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众人竟无人反对,朱由检便立即降旨,晋温体仁为领吏部尚书衔、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温体仁在宦海沉浮二十余载,今天终于了大明帝国的权力核心,自也是万分‘激’动,洒泪叩谢皇恩。

    借着这个机会,朱由检又道:“对了,自从王恭厂大爆炸之后,工部尚书一直空缺,阁臣十五人也始终少一人,恐非适宜。数日前徐光启进献《几何原本》、《考工记解》和《农政全书》,朕翻阅之后大受启发。这等人才,正宜做工部尚书,统揽全国水利及工程建设之事,而且徐光启资历也够。诸臣以为如何?”

    大臣们自然知道徐光启也是皇帝的红人,日讲两次就有一次让徐光启主讲,由此可见一斑。而且除了来宗道等死脑筋者以外,像韩爌、钱龙锡等人对徐光启还颇有好感。因为徐光启与温体仁截然不同,从不参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事,只是一‘门’心思钻研科技、农学,是个典型的技术型官员,对东林党主政应该没多大威胁。

    再说工部在六部之中排在最末,既无权又缺钱,出了事还得背黑锅,几乎无人愿意在工部消耗宝贵的光‘阴’,所以工部尚书才空缺了这么长时间。此时朱由检刚一提议,韩爌、钱龙锡、李标等阁臣便纷纷附议,于是朱由检便顺势任命徐光启为工部尚书,自然内阁。

    当大臣们以为这次惊心动魄的朝会就要结束时,朱由检又笑眯眯地道:“朕还有一件事要宣布。朕与民‘女’陈圆圆两情相悦久矣,‘欲’择日接入宫中册封为妃!”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九百九十章 红颜绝非祸水() 
果然不出朱由检所料,他刚刚宣布要纳陈圆圆为妃,几乎大臣都立即强烈反对。尤其是韩爌、李标、刘鸿训等东林系阁臣,更是向朱由检痛陈厉害,言陈圆圆虽姿‘色’出众,但毕竟出身清楼,并非清白之身。天下出身名‘门’又年轻貌美的待嫁‘女’子何其之多,皇帝尽可依祖制挑选,又何必宠幸一技。

    礼部尚书来宗道更举出宋徽宗宠幸清楼‘女’子李师师,疏于朝政,结果导致“靖康之变”的例子,以此劝说皇帝绝不可宠幸清楼‘女’子。又危言耸听地道:“臣以为非但陈圆圆不可纳,以媚‘惑’主之‘女’皆不可纳。夏桀之妹喜,商纣之妲己,周幽王之褒姒,晋之骊姬,吴王夫差之西施,唐之杨‘玉’环,南唐李后主之小周后,无不是以‘色’媚上,终致天下大‘乱’,甚至君王丧身亡国,是故有‘红颜祸水’之说,臣深然之。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望陛下慎思之!”

    朱由检却一言不发,也不着急,只是饶有兴致地听群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班劝谏。等众臣说得口干舌燥,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时候,他才微微一笑道:“首先,朕并不是要跟各位商量是否要纳陈圆圆为妃,而是通知你们一声。此乃朕后宫中事,并非朝政,各位何必费心?”

    众臣一听全傻了眼,原来刚才说了半天,皇帝是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而且还明确表示,这是皇帝的家事,没你们说话的份!

    钱龙锡还不死心,抗声奏道:“陛下为天下之主,陛下家事即为国事。臣等眼见陛下之失而不犯颜直谏,则是佞臣…”

    朱由检立即打断他道:“好,就算这是国事。那么朕就要问,亡国算不算是国事?哦,兴国、治国是大臣的功劳,亡国就全怪昏君和红颜祸水,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没有责任么?”

