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8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鸿训沉思片刻却道:“如果具本参奏,郑齐心出身秦兵,说不定圣上会袒护于他。即使圣上不袒护,定死罪是不可能的。而且旨意中确有‘正阳门内外三十步归朱雀营管辖,不论官民到此一律下马’等语。”

    “那…那怎么办?”张庆臻急道,“难道本伯就让他白白殴打了么?”

    “当然不是。”刘鸿训沉吟道,“圣上自登基以来,多任用藩邸亲信,轻视勋臣与朝廷命官。像李定国、李来亨、郝永忠等人,如此年轻便骤居高位祖上建功立业、如今却连武职都不能荫袭的勋臣之后怎么想寒窗苦读的天下学子怎么想?惠安伯身份显赫,学生亦忝居阁臣,若让一个守备欺负了,朝纲何在?礼仪何存?”

    “那依阁老之见…”

    “去正阳门兵马司衙门取圣旨来!”刘鸿训吩咐从人。

    不多时圣旨取到,刘鸿训拿起这道重新部署京师城防的圣旨反复观看,突然微微一笑道:“惠安伯,借笔墨一用。”

    张庆臻忙命人端上文房四宝,刘鸿训援笔在手,蘸饱墨汁,在圣旨上轻轻一点道:“惠安伯,你看这里。”

    张庆臻伸长脖子一看,只见刘鸿训这一笔描在“正阳门内外三十步”那个“三”字的上中两横之间,把两横便成了一横,“三”就变成了“二”。因为这道圣旨篇幅很长,也较小,刘鸿训描得又巧妙,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涂改的痕迹。

    “阁老这是何意?”张庆臻疑惑地道。

    “郑齐心之所以敢行凶伤人,无非是倚仗着有圣旨。”刘鸿训冷笑道,“圣旨我们也有,惠安伯现在就可以拿着这道圣旨去正阳门兴师问罪,学生则去知会刑部尚书乔允升,只要郑齐心不能当场拿出圣旨对质,刑部便可以‘矫诏’之名拿人。就算以后两边拿出圣旨比对,惠安伯大可以‘圣旨书写有误,并不知情’为由推脱。只是人一入刑部,少不得要受些皮肉之苦。有了这次的教训,谅郑齐心之辈再不敢对惠安伯放肆了。”

    张庆臻听罢大喜,连药也顾不得敷了,立即率家仆赶到兵马司衙门,点齐士卒直奔正阳门。到了三十步处,朱雀营战士刚要阻拦,张庆臻在马上亮出圣旨,嗔目大怒道:“圣旨在此,谁敢造次!快叫那个鸟守备郑齐心出来!”

    须臾郑齐心赶到,见张庆臻手捧圣旨,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不等郑齐心开口,张庆臻豁牙大骂道:“好你个郑齐心,竟敢篡改圣旨!明明是二十步,你为何在三十步外就让本伯下马?”

    郑齐心惊道:“不可能啊!圣旨上清清楚楚写着三十步…”

    正争执间,得到刘鸿训通知的刑部尚书乔允升亲率刑部衙役“路过”,上前问道:“惠安伯,怎么回事?”

    张庆臻立即把刘鸿训教的那套词重复一遍,乔允升接过圣旨看了看便沉下脸来道:“果然是二十步。郑齐心,你还有何话说?”

    “尚书大人,这…这不可能啊!”郑齐心慌道,“圣上给末将的旨意供奉在永定门,末将这就派人去取…”

    “圣旨在此,尔还敢狡辩搪塞!”乔允升大怒道,“来呀,把郑齐心给本部院拿下!”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严查笔误() 
刑部尚书乔允升欲逮捕朱雀营守备郑齐心,郑齐心当即抗声争辩道:“尚书大人,末将身在军籍,即使真的有罪,也该由锦衣卫逮捕审理!”

