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王爷添麻烦!”

    朱由检听罢多时,才明白这周奎倒跟前世的富二代、官二代有些相似,自己本身啥也不是,只仗着老爹有权有钱,就整日胡作非为。不过人家是二代,周奎却是长辈;人家是坑爹,周奎却是坑闺女、坑女婿。

    但见蕊儿如此为难,朱由检也于心不忍,忙宽慰她道:“蕊儿不必担忧,一万两银子,你老公我还是拿得出的。”

    “老公?王爷你在说什么啊!”蕊儿莫名其妙地嗔道,“只有太监才叫‘老公’的!”

    朱由检吐了吐舌头,失笑道:“我这个‘老公’和那些‘老公’可不一样!我这个‘老公’枪法精奇,谅你也难以抵挡!”

    “什么枪法?”蕊儿先是莫名其妙,突然又恍然大悟,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小粉拳雨点般打在扑过来的朱由检胸口上:“王爷,你好坏!”

    “哎呦!轻着点,疼死我了!”朱由检却没料到蕊儿手劲如此之大,即使是打情骂俏,仍觉得吃不消。

    “王爷,您没事吧?是蕊儿太不小心了,蕊儿该死!”蕊儿忙给朱由检揉搓胸口。

    朱由检苦笑道:“我说蕊儿,你是不是跟你师兄学过武功,怎么力道如此之大?”

    蕊儿听朱由检如此说,忙正色道:“启禀王爷,蕊儿和师兄虽相处多年,但只是情同兄妹。平时师兄在外面卖艺,蕊儿在闺中做活,绝无逾礼之处,请王爷勿要多心!这次父亲带师兄来,也是想着为他谋个出身。因为师兄武艺高强,若能在王府做个侍卫,也算没白学一身功夫。既然王爷不喜欢师兄,蕊儿与他从此再不相见!”

    朱由检见蕊儿如此认真,只得戏谑道:“我也没说什么,更没怀疑我的蕊儿。只是你这样美若天仙,是个正常的男人,都会垂涎三尺的。万一那燕凌人面兽心…”

    蕊儿也听出朱由检存心相戏,佯作恼怒道:“就只有王爷是人面兽心,见一个爱一个,倒去说别人!”

    朱由检心中大乐,又与蕊儿动手动脚。不过蕊儿到底记得朱由检还身染剧毒,不肯让他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饶是如此,二人仍觉十分甜蜜,真有些乐不思蜀了。

    当夜朱由检就在红萼楼就寝。包玉怜仍为他进行一日一次的金针过穴,待用针完毕后,笑着对蕊儿道:“王妃娘娘,王爷的病已经有了起色。”

    蕊儿惊喜地道:“当真?剧毒已经排尽了么?”

    包玉怜摇头道:“还没有那么快。不过,王爷的体质好于常人,又能…谨守色戒,这毒排得也比预想得要快一些。您看,这针尖上的血珠,已不像前几日那样,如墨汁一般黑了。奴婢原想着王爷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痊愈,照此看来,可能只需两个月,毒素就能排尽了。”

    朱由检高兴得一跃而起道:“这么说,我只需要再憋两个月了?哎呦!…”

    原来这货忘了自己身上还有几十根金针,这一跃之下,有几根针深深地嵌入肉中,疼得他呲牙咧嘴,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包玉怜忙将他安顿好,嗔怪地道:“看把你急的!”

    此言一出,她顿觉不妥,却已来不及收回。只见蕊儿带着盈盈的笑意,意味深长地瞄了她一眼道:“姐姐不必再自称‘奴婢’了,您是王爷的救命恩人,王爷不会慢待姐姐的。对吧,王爷?”

    朱由检大窘道:“啊…是,是啊!本王那个…重重有赏!”

    包玉怜羞红了脸,低低地道:“多谢王爷、娘娘,王爷将玉怜从青楼赎出,已是莫大的恩典了。”

    蕊儿却故意打趣道:“姐姐才不稀罕王爷的赏赐呢!人家肯定是在想,王爷病好之后又该当如何!”

    包玉怜心中一颤,不知为何,竟有了一种罪恶的想法:若他的毒永远也排不尽,该有多好!

第六十九章 孙传庭() 
这一夜朱由检睡得格外香甜,直到日上三竿才苏醒过来。却听得府内已是一片噪杂之声,忙问蕊儿:“这是怎么了?”

    蕊儿笑道:“王爷在此高卧,其他人却早就忙开了。昨天刚搬过来,很多事情都乱得一团糟,不知如何处理呢!这后宅之事,蕊儿已让伊伊协助管宁去料理。但银安殿上,早已有十几位官员等候,说是有事要奏报王爷。这些事就不是蕊儿该管的了,须得王爷亲自出马才行。”

    朱由检这才体会到,真是权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过去自己虽然在文华殿坐井观天,却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应付天启,别的什么也不用管。如今自己是一府之长了,不论大事小情,都得自己拍板。此时再想当甩手掌柜,可就不行了。

    他只得匆匆起床洗漱,穿戴已毕,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就赶奔银安殿。

    进入银安殿一瞧,果然以长史王九龄为首,已经聚集了十几位官员。见朱由检进来,众人赶忙跪倒在地,高呼道:“信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由检不由得一皱眉。见了皇帝三跪九叩,见了王爷一跪三叩,是这个时代人人皆知、人人皆要遵守的礼仪。但朱由检却觉得这一套不但十分繁琐,而且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以外,真的一点用也没有。打个招呼不就得了么,有这功夫,多少事都办了!

