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娜却撇撇嘴辩驳道:“我是葡萄牙大使,怎么能悠闲地住着。回京师以后皇帝陛下立即拨给我一块土地,好让我建造使馆。另外我们已经商定,开辟广州、杭州、登州、天津四地为通商口岸,这四个港口我同样要建领事馆。在靠岸之前,我想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很多工作还等着我去做呢!”说着竟自顾自走进船舱了。

    钱龙锡提醒朱由检:“圣上,此人虽是女流,亦不可不防。若夷人利用使馆之便刺探我国情报,对我国大为不利。”

    朱由检颔首道:“这是难免的,即使没有使馆,外国同样可以买通一些无耻的中国人做奸细,比使馆里的外国人更难防范。当然,与外国使节打交道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所以朕才要设立外交院,专门负责相关事宜。”

    送走了葡萄牙使团,朱由检走马观花地视察了一下大沽防务,便匆匆返回京师,立即做出两个的决定。

    一是成立外交院,归礼部管辖,由礼部侍郎徐光启担任第一任院长。其实朱由检是很想按照现代国家的机构设置,成立一个**的外交部的,因为外交实在太了。但政府机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朱由检也不得不慎重行事,先用这个外交院做个过渡,把工作干起来再说。

    外交院现阶段的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尽快通知的藩属国遣使觐见,朱由检就可以借机审视大明对海外诸国的政策是否合适。

    第二个就是组织人员下大力气学习外语。像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俄语、日语、朝鲜语等,都要至少有五十人抓紧学习,为培养外交人才做准备。甚至连蒙古语、女真语,也要有人去学,朱由检虽然不打算和这样的势力发展形式的关系,但搞谍报工作和战场上劝降总用得着吧。这项工作就由秋琳娜来负责,其实她就相当于兼任外国语学院的院长了。

    第二个决定,就是组建北海舰队。在此之前,朝廷各沿海卫所或多或少也都有点水上力量,但既分散,船只、人员、装备又都很差,根本不能适应作战需要。

    朱由检第一步先让郑森担任北海舰队提督,并兼任“安娜公主”舰长。舰队的母港设在山海关,并在天津和登州兴建造船厂,先对“安娜公主”进行仿制,同时进行海军训练。后面朱由检计划把渤海附近各卫所的水师力量全部整合进北海舰队,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初步的战斗力。

    当然,海军的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朱由检安排完这两件事,又迅速将注意力转到了国内的几条战线。

第九百章 入蜀之路() 
“定国哥,你说葡萄牙人真有那么厉害?圣上对他们也太客气了吧!”山城重庆的府衙之内,李来亨看罢刚刚从京师来的飞鸽传书,有些不大服气地道,“我还就不信了,那个什么‘安达卢西亚马’,难道比我们的大宛马脚力还好?”

    李定国则是微微一笑道:“不光是战马,还有大炮和战舰呢。红夷大炮的威力你总见识过吧,圣上说战舰上的主炮,比红夷大炮口径更大,打得更远。若官军能装备这样的火炮,何患建虏攻城。战舰还有一样好处,就是灵活机动。比如建虏来攻山海关,战舰就可以在海上选择合适的阵位开炮轰击,鞑子毫无还手之力。”

    “圣上用心良苦,不过这五百万两白银的代价也确实是太大了点。”陈天工慨叹道,“我等为人臣者,更应为圣上分忧,尽快平定西南叛乱,恢复正常的赋税。否则,圣上内帑枯竭,也就无法从洋人那里购买火器了。”

    “士亮兄陈天工字士亮所言极是。”傅宗龙仔细看着书信的道,“圣上在信中已经告诉二位将军,监军成基命现在刚刚抵达襄阳。等他到军中,至少还要两个月的时间,既等不起,也没有必要等。二位将军不必理会朝臣的议论,只要整军完毕,还是应火速进兵。”

    李定国颔首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出兵之前,圣上要我平水西,来亨平永宁。不过现在战局有变,我想和来亨兄弟换一下,你去取永宁,我先解了成都之围再说。”

    “定国哥,你的心思我早看透啦!”李来亨嘿嘿奸笑道,“现在叛军奢崇明的大军还在围攻成都,他的永宁老家必然空虚,你想让小弟去占那个空巢,自己把奢崇明给独吞了么?那怎么行!”

    “圣上说你最鬼,果然没错。”李定国淡然道,“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你也不要轻视永宁。那里位于川南,与贵州的水西部接壤,群山绵延不绝,用兵难度极大。奢崇明虽然倾巢而出,安邦彦必定会助他防守。我的想法是傅大人久在蜀地为官,熟悉当地地形,就还与你一道去攻永宁;我火速进兵成都,将奢崇明部击溃,然后再回师直接攻水西;重庆则暂由陈大人坐镇,一方面为两军后援,一方面也防备流贼从峡江道入蜀。”

    “好家伙,你是西边东边两头打,这功劳全让你抢去了?不行不行!”李来亨还是坚持道,“咱俩换换,你去打永宁,我去救成都!”

    李定国到底是让李来亨给气乐了,捶了他胸口一拳道:“我是考虑到你率军从三峡急行军到重庆,又打了一场大仗,肯定有所消耗。你倒好,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可别忘了,出征之时,圣上可是说得清楚:我有临机决策之权。现在本将军命你去打永宁,你还敢抗命不成?”