    乔允升闻言心中一阵紧张。皇帝不久前才下诏,军官士卒涉罪一律归锦衣卫管辖,他这个刑部尚书当然知道。不过当时朱由检还在河南,回京后还未有实际案例,今天算是头一次。过去朝廷在司法方面相当混乱,东厂锦衣卫刑部大理寺常为争夺案件的审理权明争暗斗,历任皇帝也多有下旨分权之后又反悔的,所以乔允升也没太拿这道圣旨当回事,能争的还是要争,最多也就是争不下来而已。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郑齐心一个小小守备,竟然用刚下的圣旨来反驳自己,若就这么撤回去,岂不大失颜面。

    思前想后,乔允升还是决定动手抓人。毕竟篡改圣旨是大罪,就算郑齐心不归刑部管,顶多皇帝下旨转交锦衣卫也就是了。因此乔允升当即怒吼一声道:“有什么话,到刑部大堂上再去折辩吧!拿下!”

    刑部的人便一拥而上,把郑齐心绑了起来。其实郑齐心手下的朱雀营战斗力相当强悍,要动起手来,刑部这些人和他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但乔允升是阁臣刑部尚书,郑齐心也怕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自己有理变没理,只得喝止部下不许动武。众将士眼睁睁看着郑齐心蒙冤被捕,无不愤然。

    就在乔允升要把郑齐心带回刑部之时,只听身后一片杂乱的脚步声,随即有人高声叫道:“且慢!”

    乔允升回头看时,只见数十名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的锦衣卫匆匆赶到,为首者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乔允升躬身施礼道:“末将锦衣卫千户王国正,参见尚书大人!”

    乔允升一看锦衣卫赶到,就知道事情有点不妙了。虽然王国正只是正六品千户,但锦衣卫就代表着皇帝,是万万惹不起的,只得略带尴尬地道:“王千户不必多礼,不知锦衣卫来此所为何事?”

    “听说正阳门兵马司和朱雀营起了冲突,严指挥使大人特派末将过来。”王国正恭谨地答道,“听说涉及篡改圣旨,此事性质严重,末将须得把涉案人带回北镇抚司审理。”

    这番话说得看似客气,实则不容商量,乔允升也只好点头道:“本部院也是刚好路过这里。既有锦衣卫审理,刑部也不便干预,来呀,把人犯郑齐心交给锦衣卫。”

    郑齐心便被捆绑着交给锦衣卫。孰料王国正还不走,又对张庆臻赔笑道:“惠安伯亦是此案当事人,还请屈尊移步至北镇抚司,配合严大人问案。”

    张庆臻一听便慌张起来。他原想借刑部的手教训一下郑齐心,自己出出气抖抖威风;但事情真闹到锦衣卫那里,是什么后果可就不好说了,因此心中一阵后悔,表面上装出一副宽宏的模样道:“尚书大人王千户,本伯觉得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是双方没沟通好,产生了些误会,没必要闹到北镇抚司去。依我之见,还是放了郑齐心,两边各退一步也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嘛,哈哈哈…”

    “不行!”被捆着的郑齐心立即大叫道,“末将绝不敢篡改圣旨,此事必须查清,否则末将死不瞑目!王千户立即将我带回北镇抚司严审!”

    王国正也颔首道:“正是。末将是奉严指挥使之命,来带相关人等回北镇抚司的,不带人回去,末将无法覆命啊。来呀,把人带回去。惠安伯,您也请吧!”

    这下张庆臻和乔允升都傻了眼。乔允升做为阁臣,当然知道这道圣旨的,但因为事不关己,像“二十步”和“三十步”这种细微之处,他自然不会仔细看。刘鸿训也没告诉乔允升自己私改圣旨,否则乔允升也不会理直气壮地来抓人。而且正如刘鸿训所想,乔允升也认为这就是圣旨上出现了笔误,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抓郑齐心只不过是借机给他个下马威罢了。现在锦衣卫执意要张庆臻同去,乔允升也只好笑道:“惠安伯,既然是非曲直一清二白,去去无妨。”

    张庆臻再无借口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跟锦衣卫来到北镇抚司。锦衣卫都指挥使严振纲早已等候多时,立即升堂问案。

