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岩想了一会儿,才说:“民间借贷银圆的好像不多,只有少数军属,用家里的田地借贷少量银圆,来修建砖瓦房。不过这只是个别情况,就算是军属,大部分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田地抵押出去。倒是一些小商人们乐意用他们的银锭来兑换银圆,毕竟不用看成色,定比价,称重量这些繁琐措施。而大商队,他们更愿意把银子铸成数百上千斤的一大块,防止被沿途的盗匪打劫。”

    “你的意思是~”李仲没有明白李岩是怎么想的。

    李岩随即笑着说道:“也就是说,银圆目前的影响还不大,就算是用些非常措施,也不会对地方有什么不利。”

    “那打算怎么办呢?”李仲不解的问:

    “让当地的守将同那些巨富们谈谈,让他们不要总想着赚几倍的利。两三成,四五成也是利润。”李岩淡笑着说道:“至于是不是真的会有动作,要看这些巨富们的理解能力了。银圆虽然现在还影响有限,可是将来却是要做主要货币的,所以银圆绝对不能被毁掉。而借贷行,是将来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也不能被他们挤垮。虽然我一直不想用过激的办法,可是这些大绅巨富只逐私利,不知公义,那也只能用激烈的办法让他们收敛了。”

    “无商不通啊。”李仲提醒:“天下财货,全靠商人们来流通。商贾们受到打击,对百姓们也会造成影响。虽然有官营商铺,可那也只是对必需品的保障,其他商货,还是要商人来贩售的。要是以此为例,那对后世可不是个好榜样。尤其是军队插手,以后会有更大的隐患。”

    李岩依然坚定的说着:“无妨,这次是我亲自下的军令,明令让守将去找手握巨资的富商们谈话,应该不会有什么隐患。而且只是个谈话而已,至于后面的实际行动,还要看情况再定。”

    “希望这些盐商能领会意思吧。”李仲依然担忧的说着。

    李岩继续道:“再给各地下发通知,自四月一日开始,三个月之内,不,两个月之内,到当地银行用银锭兑换银圆的,火耗收半成。逾期再兑换的,火耗收一成。自十月起,全面禁止各类银锭的流通,各地钱庄也一样,所用飞票兑换,也必须是银圆。届时凡是在市场上流通的银锭,全部罚没,对使用者,另有处罚。”

    “借贷行的事情的还没有谈妥,就下这个通知,怕是会有意外呀。”李仲提醒:“咱们的存银只有一千五百万圆,各地的银矿每月也不过能开采两万余两。如果所有人都来兑换,咱们的银圆还是不够用呀。”

    李岩胸有成竹的道:“不会有事的。普通百姓不知道,可是那些富商肯定能看出来,咱们的银圆是不纯银,他们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所以他们开始会观望,过了两个月之后,火耗又多收半成,他们会觉得吃亏更大,更舍不得了。他们地窖里藏着的白银,且要在手里藏一段时间呢。之后通过税收,贸易,还有没收劣质银圆,国库的白银也应该够用了。而且这个法令,也让富商们知道朝廷强硬立场。”

    他停了一下,冷冷道:“要是他们看不懂这个法令的意图,还是要执着于挤垮借贷行,想垄断当铺生意的话,那少不得要抄上几家了。到时候就更不会有银钱短缺的问题了。”

    李仲听李岩主意已定,于是也不说什么了。他也就是担心银圆不够用,丧失一点朝廷的信用而已。至于其他大的乱局,倒是不会有任何担心。之前已经乱了十多年了,各地百姓都人心思定,不会有人再想重回乱世。至于那些有财力和物力的豪强,最多也就是让当地驻军进行一次演练的程度而已。

    大梁在讨论经济建设,而泉州的郑芝龙却是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此时他已经收到他的部下被在陆上伏击的消息。不是一支队伍,而是短时间内有六支队伍被伏击,有上千部下被俘杀。此时他知道,闽北的那些海商终于站在了大梁一边,他必须要做出应对了。

    可是他的一半人手都布置在了闽江南岸,更可气的是,居然还让一些李自成的人马给冲过来了,又得耗费人马去清剿。而一部分人,被他派去袭扰闽北,现在却以失败告终,要反击的话,需要更多的人手和船只。可是剩下的人手,都在继续跑着海上的贸易。

    虽然他是在海上做海盗的勾当,可是他的本职工作,其实还是商业贸易,只是对那些不交保护费的商船进行惩罚而已。说他手下有二十万之众,那是夸张了,中间好多不过是听他号令的合作者而已。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来帮个忙还行,但是像现在这样,停下生意跟大梁对着干,能来的人就没有多少了。

    而他手下的人,船,军队,也是要用银钱来养着的。要是把生意停了,收入立马减少,就算他家底厚,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但是鉴于大梁强悍的陆上实力,他又只能在沿海袭扰,而这种办法想要让大梁接受他的条件,非长期坚持不可。实在是难办呀。

    “两广方面有什么消息吗?”郑芝龙有些焦急的问。

    郑鸿逵摇摇头,无奈的说:“没什么消息。两广正在闹着选皇帝呢,没人理会咱们这边的事。要不是李岩的部队停止南下,那些文武人等早就都投降了。”

    两广那里比较奇怪,正在上演选皇帝的闹剧。文臣们想过过辅臣的瘾,急着想找个人来做皇帝。可是不论是桂王还是淮王,甚至是逃到广州的鲁王,全都拒绝当大明的皇帝。现在大臣们都忙着动员呢,没人理会福建的事情。至于武将,都忙着搜刮钱财呢,其他事没兴趣去管。

    郑芝龙看看没什么主意的郑芝豹、郑彩等兄弟一眼,知道没人能帮他出主意。是打能还是不打呢?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第729章 移民() 
郑芝龙想了三天,终于做出了决定,再抽调一百条大船出来,带着手下兵将去袭扰北方沿海。这次不是再局限与闽北了,而是要扩展到整个北方沿海。他必须要对李岩做出强硬的回击,不能弱了士气。否则的话,他还怎么同李岩讲条件?

