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吾生于大明1600-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有想到了别处,说道:“若是刘玉波受了朝廷的招安,只怕圣上必然会问及我们二人,不如那时我们推举人才到这台湾治理,这刘玉波如此蛮横,作风有霸道,咱们举荐的县官,可是不好当的很,一定碍于要选择几个个能人来台,不然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咱们现下商议一番人选,先定下来如何。”

    “师傅说的有理,这朝廷派来的官员必须是品行端正,才干上佳之人,咱们若是要收台湾上下的民心,自然是要用心去选人,方能上不负圣上大恩,下不负台湾这百万苍生黎民。”

    两人又嗟叹一番,先是商讨了一番人选,将自己认识的人杰都意义数落开来,聊他的品行,聊他的才干。。。。。,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大计,甚至连出生地点都琢磨了起来,聊着聊着二人盛欢。虽是以入夜却还未停歇,又聊起为官之道。

    只是这方面,孙元化拍马也不及徐光启,毕竟到台湾来之前,他不过是埋头苦读的书生,又哪里有什么为官之道可以研究?而徐光启在京中历练多年,心里却早是水火不浸,沉稳干练远胜于常人,说的头头是道,那孙元化只有低头思考的份。

    待第二天天明,自有育种所雇佣的下人侍候起居,当然这可是他们独有的待遇,以前育种所的人可享受不到,只是这二人原本家境就不错,随身也也带着几个长随,那会对如此待遇而心怀感激。

    今日这仆人知晓了孙守福大人和郭刚大人来到这偏僻地方后,难得的准备了一大堆好菜,虽然算不上奢侈,倒也丰富的紧。这孙元化见眼前早点摆满了一桌,他到是痛快的吃,老成持重的徐光启到是不敢多吃,眼前小菜虽多,也只是用筷子略点几下,将就着吃了一碗稀粥便将碗筷放下。

    吃完后,那孙守福便问道:“不知二位何事准备动身启程回内地?”

    孙元化放下碗筷,回道“约莫就这几天,我师傅准备在研究一番,那些从西洋来的马铃薯这些作物,还带回北京慢慢栽培,想来有些这些东西,过个几年在北京推广后,北方的难民便可以吃的饱了。”

    孙郭派人听他说了,内心却是极为在意,若是这些东西真的被带回北方推广,那北方的难民只怕会少上很多,这对于都督的计划可是大为不利,二人正在这焦灼着。

    那孙元化吃完将嘴一抹,便向那二人道:“不知二位什么时候会北港,不知可否载我一程,载我去北港炮厂,我要去收拾一下,待师傅这边大功告成之后,便可在台中直接出发回南京。”

    孙郭二人闻言,只笑着打了个拱手,回道:“孙兄见谅,我们二人乃是受都督所托,巡视全台寻找可用之才的,现下任务还未完成,这么敢空手而回,不如这样如何,待二位用餐完了,我拖人带信到镇上逛一逛,给二位寻一辆篷车来,若是想与我们回北港什么的,只怕还得等我们回来才是。”

    “那不知二位何时巡视完毕?”孙元化开口问道。

    孙守福沉吟了一会,方道:“时日也不长,左右就是这三四天内,若不介意二位请在这里稍等三四天,待我去巡视完大屯山脉内的矿场,便马上回来带孙大人返回北港。”

    徐光启见孙元化还要再问,便将他手一拦,笑道:“多谢孙大人的好意了,既然现下二位有要事在身,我们也不愿白白耽误二位,二位便先去把刘都督交待的要事吧。我和元化便自已四处逛逛,去左右的农家里寻一辆牛车也可以的。”

    “徐老您何必对我如此客气呢,你老虽是老当力壮,但这路也不近,若是伤到身子,只怕都督会怪罪与我们,少不了一通责罚,二位还是在这里静待我佳音如何?”孙守福笑道,他可不想让着二位如此快的回内地。