    待朱由检坐定,王九龄率先出班奏道:“臣王九龄有本。”说着恭敬地递给在殿内伺候的小太监,再由小太监送至朱由检的桌案之上。

    朱由检打开一看,见此篇奏章洋洋洒洒数千言,顿时觉得头大。这段时间他虽然在蕊儿的帮助下,把繁体字认了个七七八八,但对这种整篇没有断句的奏章,仍是十分头痛。

    但人家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要是不看吧,好像有点不尊重人家的劳动。朱由检只得勉强看了几行,已经费了一盏茶的时间,却都是对天启和自己歌功颂德的套话,没看到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奏章往桌上一摊,问道:“王大人,所奏何事啊?”

    王九龄似早已料到这种结果,倒也不以为意,躬身奏道:“启禀殿下,信王府是由前吏部尚书赵南星的宅邸翻盖而成。一则时间仓促,二则经费不足,很多工程尚未完工,甚至尚未进行,实在有碍观瞻。臣以为,应立即重修信王府。”

    朱由检诧异地问道:“本王看着哪儿都挺好啊,有重修的必要么?”

    “不然。”王九龄摇头晃脑地道,“王府自有王府的规制。像这座银安殿,依例应面阔七间,殿外设前墀。台基高七尺二寸,屋顶采用歇山顶,绿琉璃瓦,檐角垂脊兽七个。而眼下这座银安殿,是从赵府的正厅临时改建而来,面阔只有三间,亦无前墀。似此简陋规模,何足以壮观瞻,又何足以显殿下之威?”

    他这一说,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朱由检问道:“那依王大人之见,这座银安殿又该当如何呢?”

    “拆了重建!”王九龄信口答道。

    好端端的房子,难道说拆就拆?朱由检心中不爽,试探着问道:“王大人,那重建银安殿,需要花费多少银两,工期需要多久,这费用又由谁来出呢?”

    王九龄胸有成竹地答道:“出了正月十五就可开工,连拆带建,大概三四个月也就够了。至于花费嘛,臣估算着约在五千到一万两银子之间,具体要看施工中的实际情况,难以估得太准。经费自然是从王府的库中支取,殿下也可奏明圣上,看看工部能否拨些银子过来。”

    朱由检听完,表面上沉吟不语,心中却破口大骂:你这老家伙倒挺大方,敢情不是花你的钱!不用问,这老小子肯定少不得从中吃拿卡要,借着工程狠捞一笔。但对自己而言,这种形象工程除了装点门面,又有个鸟用!

    见王九龄率先进言,其他官员也都争先恐后地提出种种“合理化建议”。有说府墙太矮太薄,且年久失修,必须推倒重建的;有说池塘需要疏浚的;有说王府应配备戏班的;还有说王府外的青石路面太破,应整体翻修的…总之,全是伸手向朱由检要钱。

    朱由检把众人报上来的预算加了一下,竟然将近十万两!自己简直成了唐僧肉了,谁都想咬一口!他本想将这些奏本一一驳回,但转念一想,自己刚刚开府建衙,虽然没什么正经事,好歹这也是自己的班底。以后要干点正事,还得倚靠这帮人,不可上来就把人全得罪了。

    思虑再三,他只得强压怒火道:“诸位之言皆有道理,但花费巨大,且容本王思量一番,明日再议。”说着即让众人跪安了。

    以王九龄为首,人人皆是面有得色,相信只要自己巧舌如簧,天天给朱由检吹风,这位小王爷不谙世事,早晚得点头应允。

    众人纷纷退出银安殿,朱由检憋了一肚子火,也正打算退回后宅。正在此时,一名官员却留在殿内不走,高声道:“殿下请留步,臣有一事要奏!”

    朱由检正不耐烦,急躁地停住脚步道:“你官居何职?本王没记住!”

    此人不慌不忙地道:“臣是王府长史司教授,从九品。”

    朱由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从九品已经是最小的小官了,居然也来给自己找事。

    “那你有什么事,赶紧说!”

    “殿下昨日赏臣纹银五两。臣思初进王府,无功受禄,寝食难安,特来退还给殿下。”那人从容不迫地道。

    “什么什么?”朱由检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一早上都是朝自己要钱的,唯独这位是要给自己退钱的,真是蝎子粑粑毒一粪(独一份)!

    他这才仔细观瞧,见此人年约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生得面皮白净,鼻直口阔,颏下是浓密的短髯,一付典型的文士模样。

    “其他官员都领了赏,你为何不领?难道是沽名钓誉不成?”朱由检故意拉长了脸问道。

    “非也。圣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臣虽不才,朝廷给的俸禄足以安身立命,又何必要殿下的赏银?其他官员如何,非臣所能左右。”此人坚定地道,“况且,今冬北方严寒,大批流民逃荒至京师,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臣眼见百姓如此煎熬,束手无策,又岂有面目领赏银?”

    朱由检听此人言语中,隐隐有批评自己之意,倒肃然起敬道:“先生教训得是。本王刚搬进王府,一时千头万绪,很多事情都忽略了。请原谅本王,昨天刚与众官员见面,实在没记住阁下的大名。”

    此人拱手道:“臣叫孙传庭。”

    孙传庭?朱由检知道历史上可有这么一号。他在崇祯年间出任陕西巡抚、总督,多次大破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在内的农民军,多谋善断,屡建战功,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是明朝大厦倾颓,非一人之力可以支撑,孙传庭也终于在与闯王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中,寡不敌众,兵败身死。《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后世对其评价之高。

    只是不知眼前的孙传庭,是否跟那位商人李自诚一样,只是与历史名人同名同姓呢?否则,他怎会在王府中,当个从九品的小官?

    孙传庭却不顾朱由检的疑惑,慨然道:“臣以为,刚才众官所言皆非急务。殿下乃万岁亲弟,敕封亲王,当以黎民社稷为重!与其花费万金营造宫室,倒不如开设粥厂,赈济灾民。一则解民倒悬之苦;二则扬殿下之贤名;三则消弭戾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