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方才唱曲的儒生见官军到来,轻轻舒了口气道:“已经自缢身亡了,他的仆从们正在争夺财物。”

    那将领对儒生微微一笑,随即厉声道:“魏忠贤畏罪自尽,其财产奉诏全部充公!你们这些人也别抢了,全部收监!”

    趁着麾下精兵闯入客栈抓人的当儿,年轻将领对儒生一抱拳,客气地道:“是钱嘉征钱先生吧?本将是秦兵第一团团长、参将解胜,特奉圣谕来抄魏忠贤的家产。当时圣上说你用一张嘴就能要了魏忠贤的命,我还不信;没想到魏忠贤还真死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钱嘉征谦逊地一笑道:“阉贼罪孽深重,自知不容于天地,学生不过是唱了个曲儿送他上路罢了。倒是圣上智虑深远,才能截获阉贼的全部赃银。可惜学生因罪被逐回乡,不能再多为圣上效劳了。”

    解胜却道:“我来一是追缴赃银,二也是给先生带个话。圣上说了,要你不必回原籍,就在这宛平城暂时住下。今年春天圣上会开恩科取仕,你到时赴京赶考,也可省去来回奔波之苦。”

    钱嘉征喜出望外,却又犹豫地道:“如今我连童生都不是了,理应先回乡参加院试,成为生员之后再参加乡闱,再过关才有参加会试的资格。”

    解胜摆摆手道:“此次恩科没有那么麻烦,不光是你,人只要报名,都有资格参试,先生不要错过机会。本将有皇命在身,恕不能久停,告辞了!”

    说完他就领兵押着魏忠贤、李朝钦的尸体,以及一百多车金银细软,还有那些倒霉的魏府从人启程返京。只留下钱嘉征愣在当场,喃喃地道:“人皆可参加恩科?这怎么可能?”

    却说解胜回到京师粗点缴获的财物,这一点不要紧,人都震惊了。这一百多辆车中,单是全国各地各大票的银票就装了两大车,合计金额超过一千万两白银!还有现银五十车,约合白银一百万两;黄金十车,折银也差不多有一百万两;各种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十余车,这个就不好估算了,但肯定也是价值连城;至于高档衣物、珍贵药材、金碟玉碗等等,由于数量太多,一时无法统计,只得连车一起封存,留待日后慢慢清点。

    除了这些财物之外,魏忠贤还偷运了整整五车兵器,刀枪剑戟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制作精良的西洋火器。更令人发指的是,还有三车是魏忠贤蓄养在府中的娈童与幼女,一共二十多名,年龄不过十一二岁,生得眉清目秀,此时却早吓得抖做一团,哀泣不止。

    第二天清晨,解胜将粗点结果报入宫中,此时朱由检正在乾清宫上早朝。满朝文武听说魏忠贤自尽,又抄出这么多东西,无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由检听罢也咬牙道:“这个该死的老东西!传朕口谕,那些孩子有家的放其回家,没有家或不愿回家的暂时送回魏忠贤的宅子,朕出内帑银养起来。他们都是受阉贼摧残的可怜人,谁也不要为难,朕以后还有用处。至于其他财物,全部运进紫禁城,交武成阁封存起来!”

    “那魏忠贤、李朝钦的尸身如何处理?”解胜请旨道。

    朱由检还没发话,内阁首辅黄立极抢着道:“陛下,阉贼罪大恶极,即使死了也应戮尸!”

    朱由检早看过黄立极前两年的奏章,知道他虽然不算阉党中人,但也与魏忠贤关系暧昧。二人一个把持票拟,一个负责批红,可谓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如今见黄立极竭力想与魏忠贤划清界限,朱由检冷笑一声道:“人都死了,还玩那些个行为艺术有什么用?按无主尸体处理,拉到化人场赶紧烧了,省得尸体腐烂传播瘟疫。内阁拟一道旨意,历数魏忠贤之罪,昭告天下也就是了。”

    众臣既不知道朱由检所说的“行为艺术”是何意,又惊诧于他对魏忠贤惩罚如此之轻。但皇帝已经做出决定,那就是金口玉言无可更改,因此也没人敢再多说话了。

    有些人还暗自揣测,也许因为魏忠贤是先帝宠信之人,朱由检不愿意上来就把天启朝的人事制度全部推翻,落得个“对先帝不尊、刻意改弦更张”的骂名,故此才对魏忠贤从轻发落。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对朱由检来说,既然魏忠贤已经被彻底打倒,那怎么死都是一样,他可没兴趣搞什么凌迟处死、五马分尸之类的酷刑。而且这些惨无人道的刑罚也不符合他做为穿越之人的观念,以后迟早要全部废除。

    而朱由检之所以故意先放魏忠贤走,其实是惦记上了他那些多年搜刮来的赃银。魏忠贤是个极其贪婪之人,稍有一线生机,也不会舍弃他辛辛苦苦地划拉到手的财富。朱由检正是利用这一点,来了个“欲擒故纵”,先让魏忠贤打点行装。否则,如果直接抄家,一部分魏府的财产必然会被转移或隐匿起来。

    他还记得在历史上有“和梗吻斐员ァ敝担档氖乔∷篮螅吻炝⒓唇ǔ己瞳|抄家,抄出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朝廷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如今朝廷财政捉襟见肘的程度,比嘉庆时期可严重多了。因此朱由检早就打定主意:虽然健康的财政收入应该是取自正常的赋税,而籍没犯罪官员家产,不可能成为常态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大明江山已经岌岌可危,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成员又个个贪腐无度,因此对阉党的清算,不光包括从政治上将他们彻底打倒,同样也得把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铜板都全部榨光!