    这话说得极重,吓得钱龙锡赶紧跪倒请罪。朱由检接着道:“如果一个‘女’子就可导致亡国,那你们这些须眉男子都是干什么吃的?方才来宗道所说,确实是亡国的例子,但亡国真的是因为‘红颜祸水’么?这就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天下乃朕之天下,亦天下人之天下;朕不负天下人,则天下人亦不负朕。朕与陈圆圆两情相悦,若听你们几句话就不敢纳她为妃,则深负其情。朕若连心爱之人都负,谁人不可负?天下有还有谁能不负朕?什么红颜祸水,朕就要证明给你们看,红颜绝非祸水!朕意已决,勿复多言,退朝!”

    当天中午,张太后就降下懿旨,命陈圆圆明日入宫。这个消息在京师不胫而走,又迅速传向全国各地。

    对皇帝的“一意孤行”,鄙夷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者亦有之。不过在绝大多数京师百姓看来,皇帝是当世第一奇男子,就该娶全天下最美丽的‘女’子为妃。陈圆圆芳华绝代,皇帝并不嫌弃她的出身和群臣的反对毅然迎娶,正说明皇帝有情有义,此乃天作之合,也是大明朝的大喜事,完全应该放鞭炮庆祝。

    第二天清晨,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朱由检盛排銮驾,亲至信王府来接陈圆圆。

    昨天就有秘书处的梅兰竹菊四姐妹奉皇后蕊儿之命过来帮忙,早为陈圆圆换上了皇妃的华丽装束。陈圆圆本就是绝世美‘女’,穿上这身衣服,更是宛若天仙。朱由检望着盈盈拜倒在自己身前的陈圆圆,不禁看得呆了。

    过了好半天,他才醒过味来,忙不迭地道:“爱妃平身!”

    陈圆圆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眼中却全是泪水。朱由检吓了一跳道:“怎么,圆圆,难道你不想做朕的妃子么?”

    “万岁,圆圆怎会不想,只是不敢想!”陈圆圆哽咽着道,“自从通州一别,万岁就已时时在圆圆心上,即使当时圆圆还不知道您的身份。后来万岁为秦王时,对圆圆恩重如山,又体恤百姓,屡挫顽敌,那时圆圆就对您倾心了。只是圆圆出身卑贱,万岁又有皇后和几位皇妃,圆圆何敢痴心妄想?没想到…”

    朱由检也颇为感慨地道:“没什么想不到的,你的心意朕早知道,朕的心意你也知道。只是朕有些瞻前顾后,以致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前夜幸得李香君解说,朕才下定决心。对了,香君姑娘呢?朕想好好谢谢她!”

    陈圆圆忙道:“香君知道今天信王府会很热闹,她素喜清静,为人又要强,不愿在这里长住。恰好昨天秋琳娜来,说安娜很佩服香君的勇气,她的使馆刚刚落成,有的是房间,想请香君过去。香君无处可去,也就答应了,昨晚已经搬走。”

    朱由检听了怅然若失,良久才挽着陈圆圆的手,一起登上銮驾。

    回宫之后,首先举行册封仪式。后宫全体人员悉数出席,张太后册封陈圆圆为“圆妃”,陈圆圆向太后见礼,又分别向朱由检和蕊儿见礼,这就算是礼成了。

    随后气氛就活跃起来。陈圆圆在秦王府时间不短,又和戚美凤在登州苦等朱由检将近一年,早与众‘女’极熟,亲如姐妹一般。现在虽是第一次进紫禁城,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倒是朱由检这个新郎官在一片燕语莺声之中感到老大不自在,老脸微红道:“那什么,朕还有些奏章要处理,先去养心殿了。”

    众‘女’一阵欢笑,张太后也微笑着道:“皇帝去罢,这里有哀家和皇后张罗就行了。不过不要看奏章看到太晚,今天的‘洞’房‘花’烛之夜,可勿要冷落了圆妃。”

    朱由检听了差点落荒而逃,不过还是注意到令妃戚美凤轻抚着已经很大的肚子,便关切地道:“已经快九个月了,现在感觉如何?”

    戚美凤幸福地笑道:“一切都很好,这个小家伙有劲得很,经常踢臣妾呢!”

    蕊儿也兴奋地道:“再过一个多月,美凤就要生了,真希望是个男孩!”

