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见有人主动与自己搭讪,倒有些意外,只是“嗯”了一声。

    此人却如数家珍地道:“古蓟州城墙是以土垒成。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对城墙屡次翻修,如今已经全部换成了砖石结构,防御能力大为增强。如今,蓟州城墙周长九里又三十步,连女墙高三丈五尺,垛口二千零四十个。东有威远门,南有平津门,西有拱极门。还有角楼四座,更铺三十二所,护城河深六尺,阔五丈。真京东之雄关也!”

    此时孙承宗正好在众官员的簇拥下往这边走来,听此人说完,以赏识的目光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位大人尊姓大名,现官居何职?”

    那人慌忙对孙承宗施礼道:“卑职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见过督师大人!”

    “袁崇焕?!”朱由检失声叫道。

    他虽然历史知识贫乏,但袁崇焕的大名,他还是如雷贯耳。而且他对这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认识,还是来自金庸老先生的《碧血剑》。

    以他所了解的历史,这位袁崇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青云直上,先后出任辽东巡抚、兵部尚书、蓟辽督师,位极人臣。他修筑关宁防线,统率关宁铁骑,屡败后金劲旅。

    然而由于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抵京师,酿成“己巳之变”,袁崇焕被已经升级为皇帝的朱由检以“谋叛欺君”的罪名凌迟处死。

    可是眼下,袁崇焕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部主事,而且是刚从福建邵武知县转任而来,几乎无人知道他的名字。见朱由检那震惊的模样,袁崇焕也诧异地问道:“怎么,殿下竟听说过卑职的名字?”

    朱由检这才从震惊中恢复常态,尴尬地笑道:“额…听没听说过,本王记不清了…”

    孙承宗却问道:“袁主事,你不在兵部衙门当差,到蓟州做甚?”

    袁崇焕慨然道:“回督师大人,卑职在福建时,已颇关心辽东战事。此次进京述职,正赶上广宁之败,京师之内人心惶惶,竟有些官员和富户怕京师遭到攻击,计议南逃。崇焕虽驽钝,但食君禄当为君分忧,岂能做那贪生怕死之辈!后得授兵部主事,故单骑出京巡视边关,惟思为朝廷寻觅破虏良策。不意与殿下和督师大人在此相遇。”

    孙承宗心中暗暗称奇,心想其他的官员一听说打仗,立即躲得远远的,避之不及。更有些高官,皇帝已经连连下旨派其出任,由于贪生怕死,宁肯抗旨丢官,也绝不敢上前线。而这位袁崇焕虽然官微言轻,且相貌丑陋,却敢主动来边关巡视,单是这份胆气,已是颇为难得。

    众人寒暄着进了城,阎鸣泰先将孙承宗和朱由检引至蓟辽总督府。

    孙承宗甫一坐下便问:“阎总督,如今蓟州防务情况如何?北面蒙古诸部有何动静?”

    阎鸣泰满面笑容道:“督师大人,卑职自上任以来,蓟州镇倒是风平浪静。蓟北多山,山路崎岖,马匹难行。蒙古诸部以骑兵为主,在草原、平原上可纵横驰骋,但到了这里则无用武之地。卑职又以重兵把守遵化、迁安等边关,蓟州当可高枕无忧。

    “至于关外地区,蓟州北面主要有蒙古三部,由南向北分别为朵颜部、插汉部和喀尔喀部。这三部势力犬牙交错,矛盾重重,时常为争抢牧场而互相争斗。即或偶有犯境,亦不足为患。”

    孙承宗不满地追问道:“什么叫‘偶有犯境亦不足为患’?若其犯境,阎大人如何应对?”

    “卑职以为,蒙古诸部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之所以会犯我边界,只是为了抢掠财物。”阎鸣泰拈着短须,得意洋洋地道,“朝廷陈重兵于边关,然仍不能阻其入寇,何也?只因他们饿得难受,不来抢掠就要灭族!”

