百四十五章 搞事情不嫌事儿大() 


    为了保证此番大典万无一失,提前就制定好了《大驾卤簿图》,这玩意儿,相当于整个活动十分具体到细节的活动策划案,所有与会人员,政界军界,官员百姓,皆有参与。

    漫天雪花之中,千辛万苦,庄严肃穆,大典如期举行,辉煌宏大,是一场团结的大典,成功的大典,有历史意义的大典。

    在该次大典上,仁宗赵祯还现场颁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决定——他又要改年号了。改元“景祐五年”为“宝元元年”。

    为啥说这次改元激动人心呢?看过去“宝元”,也并不是个什么牛逼到飞起的年号啊?

    这玩意儿就得从祖宗的故事说起了,当然大家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了解祖宗的故事,那么就简而言之吧:

    宋太祖在景德六年的郊祀大典时,改元为“开宝”,并从此好事不断,开创了一代辉煌盛世。

    “宝元”,“开宝”,看出点儿啥没?元,也就是最初,开创的意思。这个年号,是大臣们为了赵祯的欢喜和大宋的好兆头前景,特意精心准备的好年号。

    意思是如今的仁宗陛下,也要追慕太祖,大展宏图,让大宋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空前和谐、空前美好的时代了。

    然并卵,

    总有刁民想害朕,是一条万世不易的法则。

    刁民李元昊此时,已经全然不承认自己的臣子和官员身份,开启了自立为王的时代。

    并且,就在大宋苦心经营多时,无比圆满的郊祀大典上,献上一封由仆街科举落魄投降秀才张道里,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