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已而为之啊!”

    “哦!”朱由检面带嘲讽地盯了阎鸣泰一眼道,“朕有关生祠的旨意,阎大人接到了不曾?”

    阎鸣泰赶紧讨好地道:“当然接到了,臣已经按照圣意,从臣自家积蓄中拿出五万两白银,弥补当时从库银中拨付建造的数额。”

    “五万两,还真不是个小数目。”朱由检装作不经意间问道,“对了,阎大人一年的俸禄有多少?”

    阎鸣泰更是吓得冷汗直流,只得结结巴巴地答道:“臣挂兵部尚书、少师衔,实授蓟辽总督,三俸皆支。兵部尚书和蓟辽总督都是正二品,少师是从一品,年俸折银合计五百两。”

    “五百两?”朱由检呵呵笑道,“那岂不是要阎大人一百年不吃不喝,才能凑上这笔款项。”

    孙承宗也骤然警觉道:“岂止一百年?朝廷发俸向来是银钞各半,那宝钞形同废纸,你实际拿到手的也不过二百五十两。这五万两从何而来?”

    阎鸣泰大窘道:“陛下、恩师,臣在原籍颇有田产,实是变卖了一部分田产才凑够的…”

    朱由检见他说话吭吭哧哧,知道其中多半有假,也不戳破,只问道:“那这些生祠,你打算怎么办?”

    阎鸣泰立即义正辞严地道:“当然是捣毁!陛下放心,臣这就派人去扒房子!”

    “谁让你扒房子了?”朱由检把脸一沉道,“你就不能把里面的泥胎砸了,把房舍挪作他用么?朕看城中有这么多百姓都住在破窑烂瓦之中,你身为一方军政大员,难道就不该想想百姓的生计?”

    阎鸣泰被朱由检训得通体是汗,赶紧跪倒请罪。朱由检却不跟他废话,直接到了总督府大堂,见此处装饰得倒是富丽堂皇。

    阎鸣泰赶紧请朱由检上座,朱由检却一摆手道:“不必了。你的奏章朕看过了,今天就是特为此事而来。你说户部已经欠饷三月?”

    这个话题阎鸣泰还算有底气,因为户部确实已经欠了蓟州三个月的饷银了。于是他赶紧躬身道:“回陛下,正是。蓟州各城各隘共有官军四万三千又八十名,即使不算军官俸禄,就按最低的士卒年俸十二两、月俸一两计算,三个月已经欠饷近十三万两。”

    “嗯…这么多官军,还真是欠了不少呀。”朱由检不假思索地道,“朕这次就是带着饷银来的,可能不太多,先发在蓟州城内官军的饷吧。蓟州城有多少官军?”

    阎鸣泰没想到皇帝如此好说话,赶紧赔笑道:“回陛下,蓟州城内官军约有一万二千。”

    “什么叫约有?难道没有花名册?”朱由检立即拍案而起道,“阎大人,擂聚将鼓,集合全城官军,朕要当场给他们发饷!”

    阎鸣泰立刻觉得腿肚子转筋,连脸上的肌肉都因为害怕而抽搐起来,极力堆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陛下,这一万多人要发到什么时候,不如直接拨给臣,臣再慢慢逐级发放…”

    “朕不嫌麻烦!”朱由检冷冰冰地道,“怎么,阎大人不是急着要饷么?不是没有饷银,恐生不测么?现在朕带着银子来了,你倒是集合啊!”

    阎鸣泰只得硬着头皮擂聚将鼓。三通鼓响过,总督府附近的校场上才稀稀拉拉地集合了三千多人。

    “阎大人,这怎么回事?”朱由检面如寒霜地道,“按我大明军律,一卯不到,杖责四十;二卯不到,重责八十;三卯不到,斩首示众。怎么一万二千士卒,三卯过后才来了这么点人?其他的人难道不怕军法从事?”