    朱由检听着听着,只觉得这阎鸣泰竟似为蒙古入侵找借口,感到十分不爽。他心想,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只要吃不上饭,就可以正大光明、毫不羞愧地去抢劫别人,这不就是丛林法则,谁更凶猛谁就可以吃其他的动物么?

    他这一不爽,脸上顿时带出了鄙夷的神色。

    孙承宗也颇不以为然,但他的城府比朱由检深得多,只是不露声色地继续静听。

    阎鸣泰却浑然不觉,继续摇头晃脑地道:“卑职以为,朝廷与其靡费钱粮,疲兵伤民,不如以抚代剿,给这些部落些许好处。这些化外之人性情粗疏,本无非分之想。只要吃饱喝足,他们也就不会再袭扰我大明了。算下来,这可比屯兵进剿要划算得多!”

    孙承宗实在听不下去,又不好当面驳斥阎鸣泰,只得匆匆起身道:“老夫还要安排诸路勤王兵马的食宿,就不多叨扰了!”

    他这一告辞,朱由检也赶紧跟着告辞,他真是一点也不想再看到这个稀包软蛋了。

    出了蓟辽总督府,镇守太监涂忠盛情邀请孙承宗和朱由检去他那里做客。孙承宗哪有心情,大袖一挥道:“老夫有军务在身,还是殿下去吧!”

    朱由检无法,只得跟着涂忠来到了不远处的镇守太监府。

    二人进了府,分宾主落座之后,涂忠着人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谄笑着对朱由检道:“王爷一路辛苦,请先品一品这茗香茶,解解劳乏。”

    朱由检掀开盖碗品了一口,惊喜地道:“好茶!是不是毛尖茶?”

    “殿下果然是品茶高手!”涂忠赞道,“此茶不是一般的毛尖,而是极品口唇贡茶,又称**茶!”

    朱由检诧异地问道:“茶叶只有茶香,这**从何而来?”

    涂忠讨好地道:“殿下有所不知。此茶产于贵州都匀,此地云镇山头,远看轻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苍松。那茶树多生于溪涧峡谷两旁,人迹罕至,采摘转运难度极大,是以外界知道得不多。”

    “而最珍奇的,则是此茶的制作方法。”涂忠神秘兮兮地道,“采茶之时,只用年纪在十六岁以下,容貌姣好、未经人事,且必须是体态丰满的布依族少女,于清晨时分以口唇采摘带露之茶。采下茶叶之后,再将茶叶置于少女的前胸之上,用那两团物事揉搓,靠体温进行初次烘培。如此,则茶中带有**,冲出来之后香气浓郁,滋味清爽,汤色明澈,品质润秀。殿下请看那茶芽,皆是因为经过少女的反复揉搓,才如此细尖!”

    朱由检听得哈喇子都快流了一地,心驰神往地道:“此茶虽好,要是饮茶时有那采茶的少女陪伴着,就更好了,嘿嘿嘿嘿。”

    涂忠见朱由检果然如管宁所说,十分好色,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连连拍头道:“殿下说的是,奴才怎么没想到这一节!不过,这蓟州城中虽无采茶女,却有绝色歌姬,要不要为殿下舞上一曲,聊以助兴?”

第一百零九章 雪中情() 
朱由检被涂忠大灌**汤,一时心猿意马,只想快点见识那“绝色歌姬”到底有多**。

    但他用眼神的余光一撇,见戚美凤正沉着俏脸,气鼓鼓地瞪着自己,显得极不高兴。

    这货心头一颤,暗想自己可是代天子出征,不是来游山玩水的。若刚一进城就忙着找花姑娘,该让朝夕相处的戚家军将士怎么看自己?自己的沿途安全,还要靠他们来保证,可千万别把这位姑奶奶给得罪了!

    想到此处,他忙连连摆手,违心地说道:“多谢涂公公的美意。不过将士们奉旨勤王,一路上衣不解甲,就算进了城,几十个人挤一间屋子,也难得休息好。想起他们,本王怎好意思在这里享清福。我还是回军中歇息,明天一早,即按照督师大人的安排,启程赶赴遵化视察。”

    涂忠嘴上对朱由检赞不绝口,心中却暗骂道:装什么装,你是个什么货色,厂督大人早就交待得清清楚楚!你既不肯在这待着,咱家还省下一个绝色美女呢!只要你乖乖地去遵化,管教你有去无回!

