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敏建议道:“从山西和大同调吧。万一李岩来攻,也还能抵挡一阵。”

    李自成摇摇头,说道:“来不及,谁知道明天会有多少士卒病倒。李岩刚把山东占了,应该也没有多少兵了。这里不是还有吴三桂的部队吗,正好让他们厮杀。但是京城一定要在咱们的掌控中才行。”

    “好吧。等顶过了这次疫病,咱们再和李岩决战。”刘宗敏点头说道:“我已经让工匠营开始做炮车了,把城头上的那几门红夷大炮带出去,不比李岩的大炮差。”

    他们现在能看到的对手,只有一个李岩而已,对于关外的清国,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在他们的思想里,他们和清国没有什么冲突,他们取代明朝,与清国就不存在任何争端了,反正他们也没有打算要关外的地盘儿。

    但是他们不重视清国,可是清国却是注视着这次机会。当清国知道李自成围攻北京之后,就立刻制定了入关的计划,打算捞些好处。

    等四月初,清国终于知道崇祯自杀,而李自成打进了北京之后,他们的目标就变成了与李自成相争,占据黄河以北的土地。同时开始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动员,集结兵力,准备进关。

    这中间战争目的的转换,除了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强烈进取心之外,当然缺少不了汉臣们的极力奏请。大部分的满洲诸王旗主,更多的只是想进来捡便宜而已,毕竟他们数次深入内地,也围攻过京城,可是都没有打下来。而李自成却是几天之内就进入了北京城,这种战斗力也让他们很忌惮。

    可是汉臣们知道,只要有关内的政权存在,即便是由大明换成了大顺,他们这些人都是逆贼,都是要被钉在史书中被后世唾骂的。所以,只有清国入主中原,夺得江山,他们才能变成人人敬仰的英雄,和开国功臣。

    其中刚刚被多铎差点儿夺妻的范文程,拖着病体回来,献上了为崇祯报仇的策略,并且建议善待百姓,严肃军纪,来让关内的百姓忘记清军残忍嗜杀的印象。

    而洪承畴,则是建议清兵从中协、西协两路入关,直下北京。对于山海关,则是先派一部兵力牵制守军,若是守军来救援北京,那就在野战中予以歼灭。若是守军按兵不动,则以后可以内外夹击,把山海关控制在手里。以后出入内地,往来自由,只要多征伐几次,黄河以北的土地,迟早能够拿在手里。

    正因为这些建议可操作性很强,所以清国才完成了最大的一次战争动员,征集十万兵力入关作战。以期恢复金国疆域,乃至入主中原。

第541章 有些不同() 
四月二十日,清军多铎和阿济格汇合蒙古兵五万,从蓟县黄崖口入寇。四月二十三日,多尔衮汇合蒙古兵五万,从密云墙子领内侵。四月二十八日,济尔哈朗带领三万大军逼近山海关,与守军对峙。

    上次清军就是从黄崖口进来的,不过由于粮饷不济,这里的兵力和防备并没有改善。而且清军每次入关,都是从不同的地点进来,大臣和边将们对刚被攻击过的黄崖口也都不重视,没想到这次清军还是走了这里。

    虽然说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朝了,可是边将和边兵却还是原来的边兵,没有怎么调动。即便是李自成在他们投降的时候给了他们一点儿赏赐,可是对于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没有任何提高。清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如入无人之境,向北京直逼而去。

    四月二十三日,多尔衮寇边而入的同一天,蓟州城失守。蓟州城的守军倒是有李自成的部队,不过只有一千五百人而已,而且其中的官军降卒占一多半,战力大减。

    因为是首次交锋,所以多铎等人还是比较谨慎,没有一上来就猛攻,而是先围城,之后再试探。顺便看看有没有援兵过来,先把援兵击败。

    可是在试探过之后发现,这伙新朝的部队,和原来的明军也没什么差别。还是闭城死守,在城墙上远远的开炮。

    可是这次清军却是不同了,他们这次带来了红夷大炮,而且还不少。有了攻击锦州的经验,所以清军很从容。先筑高台,之后在高台上列置火炮,对城墙上的顺军进行压制。等顺军的火炮被摧毁的差不多了,才让步兵爬城而上,将城墙夺了下来。

    要是按以往的经验,拿下城墙,城内的守军就投降了。可是这次,清军却是遇上了巷战。数十个顺军不肯投降,在县衙门口堆放掩体,用弓弩和火铳继续与清军作战。

    城内,县衙外。

    “准备,放!”一个军官命令一声,第一排的七八个弩手立刻将弩箭发射了出。他们的弩箭将冲过来的五名清兵射倒,但是他们中也有两人被射中了脖子和面门,痛苦的向后倒去。

    “顶上去!”军官大声的命令。后面的士兵拿起弩箭和箭囊,默默的站到了空出来的位置,开弩,装箭。

    “啊”一个士兵突然胸口中箭,惨叫的倒下。

    另一个军官抬头一看,发现不远处的房顶上有清兵。于是立刻提醒:“上面有人!”