    孙元化却是不满的很,直截了当的说道:“可是我想早些完事,好回京赴命。”

    “孙兄,操切之间只怕不得要领,匆匆回去只怕也不好向皇上交待,便多待些日子又如何,权当是陪我和郭兄了。”

    那孙元化鼻中一嗤正欲反驳,忽的脚下一痛,原来是徐光启在给他使眼色,当下他虽不明师傅是何意,但还是转换说辞道:“也好,我对后屯村这世外桃源之地也颇为喜爱,便在这多留几天好了,只当多陪两位年兄就是了。”

    孙守福大喜道:“如此甚好,二位请在这多候上几日,我一定速速回来。”说罢,便与二人搞出,领了郭刚与女眷辞别而去。

    不过这徐光启到时颇为热情,派孙元化一路送到了路口,待孙守福等人离去后才返回育种所,一到育种所,孙元化却看见门前竟然有一头骡子,而自己的师傅正给他喂草料。

    “师傅,你这是做啥?”

    “你现在便去台中县城,乘船去北港,速速将这些书籍和你那些书籍送到内地托付给可信之人。”说罢,徐光启便从门候拿出一包裹。

    “莫不是孙守福要对咱们下手?”孙元化打开包裹一看,都是自己师傅多年编译的书籍,和台湾农司局整理下发的各种作物指导手册,但下心中便有了不好的念想。

    徐光启犹豫片刻才道:“这到是未必,只是我总觉得心中不宁,深怕出了差错,便准备留一招后手以防万一,不然这些于国于民大有益处的书籍,埋没于台湾,殊为可惜。”

    孙元化点了点头道:“师傅我明白了,我这就是镇上寻一辆马车前往港口。”

    “恩,速去。”

    说罢便令孙元化骑上骡子出了后屯村向着镇上赶去,到了下午,孙元化堪堪赶到大屯镇上,此时他肚中又饥又饿,底下的骡子也无精打采,便在镇上四处漫无目地的逛将起来,想要寻找一家饭馆,这是前次他是乘车而来,对于镇上不够了解,入镇口又是铁器这些物件的交易集市,可谓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也没有饭店开在这里。

    当下孙元化也只得在繁华的镇上瞎逛起来,现下虽是正午,但这镇上各人却还在北街头漫步而行,脚踏在干净整洁的青石大道上,耳边是来自沿海的各地行商,与本地的商户不时讨价还价,这声响真是热闹非凡,孙元化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当真是拥挤异常,若不是有治安署的捕快在指挥,只怕早就人挤人了,这真是因为如此虽然四处商行店铺来人行商不断,却是秩序井然,丝毫不乱,也是因为如此大街上也非常干净,便是那商人讨价还价,也是没有人大声喧哗,毕竟他们也不像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的口袋里流出。

    孙元化以不是第一次看到这般景色,他生活在全台最为繁荣的北港,所见所闻比这强多了,只是见到这偏僻的小镇依然如此有条不絮,热闹非凡,还是忍不住叹道:“这刘玉波也真是个能人了,台湾虽小,却能治理的如同天国一般,比之内地不知强上多少,奈何不能为大明所用,不然何至于此。”

    过了一刻,孙元化终于寻得一间酒馆,便走进去点起菜来。

    而在此时大屯山脉,在连接各处矿厂的直道上,潘雨辰正带着手下快马加鞭的赶往大屯铜矿驻地,此时他本应该正在硝石矿弹压那些想要暴动的土人与倭人,他正欲抽丝剥茧慢慢调查时,却得到手下的急报,说是孙大人下了死命令,要他在下午二时之前回到铜矿。

    面对如此的严令,潘雨辰也不得不快刀斩乱麻了,在叫奸细指认出人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有关联的人士,全部送上了西天,虽然有些可惜,但是反正现在吕宋那边不服教化的土人多的是,过上个把月就补充过来了,也不会过于心疼就是了。

