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君,可加入本兵麾下,重重有赏!”

    那中军这种差使也干过好几次了,可谓轻车熟路,因此也没多想便策马上前,边走边喊:“对面听真!大明平北将军、保定总兵官祖…”

    孰料话音未落,对面为首的骑者突然怒骂一声:“祖你妈!”说着抬手便是一箭。

    那中军做为关宁铁骑的一员,不但功夫不弱,而且全身重甲护体,正常情况下,别说是一支箭,就是几十支箭同时射过来也不怕。但这一箭却是个例外,不但来势极猛,而且是直奔面门而来,真要射中,非得一箭穿透颅脑不可。

    那中军猝不及防之下,只得拼尽全力侧头躲避。结果正脸是躲过去了,腮帮子却没躲过去,被这支箭在脸上开了个大血槽,献血狂喷,疼痛难忍,惨叫一声便往回败退。

    后面的祖宽看得真切,不禁勃然大怒道:“好土匪,一声不吭就出手伤人,本兵若不把你们这伙人斩尽杀绝,如何做平北将军!”说着便一抖铁枪纵马杀出。他身后的五十骑中军骑兵也紧跟他发起了冲锋,一名百户忙大声问道:“将军大人,要不要把镇子里的人马都拉出来?”

    祖宽则头也不回地狂笑道:“对付这几个蟊贼,用不着那么大阵仗,本兵身边这五十骑足矣。你们筹粮,本兵去去就来!”

    而对面这伙土匪一见祖宽率队杀出,倒也干净利落,二话不说扭头就跑。祖宽如何肯善罢甘休,在后面紧追不舍,这一追就追出七八里地。突然前方出现一座不高的土岗,土匪们绕过土岗向北逃,祖宽手下的一名百户便提醒道:“将军大人,这里离黄河已经太远了,万一撞上大队北军…”

    祖宽却不以为然地道:“怕甚么!这一马平川的,有大队骑兵过来,本兵会看不见么?再说就算真有大队骑兵,咱们的坐骑都是好马,再撤退也不迟。”

    说话间,祖宽一马当先,已经从右边绕过土岗。猛听身旁一声暴喝:“姓祖的,纳命来!”随即一股金风便直奔祖宽后脑而去。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生擒祖宽() 
祖宽猛听脑后恶风不善,情知不妙,急忙奋力转身挺枪招架。只听“当啷”一声巨响,两柄大铁枪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紧接着兵器撞击之声不绝,偷袭者对祖宽展开了疾风暴雨般的攻击,打得祖宽一时间手忙脚乱。

    直到这时祖宽才明白,原来这个小土岗后面,竟然埋伏着一小队骑兵,而自己只顾追那队逃跑的“土匪”,根本没想到会有人在这里设伏,故而才着了道。

    等他看清与自己交手者的长相,就更是大惊失色。原来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关宁铁骑的正牌领军武将曹文诏!他们两个可算是老熟人了,不但同出于李氏门下,当年还正是祖宽把曹文诏挤走,才能分得一半关宁铁骑。若论马上及步下功夫,祖宽却比曹文诏差着一截,现在又是被偷袭,所以一上来就被曹文诏死死压住,根本无法反击。

    现在祖宽已经根本没时间考虑曹文诏是如何来到这里、又是如何盯上自己的,只想着能从他的镔铁长矛下摆脱,然后凭借自己兵力多的优势反败为胜。于是他立即奋力大呼道:“都给本兵上!”

    可是任凭他喊破喉咙,身后的关宁铁骑却一个上前的也没有。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也都认出了伏击者正是他们原来的主将曹文诏。曹文诏可是当年家主李崇瑶亲自指定的将领,武艺仅次于李崇瑶,年龄又长,在关宁铁骑中德高望重,虽然现在不带他们了,可谁敢贸然对他动手?