    至此,阎鸣泰再也无法隐瞒下去了,只得跪倒奏道:“陛下明鉴,蓟州城定员是一万二千,但缺编严重,现在也只有这三千多人了。”

    “三千多人,你领一万二千人的饷银?”朱由检拍案大怒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阎鸣泰吃空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吧!”

    阎鸣泰吓得声音都变了,连连叩头求饶道:“陛下容禀,朝廷定的饷银标准实在太低,士卒们拿这点银子连自己的肚子都吃不饱,更遑论养家。吃空饷也绝非蓟州独有,全国各地官军皆是如此,臣也无非是想让将士们的日子能对付过去,绝非自己贪墨啊!”

    朱由检冷笑一声道:“你到底贪没贪,这个以后一查便知。你说你吃空饷是士卒,饷银标准低,何不奏明朝廷?退一万步说,不考虑银子的问题,一万二千人现在只剩个零头,一旦外敌大举进攻,你以这区区三千疲卒,能守住蓟州否?”

    阎鸣泰张口结舌之际,朱由检面如寒霜地道:“蓟辽总督阎鸣泰欺上瞒下,冒支空饷,边兵流失大半而不奏,着实可恨!似这样人,如何能总督两镇?着即革职,回京待劾!”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整顿边军() 
朱由检以阎鸣泰冒支空饷,将其当场免职,立即在蓟州的文官武将和普通边军中产生强烈反响。对于普通边军来说,冒领的空饷发到他们手里的根本没几个,大部分还是让上面的官员层层克扣了,因此对皇帝的决定很是有些幸灾乐祸。

    而那些从空饷中大捞好处的官员们则是惊恐万分,没想到皇帝是动真格的,把蓟辽总督这个地方最高长官说免就给免了。其实过去朝廷也派员来查过吃空饷,但一则不是支自己的银子,查不查得出来都无所谓;二则地方官员也会反复强调饷银太少,即使足额也养不起兵,若不吃点空饷,搞不好就会引发哗变。

    因此过去的检查都是走个形式,一有人来,那些低级军官们就会在长官的授意下,唆使官军堵门闹事要饷。检查的也怕真的激起哗变,往往不了了之。

    可是这次是皇帝亲自来查,谁敢闹事?就算有人胆大包天,可皇帝还带着三千精骑,蓟州城里的那些丘八们一看就知道,自己就是十个捆到一起,也不是人家一个人的对手,因此无不服服帖帖。

    孙承宗却觉得有些不妥,思忖着道:“陛下,阎鸣泰确实可恶,他这空饷也吃得太多了些。不过官军饷银太低也是事实,想如今京师米价约为四两一石,一名士卒一年的俸禄才能买三石米,也就是三百六十斤粮食。虽然朝廷另有粮饷供给,也不过勉强够士卒自己吃的;边军的军田又多贫瘠,且兼并情况也很严重,根本养活不了全家。

    “因此吃些空饷,理无可恕,情有可原。阎鸣泰毕竟久历边事,若将其骤然免职,一则让他一人受过不大公平,二则主帅不可轻换,三则朝中也无太合适的接替人选。不如将其降职留用,切责改进,以观后效。还望陛下三思。”

    朱由检却摇头冷笑道:“朕不光是为吃空饷一事免阎鸣泰的职,他对魏忠贤阿谀奉承,竟建生祠七座,难道不是阉党?而且尚书大人请想,蓟州城是总督驻节之地、最为紧要之处,缺额尚且如此严重,其他城池和关隘那就可想而知了。朵颜部已经偷袭过一次,照阎鸣泰这等备战法,贼兵一来,喜峰口等要地无兵可用,岂不是纵寇长驱直入,威胁京师?”

