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沉吟片刻道:“毛文龙先不去管他。你和袁崇焕手下这十万多人,有多少吃空饷的?”

    高第吓了一跳,忙跪倒道:“臣有罪,垦请陛下惩处!”

    “哦?”朱由检嘲讽地冷笑道,“这么说你也没少吃空饷了?”

    “臣岂敢贪墨军饷!”高第赶紧道,“山海关这二万八千边军,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个空额也没有!”

    满桂也轰然应道:“陛下,您也知道末将就是这么个粗疏性子,不会搞那些弯弯绕!如果查出来末将吃空饷,您就像对付那个宁完我一样,把末将零拆了都行!”

    “末将也不敢吃空饷。”赵率教也眨着小眼睛道,“末将已到了花甲之年,对那些身外之物早看开了。身在辽东,随时有可能马革裹尸,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再说末将又不是辽东人,在这里也没有田产子女…”

    朱由检听赵率教话里有话,高第也言犹未尽,便问道:“高大人,既然没有吃空饷,那你何罪之有?”

    高第苦着脸道:“山海关虽无空额,但宁远、锦州等地,吃空饷却很严重。说是有七万七千,实际兵力能有五万就不错了。”

    朱由检当即大怒道:“明知有吃空饷的情况,为何不奏报、不治理?”

    高第无奈地道:“臣虽为辽东经略,但不能直接管辖宁远等地边军。按辽东巡抚袁崇焕所言,边军在抗虏一线,筑城戍边又十分辛苦,朝廷给的粮饷标准实在太低。若不吃些空额,实难拢住人心。臣以为,袁巡抚所言亦不无道理…”

    ps:近日看到很多无线平台的大大催更,呵呵,小弟其实已经预告过了。请加321669195,可及时得到更新通知~

第八百章 辽东局势() 
通过高第、满桂和赵率教等人的介绍,朱由检逐渐看清了眼下辽东守军的态势。

    原来自从宁远之战后,孙承宗被阉党群起攻击愤然辞官,守卫辽东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到了辽东巡抚袁崇焕身上。袁崇焕并非阉党,能有效地控制他,魏忠贤一方面仍让阉党分子阎鸣泰任蓟辽总督,从侧面牵制袁崇焕,另一方面保荐高第接替被斩首的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

    这位高第其实原来并不是阉党,他从七品知县做起,历任知府、按察副使、右参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可以说是一位经验地方官员,而且为官还算清廉,并不敢有贪墨行为。

    到了天启年间,由于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党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各地地方官员也无法置身事外,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选边站”。尤其是东林党,更是党同伐异,凡不属于自己阵营的官员,均找机会大加排挤。

    而这个高第是个典型的老好人,谁也不愿意得罪。没想到即使是这种态度,仍然为东林党所不容,他也在天启三年被以“暮气”为由强迫致仕。

    后来阉党得势,便处处与东林党反着来,将高第重新起复,也希望能拉拢这位老牌官吏。又因为阉党分子多是阿谀奉承、夸夸其谈之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高第因为经验丰富,还颇受到重用。魏忠贤遍观朝中,也实在找不到能在辽东主持大局的合适人选了,便让高第出任辽东经略。

    高第赴任之后,倒是十分注意吸取前任熊廷弼的教训。当年熊廷弼和王化贞因为“经抚不和”,互相掣肘,导致广宁惨败,辽东国土几乎尽丧。高第本身没什么军事才能,而袁崇焕是“宁远大捷”的功臣,所以高第对袁崇焕十分迁就。理论上辽东巡抚归辽东经略节制,但实际上高第对袁崇焕是百依百顺,只要袁崇焕想做什么,高第无不答允。

    偏生袁崇焕又是个极其倔强、极其强势的人,认准了的事绝对是一意孤行。当年他提出“关宁锦防线”,并且得到了督师孙承宗和朝廷的认可,袁崇焕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条防线上来。

