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7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心里清楚得很,常胤绪虽是名将常遇春之后,却是多少代养尊处优,别说打仗了,恐怕连只鸡他都杀不了。让他指挥作战,肯定是一塌糊涂。至于胡应台,他的履历虽然还算显赫,还包括兵部侍郎、两广总督这样的与军事有关的官职,但在任期间过的都是太平日子。如果叛军真的大兵压境,把南京十余万军队交给这么一个毫无临战经验的人,简直等若押宝一般。

    对卢象升刚才的分析,朱由检心里是很认同的。但是南京的地位太过,即使叛军并不打算强攻,只派一支偏师去打,在两个草包统帅的指挥下,南京守军会不会遭受惨重损失、甚至弃城逃走?虽说战争的胜负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丢掉南京的后果,却是朱由检绝对不能承受的。

    因此他很想派出一支部队去增援南京,即使叛军并没有去打南京,这支部队的将领亦可代自己指挥南京守军。可是这样做又面临两个非常大的实际困难:一是这里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满打满算才两万人,抽调军队多了,就无法在正面打垮洪承畴,对全局影响更大;二是彰德府与南京相距千里,中间全是“敌占区”,这支部队能否安全抵达?

    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曹文诏与曹变蛟同时起身请命道:“陛下,臣等愿率关宁铁骑去救南京!”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遭遇祖宽() 
关宁铁骑主动请缨朱由检喜出望外。£∝頂點小說,因为思来想去,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只有交给他们最合适了。

    首先,关宁铁骑兵力不多,只有五百人,并不影响与洪承畴的主力部队作战。第二,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其强悍,只要他们不恋战、不落入敌军的包围圈,就是成千上万流贼也别想把他们留下。第三,在目前中原地区这种一片混乱的局势下,兵力越少,反而越容易穿过叛军的控制区,补给也容易解决。否则如果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开过去,走不了多远就会被发现,反而容易陷入被动。

    事不宜迟,朱由检当即决定让曹文诏、曹变蛟叔侄率领五百关宁铁骑赶赴南京,并给曹文诏密旨一道。有了这道密旨,他就可以暂时节制南京各卫所官军;否则,以他现在正二品副总兵官的身份,即使去了也只有听命的份。

    经过一夜紧张的准备,第二天还不到五更,关宁铁骑就从彰德府开拔了。朱由检与卢象升等人亲自送行,临行之时特意叮嘱曹文诏:“俗语有云: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你现在兵力太少,千万不要自恃勇猛,对叛军穷追猛打,以防落入重围。等到南京之后,再别作商议。”

    曹氏叔侄凛遵圣命,在马上行军礼之后立即催动坐骑,麾下五百铁骑便踏着寒霜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本来关宁铁骑是重甲骑兵,但此次是长途奔袭,又要求尽可能快些抵达,穿重甲对战马的负担太重,因此自曹文诏以下,全部换装轻便的皮甲,重达数十斤的狼牙棒也被分量轻得多的马刀取代。这些马刀还是在京师保卫战中从八旗军那里缴获的,作为单手武器相当压手,普通明军根本玩不转,也只有关宁铁骑才能用得。至于干粮草料,更是只带了够吃三天的量,三天之后,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疾驰了三十多里后,曹文诏命令将士们下马休息。因为路途遥远,必须珍惜马力,如果一味狂奔,导致战马脱力,那就麻烦了。彰德府以南已经处于官军和叛军之间的中间地带,随时可能出现敌情,所以曹文诏在休息的同时,也向正东、东南、正南、西南四个方向各派出五名哨探,前出十里侦察后再返回。对最有可能遭遇叛军的西南方向,更是派侄子曹变蛟亲自出马。

    过不多时,曹变蛟等几人打马狂奔而回。曹文诏见他满面通红,情知有异,急问道:“是不是遇到叛军了?”