    与此同时,刚才那队逃跑的“土匪”也策马返回,众人立即认出为首者正是曹文诏的侄子、关宁铁骑的另一员将领曹变蛟,余者也都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就更不敢上前了。

    曹变蛟见曹文诏已经彻底压制住祖宽,也就不忙着助战,而是对那五十名关宁铁骑厉声喝道:“你们是不是疯了?为何要跟着祖宽造反?”

    众人皆是一愣,一名百户忙道:“曹将军,我们…我们没有造反啊!我们是奉旨…”

    “放屁!你奉的是谁的旨!”曹变蛟指着那人的鼻子破口大骂道,“当今圣上毫发未伤,是朱常洵与洪承畴勾结叛乱,现在圣上已经御驾亲征,圣驾就在离此不远的彰德府!”

    众人听了都是目瞪口呆,祖宽顿觉大事不好,边奋力招架边声嘶力竭地吼道:“你们别听他胡言乱语,朱由检已经死了,我们是奉旨北上,他们才是叛军…”

    可祖宽不说这句话还好,一说出口,反而激起了曹文诏的更大愤怒。他的武功路数本来就是专走刚猛路线,现在索性不再使用花哨招数,直接以枪为棍,一下下砸向祖宽,边砸边骂道:“圣上名讳,岂是你这吃里扒外、卑鄙无耻的逆贼能叫的?我叫你胡说、我叫你胡说、我叫你胡说!!!”

    祖宽一下下承受着曹文诏的重击,每一下都如同大锤直接砸到身上,两臂巨痛不止,终于力气用尽,手中铁枪一下子被砸掉,手腕粗细的镔铁长矛枪杆狠狠地砸到了他的右肩膀上。尽管他身披重甲,但这雷霆般的一击还是把他的锁骨当即砸断。祖宽惨叫一声坠下马去,曹文诏断喝一声道:“绑!”

    几名关宁铁骑立即跳下马来,对着祖宽一通拳打脚踢,然后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祖宽带来的那些人可傻了眼,走也不是,战更不是,一时间尴尬至极。

    这时曹氏叔侄再次向他们强调:所谓“崇祯皇帝已死”完全是叛贼散布的谣言,如果仍执迷不悟,助纣为虐,则将被从李氏家族中永远除名,现在就杀个你死我活。如果确系受蒙蔽,那么迷途知返还不算晚,只需聚拢其余关宁铁骑人马,从现在开始,重新归入曹文诏帐下,便可既往不咎。

    关宁铁骑的将士本来就对祖宽“空降”甚为不满,然而朝廷的调令又不得不遵,这一晃就跟着祖宽东征西战将近两年。这两年时间里,祖宽也没少让他们干类似“筹粮”这种缺德事,众人虽然一一执行,但半夜惊醒时,总觉愧对良心,尤其违背了最初成军之时,当着家主李崇瑶的面发下的“护国卫民”的誓言。

    现在被曹氏叔侄一骂,将士们猛然警醒,先是个别人默默地站到曹文诏身后,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也纷纷加入,到最后一个不剩,全都重归曹文诏麾下。祖宽见大势已去,只得双目紧闭,一言不发。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曹文诏顺利地把留在镇子中的数百关宁铁骑全部接收,刚才从民间强抢的银两也全部完璧归赵。由于圣命在身,曹文诏不敢在此地久留,只派二十名骑兵押着祖宽返回彰德府,大队人马则向东南疾驰而去。

    一个时辰以后,当祖宽被送回彰德府,朱由检闻讯自是大喜。祖宽这五百关宁铁骑,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这不单是因为关宁铁骑战斗力强悍,如果成了叛军,对付起来非常棘手;更因为这支队伍是他的崇瑶一手带出来的,就算他可以轻松把祖宽部歼灭,又该如何向冥冥之中的崇瑶交待?