    而要守住这几个“地堡”,自然要依靠辽东边军。袁崇焕的理论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认为满桂和赵率教并非辽东人,因而都算“客军”。客军即使打仗输了也无所谓,反正这里也不是他们的家乡,因而作战不会出力。

    而祖大寿、吴襄等辽东籍将领,则得到袁崇焕异乎寻常的提拔重用。能让他们麾下的辽东籍边军全力筑城,袁崇焕对“吃空饷”的行为不但不查处,反而屡屡上疏恳请朝廷再增加粮饷。

    再说祖大寿,他自从李崇瑶后,就成为辽东李家新一任家主。本来祖大寿在军中就亲信甚多,现在又接收了李崇瑶的关宁铁骑,更是势力大增。他自己担任“平辽前锋总兵官”,凌驾于满桂、赵率教等诸将之上;他的胞弟祖大弼、祖大乐,均被委以重任;就连曾经是他家仆的祖宽,都升了正四品游击,硬是从李崇瑶的旧将曹文诏麾下划走一千关宁铁骑。

    而祖大寿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自然也赞同坚守宁远、锦州一线。因为辽东的百姓在连年战乱之下,已经死的死、跑的跑、降的降,出现了大片的无主农田。祖大寿便以“军屯”为名,占有了这些土地,俨然已是辽东地区最大的军阀兼地主。因此他与袁崇焕可谓是一拍即合,筑城也最为积极,修完锦州还不知足,又向北延伸到大凌河筑城。

    相对于祖大寿,其他将领就有些受到排挤了。满桂自不待言,他性如烈火,当年就差点没与祖大寿火并起来。袁崇焕避免二人冲突,就将满桂打发到远离前线的山海关。对于一天不打仗就浑身难受的满桂而言,这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就连赵率教这员沙场老将,也因为并非祖大寿一派,同样被打发到山海关。

    但这二人还是好的,最起码他们还愿意接受辽东经略高第的节制。真正麻烦的,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

    毛文龙原来归登莱巡抚袁可立节制,袁可立遭谗去职后,孙元化接任登莱巡抚。但孙元化其实只是个技术型人才,对为官之道知之不深,根本无法驾驭毛文龙这样的老油条。

    恰好袁崇焕也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认为皮岛这样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自己居然不能节制,实在对关宁锦防线有害无益。在他的一再建言下,朝廷将东江镇转划归辽东经略高第节制。而高第对袁崇焕又是言听计从,所以很快袁崇焕就成了毛文龙的实际上司。

    袁崇焕一朝大权在握,立即对毛文龙使出狠辣的一招:命令到皮岛补给的船只,必须先到宁远以东的觉华岛,然后才能去皮岛。而船只一到皮岛,几乎物资都拨给祖大寿去筑城,到毛文龙那里往往连渣都不剩了。

    这样一来,等于卡住了毛文龙的半个脖子,毛文龙当然大光其火。但是毛文龙仗着走私贸易,还能勉强维持皮岛的运转,因此也对袁崇焕的多次调令一概置之不理。

    朱由检听完介绍,心中已经有数,暗道自己这次是来对了,那个决心也非下不可。他立即向吴三桂发问:“吴将军,你来山海关所为何事?袁崇焕现在应该在宁远吧他与祖大寿速来山海关见朕,朕有要事和他们商议!”

    吴三桂刚才一直没说话,他是祖大寿的亲外甥,刚才满桂和赵率教你一言我一语,话里话外都透着对祖大寿的责备,他岂能听不出来?本来正想辩驳,突然皇帝问话,只得老老实实地答道:“回陛下,末将此次是奉了巡抚袁大人之令,来换满桂将军去守宁远。祖总兵大人现在大凌河,陛下既要召见,末将马上派人去通知。只是末将出发之时,袁大人刚刚上了海船赶往皮岛,要与毛总兵商议军务,恐怕不易联系。”

    “什么!”朱由检、孙承宗与高第均大吃一惊,朱由检更是气得连连摇头,“这个袁黑子,胆子也太大了!”