    “将军大人,您猜我碰到谁了?”曹变蛟喘着粗气大声道。他那满面通红不是冻的,关宁铁骑久在辽东,从来不畏严寒;那是因为极度愤怒而造成的热血上涌!

    不等曹文诏猜测,曹变蛟就忍不住破口大骂道:“是祖宽这个王八犊子!”

    曹文诏听了也是面色一寒。难怪曹变蛟如此生气,这可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本来祖宽只是祖大寿的家仆,也算是辽东李氏的弟子。后来从军作战,因为身手不凡,很得祖大寿重用,还收他为侄,算得上是一员骁将。

    李崇瑶遇难之后,祖大寿继任家主,便变着法地想把关宁铁骑变成自己的私兵。为此他一再排挤曹文诏、曹变蛟叔侄,最后干脆把曹文诏调走祖宽和曹变蛟各掌一半兵力,生生地把关宁铁骑弄成两支部队。

    如果仅仅是这样,曹氏叔侄也只能心里对祖大寿不满,因为毕竟军权在人家手里,关宁铁骑是官军,当然要服从调遣,最起码不能忌恨领兵的祖宽。可祖宽此人为人极其狂傲,又最乎军纪,那五百关宁铁骑跟着他,自然很快就把官军中的各种毛病都学全了。后来祖宽被朝廷调至洪承畴帐下,从此断了音讯,孰料再次相见,祖宽竟然跟着洪承畴造反五百关宁铁骑也跟着成了叛军!

    “将军大人,这个王八犊子正领着那五百人,在前面的村子里抢粮食呢!”曹变蛟咬牙切齿地道,“他们都是李家的人,李家满门精忠报国,老爷和大小姐先后为国捐躯,门风绝对不能让这班无耻叛徒给败坏了!将军大人,清理门户吧!”

    曹文诏和曹变蛟一样,都是性如烈火。但是他现在身为主将,怀揣皇帝密旨,考虑得自然多一些,犹豫半晌才道:“确实该清理门户。但是祖宽手上不弱,我们和他兵力相当,而且都是关宁铁骑,如此自相残杀,必然伤亡惨重。耽误了圣上大事,这责任谁负得起?”

    曹变蛟平常很怕自己这位叔父,但今天却是个例外。他已是满眼含泪,苦苦哀求道:“将军大人,末将是不想让那五百子弟一起为祖宽陪葬啊!当年大小姐费了多少心血才练成这支铁骑,若是就这么毁了,大小姐在九泉之下也会责怪我们无能的!”

    提到李崇瑶,曹文诏的眼圈也红了。当年李崇瑶率众坚决抗金,宁远一战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风,李家上下对她无比敬仰爱戴,如今谁又能眼睁睁看着她亲手练出的兵背上叛军的恶名,遗臭万年?

    曹变蛟见曹文诏有些动摇,又不失时机地建言道:“祖宽手下那几个百户,我们都是从小一起光长大的,我就不信他们能对我下手!我就不信他们深受皇恩、深受李家多年教导,能下决心跟着祖宽造反!即使他们被祖宽带坏了,还有五百将士呢,难道良心都让狗吃了?将军大人,现在祖宽并不知道我们就在附近,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拿下,那五百关宁军我们还能救回来!”

    曹文诏半晌无言,心中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曹变蛟见有门,更加急切地道:“况且我们以五百兵力长途奔袭去南京,也确实有些冒险。如能变成一千铁骑,那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他最后这句话终于打动了曹文诏,他沉思片刻便决然道:“好,那就动手!变蛟,还有你们几个百户,附耳过来…”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祖宽中计() 
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就是悍将祖宽现在的真实写照。頂点小说,

    他原本出身低微,幸蒙祖大寿收留,在武林六大世家之一的辽东李家做一个家仆。从此时来运转,先是被祖大寿提拔为将领,然后分得五百关宁铁骑,划归洪承畴节制。

    洪承畴对祖宽和他的铁骑非常看重,多次委以重任。而祖宽也没让他失望,在对流贼的战斗中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死在他这支部队手下的大小流贼头目都不下十个,至于普通流贼就更不计其数了。因此他官也升得极快,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升任正一品总兵官,与洪承畴手下的另一员大将高杰几乎平起平坐。