    朱由检也乐滋滋地出来回到养心殿,留陈圆圆与张太后等人叙话。在路上他还憧憬着今夜的**蚀骨,可刚进养心殿,秘书处负责机密要务的梅剑便禀道:“万岁,兵部尚书袁大人紧急求见!”。。。

第九百九十一章 虚虚实实() 
当养心殿内只剩朱由检和袁可立君臣二人时,朱由检立刻急切地问道:“可是刘兴祚那里有了什么消息?”

    “正是。”袁可立郑重其事地呈上一张字条,朱由检打开看时,见上面的字迹十分潦草,大致有三点。

    一是“大金国”近日正在筹备改国为“大清”,天聪汗皇太极将称帝,定都沈阳,并把沈阳改名为“奉天”;年“崇德”,并把族名从“‘女’真”改为“满洲”。

    二是皇太极已经在沈阳集结‘女’真八旗、也就是满洲八旗,以及‘蒙’古八旗,准备再次大举出征‘蒙’古草原,把林丹汗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

    三是皇太极‘欲’赦免刘爱塔也就是刘兴祚的叛逃之罪,前提是刘爱塔要把大明的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给他。

    朱由检看罢忙问其详,袁可立便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这张字条的来历。

    原来自从上次朱由检给刘兴祚颁下密旨以后,表面上是把刘兴祚软禁在京师的一处宅第中。但刘兴祚从金州逃出时,还带出来几十名手下,这些人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死士。刘兴祚便从中挑选了一个他最信任的人,此人叫刘志达,既是他的族侄,也是他的亲兵队长。

    让这出戏看起来更真,刘兴祚连刘志达都没‘交’实底,只说自己投奔大明以后不但未获重用,反而遭到怀疑监视,如今大为后悔,有重归八旗之意。但一则怕自己罪过太深,直接回去等于送死;二则寸功未立,也不好意思就这么回去。

    刘志达还真就信了刘兴祚的表演。他虽是汉人,但投敌多年,早没了什么民族大义,刘兴祚做努尔哈赤的奴才,他没这个资格,便做刘兴祚的奴才,刘兴祚干什么,他便跟着干什么。此时刘兴祚这么一说,刘志达也忿忿不平,问主人有何打算。

    刘兴祚便拿出从白莲教徒手中缴获的给皇太极的那封信,以及经过改动的京师城防图,并不说东西是从哪来的,只对刘志达说,白莲教也‘欲’与皇太极合作,苦于没有‘门’路。这正好是个立功的机会,如果能帮着双方连,肯定对皇太极的南侵大有裨益,皇太极说不定就会允许他返回辽东。

    刘志达便依照刘兴祚的吩咐,怀揣密信和城防图,乔装改扮后从府中溜出,很快离开京师。其实锦衣卫早已对刘兴祚和他手下的人严密布控,刘志达是故意被放走的。

    刘志达出京师后一路向北,翻越燕山之后‘蒙’古草原,又辗转抵达沈阳。他在这里生活多年,扎辫子那是轻车就熟,也有些知‘交’故旧,所以很快就得以觐见皇太极,并献上密信和城防图。

    皇太极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刘兴祚,再说刘兴祚可以说既是叛徒,又是杀父仇人,皇太极刚一听到“刘爱塔”这个名字,立刻勃然大怒,对刘志达严刑拷问,看看是否为诈降。

    无奈刘志达以为刘兴祚是真要投降的,所以再怎么打,他也绝不承认自己是诈降。而且皇太极看了密信之后也喜出望外,他深知‘女’真全族才几十万人,大明全国人口比‘女’真多了何止百倍,想要吞下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只靠八旗厮杀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汉‘奸’。

    其实从努尔哈赤在位时起,后金就很重视汉‘奸’的作用。像李永芳、佟养真、范文程等人,虽然从身份上来说还是奴才,但在南侵战争中不遗余力,屡立战功,努尔哈赤也乐得给他们点甜头尝尝,就如同抛给狗一块骨头一样,目的是让他们更死心塌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