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从常理来判断,明军困守孤城,能守住城池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来增援大凌河。相反,后金军却有可能听到了大凌河这边的喊杀声,派出一部分军队来夹击明军。如果真是这样,数万明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军情紧急,朱由检立即做出安排,一方面派关宁铁骑断后,防止大凌河方向的敌人追赶上来,另一方面派李来亨的三千轻骑堵住锦州方向的山路。其余部队则翻山越岭,沿着医巫闾山的走向折向西北。只要再走几十里山路,就可以从锦州以北转入绵延数百里的松岭山。松岭山区层峦叠嶂,藏个几万人不成问题,那时就相对安全了。

    李来亨立即率领部下将入山的道路封死,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浓雾,静静地听着杀声渐近。过了顿饭功夫,只见前方烟尘大起,迷雾中人影晃动,李来亨立即暴喝道:“上马!”

    三千轻骑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刚要冲锋,一个眼尖的骑兵突然失声叫道:“团长你看,好像是自己人!”

    李来亨定睛一看,可不是,从浓雾中蓦然现身的,竟是大约两千明军!这些明军骑步混杂,个个盔歪甲斜,气喘吁吁,有不少还带着伤,看起来惨不忍睹。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大地,想必是后金军穷追不舍!

    李来亨忙策马上前,高声问道:“对面来的可是锦州守军?”

    “正是!”对面一员老将也望见了李来亨这支部队,大喜过望道,“我是锦州守将、副总兵朱梅,对面可是大凌河守军?一定要死守山口,鞑子追上来了!”

    李来亨虽没见过朱梅,但也听朱由检提起过。一见此人相貌,再加上对方的狼狈相,已知是锦州守军无疑,当即大吼一声道:“老将军请速退入谷中,后面的追兵交给末将了!”

    “后面是莽古尔泰亲率大军追来,兵势甚锐…”朱梅剧烈喘息着奔到李来亨近前,李来亨这才发现他已经受了至少三四处伤,背上还钉着一支箭,殷红的鲜血把铠甲外面的征袍全染红了。而他麾下的将士也好不到哪去,几乎是人人带伤,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李来亨忙命三千轻骑迅速上前列阵,并把这支残军放了过去。转眼之间,追兵就已经杀至,成千上万名女真骑兵一边狂暴地嘶吼着,一边不停地开弓放箭。看来这支明军就是这么一路被赶过来的,路上不知牺牲了多少!

    “我贼他妈的狗鞑子!”李来亨勃然大怒道,“弟兄们,给他们点铁瓜尝尝!”

    一声令下,三千轻骑故技重施,纷纷点燃手榴弹抛了出去。而对面的后金军并没吃过这玩意的苦头,还以为明军扔的只是石块之类的东西,根本没当回事,还是玩命地往前冲。

    这下他们可倒了大霉。刚才追击锦州守军杀得性起,后金军的阵形十分密集,也根本没想到还有明军敢于阻击。这下成百上千个手榴弹扔过来,可比对白甲兵的杀伤力大多了。白甲兵好歹还有三重护甲,多少能抵消一些爆炸的能量,这些骑兵却是照单全收,顷刻之间就有数百骑兵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坠马。这里已经不是平原,地势起伏不定,前军坠马,一下子把后军的道路都堵死了,后金军登时阵形大乱。

    趁着这个机会,李来亨率部且战且退,隔一会儿便抛出十几枚手榴弹。这时对面的后金军已经知道了这些黑家伙威力惊人,也不敢追得太近了。

    就这样,两千多锦州守军和李来亨的三千轻骑顺利地退入医巫闾山的山口。大军通过之后,明军立即用乱石和伐倒的大树阻断山路。后金军全是骑兵,在平原上来去如风,遇到这种情况却是寸步难行,被明军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朱由检急率袁崇焕及众将赶来接应。朱梅之前一直以为是祖大寿来救自己,现在一见竟是朱由检,当即感动得嚎啕大哭!

    朱由检赶忙劝慰一番,并命令各军立即下马翻山。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脱离险境,医巫闾山两侧是十几万后金大军,一旦被追上,那就前功尽弃了。

    锦州守军虽然个个带伤,但是在强烈的求生**和皇帝御驾亲征的激励下,还是强打精神,互相搀扶着勉励前行。此时黎明已经到来,放眼望去,数万明军正艰难而执着地翻越着积雪未化的医巫闾山,那场景既悲壮又动人,还真与红军翻越大雪山有些相似。

    朱由检这时才有暇问起朱梅此前经过。朱梅黯然道:“陛下,末将死罪,锦州城已经失了!”

    其实这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守军都跑出来了,锦州就成了一座空城,当然会落入敌手。朱由检也根本意于此,本来他就是要放弃锦州的,他真正关心的是人。

    听罢朱梅的介绍,朱由检等人也是不住感慨。原来莽古尔泰围攻锦州,他可不像皇太极那样还想着劝降守军,从一开始就是疾风暴雨般地攻城。这十余天以来,每天他都疯了一般迫着汉军旗玩命攻城,若不是锦州城坚炮利,就凭朱梅手下区区八千边军,恐怕早就失守了。

    饶是如此,守军也伤亡惨重,到昨夜已经仅剩不到四千人了。正在绝望之际,大凌河方向突然火光冲天,后金军又开始莫名其妙地大规模调动,看意思是要赶往大凌河。

    朱梅一想反正锦州也守不住了,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冲往大凌河与祖大寿合兵一处。因此瞅准机会便全军杀出城来。后金军倒没想到锦州守军会突然杀出,措手不及之下,才让朱梅逃了出来,不过这一战明军又折损过半,现在只剩两千人了。

