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旨一下,天下学子尽皆沸腾。在这个时代,通过科举做官,几乎是人最大的梦想!而且实现这个梦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不难,是因为除了“乐户”、“蛋民”等贱籍之外,只要是男子,谁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即使你家境贫寒,只要能通过会试,便可官场,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即使只通过了乡试,也有了举人的身份,从此晋身为“士绅”阶层。

    按照千百年来的惯例,官绅是无须纳粮的,一定数量的家人还可免除徭役。在这个官民有如天渊之别、百姓生计还依赖于土地的时代,当然谁都想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

    说难,则是科举的录取率实在太低。天下读书人何止百万,但大多数人天天读书、年年考试,却连第一级考试“院试”都通不过。有的人考得须发皆白,到老也无法取得“生员”资格,便被人讽为“老童生”,那可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了。

    但院试还不是最难的,第二级的举人资格考试,也就是“乡试”,才是录取率最低的,每次通过率连百分之五也不到。在这种严格的层级考试制度筛选下,能通过会试成为进士的幸运儿,每三年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因此可想而知,当众多连试不第的学子,得知今年恩科可以不限资格,直接去京师参与会试时,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除了感觉实在没戏,以及穷得连赶考的路费都出不起的人之外,但凡觉得自己有点希望的,都想方设法前来京师应考。结果离开考的日子还有半个月,就有三十多万“举子”涌入京师。

    京师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如今一下子涌进三十多万人,压力可想而知。京师的数百家客栈在一个月以前就爆满了,后来的人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负责科举的礼部根本就没有接待这么多考生的经验,简直是束手无策。

    幸亏皇帝亲自过问,降旨令京师寺庙对举子开放。但这也容纳不了多少人,这时又出现一个来路颇为神秘的“黄海商帮”,出资租下民房,然后转租给举子,一下子解决了十万多人的住宿问题。

    剩下的近十万人,实在是没有地方住了,皇帝便下令在新圈起的外城空地上,搭起的芦棚,供举子住宿。此时这些读书人也顾不得保持儒雅斯文的形象了,即使是这种极其简陋的“宿舍”,仍是趋之若鹜,否则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京师百姓对举子的到来,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举子既然来了,自然要吃住花销。因此无论是做什么生意,主顾都一下子多了好几倍,老百姓这一个月赚的钱,都快赶上往年全年的收入了。

    忧的是,因为京师人口突然激增,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最突出的就是米价暴涨,从四两一石直接翻番至八两一石。老百姓挣的那点钱,基本上算是全进去了。

    除此之外,大批举子招摇过市,也使得京师到处都是接踵摩肩,影响百姓的出行。很多举子心里很清楚,自己大概这辈子也只有这一次机会来京师了,因此整日到处游玩,太医院新建的公厕,有一多半时间倒是被他们占据了。

    白天犹可,到了晚间,举子们更喜天南海北聚在一起把酒会文,喧闹得把房顶都要掀开了。即使不喝酒的,也是背书直到深夜。很多举子都是住在租来的民居中,周围还住着老百姓,人家平时习惯了早睡早起,如今却是不堪其扰,甚至还发生了多起因此纠纷而至打群架的案件。

    满朝官员对此也是怨气极大,深怪皇帝不该异想天开这么多读书人都来应考。尤其是礼部的官员,更是撺掇着礼部尚书来宗道向皇帝上奏疏,言数十万人无法同时开考,恳请皇帝遣散举子,另行安排。

    朱由检却颇有些蛮不讲理地批道:“如今只是来了些举子,若连这都应付不了,鞑子来了怎么办?所请不允!不过奏疏言有些举子滋生事端,朕看他们是有劲没处使了。三月二十六日,朕要视察扩建工程他们也去看看吧!”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六章 外城工地() 
“三月二十六这天,圣上要在新外城接受天下举子叩拜!”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京师数十万名举子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要知道,皇帝那可不是凡人,而是天子,平素居于紫禁九宸之内,寻常百姓当然难睹天颜。过去通过会试后,还会有一个“殿试”,即是皇帝亲自主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余皆为“进士”。天下学子何止百万,也就这几百幸运儿能有幸见到皇帝的庐山真面目。

    而这次恩科,皇帝居然要在开考前接见全体举子!这可又是一项莫大的恩典,学子们无不激动万分,精心准备,谁都希望皇帝在接见时多看自己两眼,甚至能问自己一句话。只要奏对得当,讨得皇帝欢喜,说不定就可一步登天了。

    这一天天还不亮,城中的举子们就早早地梳洗完毕,衣冠整齐地来到新外城处等候。规定的接见时间是正午,可谁都想占个好地方,离皇帝近一些,有些人甚至争抢一处绝佳的位置而推搡起来。

    不过热闹了一阵以后,举子们突然意识到:皇帝可不一定从哪个方向来。新外城又这么大,现在争抢地盘可谓全无意义。

    闲着也是闲着,举子们就观看起京师扩建工程来。

    现在工程还处于准备阶段,具体来说就是挖护城河取土,以及建造砖窑,离真正开建还早。尽管如此,围着京师的东、西、北三面长达数十里的工地上,仍是紧张而又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这几天朱由检一方面让德妃包玉怜协理太医院,另一方面,扩建工程也一天没有停歇。在工人方面,那些蒙古俘虏还没有到位,现在以招募来的市民与流民为主,人数约有两万。他们在数百名工匠的指导下,分配到不同的工作面同时开工挖土。