第七百七十章 环环相扣() 
魏忠贤虽然死了,但这场震撼整个大明官场的地震还远远没有结束。不论是朝中还是地方官员,很快就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以内阁阁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为首,他们或本身就是阉党,或与阉党过从甚密,都怕崇祯对阉党穷追不舍,算账算到自己头上。因此一方面玩命地揭发魏忠贤的各种不法行为,竭力与魏忠贤撇清关系;另一方面对崇祯明令逮捕的“五虎”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以及“五彪”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等人暗中维护。因为这些人都是阉党中与魏忠贤关系最密、为祸最烈者,如果他们都能从轻发落,那自己就更容易蒙混过关了。

    尤其是负责会审这些犯人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法司”,很多官员自己就是阉党,审起案来自是避重就轻,并且将大部分罪责都归于死鬼魏忠贤,对五虎、五彪等人则颇有维护之意。

    第一轮审讯完毕,三法司仅将田尔耕、许显纯二人问成了充军、籍家之罪,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削职为民永不叙用。至于田吉等“五虎”,则仅仅是罢官了事。

    而另一派官员,则是与阉党无甚瓜葛,甚至是前几年受到阉党打压的东林党人。他们很想借着这个机会,将攀附阉党的齐党、楚党、浙党等政治势力统统连根拔起,恢复东林党昔日的辉煌。因此他们坚决主张严审钦犯,并且不停地上疏参劾其他阉党成员,上至首辅,下至国子监的监生,凡是与阉党沾点边的,无他们的参劾之列。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崇祯皇帝的态度无疑起着至关的作用。但令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皇帝似乎并不急于处置阉党成员。除了五虎五彪,朱由检并未再逮捕其他阉党,甚至就连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好好地呆在府中。

    这时京师的大街小巷上已经在纷传,说崇祯此次进京,倒有一多半是因为魏良卿要娶郡主朱存棋。而朱存棋早是崇祯的意中人,崇祯理应对魏良卿有“夺妻之恨”。就这样都不重责魏良卿,说明皇帝生性仁慈,无意将阉党大臣一网打尽。

    外界猜测纷纷,朱由检却不为所动,仍按照自己的节奏,传出一道道看似各不相关、实则环环相扣的圣旨。

    首先,他宣布为“东林六君子”平反,并立即命燕凌赶至河南几人的隐居之地,将六人请回京师。

    这下真是满朝大哗,谁都以为杨涟、左光斗等人已经死在锦衣卫诏狱里了,哪料想是被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秘密救出?只凭这一件事,很多人就断定,皇帝是绝不会轻饶阉党的。

    第二,朱由检令各地捣毁为魏忠贤立的“生祠”,但对当时提议修祠之人则不予严惩,只要求谁最先提出动议的,修祠花了多少银子,现在得个人掏腰包,将双倍的罚银交入国库。

    这下又让阉党中人觉得皇帝还是打算高抬贵手,几个银子他们还是掏得起的,于是纷纷认罚。就连辽东巡抚袁崇焕,当年迫于魏忠贤的银威,不得不违心地在宁远立了生祠;此时也只好上表请罪,并乖乖地交了几千两银子的罚款。

    第三,朱由检令各地守备太监、镇守太监、监军太监回京述职,并重新进行任命。这些太监里有不少是魏忠贤的死党,比如南京守备太监管宁,一听魏忠贤死了,都没等朱由检下旨,直接弃镇逃跑,不知所踪。其他党附魏忠贤的太监也人心惶惶,但又不敢不回京师,只得硬着头皮启程。

    当然也有些太监觉得自己和魏忠贤关系不大,这次可是个获得皇帝重用的好机会。因此有的人还没到京师,就开始暗中活动一些无耻的官员编造一些自己的“德政”,以图博得崇祯的好感。如果能混进司礼监,那就更妙不可言了。

    第四,朱由检宣布五虎五彪之案尚未审清,将择日在京师最热闹的正阳门外天桥上进行公审,并且皇帝亲自主审!

    这下又是满朝大哗,一方面,皇帝这道旨意等于彻底否定了“三法司”的审判和量刑阉党中人惶恐至极;另一方面,皇帝亲自主审,还是在宫外的天桥上公审,这简直闻所未闻!

    因此,很多大臣纷纷上疏劝阻朱由检,不单是阉党,也包括一些中立派和东林党,合计竟有四五十人之多,带头的则是内阁的四位辅臣。理由则完全相同:不合礼制。

    第二天,朱由检以一道极其简短的的圣旨,干净利落地向众人做出了回答。这道圣旨只有五个字:“听朕独断行!”

    圣旨一出,黄立极做为首辅的面子可有些挂不住了。他觉得如果真是皇帝独断独行,还要内阁辅臣干什么?持有这种想法也不止他一个,黄立极与其他几位阁臣,以及六部官员商议过后,行使了“封驳”之权,竟把朱由检这道圣旨给退了回去。

    朱由检也吃了一惊,他原本以为自己当了皇帝,群臣自然要百依百顺。没想到内阁还有这么大的权力,竟连圣旨也能退还!

    后来他从《皇明祖训》中查到,原来这“封驳”制度古已有之,明代同样继承下来。其本意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圣旨如果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实在不靠谱,内阁可以将其退回皇帝再慎重考虑一次。

    这样看来,这项制度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因为皇帝也难免有犯错之时,这等于给了皇帝一次纠错的机会。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皇帝心意已决,即使“封驳”了,皇帝还可以再次降旨,这时内阁再“封驳”,那就是抗旨不遵了。

    明白了这一节,朱由检当即把圣旨原样发回内阁,仍是“听朕独断行”五个大字。

    黄立极看罢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已知这位年轻的皇帝看似话不太多,却是极有主见,亲自公审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