    孙承宗见皇帝把“阉党”和“纵寇”这两个大帽子扣到阎鸣泰脑袋上,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只得道:“那就请陛下速回京师,着内阁、六部推举新任蓟辽总督人选。”

    朱由检却还是摇头道:“那也不用了。蓟辽总督这个官职名为统管蓟州和辽东,实则只能管蓟州,辽东还有个辽东经略,责权相仿,容易互相扯皮。尚书大人还记得几年前熊廷弼和王化贞之事么?经抚不和,导致大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依朕之见,不如裁撤蓟辽总督一职,蓟州巡抚就专门负责蓟州,辽东巡抚就专门负责辽东。”

    孙承宗刚说了一句:“蓟、辽相邻,可以相互救应,朝廷设总督正为此意”,朱由检就略带嘲讽地道:“尚书大人,你看蓟州现在就这点兵力,自保尚且不足,还能救辽东么?”

    孙承宗一时语塞,再细细一想,皇帝果然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撤销建制与免官又不同,按规矩是要经过廷议的;如今皇帝“龙意天裁”,虽然在理,孙承宗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现在阎鸣泰是被免职了,但欠饷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朱由检长身而起,对校场中的三千多名边军高声道:“朕也知道你们的饷银太薄,难以养活全家。这样吧,从现在开始,蓟州官军饷银加倍,改为年俸二十四两,你们觉得够么?”

    校场中立即欢声雷动,涨工资谁不高兴?孙承宗却又气得手脚冰凉,赶紧对朱由检道:“陛下,此举大大不妥呀!国库本来就捉襟见肘,足额支付尚且困难,饷银翻番如何应付?况且陛下给蓟州一地饷银加倍,其他地方怎么办?若一同增加,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若有增有不增,岂不是厚此薄彼?更容易激起兵变!”

    朱由检却笑着对孙承宗点点头,那意思是我早知道了。又转对众军道:“不过,朕的饷银也不是白拿的。首先,朕要彻查空额情况,饷银按人头发放,绝不可再多发一人;其次,既然身为边军,那就要有边军的本事,如果只是想当兵混日子混粮饷,不如趁早脱籍。现在,你们给朕襙演一下平时是如何训练的,朕觉得合格,你们就可拿双倍饷银;否则,便从军户转为农户,朝廷给你们重新划分土地,以后打仗也没你们的事了。开始吧!”

    这下不光是孙承宗,边军全都傻了。因为他们自从明朝开国以来,就世代是军户,不管你年龄有多大,也不管身体素质如何,反正每户都得有人当兵。

    这样就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身体条件参差不齐,军事素养也极差,只要扛条长枪往城墙上一站,就算是当兵了,根本没有像样的训练。

    二是虽然军户相对农户有些赋税上的优惠,但越到后来,军户受到军官盘剥越重,甚至还比不上普通农户,靠那点地和朝廷发的粮饷,根本就养活不了全家。家里连饭都吃不上,还要当兵打仗,这种活谁愿意干?于是军户逃亡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也是导致空额产生的根本原因。

    可是今天皇帝却突然宣布要视察训练情况,不合格的就转为民户,这可是从明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边军们对这件事的心情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害怕打仗,巴不得不用当兵。过去是军户没办法,现在皇帝给了自己一个转为平民的机会,他们当然是有些心动。

    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即使当了普通农户,以现在的年景和赋税水平,也很难生存下去。可是如果通过皇帝的考核,就可以拿到二十四两的年俸,这足可使全家的生活大为改观了。

    因此,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大部分边军还是想留在军中。于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大比武”开始了!

第七百九十六章 真正的训练() 
时近二更。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电灯,晚上点蜡烛,那可算得上是一种奢侈的行为。因而老百姓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戌时,也就是晚上七点起就开始打更,一更天差不多就该睡觉了。

    可今夜蓟州古城内的校场上,却四面燃起熊熊火把,把这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三千多名边军心中均是惴惴不安,不知道皇帝要怎么考校,自己又能不能拿上双倍的饷银。

    朱由检看着这些边军,也不禁被他们气乐了。这些人老的老、少的少、高的高、矮的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