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秦兵自成军以来,一直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实战,比训练的效果不知道强多少倍。因此秦兵的战斗力提升极快,通过固原之战和子午谷之战即可看出,面对战斗力不强的流贼,秦兵几乎可以以一当十。

    而反观官军,可以说是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最有战斗力的应该是关宁铁骑和辽东边军,可是他们被后金牢牢地牵制住,朝廷绝不敢轻易调动。像陕西流贼折腾成这样,朝廷才调来一千关宁铁骑。就算关宁铁骑再有战斗力,可面对动辄数十万人的流贼,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再说朱由检觉得祖大寿已经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想法,只怕今后也不会那么听朝廷的话了。

    而其他官军,就更没有什么可虑的了。以朱由检所见,比较有战斗力的也就是洪承畴的“洪兵”、卢象升的“天雄军”和戚显宗的“戚家军”。这里面天雄军和戚家军绝对不会与自己为敌,而洪兵里的左光先也对朱由检颇有好感。

    至于左良玉那样的官军,与英勇强悍、军纪严明的秦兵相比,战斗力基本上就是渣渣。朱由检此次走了大半个中国,沿途所见官军皆是武备不整、军纪涣散,恐怕还赶不上左良玉,这样的官军就是再多也没有用。

    再加上以孙传庭为首的秦兵诸将对自己绝对忠诚,所以朱由检经过权衡利弊,终于下定了扩军的决心。而且局势也迫得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魏忠贤对他的暗杀已经近乎肆无忌惮,说明阉党有可能会孤注一掷,随便找个理由矫诏来杀他。朱由检当然不会束手待毙,有了三万秦兵,就算魏忠贤调全国之兵来攻,他也有信心与之周旋。

    当他说出扩军的想法后,诸将无不兴奋。谁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兵马更多些?尤其是心直口快的李来亨,更是拍手大笑道:“好啊!现在我在鄜州有三千秦兵,如果能扩到一万、骑兵能扩到三千就好了!过去碰到流贼主力,我还得绕着走。有了三千铁骑,我就敢跟他们硬碰硬!”

    “别老盯着流贼,他们才有多少斤两?”朱由检笑道,“我要真给你三千铁骑,你敢不敢北上去打蒙古人?”

    “有什么不敢的?”李来亨一拔胸脯道,“别说是蒙古人,只要殿下有令,就是鞑子我也敢跟他们血战一场!在席上我看着祖宽那小子就不顺眼,简直狂得没边了!哦,就他关宁铁骑厉害,我们都是饭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不错,有点大将的样子了!”朱由检微笑道,“为将者,就是要有点敢战、好战、不服输的劲头。不过光是敢打还不行,你还必须给本王打赢,而且要尽量减少伤亡,拼人头本王可舍不得。夜深了,你们几个先去休息吧。明天一早就返回驻地,扩军练兵的具体做法,等我有了章程,自会通知你们。”

    几位青年将领这才恋恋不舍地告辞,在燕凌的带领下去安歇不提。孙传庭却留了下来,不无忧虑地对朱由检道:“殿下,扩军当然是好事。但现在臣一个月就要从王府支取三十万两银子,如果再扩军两倍,殿下怎么吃得消?臣倒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先生说说”朱由检对孙传庭还是非常尊重的,只要没有旁人,他总要叫孙传庭“先生”。

    “西北流贼肆虐经年,百姓或死或逃,各地出现了的荒地。”孙传庭道,“反正这些土地已经无主,是否可以让秦兵屯田?一来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二来军士也有了一份产业,可以安心效力。”

    朱由检沉默半晌,方缓缓地道:“先生的想法很好,但于眼下却行不通。”

    “却是为何?”孙传庭非常了解朱由检,知道他别看年纪不大,见识却往往远高于常人,因此也问得非常诚恳,一点也没有因为朱由检不赞同他的方案而生气。

    “我还没有说完,虽然行不通,但可以变通!”朱由检目光炯炯地道,“先生这一句话,可给我帮了大忙了!”

    <;!……结束……>;

第六百一十一章 屯田改造() 
天近四更,正是夜色最浓、睡眠最酣之时。可在秦王府的议事厅内,借着一盏昏暗的灯火,朱由检与孙传庭却谈兴正浓。围绕着孙传庭提出的“屯田”方案,二人细论其中利弊。

    孙传庭首先说道:“屯田制始于西汉,至曹魏年间形成规模。其时经历黄巾之乱、群雄割据之后,赤地千里,农户十不存一。若仍靠收取全国农户田赋来供应军队粮饷,因为人口和可耕之地均大幅减少,往往无法满足军需。所以曹襙用枣祗音支之策,采用屯田法。

    “所谓屯田,即是将无主土地和荒地辟为官田,官田中收获的粮食,官府与耕种之人按照一定分配,这个当然比田赋水平要高得多,一般是官民各半。官府收取的粮食,全部用作军粮。按照耕种者的身份,屯田又可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就是军士直接种田,以数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民屯就是招募流民种田。”

