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南粮北上,主要经过京杭大运河。可京杭大运河到通州就终止了,从通州到京师的运河通惠河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渐渐淤塞,运粮的大船无法通航,只能走陆路从通州运至京师。就算朱由检肯花内帑银购粮,这粮食能不能及时运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工程既然已经开始,就是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朱由检一咬牙一狠心,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疏浚通惠河大运河直抵京师!

    满朝文武正被皇帝频施的大手笔搞得眼花缭乱,朱由检又做出了一个新决定。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件看似比筑城开河简单得多的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四十八章 德妃协理太医院() 
朱由检这个引发轩然大波的决定,说起来也很简单:让德妃包玉怜协理太医院,督导全国开展灭鼠运动。

    可是朱由检刚在早朝上宣布这个决定,大臣们立即炸了锅。除了三位内阁大臣装傻充愣以外,其余官员无一例外地齐声反对。就连平时对朱由检的各种新政较为的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这三位重臣,也立场鲜明地表态:此举万万不可!

    朱由检这次倒没着急,更没生气,而是平心静气地发问道:“诸臣既云不可陈述一下不可的理由。”

    不少大臣目视礼部右侍郎李标,因为除了被皇帝差去监军西南的成基命外,李标就是朝臣中入阁呼声最高的官员了。而且李标学识渊博、性情耿直,前一阵朱由检罢黜数十名官员,他为此事还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皇帝再一次“离经叛道”,李标非猛烈开火不可。

    果不其然,李标当仁不让地出班奏道:“陛下,太医院与刚刚被裁撤的二十四监不同,虽也是为皇室服务,但属于朝廷的官署。太医院院使统领其事,为正三品;其下设御药局、御药房、东宫典药局,兼管各藩王府良医所,所用医官皆称御医,亦各有品级。虽然职责单一,但规制与六部五寺相若,同为朝廷机构,属员为外臣,而非内侍。德妃娘娘何等尊贵,岂可自降身份,与外臣相处?”

    这番话乍一听似乎很客气,其实却是颇为不留情面。那言下之意无非是:德妃是后宫嫔妃,太医院里可全是男人。难道皇帝就不要男女之大防了么?

    孙承宗和袁可立他们与朱由检打交道较多,深知这位皇帝年轻气盛。他们不禁为李标暗中捏着把汗,生怕皇帝盛怒之下,把李标的乌纱帽也摘了。

    孰料朱由检一点也没生气,反而笑呵呵地道:“李大人可能有所不知,德妃之父包建严,就曾出任太医院院使。德妃深得其父真传,医术出神入化,当年朕还是藩王之时,曾被魏忠贤下毒陷害,幸得德妃诊治,朕才转危为安。”

    这段秘事朱由检从未对外人说起过,大臣们自然是头一次听说,不禁惊叹不已。当然,包玉怜如何金针过穴这些细节,朱由检是不会告诉他们的,只是借此事让众人知道包玉怜精通医术。

    “你们可知先帝为何封玉怜为‘德妃’?”朱由检神情肃穆地道,“医者悬壶济世,视病患如同自己的儿女,故有‘医者父母心’之说。德妃就是这样一个有‘父母心’之人,她不单为朕治病,朕在藩邸之时,她也为普通百姓诊治,泾阳百姓深感其德,所以先帝才封她为‘德妃’。今朕让德妃协理太医院,一是舒展其志,不浪费她的高明医术;二也是她愿以此种方式,感念先帝册封之恩。医者最重德行,朕相信德妃不会视御医为仆役,御医亦会敬重德妃,李大人不必过虑。”

    朱由检这番话同样绵里藏针,一方面是把熹宗抬出来压李标,先帝都认可德妃行医,你若反对,不是连先帝一起反对了么?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德妃和御医都是医德高洁之士,绝不会涉及到男女瓜葛。谁若是怀疑这一点,反倒说明他自己德行不佳。

    李标果然被朱由检说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时有些接不上话。另一位东林党干将、詹事府左谕德刘鸿训立即出班奏道:“德妃娘娘虽然医德高洁,臣仍以为不可。太医院乃是官署,德妃娘娘乃陛下后宫之人,无论身份如何尊贵,毕竟是女流之辈。若干预其事,是女子干政也。自古女子干政,必为取乱之道,陛下不可不察!”

    刘鸿训这人也不简单,不但一眼就看透了朱由检的真正目的,而且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了。

    朱由检的脸上闪过一丝阴沉,却又很快转为温和的微笑,尽量耐着性子解释道:“刘大人多虑了。太医院虽为官署,毕竟职责与六部五寺大不相同,和政事没有半点关碍。此次全国多处爆发鼠疫,危害甚大,朕本欲亲自处置,奈何扩建京师又牵扯了朕太多精力,只好让德妃帮着朕料理一些。德妃亦只是暂时协理太医院,并非取代院使。鼠疫过后,如无大事,德妃仍要返回宫中。”

    这番话也算是朱由检难得地向大臣们做出妥协了,一是申明德妃除了医疗卫生这些“本职工作”以外,绝不干预政事;二是即使在太医院也是临时的,忙完这一阵就撤。

    朱由检原以为自己态度如此诚恳,给足了大臣面子,又做出了一些让步,就不会有人再刁难自己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见皇帝态度似乎有些动摇,反而有更多的官员跳出来反对。而且也没什么新意,翻来覆去就是那两条理由:男女大防,女子不得干政。

    争论了将近一个时辰,朱由检的耐性终于耗尽了。他猛地把脸一沉道:“令妃曾任三品参将,现在正在四川抗击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的秦良玉,更是出任宣抚使,先帝亲赐二品朝服冠冕。若说干政,她们乃是领军武将,可比医者干政得更厉害吧,难道先帝这么做都错了?你们不**子干政,很好,那你们来做!谁懂如何防治鼠疫?谁又能领兵力保成都不失?给朕站出来,朕马上任命你去做!”