    这个时代可没有挖掘机,取土完全依靠人力。工人们掘土的工具就是两样:锄头和铁锨。在来自秦王庄的老工人指导下,每组工人都做了明确的分工:有的用锄头刨松地面,有的用铁锨取土装车,有的将装满土的小车推到指定地点卸下,有的分发工具,有的则负责监督工作进度,前后照应。是以虽人数众多,却是忙而不乱,繁而有序,与同样人数但各自单干相比,效率可是高多了。

    每人每天的工作量都有定额,完成则赏,完不成则罚,若超额完成更有额外赏赐。多挖一锨土,就等于多挣一文钱,因此每个工人都干得十分卖力,与过去服徭役时的出工不出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至于那些流民中的妇女,朱由检也招募了不少。她们虽然干体力活不如男人,但做饭送水、照顾妇孺,却比男人做得更好,而且工钱更低一些也能接受。

    而在东南方向,对通惠河的疏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实这条运河经过数百年的使用,多处河床已经淤塞得快与河面平齐了,曾经宽达五丈的河道,如今也变成了几尺宽的小溪,已经根本无法通航。

    朱由检在这里投入的工人,几乎与扩建新外城的工人相同,为的就是早日与通州的大运河连通物资能通过水路直抵京师。与过去的天然河槽不同,这次全部用条形青石铺底,虽然工程量因此大了很多,但可有效防止渗漏,今后清淤也方便了很多。

    众举子观看了一阵,有人对工程大加赞赏,认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显示了皇帝治国的雄心。有人却不以为然,要么认为京师已经够大,再修新外城劳民伤财,纯属浪费;要么认为不管修多少城墙,也挡不住女真铁骑,大凌河和锦州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但是不管如何议论,绝大多数举子对干活的工人的态度却相当一致: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这些工人因为不能读书识字,所以只能在这卖苦力,当然与饱读圣贤诗书的自己不能相比。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人就是活该挨治的命。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升得高起来了,举子们也等得不耐烦起来。三月的太阳虽然还不很毒,可新外城就是原野,全无阴凉遮挡。晒的时间长了,不少举子都热得满头大汗。但是保持读书人的风度,他们可不愿意脱了衣服凉快一下,反而对那些打着赤膊、满身是汗的工人嗤之以鼻。

    突然,一名十六七岁的年轻举子脱掉外衣,纵身跳下一处已经挖了一人多深的土坑,接过一个坐在地上休息的工人的铁锨,帮着那工人铲起土来。那工人忙阻止道:“这位公子,这如何使得?您看您这身衣裳这么干净,可千万别蹭脏了…”

    “没关系,反正圣上还没有来,我看你们干得既带劲又辛苦,忍不住也想下来抡几下铁锨。”那年轻举子笑道。

    工人憨笑道:“公子,这挖土可比不得你们吟诗作对,就是个傻力气活。小人看您生得细皮嫩肉,可干不了这个…”

    “你还别小瞧我,想当年比这重得多的活我也干过!”那年轻举子边说边干,果然是挥锨如风,不一会儿便装满了一车土,却也累得大汗淋漓。他索性脱了个光膀子,把衣服往地上随意一扔,埋头苦干,豆大的汗珠子不时从肌肉隆起的背上滑落,砸入带着腥味的泥土中。

    年轻举子在下面干得起劲,上面的其他举子却是议论纷纷。便有人摇头冷笑道:“此人当真可笑!圣上马上就要来了,他却自降身份,与这些粗鄙之人为伍,弄得污秽不堪。一会儿被圣上看见,岂不是唐突了圣驾?辱没斯文,辱没斯文!”

    那年轻举子听见了,却是抬头冷笑道:“你们说我辱没斯文,我倒没觉得。你们说工人粗鄙,我更不这么认为。扩建京师,为的是抵御外侮。身为大明子民,抵御外侮既是无上光荣之事,亦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责。学生不才,虽不能上阵杀敌,在这里出点力帮助工人建城,哪怕是只添了一铁锨土,心里都痛快得很。诸位高谈阔论倒是很在行,不知可曾为国家添一砖一瓦否?”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七章 吾皇万岁() 
年轻人对讽刺他的举子一通反唇相讥,不过他只有一张嘴,附近围观的举子却至少有数百人,绝大多数都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听他讽刺众人只会空谈,这帮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可不干了,纷纷对他恶语相向,说他根本不懂治国的道理,只配在这里卖卖苦力。

    那年轻人也懒得和众人废话,埋头苦干起来。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忽又有一人跳下土坑,纵声长笑道:“这位小兄弟说得好,黄某十分汗颜!来来来,我与你一起铲土!”

    话音未落,又有两个年轻举子跳下坑去,三人拾起铁锨也干起来。这下众人可笑不出来了,因为这三位大伙儿全认识,正是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尤其是黄宗羲,在天桥御审时锥刺许显纯,更是一时名动天下。三人俱以诗书文章称颂于世,众人自忖和他们斗嘴,绝对讨不了好果子吃,竟是不敢像刚才一样开口批驳。

    在这几人的带动下,又有些举子自发地加入到了劳动大军之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