    出了镇守太监府,朱由检见戚美凤默默跟随,仍在生自己的气,只好涎着脸没话找话道:“美凤,你是不是困倦了,怎么不说话?”

    戚美凤没好气地道:“末将是怕打扰殿下的清兴!方才在镇守太监府,涂公公不是要给殿下找歌姬么?殿下若是答应了,末将正好可以轻松一晚!”

    朱由检嘿嘿地憨笑道:“那什么,本王可不是好色之徒!”

    戚美凤鄙夷地道:“只是听个曲子,殿下怎么扯到‘好色’上了?”

    朱由检一时语塞,暗自埋怨自己太不小心,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他吭哧了半天,脸涨得通红,好不容易憋出一句:“我还是喜欢听戚家军的军歌!”

    戚美凤抢白了朱由检几句,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此时见朱由检好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那副可怜的模样,真是既可气又可笑。她终于忍不住,噗地笑出声来,含羞悄声道:“末将是怕玉怜妹妹伤心!她为了给殿下疗毒,不惜冒充太监混入军中,这份苦心您应该体谅!眼下您毒素尚未排尽,还不宜做…”

    “怎么,你都知道啦?”朱由检老脸暴红,讪讪地道。

    “殿下放心,末将与玉怜妹妹一见如故,一定会替她保守秘密,不会让她泄露身份的。”戚美凤笑道,“不瞒殿下,我们二人一见如故,只要不是在众人之前,我们已经姐妹相称了!”

    朱由检顿时头大如斗,心想这包玉怜哪里都好,只是爱乱认姐妹。她已经与信王府里的梅兰竹菊四姐妹,以及金陵的陈圆圆八拜结交,还把已经离开的董小宛也给算上了。如今又多了个戚美凤!幸亏这些女子没有都在身边,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要是她们聚齐了,整日莺声燕语,自己还不得被烦死!

    一夜无话。孙承宗惦记着前线形势,又怕管宁趁自己不在,胡乱指挥,天不明即率军启程赶路。

    阎鸣泰身为蓟辽总督,从名义上来说,辽东战局也应由他负总责。但在实际上,因为在辽东一败再败,朝廷早已增设辽东经略,专门负责辽东地方,他这个蓟辽总督只能管蓟州,权力已经缩水一半。

    但孙承宗认为蓟州和辽东唇齿相依,军情相连,此次自己统兵出征,不是为了解燃眉之急,而是要统揽蓟辽防务,设计一个大的方案,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明帝国东北方的边境问题。

    因此他执意要阎鸣泰与自己同赴山海关,与辽东经略王在晋一起探讨平辽方略。

    阎鸣泰虽然胆小怕事,但孙承宗身为督师,可节制蓟辽地方一切文武官员,他也不得不遵命随行。

    而那位兵部主事袁崇焕,也再次主动请缨,愿随孙承宗一起赴山海关,考察边军防务。

    孙承宗觉得袁崇焕是一个难得的可造之材,当即慨然应允。

    涂忠苦留孙承宗不住,只好转向朱由检大献殷勤。大军开拔后,他谄笑着对朱由检道:“殿下一路辛苦,反正督师大人已经走了,您可一定要在蓟州好好地游玩一番。城中有千年古刹独乐寺,香火极盛,且内藏吐蕃密宗经卷,上有‘欢喜禅’修炼之法,殿下何不去随喜?”

    朱由检心中又是一荡,不过还是强自忍住道:“下次,下次吧!既然督师大人已经率大军开拔,本王也不好意思落在后面拖后腿,还是赶紧启程赴遵化视察!”

    涂忠见朱由检去意已决,又假意挽留了一番,才盛排仪仗,吹吹打打,将他和随行的五百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