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啊?”

    李标赶紧道:“陛下,像朝廷用兵等军国大事,岂可妄传轻议?”

    “李大人有些小题大做了吧。”朱由检漫不经心地道,“朝廷不是早就有‘邸抄’么?我看这报纸与邸抄也没什么分别,而且还刊载了一些和百姓生活有关的,是好事一桩嘛。”

    “陛下,臣以为不然。”李标肃容道,“邸抄固早已有之,但那是在官府之间传抄的,而这报纸却是面对普通百姓。”

    “有什么不同么?报纸上的又并非军事机密,老百姓知道有什么相干?陆放翁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老百姓了解些国家大事,朕觉得很有必要嘛。”朱由检悠然道。

    “当然不同。”李标振振有词地道,“老子有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此乃圣人之言,望陛下慎思之。”

    朱由检当即冷笑道:“老子之言,不足为凭,我朝又不是以道家学说治天下。他这番话,无非就是愚民政策。殊不知愚人者常自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愚弄老百姓,老百姓也就会愚弄你。前日阁臣周道登日讲时说,君王要有敬畏之心,朕以为说得很好。敬畏什么?不光是要敬畏天地、祖宗,更要敬畏百姓。圣人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江海岂可愚弄乎?”

    朱由检来了个现炒现卖,把前两天日讲时的,对自己有利的全拣出来驳斥李标。

    李标当然无法驳斥孔夫子,只好同样搬出“圣人之言”道:“可是陛下,《论语》中同样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说。”

    朱由检早知他有这一问,故作惊讶地道:“李大人,你乃是当世大儒,怎么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懂?”

    李标莫名其妙地道:“陛下,这一句并不难懂啊!其意就是说,只要让百姓按照圣人指导的道路走就行了,并不需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因为圣人智虑深远,非常人所能及,百姓无智而强知,不过是自寻烦恼。”

    朱由检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李大人,你完全错了,连句读都搞错了!这一句可不是像你这么断句,而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说,老百姓什么都懂,那就应该由着他们去做;如果有什么不懂,那就让他们懂!圆圆姑娘创办报纸,正是遵守圣人之训,功莫大焉!”

    这回轮到李标目瞪口呆了,没想到皇帝居然对孔子的话做出了全新的解释!欲要辩驳,却又无从辩起!只得换个角度道:“即使如陛下所说,朝廷也是刚刚得到收复重庆的消息,还有什么葡萄牙公爵,臣都闻所未闻,陈圆圆又是如何知道?”

    “这个并不稀奇,”朱由检呵呵笑道,“官府可以用飞鸽传书,民间自然也可以用,可能圆圆姑娘也有自己的渠道吧。自古就有‘鸿雁传书’之说,可没听说过连这个都要禁的。至于葡萄牙公爵若昂,朕确实已经邀请他来京师商讨大计。可是是葡萄牙人那边流传出来的消息吧。”

    “那,那个‘亭林’攻讦三边总督洪承畴的文章呢?”李标已有点理屈词穷,只得抛出最后一个问题,“难道百姓可以妄议朝政、重臣?”

    “公道自在人心。”朱由检神情转为冷峻道,“即是朕,每做一件事,也难免引发朝野议论,更何况一个洪承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连两句议论都承受不住,那就不要做官了!朕是绝不会学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

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纸的意义() 
李标与朱由检争论了半日,不但无法说服皇帝,自己反而理屈词穷。最后朱由检用两句话打发了他:“《大明律》不是没有规定不许平民办报纸么?法无禁止即可为,再说一份小小的报纸,哪里值得李大人这样大动肝火。就这样吧,朕还有不少奏章要批红呢!”

    被轰出来以后,李标急忙返回内阁,将与皇帝交涉的结果告诉众阁臣。

    内阁成员对这件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像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和朱由检一个腔调,认为不必对民间的一份报纸太过在意。

    而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吴伟业等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则对报纸的出现抱态度。

    而东林系大臣的内部意见也不太统一。除了李标这样的坚决反对派以外,有不少人对报纸本身并不赞成,但因为主编是陈圆圆,不由自主地就心有所向。

    散朝之后,东林党人又在首辅韩爌府中聚会讨论此事,最后还是钱龙锡的一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

    钱龙锡认为,想将报纸取缔,一则于法无据,二则很明显陈圆圆得到了皇帝的,所以根本无法取缔。

    至于皇帝陈圆圆办报纸的原因,恐怕并非是怜香惜玉那么简单,而是打算利用报纸影响民间舆论,再用民间舆论影响朝政。比如李来亨收复重庆这件事,如果满大街上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阁臣还以二将不等监军擅自行动为由予以责难,皇帝就可以把民意搬出来压大臣。

    因此,必须对民间舆论加以控制。既然无法取缔陈圆圆的报纸,那么东林党人完全可以自己也办报纸,用数量压倒陈圆圆。那时民间舆论也被东林党所掌握,皇帝就不好一意孤行了。

    众人均认为钱龙锡的计策妙极,心想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林党人个个都是笔杆子,写文章骂人那是拿手好戏,只要报纸付印,还不得把那个“亭林”用唾沫淹死。

    就在东林党人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报纸,准备与陈圆圆唱对台戏的同时,朱由检再次赶到信王府,为陈圆圆打气。

