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王府,二人刚给朱由检见过礼,泾阳知县杨嗣昌匆匆赶到了。

    周延儒与杨嗣昌是老相识了。他们二人年龄相仿,都以文章著名于天下,又同在南京当过官,因此私交很好。寒暄几句后,周延儒故意逗杨嗣昌道:“文弱兄之才学高在下多矣,在此弹丸之地做个区区七品知县,实在太屈才了吧?我即刻上奏章保荐老兄,以老兄的名望,就回南京做个六部侍郎也话下。”

    杨嗣昌却摇头微笑道:“不去,不去!你就是让我做个六部尚书,我也不换。”

    “莫非文弱兄在泾阳金屋藏娇,乐不思蜀了?”周延儒揶揄道。

    “玉绳兄周延儒字玉绳玩笑了。”杨嗣昌却认真地说道,“之前在南京吟风弄月,自以为惬意无比。来了泾阳之后才知道,为百姓做点事百姓由衷地说你好,才是最大的快事。前几年弟真是虚度光阴,所以现在不得不抓紧些,争取在任上多做些事。孙巡抚卸任之前,我们已经商定将秦王庄收容的流民送往秦兵军中屯田,今天正好和秦王殿下,以及二位大人一起赶路。”

    说到公事,周延儒不禁皱起眉头埋怨道:“这个洪承畴可真独!殿下给他十万两银子劳军,他全自己留下了,我这个延绥巡抚也归他节制,却一钱银子也没分到!这让我怎么劳军?”

    温体仁却不动声色地道:“学生早听说过,秦兵自成立以来,就没从朝廷领过粮饷,想是孙传庭自有其法。文弱兄刚刚提到的用流民屯田,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吧。至于洪总督,听说他也想学孙传庭,现在正在募集‘洪兵’,可能确实正缺银子。”

    “哦?”朱由检蓦然警觉,假作随口问道,“洪总督统揽三边军权,麾下要兵有兵,要将有将,怎么还要募兵?”

    温体仁微微一笑道:“左光先、贺人龙等部,都是三边原有官军,祖宽是关宁军,可能洪总兵用起来都不算得心应手。而且孙传庭就任陕西巡抚之后,此三部理应归孙传庭节制,洪总督就无法再直接指挥了。只有降将高杰一部,朝廷不给粮饷,洪总督正欲以高杰为主将,所部李成栋、吴胜兆、李本深等为偏将,成立‘洪兵’,做为他的标营。”

    朱由检听罢陷入沉思,心想这洪承畴到底想干什么?

    <;!……结束……>;

第六百四十四章 酷暑行程() 
上午巳时一刻,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秦王庄启程出发,向泾阳以西数百里外的陇州,也就是李定国部秦兵驻地进发了。

    这支队伍的核心,自然是秦王朱由检,陪同者则有钦差温体仁、新任延绥巡抚周延儒和泾阳知县杨嗣昌。因为高迎祥是李定国俘获的,温体仁此去算是例行公事的调查;周延儒则是顺路去固原上任;杨嗣昌则是协助朱由检,将秦王庄的五千余名流民送到李定国处,开始屯田生涯。

    说是流民,其实大多数倒是去年李自成攻打泾阳时,被秦兵俘虏的流贼及其眷属。他们也都是农户出身,因为活不下去加入了流贼,按照《大明律》肯定是死罪。但朱由检没有杀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一年的“劳动改造”。

    现在这些人已经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跟着流贼造反,早晚是死路一条;而服从秦王的安排,只要好好干活,反倒能有口饭吃。只要有饭吃,饿不死,谁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因此这些人早就死心踏地,此次听说屯田满五年之后,还能获得一块田地,更是欢呼雀跃,不顾三伏酷暑,扶老携幼缓缓而行。

    当然,以防万一,朱由检对此次大迁移也做了周密的安排。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迁五千人到李定国的陇州,第二和第三阶段再分别迁五千人到郝永忠的庆阳,以及李来亨的鄜州。

    这第一阶段由秦兵第一团全程护送,具体的安排是由一个骑兵营三营开路,步兵营一营居中维持秩序,另一个骑兵营四营断后。解胜则率领第一团的其余兵力守城,待第一阶段全部完成后,再轮换部队进行下一阶段。

    朱由检在燕凌的特战队严密保护下,骑着高头大马,一边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一边仍在思索洪承畴建立“洪兵”的用意。很显然,如果是剿贼这样的正常军事行动,洪承畴此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是三边总督,已经是西北地区最高的军事长官了,军队都要服从他的调遣。就算朝廷财政紧张,不愿意给高杰这样的降兵粮饷,他洪承畴也有的是办法,又何苦自掏腰包,将高杰部改编成“洪兵”呢?

    难道洪承畴与自己一样,也想要建立一支忠于他本人的军队?这是有可能的,从他为这支军队命名为“洪兵”就可见一斑。现在天下大乱,凡统兵者多多少少都有点拥兵自重的想法,祖大寿、毛文龙、左良玉莫不如此,洪承畴这么想也算情有可原。

    但联想到最近洪承畴种种反常的言行,还有他那个神秘的师爷云子建,朱由检的心头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祖大寿、毛文龙等人,他还并不十分担心,因为他们毕竟离自己很远。可洪承畴就在西安,他本人谋略出众、心狠手辣,高杰部又很有战斗力,万一他想要对自己不利,那可是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刚刚出发不久,朱由检就叫来一营营长刘全忠他立即给解胜送信,要解胜严守城池,尤其是要时刻留意驻扎在西安城中的高杰部的动向。同时传信给孙传庭,要他小心在意,除了防备西安镇守太监李钦,对洪承畴也不可不防。