第八百零一章 重新部署() 
听说袁崇焕去皮岛会见毛文龙,高第不禁忧心忡忡地道:“袁巡抚关宁锦防线确实殚精竭虑,累得又黑又瘦,这一点臣是极敬佩的。只是他脾气太急,不能容人。毛文龙又自恃功高桀骜不驯,连臣亦不放在眼里。他们二人因为粮饷问题早有龌龊,希望二人不要因为意气之争,影响了抗虏大局才好。”

    孙承宗也摇头叹息道:“袁崇焕是臣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能力是有,但心胸狭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毛病也很严重。当年臣就告诫过他,看来他是没有听进去!虽然我朝以文制武,但东江镇不归辽东巡抚节制,论官品毛文龙比袁崇焕还高,贸然前往,能商议出什么结果来?唉,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

    朱由检额头的青筋也跳动了几下,却勉强忍住胸中的怒火,转对吴三桂道:“你说是袁大人让你来换满桂?好好的为什么要换防?”

    吴三桂忙赔笑道:“回陛下,因祖总兵近日在大凌河筑城,占用了的边军。袁大人认为建虏和议绝非出于真心,还是要抓紧时间把城筑好,于是又从锦州和宁远抽调一万兵力赶赴大凌河。现在宁远和觉华岛只有五千边军,锦州只有一万,剩下的全在大凌河,后方空虚。因此袁大人命小将率五百军来换满桂将军满桂将军率山海关一半兵力移驻宁远。”

    满桂听了立即不满地道:“去宁远有什么意思,要去就去大凌河杀个痛快!”

    孙承宗却把脸一沉道:“满桂,君前不得放肆!”

    满桂别看天不怕地不怕,却最怕孙承宗这老爷子,吓得一缩脖子,赶紧缄口不言,却用期冀的目光望着朱由检,希望皇帝能将自己派去最前线。

    孙承宗则沉吟道:“陛下,现在我们已经斩杀建虏伪使,建虏得知消息后必来报复,大凌河筑城更显要紧。我们原打算将赵将军调往蓟州,现在看来是不成了。如果满桂和赵率教都离开山海关,山海关岂不成了一座空城?不如暂留赵将军守山海关,依袁崇焕之见调满桂至宁远。待辽东局面巩固后,再考虑蓟州不迟。”

    朱由检一言不发,瞥见高第欲言又止,心中一动道:“容朕再细思一下。尚书大人,时辰不早,你上了年纪赶路辛苦,先回房安歇吧。”

    孙承宗其实很希望朱由检立即就做出决定,可见皇帝犹豫未决,也不好说得太多,只得领命而退。

    高第赶紧为皇帝准备晚膳和下榻之处,正忙活着,突然接到朱由检口谕:立即到镇东门门楼上议事!

    高第不敢怠慢,急忙匆匆赶至镇东门。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尽管城头燃起了火把,也不足以驱散无边的黑暗。

    朱由检正在城头等着他,满桂和赵率教也在,只不见了孙承宗和吴三桂。见高第赶来,朱由检和蔼地道:“高大人,方才尚书大人赞同袁崇焕之议,朕看你欲言又止,似有不同意见。现在尚书大人,你有什么话,不妨对朕直说。”

    高第心中一阵感动,一时间忘了自己的处境,很少有地直言谏道:“陛下,臣以为大凌河实难守住!”

    “哦?”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道,“何以见得?”

    “陛下请看,”高第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辽东草图,为朱由检指点道,“宁远在山海关东北二百里,锦州又在宁远东北一百三十里,大凌河在锦州东北三十五里,与广宁距离不过一百余里。建虏大军即驻在广宁,又全是骑兵,若想攻大凌河,最多一天即可围城。

    “而我军不擅野战,只能据城固守待援。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