    这一通咆哮果然把大臣们镇住了。一方面,朱由检又搬出“先帝”这个屡试不爽的法宝。大臣们可以反对现任皇帝,但就是不能反对先帝,否则他们的种种论点就站不住脚了,这个软肋被朱由检准确地抓住了。

    另一方面,这些大臣们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则可,真要做一件具体的事可未必在行。尤其是医疗和领军这种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更是一窍不通,谁敢在朝堂之上大言不惭地说“我行”?君前无戏言,吹了牛皮却做不到,那可要付出项上人头的代价!

    “朕意已决,诸臣不必多言。退朝!”朱由检也不再给大臣们反对的机会,袍袖一甩扭头便走,边走边想:看来“不换思想就换人”这句话是太有道理了!真希望恩科明天就开考,选拔一大批能为我所用的青年才俊,把这帮死脑筋的大臣统统换掉!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四十九章 改革太医院() 
“万岁,臣妾有些害怕!”夜深人静之时,包玉怜偎依在朱由检的怀中怯生生地道,“既然大臣们如此反对,万岁不若就听从他们的劝谏吧…”

    “怎么?我的玉怜连血腥的截肢手术都敢做,还怕一群腐儒的聒噪不成!”朱由检轻抚着包玉怜光洁的玉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放心,为夫是你的坚强后盾。你做的是拯救苍生的大善事,天下百姓也会对你感恩戴德。至于廷臣的议论,只要不干扰到你的工作,大可不必理会;若有人胆敢阻挠,告诉为夫,为夫定会严惩。好啦,你不是前几日还跟为夫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么?现在是休息时间,嘿嘿…”

    雨散云收之后,吃了定心丸的包玉怜满足地沉沉睡去,朱由检却望着她甜美的面庞,陷入深思之中。

    刘鸿训猜得不错,朱由检让包玉怜协理太医院,动机可不仅仅是如他说得那样简单。他真正的目的在于逐步解放妇女她们能和男子一样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当然政治生活也包含在内,最终实现男女平等。

    不过,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根深蒂固,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即使是二十一世纪,也还离真正的男女平等相去甚远,更何况是现在。

    但是这一步又必须迈出去,不管阻力有多大。如果因为畏惧阻力而不敢改革,那么社会就进步,历史的走向恐怕也改变。

    所以,朱由检决定由易入难,先从自己的几位妃子做起。道理也很简单,皇帝如果连自己的妃子都解放不了,又如何解放天下女子?而如果试水成功,就会起到极大的示范效应,男尊女卑的千年坚冰也会慢慢消融。

    而扩建京师及爆发鼠疫,恰恰就给了朱由检一个绝好的机会。很显然,扩建京师需要的工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当然容易传播瘟疫。而除了山海关外,全国多地也已报告“时疫”,从症状上分析,就是鼠疫无疑。鼠疫的杀伤力不亚于建虏和流贼,理所当然受到朱由检的高度重视。

    而包玉怜正好精通医术,父亲又曾做过太医院院使,朱由检便自认为顺理成章地把她推出来。原以为有了这几条充分的理由,群臣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没想到还是遭到了极为激烈的反对。

    但是朱由检既然已经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当然不会轻易退缩。其实他对大臣们也没说实话,表面上只是让包玉怜协理太医院应对鼠疫,实际却夹带了不少“私货”,也就是全套的改革方案。

    第二天清晨,德妃包玉怜就带着朱由检的圣旨赶到太医院。太医院并紫禁城中,而是位于皇城东南角。除了院使之外,下面还有几十位御医,平日的工作就是为紫禁城中的皇室看病,别的事一概不管。

    那院使倒也聪明,知道所谓“协理”就是那么一说。德妃娘娘这一来,自然大事小情都要她说了算,娘娘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包玉怜倒也没难为他们,简单勉励几句,仍让他们负责以前的工作,也就是为宫中之人看病。

    但是接下来的动作,就堪称大刀阔斧了。首先,包玉怜宣布,由于各地疫情严重,需要群策群力方可应对,仅靠地方的郎中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由太医院总揽全局。从即日起,太医院在全国各地设立医院,并聘用郎中。凡入选者,皆编入太医院医者名册,虽然没有官职,但可按月领取薪水,医术越高者领得越多。

    相应地,这些郎中必须遵照太医院的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内收诊病人,诊费也必须按照太医院订的标准收取,并且全部归太医院。

    第二,广招学徒,由太医院统一安排,集中在京师和南京两个地点学医。学徒包吃住,也不用交学费,但要定期考核学业,不合格者立即淘汰。学成之后,可直接太医院编制,分配回原籍的医院工作。

    第三,各地医院皆配药房。药房不直接对外卖药,只按照医院郎中的处方抓药,药价由太医院酌定,收入同样归太医院。

    至于在各地建医院、招聘郎中、教授学生所需的费用,全从内帑银里出,不用户部一文银子。

    这几项颠覆性的措施,立即在全国各地引发轰动。首先,医生,或叫郎中,这个行业自古以来就与工匠差不多,基本上是父子相传的,朝廷也从来没管过,顶多是设立太医院为皇室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