    “定南将军饶命,末将怕了你了还不行么!”李来亨见李定国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却还是嘟嘟囔囔,把傅宗龙和陈天工逗得哈哈大笑。

    分配了任务之后,就是商议进军路线了。李来亨这一路倒好说,永宁在重庆西南,直线距离并不太远,只有四百里路。傅宗龙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路线,这条路线险阻最少,不过是翻山越岭辛苦一些罢了。

    李定国这一路则要费些思量。因为根据几天来侦察兵的回报,叛军已经占据了重庆到成都之间的广大地区,如果一座座城池硬攻下去,肯定会耽误时间。万一成都守军支撑不住导致成都失陷,那局面可就大坏了。

    李定国却早经过深思熟虑,对三人侃侃而言道:“今日战局,与三国时期的刘备入蜀颇为相似。我们和刘备都是从三峡入蜀,都是先占据重庆,那时候叫江州,目标也都是直捣成都。其后刘备进军有三条路线,北路是刘备沿嘉陵江北上,抢占葭萌关,切断蜀地与汉中的联系;南路是赵云沿长江溯流而上,到岷江汇入长江之处的宜宾,再沿岷江北上合围成都;中路则是诸葛亮沿涪江向西北进军,直取德阳,与北路会师。”

    李来亨与李定国相处久了,倒还不觉得怎样,陈天工和傅宗龙却对李定国刮目相看道:“没想到李将军对古时的战役也这么有研究,此乃名将风范!”

    “二位大人过奖了。干什么吆喝什么,圣上一再嘱咐我等,兵凶战危,领兵作战必须得考虑周全。”李定国谦虚地道。

    “那将军欲选哪路进兵呢?”傅宗龙道,“很显然不能像刘备那样兵分三路,因为将军麾下只有五千人马。”

    李定国颔首道:“不错。北路和南路路程太长,而且途中还有叛军占据的城池,时间恐怕来不及,所以我想走中路。但也不是完全沿着涪江,因为这条路线的终点是德阳而非成都,再说溯江而上目标明显,容易被叛军发现。”

    说着他在地图上的重庆和成都两点之间画了一道直线:“我打算直接这样穿过去,对围攻成都的叛军来个突袭!”

    傅宗龙看得紧皱眉头道:“这样的直线距离确实是最短,但将军可否知道,这一带名为川中丘陵,虽然山势不高,但地貌沟壑纵横,进兵着实不易。跨过丘陵区之后,还要翻越龙泉山脉,才能抵达成都平原,肯定会消耗将士们不少体力。”

    “峡江险道都过来了,还怕这些小困难么?”李定国淡淡一笑道,“另外,叛军擅长山地作战,如此进兵,正好可以抢先控制龙泉山叛军无法借大山遁逃。只要是平原作战,别说奢崇明三万叛军,就是十三万,五千骑兵也足够用了。”

    “唉!要不怎么圣上最器重定国哥,最看不上的就是我呢!”李来亨做个鬼脸道,“这些道道我再也想不出来的!奢崇明啊奢崇明,碰上我们定国哥,算你倒霉!”

第九百零一章 秦良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地处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的大都市,更以蜀锦闻名天下。三国时期,蜀锦成为支撑蜀汉政权财政收入的来源,朝廷设锦官以保护锦业,“锦官城”故此得名。

    时值孟春,成都一带正该是花团锦簇的好景象。可因为战火的侵袭,如今却是另外一副悲惨场面。附近的村落上空,总有黑烟在盘旋扩散,那是叛军洗劫过后纵火的罪证;大片的农田因为无人打理而荒芜着;就连那些在城外遍植的芙蓉,也被叛军践踏得一片狼藉。

    只有成都城因为城墙高大坚固,可以暂时幸免于难。城头之上,一位满身戎装、年逾五十、黑发中已夹杂缕缕银丝的女将手扶垛口,向数里外的叛军大营久久眺望,终于忍不住垂首叹息。

    她就是赫赫有名的石砫宣抚使、二品诰命夫人、忠贞侯秦良玉。她的丈夫姓马,与奢崇明、安邦彦等人一样,也是四川地区的土司首领,世代受封宣抚使。

    但与永宁、水西等土司不同的是,石砫土司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自万历年间开始,各地土司频频叛乱,每次石砫土司都服从兵部的调遣,出兵助官军平叛。

    秦良玉虽为女子,祖上亦为汉人,但在石砫落地生根后,长期与当地的彝、苗、土家等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已经有了少数民族的血统。她也明显具有少数民族女子的特点,性格坚毅、果敢,且武艺超群,弓马娴熟,与这个时代内地的官员眷属截然不同。

    她的丈夫去世后,因为儿子太小无法承袭官爵,秦良玉便成新一任石砫宣抚使。万历末年辽东吃紧,她还曾应征率军勤王皇帝大为感动,加封为忠贞侯,一时海内闻名。

    这次奢崇明、安邦彦联手叛乱,还曾想拉拢秦良玉和他们一同起兵。结果秦良玉勃然大怒,将使者斩首,并立即通知四川巡抚。可惜当地官军太过孱弱,几乎是未加抵抗就放弃了重庆等地,龟缩在成都一步也不敢出去。奢崇明得寸进尺威胁成都,秦良玉见官军根本指望不上,只得起麾下“白杆兵”与叛军作战。

    但她兵力过少,一战不利之后,也只得退守成都,依靠坚固的城墙抵御叛军。叛军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攻城战,都被白杆兵击退,但是白杆兵也损失惨重,失去了突围的能力。

    叛军见成都一时难下,便改变策略,开始围而不打,企图将守军活活困死。如今成都已经被围两个月,和外界完全隔绝,城中军民的口粮也越来越紧张。眼见军粮罄尽,秦良玉无奈之下想向世居成都的蜀王朱至澍暂借粮饷,却被蜀王断然拒绝。今天在城头上见叛军四处劫掠,附近百姓惨不忍睹,自己又无能为力,心中忧闷,所以才会长长叹息。

    “娘亲,您这是怎么了?”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秦良玉耳畔响起。秦良玉蓦然抬头,见一位同样满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