    本来祖宽为人就既狂傲又自私,青云直上后就更加膨胀。在他眼里,只有一个人是值得尊敬的,那就是一直让他立功受赏、升官发财的洪承畴,就连他原来的恩人祖大寿都无所谓了。

    当洪承畴密谋造反,祖宽作为他的心腹爱将,从头到尾都参与其中。朱由崧对祖宽也极为重视,先给了他一个保定总兵官、平北将军的名,允诺平定天下之后,至少也给他个“国公”当。重赏之下,祖宽更欲表现自己,此次北上河南,又是他抢着出任先锋。

    祖宽的算盘打得很精。现在划归他节制的叛军共有一万多人,但多是洪承畴新招入伍,或是改编襄阳等地卫所官军得到的,战斗力相当差,甚至比流贼还不如。所以他根本没打算带着这一万多人,去和朝廷久经战阵的精兵去死磕,而是抢先到两军的中间地带“筹粮”,说白了就是抢掠。这些兵虽然打仗不行,但抢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一万多人撒出去,几十人就能抢一个村镇,只要几天时间,一州乃至一府的地皮就被他刮干净了。

    自从襄阳起兵后,祖宽带着这一万多人一路抢掠,所过南阳、襄城、许昌等地尽皆抢掠一空。除了留出一少部分交给洪承畴外,其余的便老实不客气地据为己有。本来洪承畴给他的命令,确实是让他止步于郑州,只要稳守黄河南岸就行了。但是祖宽抢得兴起,又自恃关宁铁骑来去如风、不可抵挡,竟越过早已结冰的黄河,到北岸的卫辉府一带抢掠。

    今天他正是率领着自己的标营,也就是五百关宁铁骑一个比较大的镇子“筹粮”。筹粮的程序也是老一套,先强令镇上大户人家到他帐下听训,由中军宣布崇祯皇帝已死、新君朱常洵已经继承大统,凡拥戴新君者,必须襄助粮饷,否则即是叛逆,立斩不赦。

    这就等于是刀架在脖子上了,谁敢不从?这些大户只得忍痛把家中的浮财全交出来,很快就凑出三四万两银子。祖宽却还觉得不大满意,打算再榨一榨那些中等人家,忽有中军来报:“将军大人,镇外来了一队骑兵!”

    “哦?”祖宽立即警惕地道,“可是北军现在叛军自诩为官军,对真正的官军,反而以“北军”相称?”

    “离得有点远,看不清楚,不过不像是北军。”中军答道,“他们只有几十匹马,穿得也挺破。看样子他们也想冲进这座镇子,见我们在才不敢过来。”

    祖宽听了轻蔑地笑道:“如果本兵所料不错,这又是小股土匪。”

    原来河南因为连年大灾,庄稼动辄绝收,再加上福王等权贵和大地主对农民疯狂压榨,因此民不聊生,各地土匪也多如牛毛。这次祖宽奉洪承畴之命北进,一方面是“筹粮”,另一方面也是想像收编流贼一样,把这些土匪也网罗到自己帐下,从而在兵力上彻底压倒朝廷。

    祖宽这一路上也确实收降了几股土匪,人数多达上千,因此丝毫没把眼前这几十人放在眼里,大大咧咧地道:“走,跟本兵去看”

    众人随即上马出镇,果然见镇北一箭之外的官道上,伫立着几十匹战马,马上的人正对这边指指点点。祖宽见对方没打官军旗,更加放心,对身旁中军道:“过去报上本兵名,告诉他们:只要拥立新君,可加入本兵麾下,重重有赏!”

    那中军这种差使也干过好几次了,可谓轻车熟路,因此也没多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