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厄运马上就会降临到你的家人身上!”

    刘全忠这段话说完,全场陷入一片沉寂,每名新兵都在认真地思索。过去官府派役,要么不讲理由,要么只说“为朝廷效力、为万岁出力”,于是老百姓自然认为徭役对自己没有好处,完全是为皇帝老儿白出工。这兵役也算是徭役的一种,而且搞不好还要丧命,老百姓当然避之不及。

    可是刘全忠这番话却让他们认识到,当兵不只是朝廷、皇帝,同样是保卫自己、保卫家人。有些年轻气盛的新兵便高喊道:“参将大人,我们不是孬种,不是缩头乌龟!鞑子要是来了,我们就和狗日的玩命!”

    众人一阵哄笑,刘全忠也笑道:“好家伙,果然有种!不过光敢玩命不行,鞑子都是骑兵,在马上来去如风,你还离人家八丈远呢,人家就一箭把你‘射’倒了,你连人家的衣角都碰不到,怎么玩命?再说鞑子可是十几万大军,就算你以一当十,能杀几个鞑子?”

    见众人认真思索,刘全忠这才给出了答案:“所以圣上才要组建新军营,征召你们入伍。如果说入伍之前你们是一根手指,那么入伍之后,你们就是一只铁拳,拳头捏紧才好揍鞑子!在军营中,自有人教你们如何杀敌、如何自保,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们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家人!这回知道为什么参军了吧!”

    众人轰然应诺,不少被强抓来的新兵听了这番话后,抵触情绪也打消了不少。朱由检也对刘全忠的演讲很满意,这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是秦兵的传家宝,当然也是他从前世借鉴过来的,看来解胜已经把这一套自觉运用到三大营中去了。

    这时有不少‘性’急的新兵便要求马上领取兵器,参加训练。刘全忠却厉声道:“既入军营,须守军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是一个普通百姓,要用军人的更高要求约束自己,否则趁早滚蛋!我大明军规有十七律五十四斩,以后你们人人都要背过。现在本将就先告诉你们三条最的军规:一,严守军令,令行禁止;二,不可欺凌百姓,抢夺财物;三,缴获一律上‘交’,不得‘私’藏!”

    朱由检听罢暗笑,其实这三条就是前世我军的“三大纪律”,也被他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只是换成了这个时代的说法而已。

    接下来刘全忠才展开对新军营的具体训练。首先是建立编制,由于新军营里一个原来的明军兵将也没有,相当于是一张白纸,编制问题反而好解决。

    新军营大体参照秦兵的编制,以十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后面依次是连、营、团、师,也大体是三三编制。最后新军营被编为五个师,分别命名为新一师、新二师直至新五师,每师一万人;师下辖三个团,每团三千余人;团下辖营,每营千人左右。所以“新军营”只是对外的叫法,内部已经是标准的现代编制了。

    当然新军营与秦兵的编制还不完全一样,没有骑兵、炮兵等兵种,清一‘色’全是步兵。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一是朱由检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组建更多的骑兵、炮兵部队,二是新兵还完全没有战斗力,骑兵、炮兵这种高级兵种,他们就更无法胜任了。

    接下来的训练,朱由检就没时间看了。其实他根本没指望这些新兵在京师保卫战中出战,因为一支完全由新兵组成的军队要初具战斗力,至少也得‘花’几个月的时间,远水不解近渴。朱由检组建新军营,一方面是用做预备队的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借着后金军入侵的时机,开始进行大明军队的整体改革。

    至于真正的守城作战,还得依靠解胜的五军营和神机营。在这三天时间里,解胜完成了一项对守城至关的任务,那就是抢在后金军占领通州之前,把已经抢修竣工的通惠河与京杭大运河重新连通,同时引永定河水,将京师外城之外的护城河注满河水。

    现在京师的护城河,用“河”字来描述已经不太恰当。因为水面宽达五十丈,比一般的北方大河还要宽;深度也达四丈,敌军想要涉水过河、纵马过河完全不可能,只能游过来或是划船过来,那速度可就慢多了。

    不过,这条护城河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在外城的四座正‘门’永定‘门’、太平‘门’、昆仑‘门’和北极‘门’外,各留了一道宽约一里的口子。当初施工之时,工部对这个方案极力反对,认为口子留得太宽,敌军完全可以从这里蜂拥而入,挖那么宽的护城河就失去了意义。

    但是朱由检却以“城防须兼顾百姓出行便利”为由,坚持了自己的设计,也未做太多解释。

    当滚滚清‘波’填满宽阔的护城河时,朱由检立在太平‘门’城头向东眺望,同时心中默念:皇太极,朕准备好了,你也该来了!

    。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皇上不急太监急() 
经过三天的试探,皇太极到底还是大举西进,终于兵不血刃地占领京东重镇通州。虽然阁臣孙承宗亲自主持撤退,通州城早已是人去楼空,但的物资是不可能全部运走的。做为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向来是江南大米在北方的集散之地,结果后金军一口吃了个胖子,从城中缴获存粮五十万石!要知道建州‘女’真全族也只有几十万人,这些粮食差不多够后金吃半年的了。

    消息传到京师,满朝官员又是“义愤填膺”,纷纷指责朱由检及孙承宗不该放弃通州,即使放弃也要把粮食运走或销毁。现在可好,全部资敌,孙承宗难辞其咎!

