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室看病而已。

    可是现在包玉怜的方案,却是要将民间的郎中集中起来,转换成类似衙役的身份。而且要打破医术垄断于家族之内的现状,如同传授四书五经一样开课讲学。

    另外,过去药铺与医生是两个行业,病人找郎中看病拿了药方子以后,还要跑到药铺抓药。现在包玉怜的措施,却相当于把医生和药铺结合到了一起。

    这不但对老百姓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就连很多郎中和开药铺的都感到难以接受。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声望的郎中,本来自己开着医馆,收入颇高。如今太医院要在各地开设医院,如果应聘加入医院,收入肯定比原来缩水不少;如果不加入,则医院的出现,对私人医馆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药铺同样如此。经营药材是一项投入大、利润也高的产业,因此不论何地,基本上药铺的生意都被少数几家垄断。如今太医院要涉足进来,而且用皇帝的内帑银做本钱,怎能不让这些药铺老板寝食难安!

    朱由检也知道这些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初时肯定会举步维艰。但再难也要做,因为只有进行这项改革,才能初步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医疗卫生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太医院就相当于前世的卫生部,各地医院就相当于公立医院,京师和南京的学医之处就相当于医学院。

    当然,这个体系的建成也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朱由检的大力下,太医院开始执行第一项紧急任务:全国灭鼠!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章 以鼠换银() 
说是全国灭鼠,但朱由检并未如同山海关那样进行全民动员,只是降旨晓谕全国各地:“时疫”实为鼠疫,由老鼠和跳蚤传播,各地府县应督导当地百姓灭鼠、除蚤。除了这道圣旨以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措施,真正大张旗鼓的灭鼠运动只在顺天府、尤其是京师城内展开。

    这并不是朱由检厚此薄彼,实在是因为他深知各地官场**透顶,上至方面大员,下至普通胥吏,无不只知自己捞钱,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不论是改革,如果天真地认为只要皇帝圣旨一下,下面闻风而动,很快全国就面貌一新,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究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负责执行的这帮官吏,以及和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富绅集团。他们凡事都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好处的事绝对不干,触及到他们利益的更会阳奉阴违、暗中破坏。

    如果朱由检将山海关的经验照搬到全国,恐怕下面那些歪嘴和尚就会把经念变了味。最简单的,你不是捕鼠百只赏银一两么?我就找几个人先抓些老鼠领赏,然后这些老鼠也不焚毁,前门送进去,后门偷着送出来,循环往复领赏,直到腐烂光了为止。如此舞弊,就是有多少银子也不够他们糟蹋的。

    而朱由检现在有在全国范围内制约舞弊的手段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内帑银现有数千万两之多,但这些银子是一次性抄检出来的,并非经常性收入,用一点便少一点。该花的钱,一次支出几十万、几百万两,朱由检眼都不会眨一下;可不该花的钱,尤其是明知道会被贪污掉的钱,他可是少一个子也心疼。

    所以这次灭鼠运动,朱由检不以官府为主导,而是让包玉怜的太医院去做,官府只起辅助作用,尤其是不让他们碰钱。

    朱由检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以此为契机,不显山不露水地开始政府机构改革。

    明代的政府机构设置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体系完整,结构复杂。然而与现代社会比起来,那就太过寒酸了。中央只有六部五寺,十一个机构就涵盖了天下事务;地方政府就更简单,尤其是到县这一级,一个县衙,大事小情全归他管。

    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导致两大后果:一是行政能力弱,效率低下,二就是**。发展到明末,整个官场已经是**透顶、积重难返,朱由检想要逆转乾坤拯救中华,非得进行一次从人事到制度的彻底改革不可。

    但改革谈何容易,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更是直接触动官员集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激起猛烈反弹。所以朱由检只好先从不起眼处入手,这太医院就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它既不属于六部五寺,职能又极为,可以说是集现代社会的卫生部、环保部、药监局职能于一身,而这些职能恰恰是现有政府机构缺失的一环。

    这样,朱由检命包玉怜协理太医院,就有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解决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又在现有政府机构之外,另组了一套班子。当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职能覆盖越来越广、掌握的也越来越丰富时,再择机进行大规模机构改革,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因此这次灭鼠运动,就先在包玉怜的主持下从京师开始。当然,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太医院很快在全城各处张贴布告:不论男女老幼,捕鼠百只,可领赏银一两。同时在内、外城各城门外设兑换点,当场清点、当场兑现。

    这招经济刺激果然立竿见影,当天就有大批百姓扛着一口袋一口袋的老鼠尸体,赶来兑换点换银子。也难怪他们如此积极,因为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既无产业亦无特长,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业,或是为达官贵人各种服务。所谓“贩夫走卒”,即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职业的生动写照。

    而他们的收入也非常微薄,每天从早忙到黑,也仅能勉强糊口而已。现在京师的米价是四两一石,这一石粮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勉强够一家老小吃两个月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户人家每个月能收入二两银子,日子就能凑合着过;如果连二两银子都没有,那就免不了时常挨饿了。

    而太医院这项“以鼠换银”的措施,在广大穷苦百姓看来,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谁能想到人人讨厌的老鼠,居然还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于是不用人动员,老百姓自发地就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捕鼠方法自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太医院贴出告示的第一天,就有一千多两银子被领走。与之对应的,则是十万多只老鼠尸体被收缴,并在城门外挖好的大坑里付之一炬。有些百姓一时抓不到那么多老鼠,就把几家捕获的老鼠凑到一起,领赏之后再回去换成铜板细分。一时之间,京师百姓见面打招呼,都不再问“吃了么”,而变成了“今儿个抓了多少耗子?”