    “朱将军,你的决定很正确。不但无罪,反而是大功一件。”朱由检听罢眼眶潮红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住有用之身,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杀回来的!”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万水千山只等闲() 
地球自数十亿年前诞生以来,叠经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间山海互化,风云变幻,不知经历了多少浩劫。单是距今最近的新生代,就经历了两次大的冰川期。

    其中最近的一次,称为“第四纪冰川期”,起于二三百万年前,终于约一万年前。正是由于第四纪冰川期的结束,才使得地球变暖,并且一直平稳保持了八千多年。这期间河流孕育,植物繁盛,人类正是借着这个有利条件勃然兴起。

    可是在这万年之间,气候亦非一成不变。其中最显著的一次气候变化,就是著名的“小冰河期”。这个时期从十六世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中期。由于气温骤然变冷,世界各地的粮食均大幅减产,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也直接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动荡。

    而朱由检穿越而来的这个时代,正是“小冰河期”的中段,也是千年以来最为寒冷的时期。时间已是阳春三月,按理说早该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可辽西绵延数百里的松岭山脉,仍然是一片银装素裹,举目四望,尽是一派壮丽而又荒凉的景象。

    老天爷似乎还嫌天气不够冷,如刀的西北风又裹挟着漫天雪花洋洋洒洒地下了数天。可是就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之下,却有一支数万人的部队,排着长长的队列,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而又执着地跋涉在一片银白的群山峻岭之中。

    “将士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松岭逶迤腾细浪,大小凌河走泥丸。渤海水拍觉华暖,重关横锁辽东寒。更喜北国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好!!!吾皇万岁万万岁!!!”

    “喂喂喂,朕看你们赶路辛苦,给你们念首诗解解乏,你们听着就行了,瞎嚷嚷什么?不怕把鞑子招来?”

    “万岁爷放心,鞑子做梦也不知道我们都走了这么远,已经快到家了!嘻嘻!”

    这支部队正是从大凌河和锦州突围出来的数万边军。行军是如此艰难,可整个队伍却是情绪昂扬,欢声笑语不断。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和士兵们一起携手前行,刚才翻过一道山岭,见众军十分辛苦,便念了首诗给他们解解乏,更是引发众人的一片欢呼。

    过了片刻,面容黝黑、头发和胡须上却落满白雪的袁崇焕喘着气追了上来,挑起双手拇指大赞道:“圣上此诗将松岭山、大小凌河、渤海、觉华岛、山海关等辽东山河巧妙入诗,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更难得的是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极能振奋军心。尽管扛风冒雪,但圣上不以为苦,‘更喜’一句,便激起将士们对大好江山的热爱,果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臣一路翻山观雪有所感悟,也想咏诗言志,可与圣上此诗一比,简直判若云泥,只好作罢了!”

    朱由检尴尬地笑了笑,也不好多做解释。其实他哪有这份才情,不过是照搬了老人家的《长征》七律。因为路线和景物不同,只好把里面涉及到具体地方的个别字词改了,朱由检心中还颇觉惴惴,生怕唐突了老人家。

    “万岁爷就是厉害,文武双全!”旁边一个胆大的边军兴高采烈地说道。

    这几天朱由检与将士们一起翻山越岭,从不摆皇帝架子。初时普通士卒见了他,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可几天下来,见皇帝平易近人,从不无端生气,还特别喜欢与士兵们凑在一起拉家常,遇到山势陡峭之处,也和普通士卒一样,手拉肩扛,将体力不支的伤兵推过去。时间一长,士卒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皇帝,只要主将身边,也敢主动和朱由检说话。

    另一名边军接口说道:“那还用说!对了万岁爷,小人看万岁爷的亲军都挂着那些黑家伙,能不能以后给我们也都配发?这玩意简直太厉害了,我们要是每人带上几十个,早把鞑子炸得屁滚尿流了!”

    朱由检听了把眼一瞪佯怒道:“连名字都不知道还想要?记住了,那叫手榴弹!想要可以,但是回去以后都得给朕刻苦训练。要是现在给你,弄不好你伤不着鞑子,反把自己炸成大黑脸了!”

    众军哄笑之际,朱由检又语重心长地道:“别看手榴弹威力巨大,想靠这一样东西战胜鞑子,那可想得未免太简单了。”

    “可是突围的时候,不是把鞑子最白甲兵都炸死不少么?”那边军有些不服气地道。

    “来,你告诉他!”朱由检随意叫住一名李来亨手下的秦兵道。

    这位秦兵微微一笑道:“遵旨!这次能取得不错的战果,是因为我们要突围,而鞑子不让我们突围,拼命拦着,双方距离很近,手榴弹才能发挥威力。如果是在开阔的平原上野战,鞑子又知道我们手里有这些厉害家伙,他们还会傻乎乎地往上撞么?”

    “嗯…那倒是不会,鞑子鬼得很呐!”边军纷纷点头道。

    “对啊。鞑子肯定会从很远的距离放箭。手榴弹抛不到那么远,我们进鞑子就退,万岁爷说过,这种战术叫‘放风筝’,咱们就是有再多的人马、再多的手榴弹,打不着人家也是白瞎。”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对众军说道:“听明白了没有?打仗不能光凭一股子不怕死的狠劲,要动脑子!你们什么时候能像他一样,打完一仗不管输赢,能说出来个一二三,早晚能战胜鞑子,收复失地!”

    众军既惭且服,再次加快了行军速度。这时李来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