    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当然是在朱由检的大力协助之下才得以发行的。钱龙锡的猜测对了一部分,朱由检办报纸,确有控制民间舆论的意图。但报纸的功用并不仅限于此,除了是一种宣传工具以外,还可以传播知识和文化,逐渐开启民智,打破精英阶层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垄断。另外,信息传播与广告也是很实用的,对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

    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之人,现代科技他懂得并不多,但是像报纸这样并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他当然是要搬过来尽快实现的。

    避免思想守旧的大臣干扰,他决定不以朝廷的名义办“官方媒体”,而是采用民间发行的办法。这样就可以绕过内阁报纸尽快发行。否则,单是说服东林党人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正好陈圆圆现在无事可做,她名气既大,又有很高的修养,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主编人选了。“京华时报”这个名字,就是陈圆圆自己取的。

    当然,在这个时代,办报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办报就得印刷,若像邸抄那样用人力手抄,根本无法满足发行量的需要。

    而印刷工匠在这个时代还很稀缺,整个京师也不过只有几十名而已。其中一多半还隶属于国子监等官府,避嫌也不能用。朱由检便让陈圆圆高价从民间雇用工匠,好不容易雇了十名。

    在具体的印刷方式上,陈圆圆选择了活字印刷。其实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北宋年间就已发明,但因为印刷质量不如雕版印刷,一直没有大规模普及。

    但是朱由检要求报纸每天发行,用雕版印刷就根本来不及了。活字印刷虽然质量稍差,但朱由检现在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先把发行量弄上去就行。

    京华时报的第一期只发行了五百份,给报童的价格是半个铜板一份,报童卖一个铜板,可以赚取一倍的利润。价格如此之低,报纸肯定是亏钱的,但朱由检告诉陈圆圆现阶段不必考虑成本,因为报纸的价格必须得低,否则老百姓舍不得买,印了给谁看?等影响慢慢扩大以后,则可通过广告实现收支平衡。

    朱由检进府之时,陈圆圆正忙着校对京华时报第二期的。朱由检没有惊动她,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她虽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但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淡淡的哀愁已经一扫而空。

    朱由检知道,这就是劳动的喜悦!从现在开始,她可以不用再依附人而活,也给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不幸女子做了一个杰出的榜样。这时的陈圆圆更具一种别样的美,朱由检不禁看得入神了。

    “皇帝陛下,您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不是觉得圆圆小姐太美了?”秋琳娜的一句玩笑,将朱由检和陈圆圆同时惊醒,两人也都立刻臊了个大红脸。

    朱由检赶紧用话掩饰道:“是,啊不,不是…那什么,我是来看看陈姑娘办报纸还有什么困难,嘿嘿嘿。”

    陈圆圆也赶紧低下头去,略有些犹豫地道:“万岁,圆圆听说朝中大臣对这份报纸意见很大…”

    “不用管他们,只要老百姓欢迎就行。”朱由检笑道,“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报纸出现,他们才是你的竞争对手。现在京华时报的发行量才五百份,实在太小了,要尽快达到五千份,并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昨天给了你顾炎武的文章,今天用王夫之的这一篇,记住一定要用笔名,可不要让他们的身份暴露了。以后还要公开接受投稿,这样你就不用为排版发愁了。至于怎样让报纸的更受老百姓欢迎,我想以陈姑娘的冰雪聪明,肯定有更多的好点子,我就不过多干预了,呵呵。”

    看着朱由检与陈圆圆二人谈笑风生,秋琳娜颇有些嫉妒地道:“皇帝陛下,你对圆圆小姐的承诺已经实现了,那对我的承诺呢?”

    “快了快了!”朱由检满头黑线道,“最多还有三五天,葡萄牙人就会进京!”

第八百九十二章 葡萄牙使团() 
朱由检并不是在忽悠秋琳娜。三天之后,以刚刚宣誓就职的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为首的使团,乘坐四艘葡萄牙海军军舰抵达天津卫大沽港,并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礼部侍郎徐光启隆重接入京师。

    对于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事先朱由检并没有与大臣商量。直到算着日子差不多了,他才让陈圆圆的京华时报披露了这一消息。

    立时又是满朝大哗,官员们对这件事同样看法不一,议论纷纷,立场则大致分为两派。

    以礼部尚书来宗道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朱由检与若昂会面。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大明乃天朝上国,而不管是“葡萄牙”也好,“佛郎机”也罢,不过是海外蛮夷。若其遣使纳贡,承认大明为宗主国,国王接受皇帝册封,尚可以“朝觐”的名义来京师叩见皇帝。可该国与大明并无封贡关系,皇帝自然没有理由接见。不但不能接见,为避免惹出事端,连让他们在天津登陆都不行。

    而以阁臣钱龙锡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葡萄牙人早就在澳门生活,与“倭寇”、“红毛”等夷人不同,他们的活动还算规矩,可谓虽未有封贡之名,但有封贡之实。而且其国出产佛郎机炮与红夷大炮,做工精良,远胜国内工匠。得到这些火器来抗击建虏,皇帝可以接见其国王,但应明确封贡关系,即葡萄牙必须奉大明为宗主国。

    对此朱由检真有点哭笑不得,心想你们也不看看大明现在都什么德性了,别说对付不了海上来的强敌,连区区几十万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