    全城百姓都因为捕鼠换银而喜气洋洋,可是偏有些官员,连这个也看不顺眼。礼部尚书来宗道就上疏劝皇帝停止灭鼠,理由一是老鼠亦为生灵,捕杀有违天和;二是老鼠数量实在太多,百鼠换一两银子,万一内帑银不敷使用怎么办?

    朱由检看了嗤之以鼻,连回复也懒得回复,直接将奏章留中了。捕鼠的意义他也不想反复强调了,太医院的告示写得很清楚,什么“有违天和”,纯属扯淡,老鼠又不是珍惜动物,而是典型的害兽!

    至于老鼠数量的问题,朱由检也早心中有数。他知道一个城市家鼠的数量与人口密切相关,一般是人口的三到九倍。京师人口不下百万,那么老鼠的数量大概就在一千万只左右。如果一两银子换一百只老鼠,即使把这一千万只老鼠全捕杀了,也不过十万两银子而已。比起老鼠带来的极大危害,这十万两银子花得绝对值!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一章 医院开张() 
一日早朝之后,朱由检换了便服,在燕凌和数名皇城警卫团成员的保护下微服出宫。

    虽然有了上次皇帝不告而别御驾亲征的先例,孙承宗等大臣们对各处宫门盯得更紧,每天都派两三名官职较低的年轻官员在此“蹲点”;但警卫团经验丰富,岂能被这点困难难倒。这不,今天又是上次发现朱由检出宫的詹事府右谕德倪元璐与两名翰林院学士值守西华门,却被燕凌派几个侍卫故意凑上去东拉西扯。等这几位官员好不容易摆脱侍卫的纠缠,朱由检早过去了。

    一行数人径直来到城内新开张的一处医院,这也是太医院在京师接连兴办的第八家医院。说是医院,当然与现代的医院规模无法相比,不过就是个前后三进的院子而已。患者在大门处挂,在第一进院子中候诊;正厅是诊疗室,第二进院子上面搭了棚子,与后厅连为一起,做为药房;第三进院子和后宅则是培训新郎中,与学员住宿之处。

    此时大门外挂的老百姓已经排起了长龙,朱由检便假作路人,问其中一个道:“这家医院是新开的吧?这么多人来瞧病,是不是里面的郎中医术高超?”

    那人却撇了撇嘴道:“高超什么呀,听说尽是学徒,有的连药方子都写不好!”

    “那你们怎么还来这里排大队,附近不是还有好几家医馆么?”

    “这位小哥,看你衣着光鲜,像是个家境殷实之人。”那人摇头叹息道,“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穷苦人家,平日里哪看得起郎中!隔一条街便是京师名医陈万林开的医馆,可他那里单是挂就要一两银子,我这条烂命才值多少钱?这家医院虽然是新开的,没有名气,但是免收挂费,而且里面还卖药,药材比别家药店也便宜得多。我这胸口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是实在受不了了,才经邻居的找到这里。唉,佛祖保佑,最好能轮到个上岁数的郎中!”

    朱由检听了也只能苦笑。除了开展灭鼠运动以外,太医院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开设医院。如今这医院虽是开起来了,但来应聘的郎中却是少之又少,即使来的也多是庸医。而那些有些医术的郎中,大多数自己的医馆开得好好的,赚的钱也远比太医院的薪水高,当然不愿意来。

    而医院的惟一优势,就是走平民路线。挂,药材便宜,普通老百姓也看得起,所以才会门庭若市。

    朱由检挤进院子,见有八名郎中正在一刻不停地诊治病人,果然有一多半都是年轻的学徒。即使如此,候诊的患者仍排着一百多,看起来就算太阳落山也诊不完。

    朱由检不禁感叹:这就是朝廷几乎完全不管医疗这个极其的行业完全私有化造成的恶果!这些百姓可不是昨天才得病的,只是因为看不起病才拖着,直到医院的出现!

    这时后院传来琅琅读书之声,朱由检便要穿过药房进去。一名瘦弱的半大孩子赶紧拦住道:“这位官人,您有药方子么?我们这儿的药房不对外售药,只有持本医院郎中开的方子才能抓药。药房重地,您要是没有方子恕小人不能让您进去。”

    朱由检见医院对规定执行甚严,心中稍稍放心。因为医院配的药房,药材都是按成本价销售,根本就不赚钱。算上各种费用,整个太医院是铁定要往里贴钱的。虽然朱由检有内帑银,但现在是有出项没进项,当然要尽量省着花。

    之所以规定必须持有本医院郎中开的方子,才能在药房抓药,就是防止有人恶意来抢购药材,把药房买空了以后再到外面卖高价药。因为药材的利润高得惊人,包玉怜开设医院卖平价药,对药铺的冲击最大。这些黑心老板哪管病人的死活,一味药往往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现在突然出现了平价药房,这些人不恼羞成怒才怪!所以医院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