207章 辽东(十七)() 
“属下参见大人!”急赶之下,潘雨辰堪堪在下午二时之时来到大屯铜矿的管理所面见了孙守福。

    孙守福瞧见潘雨辰脸上大粒的汗珠滚落而下,知道他是拼了命赶回来的,心中对他甚为满意,开口道:“来人,给潘大人端一碗凉茶消消火气。”

    周围侍立的矿人员得了命令,一时间竟然都踏步而出,让人好生尴尬,害得矿长狠狠的瞪了他那群不争气的手下一眼,眼角瞅了瞅,寻得一个得抓紧欢心的职员,示意他去端来凉茶。

    不一会儿,凉茶端到潘雨辰面前,潘雨辰此时倒也真是口渴的紧,但是依他的性格可不会做出什么失了礼仪之事,端起茶来慢慢饮用起来,入口颇觉的爽口甘甜,想来是加了什么佐料,便不由得看来一眼端茶的人,对他露出一丝微笑。害的端茶之人越发的恭敬起来。

    “大人不知有何事,要这么着急召属下来?”

    孙守福道:“这些矿厂不安人员处理的怎么样?”

    “大人,属下已经将有嫌疑的人统统处理了,这几日又令周围矿产的护军加强戒备,这些人以翻不起风浪来了。”孙守福额首赞许道:“你做的不错,遇到这些意图不轨之人,日后也照你这般的思路去办,你回去后拟一个章程,我交由都督批复,在通告各地的矿局,定下框架来。”

    “是,大人。”潘雨辰脸色舒缓起来,他也想不到这次的事回的孙大人的赞许,想来这次召集不但无过可言,还会加上一笔功劳,机遇当真是妙不可言。

    孙守福又道:“雨辰,这次我还有件事交由你去做。”

    “不知大人有何事,属下定当全力以赴!”

    “你这几日给我盯紧了在后屯村育种所的孙元化和徐光启二人,将他们日常书信往来和交往密切之人都记录在案,若是他们意图离开台湾,则动手抓捕二人和其同党,切不可让他们回内地。”

    “大人,这怕是有些不妥吧,都督近年厚待这些内地儒生,如此这般作法只怕会让都督的计划前功尽弃。”潘雨辰听到这命令时犹豫了一会,缓缓的到出了心中的疑惑。

    孙守福也不多说,只是将他在后屯村之事详细的说了一番,听完后,潘雨辰当即勃然大怒,恶狠狠的道:“这些内地的儒生真他娘的不要脸,且不说都督待他们不薄,往日里的吃穿用度那个不予以照顾,现下竟然还成了一白银狼,要将咱们台湾的铸炮之术白送给大明朝廷,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孙守福挥手示意潘雨辰坐下,道:“这铸炮之术我倒是不甚在意,澳门的葡萄牙人也会,但这徐光启掌握的农业技术,才是我心中最大的忧患,现在大明不断的遭灾,北方流民越发的多,这些可都是拿银子也换不来的,也是都督眼下最为要紧之事,不然都督也不会布局辽东,苦心孤诣建立辽东月机关了。”

    孙守福顿了顿又继续道:“但若是徐光启将马铃薯,玉米、番薯等物推广全国,不消三年待这些作物适应环境之后,大明的安歇小灾小难只怕转瞬之间便可消除,到时没了移民,吕宋教化怕是要大打折扣,晚个好些年,这才是我的心头大患。”

    潘雨辰和孙守福立于不同的职位,对于事件的看法自己是不一样的,对于更加依靠暴力行事的潘雨辰来说,武器之事才是国家大事,而对于施政全台的孙守福来说,民生之事才是根本。

    “大人事不宜迟,属下现在就去部署人员,将全台的儒生都监控起来,看看那些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挖大人的墙角。”

    “那便辛苦你了,我这有两封书信,你拍专人从海陆两路同时出发交由都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