    而现在这个结局堪称完美,祖宽被擒,关宁铁骑重归曹文诏,再也不用纠结自相残杀的问题了。朱由检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关宁铁骑发扬光大,一千人的规模还是太少了,以后要至少扩充到一万人他们驰骋在辽东大地和蒙古草原上,狠狠地揍鞑子、揍蒙古人,以此告慰崇瑶的在天之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还是审讯祖宽,从他口中获取叛军的动向。事关重大,朱由检与卢象升一同主审。然而祖宽自知罪不可赦,说不说都难逃一死,索性玩起了肉头阵,任凭卢象升如何喝问,就是一个字也不吐。惹得卢象升勃然大怒道:“圣上,此贼既不肯招,不如立即斩了祭旗!”

    可是朱由检沉思半晌,却摇了摇头道:“还是不杀了吧!”

    。。。

    。。。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决定国运的一战() 
生擒叛将祖宽,将两支关宁铁骑重新合二为一,这算得上是朝廷对叛军的第一个胜仗。±頂點小說,虽然实际上只是曹文诏和祖宽的一场单打独斗,但意义还是很重大的:洪承畴新招募的一万多兵力,由于主将祖宽被擒,立时群龙无首。

    卢象升马上派郝永忠和李来亨率领多支小股骑兵,对跑到黄河北岸的叛军发动短促的突击。叛军一触即溃,很快败回郑州去了,而官军也并未穷追。这一招恰如打草惊蛇,明白无误地告诉叛军:朝廷的主力部队就在黄河以北,你们就集结兵力守好黄河天险吧。

    至于祖宽,朱由检并未把他立即诛杀,而是派锦衣卫押回京师,交刑部依律议处。其实像这样公然叛乱、又毫无悔悟之心的人,朱由检当然想干净利落地一刀杀了。现在送回京师,还要耗费不少,比如日常饮食、沿途护送、关押审讯等等,而且迁延时日,最起码得一两年的时间,细算的话成本还真不低。

    但是朱由检也有苦衷。不为别的,祖宽可是祖大寿的族侄,俗话打狗看主人,最近祖大寿一系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自从败回山海关,朱由检让朱梅、何可纲分了一部分边军,祖大寿难免心怀忐忑。今夏花魁大会时,吴三桂又趁着酒劲调戏陈圆圆,结果没过几天陈圆圆便入宫为妃,吓得吴三桂连夜跑回山海关,从此一蹶不振,连营门都不敢出了。

    如果现在杀了祖宽,恐怕祖大寿等人就会更加惊疑,他手下还有两万多边军,一旦把他迫急了,搞不好他真会投降满清。所以朱由检现在还是只能安抚祖大寿,徐徐削其兵权。与这件大事相比,祖宽浪费的那点粮食就微不足道了。

    又过两天,朱由检估计叛军在郑州应该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京师的补给源源不断地送来,已经可以一战,便命令大军开拔,从彰德府直抵黄河北岸。

    这段二百多里的路程,大军又走了四天。一方面是给足洪承畴调兵的时间,好尽可能降低叛军在洛阳方面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这段“中间地带”的百姓前段时间惨遭叛军蹂躏,朱由检也不得不沿途安抚。本来通过在各府借粮,卢象升已经筹措到粮食十万石,足可支应两万大军将近一年的消耗;但现在却不得不拿出五万石来赈济难民,军粮又显得紧张起来。

    但是这五万石粮食对平叛起到的作用还是巨大的。黄河北岸各府县百姓现在全都知道了:皇帝并没有死,不但御驾亲征,还惦记着他们的一日三餐,心中也就完全踏实了下来。人心安定,后方安稳,只需对付叛军,这仗就好打多了。

    借着这个机会,朱由检降诏免除河南各府田赋一年,原来负担的徭役一律停止,改为每户出一丁组成后勤团,专为官军后勤保障。河南本就是人丁稠密之地,仅彰德、卫辉二府,几天时间就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后勤队伍。

    朱由检还记得前世的陈毅将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一方面是点出了人心向背,另一方面,则是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后勤对大规模战争的极端性。

    今天的战场态势,与几百年后的淮海战役还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在中原地区作战;都是敌军在兵力上占优;战役的目标,都是要在几个月时间内彻底消灭敌军主力;甚至连季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