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吾生于大明1600-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所困扰的他的是一件事正和刘玉波有关,今年九月二十一日,户部奏:八闽为大省,产盐最多,盐课仅二万二千余两,似属太少。前福建巡按徐鉴说该省额派三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引,而盐行六帮引少帮多,以致私盐横行。议增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五引,每年解部银七千三百三十九两,此宜成为定议。又查漳州、泉州、兴化三府,原为行盐之地,近则不买食官盐,置国课于不顾。皆有违祖宗制度,请严行查明其原因。

    而这一次核查福建盐课却把刘玉波这条大鱼吊了出来,刘玉波掌握台湾后,最先发展的就是盐业,现下台湾有八大盐场产出极大,为了扩展收入,刘玉波自然将主意打到了明朝身上。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盐业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一直有国家把持,这导致走私私盐的利润极大,刘玉波和南方沿海诸省的商人签订了协议,以低于明朝私盐的价格将盐卖给他们,虽然价格低但还是有的赚的,此项每年可以给刘玉波带来八十多万的收入,同时又和南方沿海的大族搭上了路子,倒也算收益极大。

    不过刘玉波没想到的事,这他又在一次出现在已经快要将他遗忘的万历眼中,万历作为一国之君而且又怠政,收益能入他法眼的人物是少之又少,而这刘玉波已经是第三次入他法眼了,第一次是福建巡抚指出刘玉波召集灾民虎踞海外,鉴于当时刘玉波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便不了了之,第二次是今年的北方移民事件以及朝鲜方面得来的情报,都确认是这个远在南方的刘玉波做出来的,朝廷中有不少人已经看出了刘玉波野心不小,也开始对他稍加限制,不过刘玉波与沿海的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又发生了震动朝野的“挺击案”,风波未了的山东、畿辅二地大旱,刘玉波一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而这一次刘玉波再次出现在万历眼中,不知万历打算怎么做呢?是事不过三,还是下定决心铲除刘玉波?只见万历眉头越锁越深,最后万历终于批复了,写上知了二字。

    万历不是不知道这是绥靖政策,但也没有办法,今年的确是个多事之秋,内有南北各地灾害沓至,民心浮动。四月十九日,河南舞阳、泌阳、遂平等县,饥民数百人纷纷起事;五月,江北、山东大蝗,积地尺许,流人集淮上三十余万。同年六月二十日,山东武安饥民三千人发动起义,杀死县主簿孙光耀;六月二十八日,河决河南祥符朱口,陈、杞、睢、柘城诸州县,皆受其害;十月,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为九边请饷,说:今日一二百万两,抚之而有余;如等到将来边境问题严重,即使是动用几千万,仍然不足以安边。内库银三十万两及户、工二部银八十万两支边。

    外有关外女真努尔哈赤建国称王,领军数万磨刀霍霍,虽然刘玉波也算的上一番势力,也干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但他到底还是老实的,对于明朝算得上是秋毫无犯,既然不惹事那也没必要浪费有限精力去铲除他,毕竟大明王朝数百年来的大敌大都是关外的游牧民族,他们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敌人。

    刘玉波若是知道万历的批复大概会在一次刷新的对万历的认知,自古以来两线作战都乃兵家大忌,更何况现在明朝内积重难返,本就属于衰弱时期,北方糜烂之兆以显,若是国家财赋重地江南再来一次“倭乱”,若是出现为消灭刘玉波,导致出现两面受敌的情况,只怕到时天下大乱。此时还锐意进取,只怕跨的更快。

    可惜万历到底不如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那般有雄心壮志和铁血手腕,虽知抱残守缺,却不知涮新吏治徐图更改,若是如此恐怕未来明朝还有一丝生机可言。只是那怕他也料不到,短短数十年后,大明便会成为过眼云烟。

    另一边,北港码头也迎来了三位刘玉波的故人,这三位便是随刘玉波一同逃亡泉州的张韩二家的张启林,韩京、以及他的妹妹韩如馨。不过此刻的他们已成长了不少,加上蓬头垢面和一身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只怕是到了刘玉波眼前,刘玉波也认不得了。

    此刻正三人一脸紧张的望着繁华的北港码头,这是三人原以为泉州以算的上天下大港,现下到了北港见到这前所未见的景象也呆住了,极目看去,只见一条二十米宽的青石大道通向内陆,周边还有劳工在扩建,大路两边皆种植柳树,虽是秋季时分,但这台北比之内地温热的多,柳树都以存活,远远看起,两边垂柳依依,长长的树枝随风轻摆,哪怕是游历全国各地士人,只怕也不曾见过如此平整美观的道路?再看那码头,绵延逶迤数里,分为渔船、商船,战舰停泊区,岸上的建筑皆是美观整齐,那渔船及商船停泊区虽是有数百艘船来来往往,却也是秩序井然,一切调度皆有官府小船及岸边高塔进行,那岸上也是干净整齐,虽是人来人往不断,却丝毫没有泉州码头那般的脏乱。

    刘玉波近年来一直定下种种强制政策,列如通过对海商定下强令必须在北港停留,压抑粮家打击宗族释放劳动力,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巨额银钱。。。。。。。。。。,这一系列的呕心沥血,终于迎来了品尝甜美果实那一刻,此时的北港港口绝对当的上远东第一大港的美誉,而其东方明珠之名也越加名扬海外。

171章 投奔() 
最为幼小的韩如馨被这眼前繁华的景象吓得死死抓住了哥哥的衣服,韩京虽也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但也知道妹妹紧张的心情安慰道:“如馨不要怕,等一下见了刘哥儿就好了。”

    接着三人抓到一个空隙就溜了,因为人小倒也没被人发现,等到船主带人到移民署登记之时,才发现少了三个小孩子,虽有些心疼,但也不计较了,为了区区十五两银子闹事,万一被最近抓的紧的治安署安一扰乱治安之罪,那几百两的银子可就白白没了。

