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后宅吧,去看看陈氏和孔氏。”李春玉摆摆手,吩咐道。

    李岩告退出来,去后宅看了看他的妻妾。陈氏现在对于佛教越发的笃信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佛堂里,对他也是淡淡的,没有多少亲近。而孔氏,还是原来的样子,时常的会哭闹起来,想起儿子元斌。

    他有些无奈,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只好在跟陈氏和孔氏见了见面之后,就又出来了。看到她们的样子,他也会想起早夭的儿子,所以他也要逃离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

    李岩一个人去了街市上,随意的逛着,来让郁闷的心情放松一下。他漫无目的的走着,却是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炮仗坊。这让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一些,火药可是很有用处的,即便是不用在枪炮上,也可以做炸弹嘛。

    于是他立刻进去,想要招揽几个会制火药的匠人。但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没有人愿意跟他去杞县。他们的生意对象主要是各个王府和达官贵人家,不太受粮价上涨的影响。而且在流贼遍地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地方,比省城更安全的呢?

    李岩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能不能派人来学习制作火药。在一番商讨之后,炮仗坊终于答应帮他代两个徒弟,不过要交五百两的学徒费。他们这样的技术可是危险的很,要受当地官府的监督,他们给交徒弟也是但着风险的。

    就是这样,李岩也算是比较满意了,至少能有自己做火药的可能了。

第七十九章 诡异事件() 
北京,乾清宫。

    崇祯皇帝正愤怒惶恐的来回走着。他的儿子朱慈焕病了,他刚去看过。可是这孩子居然跟他说:“九莲菩萨显灵了,她老人家说父皇对外家不好,会尽殇诸子。”

    这不是在诅咒他断子绝孙吗?!这九莲菩萨不是别人,正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李太后信佛,死后万历伪造了一个经书,正式的把李太后弄成了九莲菩萨,还把李太后的铜像安置到了泰山,与碧霞元君一同接受人们的敬拜。

    而巧合的是,武清侯李国瑞就是李太后的族孙。李国瑞接到了崇祯助饷的圣旨之后,自然是不愿意交钱。于是找人一商量,就有了办法。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出去,床,摆件,瓷器,玉器,餐具,有什么拿什么,去街上摆摊儿。让大家都看看,他虽然是武清侯,但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钱,都要用家什来还钱了。

    这下崇祯怒了,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于是直接就把李国瑞的武清侯的爵位给夺了。这李国瑞也胆生生的给吓死了。这下好了,李国瑞没有了爵位,家里人更害怕了,于是乖乖的拿银子,凑了二十万两给崇祯交了上去,算是遵从了旨意。

    可是诡异的是,这个李国瑞刚死了不久,他的祖奶奶就显灵了,还诅咒崇祯断子绝孙。这实在是太让人愤怒,也太让人惶恐了。愤怒的是,这个诅咒太狠了惶恐的是,人家的祖奶奶替自己的族孙出头,却是也说的过去,像是真的显灵了一般。

    “传李太医!”崇祯大声的命令着。

    他处理了几封奏章之后,李太医终于来了。

    “臣叩见陛下。”李太医跪下行礼。

    崇祯让李太医起来之后,问道:“李卿,皇儿的病情,到底如何?”

    李太医有些惊讶,不知道皇帝这是怎么了。他昨天才禀报过,而且太医院也有详细的记录,怎么还要问呢?但是他还是恭敬的回道:“启禀陛下,五皇子只是偶感风寒,臣已经下方,没有什么大碍的。吃几副药,应当就能痊愈了。”

    李太医能这么说,那说明朱慈焕的病的确是不值一提。太医的习惯就是往重了说,这样的话,要是病好了,他们有功劳。要是没有治好,那他们也有的推脱。太医们也是有品级的,他们自打进了太医院之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大夫,而也成了官员,这种争功诿过的手段还是用的挺熟练的。

    崇祯终于放下心来,吩咐道:“李卿,你要用心,不能让皇儿的病情有反复!”

    李太医躬身道:“臣定当竭尽全力,尽早将五皇子的病治好。”

    崇祯让李太医下去之后,就放下心来。他终于又坚定了继续向勋戚们收钱助饷的决心,这个钱来的容易,一个武清侯,就弄到了二十万两。北京的勋贵外戚有这么多,每家都有十万两的话,那轻松能聚集几百万两的军饷啊。

    夜里,朱慈焕的寝宫。

    几个宫女在一起,小心的布置着。有人在门外和床下发出声响,有人用白布装鬼怪,还有人负责灭蜡烛。

    她们是受了皇子娘的指派来做事的,事成之后,她们会得到一白两银子的报酬。她们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发放月俸了,她们的饭菜也是要花钱的呀。不给月俸,让她们这些不是头面的宫女怎么活呀?

    再说了,既然皇子的娘都不在乎皇子的死活,她们这些宫女也更没有什么义务了。而且皇子也是会夭折的,巧的是现在皇子正生病,就算是死了也能有个合理的解释,没有多大的风险。

    至于娘是受谁指派的,她们不关心,只要她们能拿到银子就行。至于说娘事后反悔,那是不可能的,她们这么多人呢,只要一揭发,那大家就同归于尽。

    深夜,床下和门外的宫女开始发出“呜呜”的鬼叫声,还时不时的刮两下门,发出微弱的声音。

    五岁的朱慈焕终于被这怪异的声音给吵醒了。他一睁眼睛,看见娘不在身边,于是就坐起来,寻找娘的去向。

    突然,寝宫里的蜡烛全都熄灭了,寝宫里变得漆黑一片。还没有等朱慈焕叫出声来,一个白色的鬼影突然出现,并且发出怪叫。

    昨天晚上,娘不但给他讲了九莲菩萨的故事,还给他讲了不少鬼怪故事。这个出现的东西让他瞬间想到了听到的鬼故事,于是他惊恐的一声尖叫,之后就晕了过去。

    宫女们出来,快速的恢复了宫里的布置。她们迅速的回到自己的岗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娘出现了,帮朱慈焕整理好了床铺,也一同睡下。

    一会儿之后,在宫殿外职守的小太监进来,低声的问道:“宫人,出什么事了吗?”

