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关了,兵力重新调配这也需要计议吧。总之这一个个的问题,让吴三桂弃守宁远的事情一直都在计划之中,而没有付诸行动。

第五百三十三章 向山东进发() 
李岩这里也没有闲着,在李自成还没有渡过黄河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三,趁着黄河的冰冻还结实,他就让钱二带着开速部队从归德府渡河,直接去攻打曹县、单县。

    山东的百姓们也都盼着李岩早些过去呢。他们早就知道李岩在河南给百姓们分田地,可是也都不大敢相信。等这次逃难的人回来,以亲眼所见的观察着的身份一说,百姓们就都相信了。

    家里有年轻丁壮的,则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知道,李岩一定会打到山东来的,因为在山东纵横多年的榆园军被李岩剿灭了。

    虽然榆园义军的军纪也还不错,但是那也是相比于官兵来说的。和李岩比的话,那就远远不如了。榆园军再好,也毕竟是贼寇,烧杀抢掠的事情总是要做的。可是在河南,只要按时交三成的收成,就不用再交其他的赋役了,那生活真是让他们羡慕。

    钱二过了河之后,没有什么战斗,就把曹县和单县拿下了,县城的守军都是开门投降的。他们唯一的战斗,就是在百姓的带领下,顺带把单县山林中的一股两百多人的土匪给剿灭了。他们给归德府发了消息之后,就继续向北进发。归德府会派人过来接管地方,他们只管攻城掠地。

    等正月十二,确认李自成带着大军渡过黄河去了山西之后,李岩就让李牟也带着先期集结的一万部队还有骑兵队东进,和钱二一起把济宁拿下来。

    李岩自己则亲自坐镇濮州,等待其他部队的到来,还有等火炮过来。现在的炮兵部队人员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新式火炮了。

    这次火炮坊一共铸造了四十门四寸炮,还有八门四寸半的火炮。现在已经进入了试炮阶段,只要验收合格的,就会立刻装备部队。

    炮兵们就在杞县的试验场,一直都在用一门四寸炮还有一门四寸半火炮来加紧训练。火炮的口径变大了,需要的人员也多了。主要是火炮采用了后滑方式减少后坐力之后,需要额外的两个人把火炮推回到原位。

    炮兵们训练的很认真,王仁杰也盯得很紧。炮兵可是他们部队的作战支点,要是部队没有了炮兵,那整个部队的战斗力至少要下降一半。所以他必须要让这些炮兵尽快熟悉新火炮,不能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要说他这个炮兵部队指挥官还真有些名不副实,他现在也就是负责炮兵的训练而已。炮兵训练好了之后,就会被调派到各个部队,接受所在步兵部队指挥官的指挥,他则是很少能指挥炮兵部队。

    大炮的事情李岩只能等县消息,不过他现在却是要见刘泽清的使者。来人是刘泽清的一个表亲,好像读过几天书的样子。

    “小人见过李大帅。”来人恭敬的向李岩抱拳行礼。

    李岩直截了当的问道:“刘泽清让你来,所为何事?”

    使者恭敬的说道:“我家大帅想问李大帅是何意?怎么就突然攻入山东了?”

    “山东地方,我要了。”李岩淡淡的说道。

    使者见李岩如此自信,于是又按照刘泽清的交代,说道:“我家大帅请李大帅高抬贵手,济宁,东平,东昌等东部诸府,李大帅尽可拿去。其他地方,李大帅就留给我家大帅吧。”

    李岩摇摇头,说道:“你回去告诉他,山东全境,我都要了。他是战是走,自己决定。要是愿意投降,我也可以接受。”

    “李大帅,”使者抱拳,不无威胁的说道:“我们刘大帅虽然兵微将寡,可是依然有三万之众。李大帅何必苦苦相逼?大家划出地盘儿,相安无事,岂不是更好?”

    李岩冷笑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只要回去把我的话传达给刘泽清就可以了,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使者无奈,只好告辞离开。他倒是想说两句硬气话,可是刘泽清自己都不敢和李岩开战,他说什么狠话都是自取其辱而已。

    等刘泽清的使者走了,李岩把黄得胜叫了进来。

    “大帅。”黄得胜抱拳见礼。他带着麾下一万人上午刚到,他知道现在叫他过来,是给他分派任务的。同时他也想要几门四寸炮过来,毕竟口径越大,威力也就越大嘛。至于重量,他不在乎,只要能跟得上部队行军就行。

    李岩没有客套,直接命令道:“这次你部的任务,就是负责剿灭占领区的盗匪,并且负责配合咱们的官员分配田地,建立农场,完成户籍册和鱼鳞册编制等事宜。”

    黄得胜有些惊讶,好一会儿才不解的问道:“大帅,您是不是弄错了?我们部队,怎么可能用来守备地方呢?”

    李岩拍拍黄得胜的肩膀,说道:“每支部队都要有锻炼的机会,功劳也不能都你们几个拿嘛。以后的仗还多的是,功劳也有的是,不要急在这一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卑职一定恪尽职守,完成好大帅的任何指令。”虽然他心中依然还是有些不满意,可是他还是坚决的接受了命令。他知道李岩说的在理,而且他也知道,李岩看中的是能很好的执行命令的部下。即便是守备地方的任务,只要完成好了,那功劳也是一点儿都不会少的。

    李岩很满意黄得胜的态度。之后说道:“部队现在的火炮缺口很大,从你们这里调出十二门三寸炮来,给其他部队使用。我会再给你们调些虎蹲炮,还有小口径的弗朗基炮,剿匪和压服叛乱,这些也够用了。”