    李岩实在是太可恶了,他不过是想多要一个广东而已,都拖着不答应。所以他必须让李岩知道,他郑芝龙不是那些软弱的明朝军将,是不会束手待毙的。

    这个决定一宣布,郑彩立刻反对:“大哥,一百条大船是不是太多了?咱们的船一撤,那些红毛荷兰人可就把生意抢了。那些荷兰人可贪得很,咱们退一步,他们就能进十步百步。”

    郑芝龙不为所动,坚持道:“那就暂且让他们一让。等李岩答应了咱们的条件之后,再把生意要回来就是了。那些荷兰人再横,在日本、南洋也是咱们的地头,他们若是不识相,再与他们打一仗就是了。荷兰在南洋有多少实力,咱们清清楚楚,只要把他们的兵舰弄沉几艘,他们就老实了。”

    郑彩小声的嘟囔着:“这得损失多少呀?”

    “行了,不用可惜了。”郑芝龙却是听见了,或者不用听也知道手下是怎么想了。他严肃的说道:“在海上赚了这么些年的钱,你们也都是身价巨万了,还在乎这一点儿损失吗?!要是把李岩打服了,让他把闽粤两地给了咱们,那以后赚钱的机会多的是!就这么定了!”

    郑芝龙定下来要对李岩进行反击,不过船只调回来还需要时间,目前来说,他还是让他的部下全力防御闽江,阻止李岩的部队南下。同时继续加紧对过了闽江的李自成部队进行清剿,全力保证闽南的安定,保证他对闽地的控制。

    李岩这里却是没有任何知觉,就算是情报司的人,对郑芝龙的情报收集能力,也相当薄弱。所以沿海不少地方还是按照之前的旨意,只是稍微加强了沿海的防备而已。

    而大梁现在忙碌的事情,却是移民。

    虽然南方各地的土地兼并也相当严重,可是南方受到农民起义的波及很小,当地的大地主还是大地主。而李岩之前下过指令,不承认崇祯十一年之后的土地交易,可是江南的这些大地主,都是传承五六代的望族,土地的积累早已完成,大梁朝廷也不能随意剥夺。

    出于抑制大地主剥削佃农的目的,除了利用藩王的田地设立官营农庄之外,苏京还建议移民。山东河北等地,屡次被清军屠戮掳掠,人口损失数百万,陕西河南是旱灾和李自成等人肆虐的重灾区,也消失了数百万人口,所以向这些地方移民,也算是一个处置办法。

    李岩问道:“户部现在银钱还够不够?要是移民的话,需要准备粮种,口粮,农具,还有安家的费用。还有各地政府和驻军也要通知到,要妥善处置沿途的住宿和安全,各地府库是不是充盈?”

    分管户部的****马上回答:“户部钱粮充足,按每户支出五圆算,今年可担负百万户移民。”

    “军费不会受到影响吧?”李岩首先关心的是军队的开支,毕竟现在天下未平,军队必须要保持优先供给。

    ****点头:“够用,粮饷都是提前预留的,不会有任何影响。”

    现在全国的盐场都被政府切实管理起来了,虽然利润不像那些盐商那么高,可是全国这么大的市场,所得也是相当可观。而且还有边贸的厚利,各种商业税收,粮油布匹等民生物品的利润,户部现在确实不想崇祯时期那么窘迫。

    李岩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才终于点头:“那就好,你们尽快去编制一个移民的方案吧。要计划好路线,还要和各地州府商议妥当,把各地的费用能切实报销,当然事后还要有审计,不能让他们有空子可钻。最重要的是,移民一定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让移民和原住民形成矛盾。”

    “好的,我们会尽快完成。”作为总理大臣的李仲马上答应下来。

    此时作为政事堂参议的苏京却是站起来,抱拳建议:“陛下,臣建议移民的时候,应当按照前明旧例,同一家族,不能在同一地聚居,以免与原住民形成对立的局面。”

    李岩点头道:“你们作为参议,自然可以向他们提出意见,只要是合理的,政府都会予以考虑接纳的。”

    似乎受到了李岩态度的鼓励,一向不怎么多话的侯恂却也起身,抱拳道:“陛下,臣对江南百姓有些了解。江南工坊商行聚集,百姓们即便没有田土,也一样能找到糊口的营生,若是不能给出相当优厚的条件,想来是不会有多少百姓愿意迁徙他乡的。所以,臣以为,还是适当的强制迁徙一部分百姓,更为有效。”

    李岩没有同意,道:“强制就不必了,本来是仁政,却是让百姓心中埋怨,反倒是不美了。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愿意迁徙的,就会拥有自己的田地,不愿意迁徙的,就让他们自谋生路。现在是他们自己选的,将来也怨不得旁人。朝廷要做的,是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公平正义。”

    见李岩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原本打算也露露脸的其他几个人,就此打消了继续建议的念头。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他们不过是被放在政事堂里养老而已,不说不错,要是一不小心说错了,恐怕连这份养老的干薪都没的领了。

    既然已经有了结论,所以李岩很快就结束了这次集体议事,但是他却没有休息,而是又问起了骆淼泫的事情。毕竟有这么一个对泰西战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