    其实也没什么好问的,郑齐心说圣旨上就是三十步,严振纲立即派人去永定门取圣旨,果然是三十步;张庆臻亦硬着头皮拿出给自己那道圣旨,由于刘鸿训描得十分巧妙,过了这半天,也不容易看出涂改的痕迹。

    “同一道圣旨,一个是三十步,一个是二十步,必有一个为错。”严振纲沉吟道,“至于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容后再论,眼下还是先验证孰是孰非为要。”

    于是锦衣卫立即把此事大致经过写成奏折,连同两道圣旨一起送呈养心殿。朱由检闻奏大惊,先召集秘书处严查。

    按照现在的办事流程,皇帝诏书可由内阁票拟,亦可由秘书处在皇帝的授意下直接起草,然后朱由检亲自签署,再由秘书处女官用玺,最后经内阁转发给接旨之人。原来的女官是梅剑,现在她已升格为梅妃,这项工作便由兰剑接替。具体到这道奏折,是由秘书处起草的,所以朱由检先从秘书处查起。

    但是秘书处有两道审核,负责誊抄和审核的宫女均说经过严格检查,绝对没有笔误。朱由检又传旨,把分发给宫中四卫九门兵马司和京师四营的圣旨全部收回细细比对,发现只有给刘鸿训和张庆臻的那一道出现了错误,其他都完全一样,心中更加生疑。

    当夜朱由检紧急召见阁臣,专门讨论此事。刘鸿训是东林党人,阁臣中大多数都是东林党,自然向着他说话。乔允升便奏道:“依臣之见,此系笔误。笔误人所难免,况且仅有一字之差,三十步与二十步亦无重大关碍。宫中女官偶有纰漏,畏惧天威不敢承认,原非大事。张庆臻不知旨意有误,与郑齐心起了冲突,其实双方都没有错。至于秘书处女官,乃宫中人,如何处置当凭圣裁。”

    众臣纷纷附和,却见朱由检面色铁青,一言不发。温体仁最善察言观色,见状立即冷冷地道:“臣以为乔允升所言大谬!”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两尚书下狱() 
自从朱由检御驾亲征,温体仁在京师很是消停了一阵,在内阁基本上一言不发,东林党人还以为他转了性。其实他们是太低估温体仁了,此人老谋深算,深知东林党势力强大,故平时蛰伏不动,只有在时机绝佳时才会狠狠出手。第一次挤掉了钱谦益,第二次搞臭了周道登,这次终于又等来了机会,哪肯轻易放过,当即出班奏道:“圣旨乃天子敕令,岂可有错漏之处?乔允升认为是女官笔误,臣以为未必。圣旨自宫中出,经内阁至接旨之人,难道就没有被篡改的可能?张庆臻起先不是还指郑齐心篡改圣旨么,焉知张庆臻不是贼喊抓贼?”

    李标一向看温体仁不顺眼,当即愤然道:“陛下,臣以为温体仁是危言耸听!说内阁篡改圣旨,温大人可否指出具体是谁?张庆臻更不可能,只他的旨意有错,一查便知,他不是自讨苦吃?”

    温体仁则毫不退让,冷笑一声道:“李大人何必激动,下官也没说一定是内阁篡改圣旨,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至于自讨苦吃,也不见得就没有这种蠢人。如今没有证据,妄议该由谁担责并无意义,还应仔细鉴定笔迹,看看到底是直接写错,还是经过涂改,然后再下定论不迟。”

    钱龙锡心思缜密,早明白温体仁是借题发挥,想把这件事搞得越大越好,便转对朱由检道:“陛下,如温大人所言,到底错在何处,只恐一时难以查清。臣倒是以为此事原非大事,陛下乃宽仁之主,把错误纠正也就是了。”

    “此言差矣!”温体仁却不依不饶道,“如确系笔误,说不是大事还勉强说得通。可如果不是笔误,而是故意涂改,那就是天大的事了。圣旨如可篡改,天下何事不可篡改伪造?陛下宽仁,却绝不纵容姑息奸佞之辈!”

    首辅韩爌也觉得温体仁说得太过,打圆场道:“只是一笔之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