    “明白,卑职回去就马上准备。”黄得胜依然是大声的答应着。

    李岩嘱咐道:“我还要提醒你。这次的剿匪,要多抓俘虏,少杀伤。当然,那些冥顽不灵的,凶悍难治的,也要坚决的处理掉,免得影响咱们对他们的使用。”

    “卑职记下了。”黄得胜点头。其实不用李岩吩咐,他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做。他们现在的俘虏就有五万多人,河南的道路和河堤修缮都是这些俘虏在做。那些被毁坏的县城也大部分是俘虏们重新建起来的。俘虏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成了难得的免费劳力,自然是要越多越好。

    “部队修整一天,后天就出发。你回去准备去吧。”李岩满意的吩咐着。

    黄得胜抱拳:“遵命,属下告退。”

第五百三十四章 自断生路() 
二月末,新铸的四寸炮二十八门和四寸半火炮五门终于交付炮兵,其他有质量问题的火炮回炉重铸。

    此时在濮州集结的部队已经有两万多,可是此时却刚好遇上了黄河解冻,流凌密布,不论是渡船还是浮桥都不能成行,只得继续等待。

    而为了防止在山东的部队陷入后勤缺乏的境地,刚刚拿下济宁的李牟也让部队停下来休整,等待李岩的大军到来。

    这就给了刘泽清空出了时间。他一直没有想好要怎么办呢。要是说和李岩开战的话,他自己都没有信心。当初在河南,他们见到李自成的人马掉头就跑,可是李岩却是在开封城下把李自成打的大败,这差距一比就知道了。可是不打的话,他要去哪里呢?

    这个时候不光是有李岩,李自成的偏师正在攻掠真定府,李自成显然要两路夹击北京。所以刘泽清自然不会北上去送死,于是他只能向南跑。不过他又得抓紧时间,不能让李岩把南下的道路给封住。

    于是刘泽清趁着李岩暂缓攻势的时候,下令大掠济南府,然后带着搜刮来的财宝粮秣向东南方向急逃。沿途除了勒索一些钱粮之外,不敢多做停留,直到到了临沂才停下来稍作休整。之后又是一通搜刮,才带着财物南下海州,继而去了淮南,这才彻底停下了脚步。

    而李自成也是一路轻松的来到大同。他一路从太原北上,过忻口,雁门,官军都是开城投降,唯有在宁武关遇到了抵抗。

    宁武总兵周遇吉,拒不开关投降,作为前锋的刘宗敏直接命令攻城。不过到底是准备不足,攻城器械也没有跟上来,炮火的威力也不行,于是受到一些损伤,关城也没有攻下来。

    刘宗敏当即放言,三日之内不投降,破城之后鸡犬不留。本来周遇吉的部下就不想打,要不是周遇吉平常待他们不错,他们也不会抵抗。可是现在他们只有几千人,关城攻破是迟早的事情,他们可不想陪着周遇吉殉葬。

    周遇吉见兵将们都不愿意再了打了,也不再强逼。他是从士兵一路被提拔成总兵官的,自认为朝廷对他恩重如山,他决定做大明的忠臣。于是他在第二天,一个人缒下城头,进入闯营,声称据城守御是他的命令,和城内军民没有关系。

    李自成本来想给周遇吉官爵。可是周遇吉坚决不投降,还一直骂不绝口,激怒了李自成等人,结果就被李自成凌迟处死。

    之后李自成率大军到了大同,本来是要准备攻打的,可是大同总兵姜瓖却是意外的开城投降了。而几天之后,远在宣府的总兵王承胤也派人送来了降表。这就是说,宣大总督所在地阳和镇,现在已经成了孤城,进入北京的障碍也只有一个居庸关了。

    李自成这里心情大好,可是崇祯就算是如坠冰窖了。之前他看到各地守军吩咐投降闯贼,于是又把大批的太监派出去监军,可是依然不起作用。回来的奏章满眼都是降贼,降贼,还是开城降贼,就没有一个死战的。

    而代他去亲征的李建泰,也是在奏疏里说流贼势大,不可抵挡,但是愿意护送太子南下。崇祯此时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迁都南京。

    于是他立刻召见了一直持迁都南下,以图王朝存续的李明睿。

    “臣叩见陛下。”李明睿给崇祯叩头行礼。

    崇祯却赶紧让李明睿起身,并且把太监宫女等人都打发了下去。他才低声的说道:“爱卿,现在情况危急,朕以决议南迁。不过朝中众臣反对,朕需要爱卿助力。”

    李明睿立刻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明日就上奏章,请陛下御驾南征。当此天下存亡之际,还望陛下一言而绝。迁都南京,大明尤有可为,至不济也可划江而治。只要陛下励精图治,内修政治外修王道,陛下正当英年,自当能还都京师,雪此大耻。”

    崇祯点头:“好,好,那就有劳爱卿了。”

    虽然他口中答应着,可是他的心里还是不敢独断专行。弃都而逃,划江而治,偏安一隅,这可都是故宋的事情,都几百年了,依然被士大夫们口诛笔伐,这个罪责他还是不敢往身上背。

    第二天常朝,崇祯问战守之策,但是大臣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沉默。此时李明睿就提出了让崇祯御驾亲征,留太子在北京监国的意见。

    “众卿以为如何?”崇祯还是像往常一样问一句。

    他现在想的是,只要有一两个重臣出来同意,这事就定下来。现在李岩虽然在攻掠山东,可是山东还有刘泽清守在济南,道路还是通畅的。而且他觉得南迁的事,应该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不但是现在李自成大军离北京越来越近,等吴三桂撤离宁远之后,只有一道山海关防线,北京也是时刻处在清国的兵锋之下,所以他还是比较乐观的。

    可是结果却是让他大失所望。刚开始还没人说话,可是终于有人发表意见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