    娘镇定的在门内回道:“没事,只是惊觉了而已,你们继续值守就是。”

    “是。”小太监答应一声,就退出了殿外。

    第二天,当李太医又来给朱慈焕诊脉的时候,惊恐的发现皇子脉相虚弱,高烧不退,而且药石无效。李太医不敢耽搁,立刻报告给了崇祯。

    崇祯也是惊恐异常,立刻让太医院的太医们来会诊。本来要是一个人的话,还有可能给下个方子治一治,可是一群人过来,就没人担责任了。于是几个太医谁也不敢下方,就相互讨论了一个不温不火的方子,既不能治病,也不会坏事。总体就是一个意思,先吊着命,之后就是自求多福吧。

    顺理成章的,皇五子朱慈焕,在两天之后不治身亡。此后宫里宫外的都开始传开了,说是皇帝对勋戚不好,被九莲菩萨降罪了。

    最恐慌的就是崇祯皇帝了,他可是亲耳听见他儿子说的,是九莲菩萨降罪的。于是他立刻将李国瑞的儿子封为武清侯,又把要来的二十万两银钱原封不动的还了回去。而且还自己开了佛堂,要诚心的礼佛,尤其是要拜他的太祖母李太后九莲菩萨,以消减他的罪责。他可是还有三个儿子呢,可不能都被诅咒了。

    同一时间,北京的勋戚们开始弹冠相庆,他们终于不用向皇帝交钱了。

    而文官们也是变得很轻松,既然勋贵们不用交了,那么他们自然也一样不用出钱了。虽然他们即便是出钱,也只是出几个月的俸禄而已,只有几十、几百两银子,但是能不出,谁还愿意把银子向外扔呢?

第八十章 开征‘练饷’() 
噩耗不断,皇五子夭折没几天,崇祯终于知道了张献忠又造反了的消息。这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刚刚想从勋戚还有朝臣们那里弄些银子来应付军费和赈济的费用,可是又因为九莲菩萨显灵一闹,也不敢再继续了。

    尤其是那个张献忠,他烧了中都凤阳祖陵,崇祯都饶了他了,接受了他的投降。现在可好,张献忠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又继续起来造反了。现在全国报灾的州县已经有几十个了,而且直隶和山东大部都被清兵蹂躏,正是要减税和恢复的时候。可想而知现在的崇祯皇帝有多么的愤怒。

    但是现在张献忠既然又反了,那么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把这个领头的打下去。而这也就是说,又要给军队拨发军饷了。而之前郑二阳提出的实练、足饷的想法就很好,继续加饷,名字就叫练饷。

    在杨嗣昌的主持下,开出了一个各镇抽调精兵,足饷实练的方案。总计各镇抽练精兵七十三万,一共需要七百三十万两。当然,这些钱既然不能向勋戚和朝官们要,那自然只能向农民们要了。要是和商人征税的话,那就是与民争利,君子不为。所以现在崇祯不用人提醒,自己就会避开商税,而直接加农税。

    当然,作为朝廷大臣,对于这种横征暴敛的做法自然是要反对的。于是有朝臣提出,已经有了辽饷和剿饷,要是再加一个练饷的话,那天下的农民都要活不下去了,流贼的实力就会大涨,得不偿失。

    杨嗣昌就出来解释,说这个钱都是加在田亩上的,而田地都集中在了豪强之家,加征还能抑制兼并呢。而且每百亩不过是加征三、四钱,这么一点儿的收费,怎么就会让农民们都去做流贼呢?

    杨嗣昌这么一说,朝臣们就不能反对了。人家拿的是数据,七百三十万两,再分摊到全国的可以收赋税的田地上,也确实是没有多少呀。

    但是杨嗣昌说的是纸面上的东西,而朝臣们反对,却是实际的依据。那就是在册的土地是有那么多,但是其中很多是不用交税赋的,全部的税赋都会转嫁到已经不多的自耕农头上去,这些农民破产之后只能去做流民。但是这个理由又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于是他们只好放弃反对。

    练饷终于顺利的通过了廷议,很快就形成了旨意,发向全国各地,责令全国的州县官,开始征收练饷。

    “杨文弱这是饮鸩止渴!”散朝之后,一群文官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着。

    “奸诈小人,他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内情?!竟然用冠冕堂皇的百亩不过三、四钱的话来说服陛下,真是无耻之尤!”

    “陛下急财,不管用何等缘由,都是会开征练饷的,此事多说无益。”

    “唉,陛下的內帑不知藏有多少金银,奈何总是从小民们手里拿钱,真是唉!”

    ……

    正当这些官员热切的讨论的时候,杨嗣昌也出来了,于是官员们相互递着眼色,停止了话头,开始分头向各自的衙门而去。

    杨嗣昌其实也影影绰绰的听到了一些官员们的话,但是他不在乎。这是一个机会,只要这次能把流贼剿灭了,那么剩下的就是东虏了,是和谈还是对抗都好说。只要顶过了这个困难时期,大明就有了中兴的希望。而他,则是大明的中兴功臣,是要名留青史的!这一点,他始终坚信。

    他没有管那些官员,而是直奔兵部而去。他要给熊文灿写信,让他赶紧调兵,先把张献忠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