    “火铳,发射!”军官立即下令。

    不过就在他们下令的这一会儿功夫,已经有七名士兵被射中,而且这些士兵都被射死了,强劲的箭矢深深的扎进了他们的身体要害,只留尾羽在外边。

    “砰”,“砰”,“砰”,火铳终于响了。一个清兵的尸体从房顶上滚落下来,其他的清兵不知是死了,还是躲在屋脊后面去了。

    军官大声的喊着:“二队看着屋顶,一队装弹,看着些火绳,不要灭了。”

    “弩手,发射!”副手马上下令,把又冲上来的四名清兵射倒。不过之前倒在二十步外的三个清兵突然站起来,又向他们冲了过来。

    “二排,放!”军官立刻发令。

    几声惨叫,那三个清兵终于又被射倒了。不过这次他们身上已经有四五支弩箭了,应该不会再站起来了。

    城外大帐,得到手下的汇报,多铎没有多少惊讶,笑着说道:“果然有些不同。”

    “把那些俘虏押上去,让他们掩护大炮上去。”阿济格不满的命令:“让他们投降,否则马上屠城!一个县衙,损失三十二个八旗勇士,简直是耻辱!”

    “慢!”多铎立刻阻止:“屠城的话不要喊,其他的照做。”

    “喳!”手下抱拳答应一声,立刻跑去传令。

    等传令兵走了,阿济格不解的问道:“怎么,今天心情不错,不想屠城了?”

    “咱们这次是来占地的,没有民心,以后咱们还怎么立足?”多铎随意的解释着。

    阿济格更不解了,问道:“你不是跟豪格打的火热吗?还说早知道多尔衮不做,就推豪格做皇帝了。你怎么又对多尔衮言听计从了?”

    “那是多尔衮不争气,枉费了咱们兄弟一片好心。”多铎毫不在意的解释道:“这次是国家大事,不能混为一谈。再说了,多尔衮说的有道理,没有道理反对。”

    阿济格看了多铎一会儿,才摇摇头,什么也没说。他现在意识到,他虽然是兄长,可是他比起这两个弟弟来,着实是差距不小。

    县衙外的战斗停了下来,清兵也不再隐蔽处放冷箭了。而掩体后的顺军兵们,则是坐在地上,躲在掩体后面休息。要不是城里只有不到百人是在河南打过的,清兵估计都打不进城来。没办法,投降过来的明兵太多了,说什么也不敢在城外驻防,非要据城死守。

    一会儿之后,一大群投降的士兵出现了他们面前。那些降兵远远的就喊着:“兄弟们,投降吧,大清兵有二十万,挡不住的。”

    “大清优抚降人,投降过来原官任用。”

    一个士兵的骂道:“妈的!一群软骨头!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居然还都用他们?”

    等那些降兵走到距离掩体八十步的时候停了下来。不过他们的喊话却是没有停,依然在响亮的叫着。

    军官爬在缝隙处,看着敌人的动静,让手下做好准备。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之后,那些俘虏却是突然向两边退开,露出了后面已经准备好了的大炮。他愣愣的看着清兵的炮手,拿着火把,将引线点燃。

    “大炮!”军官大声的喊了一句,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而此时“轰”,“轰”的炮声就响了起来。八斤重的铁弹飞射出来,直冲掩体。

    “咚”,“咚”两声巨响,两处掩体被打塌,只堆了一层的沙袋根本挡不住清军火炮的侵袭。

    清军的炮手各司其职,刷膛,装药,装弹,装引线,将火炮推回原位,稍微瞄准一下之后继续发射。又是两处掩体被打塌,七八个士兵受伤,在地上哀嚎惨叫。

    此时顺军不敢再坚持,于是都连滚带爬的跑进了县衙。清军迅速包围了县衙,几次劝降无果之后,果断放火,把县衙整个点燃。这些顺军给他们造成的伤亡够大了,让他们不愿意再强攻。

    大火点燃之后,里面的顺军只能冲出来。可是外面的清兵严阵以待,他们一出来就遭到弓箭和火铳的袭击,三十一个顺军全部阵亡,却没有能再给清军造成伤亡。

第542章 是守是走?() 
李自成在北京有些坐卧不安,本来再过些时候就要正式登基了,可在这个时候清兵却是入寇内地。更关键的是,现在京城的部队有近三成染病的,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在将来发病呢,这让一点儿底气都没有。

    要是他在北京的这六万大军没有被瘟疫侵袭的话,他完全不会在意两路清军的攻击。他相信自己能守北京大半年,然后从陕西,山西调兵过来,把这些可恶的东虏全部消灭在直隶地区。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南边有李岩窥伺在侧,而他的精锐部队则是饱受疫病的困扰,在北京周围的部队又多是投降过来的原明国官军。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他是不敢相信,蓟州,三河,密云,怀柔没有一个能守住两天的。他就算是想派兵去增援,也没有时间。

    短短几天时间,清兵就长驱直入,已经到了顺义和通州。而且这些狡诈的清军居然打着给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这也太滑稽了,清军有什么资格给崇祯报仇?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各地的士绅居然还都纷纷欢迎,给清兵提供粮草,甚至组织乡勇给清兵带路。

    他现在终于也尝到崇祯当年内外交困的滋味了。当年他能逃脱兵败身死的命运,可是全靠着东虏来袭击北京呀。所以他现在格外犹豫,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好。

    “丞相,有什么意见?”李自成首先对牛金星问道。

    牛金星这些天一直都在接见前明的官员。他来负责百官的任命,所以那些不想失去权力,更想保住家财的官员蜂拥而至,争着来他这里走门路。等他知道清兵大军两路进攻北京的时候,他都有些懵了。

    “为今之计,只有两途。要么死守待援,要么尽早西撤。”牛金星建议。

    刘宗敏皱眉道:“城内瘟疫横行,军兵们多有病患,如何死守?”

    李自成也不满意,他占了北京,登基大典还没有搞呢,怎么就能仓促撤走呢?现在吴三桂被派去了通州,刘芳亮带着五千兵将去了顺义,谷英带着五千人去了昌平,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清军挡住了。

    宋献策建议道:“皇上,要不把保定,真定,武清等地的四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