    在万炮齐轰之下,孙承宗只得上疏请辞。其实他真是有苦难言,因为朱由检在命他主持撤退之时,专‘门’给他下了一道密旨,严令他不得运走通州的粮食。现在朱由检不吭声,孙承宗也只得承担起这个责任。

    朱由检当然不会罢免孙承宗,只是降旨说“百姓撤出来就好,钱粮乃身外之物,尚书大人功大于过”等等。孙承宗仍然恪尽职守地每天驻守在北城的北极‘门’城楼上,只是多日的劳累他显得比以往更加苍老了。

    根据侦察兵的回报,后金军原打算绕过京师,去保定、河间一带劫掠,如果明军敢于出城迎战,则迅速集结四路大军与明军决战。可是由于前期进展过于顺利,尤其是通州得来全不费工夫,收获也是前所未有地大,后金军似乎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战略目标。他们已经不屑于再去抢掠那些小县城,而是除了阿敏的东路军盯住山海关之外,其余三路大军迅速向京师靠拢。看这架势,皇太极是准备攻一次京师了。

    对此京中官员当然是惊惶不已,频频上疏要求皇帝急调各地勤王兵马,尤其是山海关边军和宣大边军赶到京师与后金军作战。

    朱由检这回还真同意了群臣的意见。不过此时京师早已戒严,人不奉旨不得擅自出入,传达谕令也全靠飞鸽传书。而飞鸽传书是完全掌握在兵部车驾司,具体说就是红娘子手中,她与赫尔哲编的密码不定时更换,外人根本不知道她们传达的具体。

    实际上朱由检早告诉红娘子,仍要严令两支边军原地待命。待朝中大臣盼不来援军,焦躁地问起时,只说“信鸽可能是被鞑子‘射’落了”,一句话便把大臣们顶了回去。

    又过两天,代善和岳托的西路军杀入昌平。昌平县内的天寿山是除朱元璋、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钰外,明朝历代皇帝陵寝所在,不少大臣又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强烈要求皇帝派兵守昌平,绝不可使祖宗陵寝震惊。

    其实朱由检是压根没拿陵寝当回事的,活人都顾不过来,哪还顾得上死人?当初他刚刚登基之时,亦有礼部官员上疏皇帝派员“勘察吉壤”,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块合适的坟地,找好了就要开工。

    结果奏章被朱由检“留中”,从此没了下文。其实朱由检这还算客气了,他真想臭骂那礼部官员一顿:刚登基就找坟地,这不是自己咒自己么?还“吉壤”,历朝历代皇帝无不将自己葬于“吉壤”,可到最后有几个“吉”的?还不是被后来者偷坟掘墓,暴骨荒郊!

    不过大明毕竟是“以孝治天下”,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对历代皇帝并无感情,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于是他传旨给隐藏在京西山中的三千营主将郝永忠,命他向昌平移动。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谕令,实际他的密旨却是要郝永忠保存实力,绝不可急于与后金军‘交’战。郝永忠当然奉旨而行,只派了几十名侦察兵到昌平转悠了一圈,刚与后金军照面就跑得无影无踪。给京师的飞鸽传书则称“与鞑虏‘激’战竟日,折损过半,不得已退至宛平”。反正京中大臣也无法出城,到底打没打只有朱由检知道。

    而代善和岳托率领的后金西路军倒也没有进犯明陵,只是从昌平穿过,直抵京师西北郊区。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皇太极另有打算。

    一天之后,豪格的南路军也抵达京师南城永定‘门’外十五里下寨。紧接着,皇太极派人从通州赶至京师太平‘门’外,向城头‘射’上一箭,箭上带有书信。守城军官不敢怠慢,急忙将书信送至天坛让皇帝及群臣过目。大家不看则可,一看可全把鼻子气歪了。

    原来就在今天清晨,后金大汗皇太极在通州自立为帝,改国为“大清”,并把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定都沈阳,从明年正月初一起改元“崇德”。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封博尔济吉特哲哲为皇后,布木布泰为庄妃,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豪格、岳托、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贵族一律封为亲王。

    这封书信的,就是要大明承认大清。并且语气极为狂傲,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嗟尔明朝,国运将终。天命在我,理当顺从。我大清国皇帝圣德仁君,不‘欲’过多杀伤,‘欲’与明朝皇帝效金宋故事,划淮而治。

    “大清国皇帝为叔,明朝皇帝为侄,每岁互遣使臣致贺,明朝皇帝须以侄礼待使。明朝向大清国岁纳白银三百万两,绢五十万匹,米一百万石,秀‘女’一千名,并嫁公主,与大清国皇帝结为姻亲。明朝藩属之国,一律向大清国纳贡。倘如此,则免动兵戈,天下太平,百姓幸甚,尔明朝亦得以保全矣。”

    朱由检看罢气极反笑道:“纯属痴心妄想,脑子进水了吧!”

    阁臣钱龙锡赶紧奏道:“皇太极僭越无伦,罪不容诛,其书如此狂傲悖‘乱’,是‘欲’与朝廷讨价还价,陛下万不可退让半分。”

    朱由检点头道:“那还用说。不过朕觉得贼酋用‘皇太极’这个名字,已经是大逆不道,从现在起,应该给他改个名字。”

    众臣皆以为然,正在冥思苦想给皇太极起个什么恶毒难听的名字时,朱由检拍手大笑道:“不如就叫‘皇上不急太监急’吧!”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战幕开启() 
当朱由检同样命人向通州城上射箭传书,断然拒绝满清的一切要求,并给皇太极“赐名”皇上不急太监急以后,皇太极勃然大怒,终于下定决心向京师发动进攻。

    在此之前,其实满清内部对是否攻击京师是有不同意见的。一些较为年长的高级将领,如四大贝勒中的代善、阿敏和济尔哈朗,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