    不过很快,朱由检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旅程上。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时节,顶着烈日酷暑长途跋涉,那份辛苦可想而知。减轻流民的负担,秦王庄专门派出近百辆马车运输他们的行李,以及干粮和淡水。但老百姓总还是要自己走路的,青壮年还好些,那些老幼妇孺时间一长就吃不消了,因此队伍的行进也极为缓慢。

    朱由检当即跳下马来,与老百姓一起步行。他一下马,温体仁和周延儒也不好骑在马上抖威风,只得跟着下马。

    老百姓们都知道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就是秦王殿下,一看王爷千岁都跟自己一起步行赶路,那还有什么说的,也纷纷抖擞精神奋力前行。可温体仁与周延儒却叫苦不迭,他们平日养尊处优惯了,哪吃过这份苦。尤其是他们还穿着崭新的官服,戴着紧致的乌纱帽,没过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

    朱由检同样是挥汗如雨,走了一阵便笑道:“再穿这么厚就要中暑了,干脆脱光膀子吧。”说着便打了赤膊。

    温体仁与周延儒不禁瞠目结舌。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当官的能在百姓面前保持威严,这身官服得起到大半的作用。一旦脱光了,谁都是两只胳膊两条腿,那就没什么神秘感了。

    再说这两人都是道学先生,虽然平时逛窑子时也丑态百出,但在众人面前,还总要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此时见朱由检脱了光膀子,嘴上虽然不敢说什么,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

    可他们随即惊讶地发现,杨嗣昌也跟着打了赤膊。周延儒不禁皱眉道:“文弱,你这…”

    “玉绳兄是想说,你这成何体统吧?”杨嗣昌微微一笑道,“衣物本为避寒遮羞之用,夏日炎热之时,农户在田间劳作皆是如此,只要不**也就行了。况且如果心中坦荡,见了**也不觉得怎样;如果心中总想着男女苟且之事,捂得再严实也是枉然。”

    周延儒还想说什么,温体仁却笑道:“殿下与文弱兄此举,深得阳明‘心学’之妙!既如此,学生也放肆了!”

    说着他也脱了个光膀子。只有周延儒拿捏着身份,说什么也不肯脱。这时一队盔明甲亮的秦兵从旁边走过,温体仁奇道:“这些士兵比我等更热,他们怎么不除掉盔甲?”

    “那不一样,他们是军人。”朱由检敛容道,“军人自有军纪,如果连这么点热都受不了,那还打什么仗?如果刚刚脱掉盔甲,突然有敌军来袭怎么办?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温体仁品味着朱由检的话,突然神秘地一笑道:“秦兵,果然与普通官军不同!”

第六百四十五章 屯田改编() 
<;!……开始……>;

    在与百姓走了两天多以后,朱由检一行不得不撇下大部队骑马赶路,因为迁移的队伍速度实在太慢了。从泾阳到陇州不过四百里,地形也以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为主,还有官道,按理说即使妇孺赶路慢,一天走个二三十里还是可以的。

    可是朱由检惊讶地发现,出了泾阳县境以后,因为去年关中大地震造成的官道仍然损毁着,一点也没有修复。没了道路,旅途自然变得艰难起来,运输辎重的车辆自不必说,老百姓赶路的速度也大为下降,甚至半天连五里也走不了。朱由检急于赶到陇州布置屯田和改编的事情,只好留下杨嗣昌照顾百姓,自己则与温体仁、周延儒在三营的保护下,飞马赶赴陇州。

    又过了一天一夜,已经陇州地界。这里已经是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的西部边缘,崇山峻岭渐渐多了起来。温周二人对周围的壮丽景色赞不绝口,倒像是来这里游山玩水的;朱由检却曾听孙传庭介绍过,陇州东连关中,南临陈仓,再向西则是甘肃,境内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称“关陕锁钥”,这也是孙传庭让李定国驻扎在此的原因之一。

    刚刚陇州,李定国就得到消息,亲率大队骑兵前来迎接了。朱由检见李定国的骑兵至少也在千骑以上,军容整肃,装备精良,不禁心花怒放。温体仁和周延儒则是啧啧称奇,他们见过的官军也不少,但还没有一支能像李定国部这样,长官一声令下,全军鸦雀无声,连汗水把眼睛浸湿了,都不用手去擦的。

    李定国把众人接到陇州城,原来这里的上一任知县在流贼过境的时候卷铺盖逃跑了,新任知县知道这里兵荒马乱,打死也不肯赴任,至今仍以种种理由在京师逡巡不来,因此陇州的军政民政实际上全是由李定国掌管着。

    陇州县的城墙本来年久失修,早已坍塌了三面。李定国来了以后,使用历次作战中俘获的流贼,以及逃难至此的流民筑城,如今已经修葺一新。城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秦兵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城下还有近千人在对护城河进行加深加宽。

    朱由检倒还不觉得怎么,温体仁和周延儒可是见惯了各地文恬武嬉的颓废状况,如今乍一见陇州紧张而又奋进的气象,还真有些不适应。

    李定国把县衙改成了他的指挥所,把朱由检一行人接进来之后,温体仁和周延儒不禁又皱紧了眉头。这地方实在太破了,跟崭新的城墙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狗窝,到处是断壁残垣,议事厅里的椅子还有几把是三条腿的。

    “李千户,既有民夫修葺城墙,何不先将这县衙稍加修饰?”周延儒身为延绥巡抚,李定国自然算他的属下,因此他上来就端着上司的架子道,“你乃一军主将,府治如此有碍观瞻,岂不惹人耻笑。”

    李定国却微微一笑,恭谨地对周延儒抱拳行礼道:“启禀巡抚大人,末将以为,城防乃至重大事,城墙残破则贼兵有机可乘,所以要昼夜抢修。至于这县衙,不过是末将歇息之处,有间屋子能摆张床,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