    三人逃出港口后,一路躲躲闪闪的来到北港城,来到城内后三人有犯了难,这城内百姓熙熙攘攘,商家在路上摆列南洋日本各处运来的奇珍异货,沿街叫卖。路人大多衣着得体,便是最为普通之人也有一身整洁的布衣,路人见到他们三人,看着他们身上的乞丐装大都忍不住好奇看向他们,三人越发的窘迫起来,一时间竟然不敢上前询问,过了许久三人中年最为外向的韩京给自己打气道:“不要怕,你是来找刘大哥的,不要怕。”

    韩京鼓足勇气,拦了一个路人,学着以前见过的士人那般略一拱手,用正宗的闽南话问道:“这位先生,小子。。。有一言求教。”

    那人虽有些不满倒也停下来吱唔道:“小娃子有话你快问,我这还有事。”

    韩京定神一看,见被自己拦住的却是一个富商模样的路人,头戴瓦楞帽,身着团花细绸长衫,脚踩丝履。因韩京身上臭味熏人,那人禁不住捂住口鼻,才发出吱唔声。

    韩京见他无礼,一时间积累的糟糕情绪差点爆发出来,只是又有求于人,心头虽怒,却只得勉强又施一礼,恭声问道:“这位先生,在下韩京,敢问先生可知北港刘玉波所在的住所在何处。”

    那人上下打量他一眼,虽不知道“韩京”是谁,但北港刘玉波却是怎么也不会不晓得,这人在脑中略一思索,开口问道:“你小子说的可是东南大都督刘玉波刘大人。”

    韩京回道:“是的,就是东南大都督刘玉波刘大人。”

    “你们是都督的何人?”

    见韩京等人低头沉思吱吱呜呜开不了口的模样,商人心中一阵藐视,心道:想来八九成是一个胡乱攀亲戚的小乞丐,现下都督杀气大的很,还是不要去惹事了。真是晦气,白白耽搁了我去进货,南洋来的香料,玻璃厂的琉璃杯。。。。近来可很是好卖。念及此商人给他们指了去刘府的道路。

    说完拔脚便行,路过三人身边,却又闻到一阵臭气熏人,见到三人都还是一个半大小子,因又忍不住好心道:“你们要去找都督,可要知道都督最不喜你们这些人。都督最是不喜有异味之人,凡是身有异味的,哪怕是督军大将或是高官显贵,都逐将出去。上行下效,咱们原本也是一年一洗澡,现下可都是得常洗才是。不然那些官员们都不爱见,切记切记。”

    韩京等人一听越发的一筹莫展,这初来贵境,竟被毫不留情的教训了一番。但当下也只得唯唯诺诺应了,抬脚待行。却又听到那商人一路行去,向自已属下一一言道:“等会到了琉璃铺切不要乱摸乱碰,那些琉璃杯要是弄坏了,便是卖了你们也是赔不起。不论你是何人,坏了商行的货物,谁也回护不得。都督最重商贸,保护商人,可不是大明那边的规矩了。”

    又听他絮絮叨叨道:“真臭……唉呀,唉呀!”

    三人虽被商人好生嫌弃了一番,但到底是晓的了刘玉波的住处,便向刘府出发,至于这身上的臭味,他们也是无法了,三人都是小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才来投奔刘玉波,身上当真是一个铜子也没,在船上虽有吃食,但也大都是一些粗糙的饭团,若不是刘玉波规定了船主必须给移民吃饱饭才足额给钱,若是没吃饱饭一律给八成费用,只怕三人下了船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

    三人来到刘府一公里处,人烟一下子就稀少了,寻常百姓更是一个都没有,又见到有大量的士兵在巡逻,一个个枪和实弹好不威风,仅有的人也都是身穿华服或是刘玉波仿汉式订做的官服,心中是又生了胆怯,竟不敢迈出半步。

    三人正不知怎么办时,正来给都督汇报情报的潘雨辰注意到了这三个躲在墙角鬼鬼祟祟的小家伙,在月机关大幅插手各方事务之后疑心越来越重的他,竟然觉得这三个少有的乞丐小孩莫不是欲打探情报之类的,吩咐了手下通报了巡逻的士兵,欲将他们捉拿起来。

    韩京等人发现了里他们越来越近的士兵,见来人气势汹汹,心中恐慌起来,急忙拔腿就跑,只是他们这番动作却更是显得疑点重重,士兵们更是加快脚步向他们追来。

    三人那跑的过这些长时间锻炼的士兵,不一会就被抓住押到了潘雨辰面前,潘雨辰历声问道:“尔等何人,在都督府邸附近鬼鬼祟祟,莫不是做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三人被潘雨辰这么一凶,又见周围尽是举着枪的士兵,明晃晃的刺刀骇人至极,年纪最小的韩如馨不由大哭起来,

    潘雨辰可不在乎一个被他怀疑小女孩感受,反而觉得这哭声烦人,不耐烦的说道:“快说,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京这下也就不打算在隐瞒了,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身份都抖了出来,潘雨辰一听脸色就难看了起来,想来自己又要被都督责骂了。这段时间以来都督对自己可是时不时的训上两句,害的他心惊胆战要死,还以为自己要被罢免了。

    不过时间久了,他也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都督需要的是一个爪牙,而不是一个四处结交,仗着自己势力膨胀的权臣,自此他行事越发的低调了起来,甚至建议都督组建单独的军法部,主动将自己权力上交,可不曾想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天,现下又遇到这种事,若是他们真的是都督的玩伴,只怕自己好日子又要到头了。

172章 吴家事() 
潘雨辰心中暗道一声苦也,这三人的身份在主管情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