    “现在陕西流贼肆虐,民不聊生,就有流民也是往外流,因此这民屯是不能指望了。”朱由检认真地分析道。

    “不错,臣的重点也是军屯。”孙传庭循着自己的思路说道,“军屯有六大好处:一是作战耕种两不误;二是屯田将士将所屯之田视为己产,既会卖力耕种,也会全力防守;三是可以依托所屯之田置家,娶妻生子,以安其心;四是将士亲自劳作,则乐与民亲;五是接近战区,调集方便;六是一旦战事不利,退有所止,不至于一败而全部溃散。所以臣以为,屯田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朱由检却摇摇头笑道:“先生分析得很精辟,您说的这六大好处,后面那五条我也很赞成。惟独这最的第一条,我有点不同看法。”

    孙传庭忙道:“殿下请赐示!”

    “军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打仗不能太多太频繁。”朱由检侃侃而言道,“因为种地不是种上就完了,还要浇水、施肥、防虫、防灾,几个月不间断的辛勤劳作,才能有最后的收获。所以要想屯田,就得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局面。比如一年打一次仗,收完粮食正好开战,这还可以。

    “但眼下局势如此,咱们秦兵没有这个条件!流贼不会让我们安心种田,我们也不会让流贼有喘息的机会。这一年来秦兵大小数十战,在陕西、甘肃、宁夏转战路程不下万里,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种地的事?如果硬要推行屯田,恐怕是作战和种地哪样也做不好!”

    “殿下所虑深远,臣是有些想当然了!”孙传庭这才恍然大悟道。

    “术业有专攻。”朱由检接着说道,“就算没有那么多战事,我宁肯将士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去,也不愿他们去种地。因为二者虽然都要卖力流汗,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地种得再好,如果在战场上不能杀敌,也不是一个好士兵;同理,你能在战场上以一当十,却不一定是个好庄稼把式。干什么就是干什么,这就叫分工!”

    孙传庭被朱由检说得哑口无言,只得苦笑道:“如此说来,臣的屯田之策是不可用了。只是这么多军队全要王府供应粮饷…”

    “那倒不是,”朱由检赶紧道,“先生对我还是很有启发。军屯和民屯不可行,不可行的最大原因就是人手不够。但是现在还有一支力量可以使用!”

    “您说的是…?”孙传庭似有所悟。

    “没错,就是历次战斗中俘获的流贼和他们的眷属!”朱由检兴奋地道,“秦王庄勤恩所中囚禁着上万人,先生和几员将领这一年也没少俘虏吧?”

    孙传庭眼前一亮道:“是啊,臣怎么把这些人忘了!秦兵历次作战均有俘获,按照洪总督的意思,只要俘获流贼,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斩首,既是以儆效尤,还可用首级报功。但臣不忍如此,就依着去年秦王庄之战的旧例,没将这些俘虏杀掉,而是分别囚于固原、陇州、鄜州等地他们做些巩固城防的苦工。若全加起来,也不下七八千人。”

    “好,这就是将近两万人了。”朱由检娓娓道来,“把这些人分分类,那些平时表现较好、吃苦耐劳的,可以分配到你刚刚开辟的官田里去。第一年让他们完全义务劳动,只供给一日三餐。从第二年开始,可以按照官八民二的分配收成,然后每年递增。到了五六年头上,荒地的产量也基本稳定了,对那些确实安分守己、辛勤劳作的,可以把官田的权转给他们,再按照秦王庄的老办法进行土地改革。”

    孙传庭听了大喜道:“还是殿下想得周全!如此一来,一是不耽误秦兵作战,二是地尽其用,三是解决了俘虏的安置问题,真是一举数得!”

    “这叫劳动改造!”朱由检也得意地道,“这些俘虏本来论罪当死,现在不但可以保命,还有通过劳动重新获得土地、安居乐业的机会,想来大多数人都会好好干的。当然肯定也有一些好吃懒做不好好改造的,甚至会找机会逃跑。那时先生也不要客气,给他来个数罪并罚,明正典刑,教育剩下的大多数人。”

    至此二人对屯田达成共识,又就具体的实行办法商议了半天。眼看天都快亮了,朱由检才歉疚地道:“今天实在太兴奋,耽误了先生休息。其实这些并非急务,因为不管怎么屯田,粮食不可能马上收获,秦兵的粮饷暂时还是要秦王府完全负责的。我看可以从几员将领的驻地中选个点,募兵和屯田一起推行,届时我亲自去看看。到时候出现什么问题,咱们再慢慢商议。”

    孙传庭忙道:“殿下乃天潢贵胄,尚且夙夜为国襙劳,臣又哪敢有半分倦怠。不过听洪总督说,臣不日即将调任陕西巡抚。如此一来,臣无法再管辖秦兵诸将,新任延绥巡抚会不会大力配合殿下,着实可虑。”

    朱由检沉吟着点点头道:“是啊!反正也睡不着了,咱们就再议一议。先生觉得洪承畴席间所言,是不是有些深意?”

第六百一十二章 此人可疑() 
<;!……开始……>;

    提到洪承畴,孙传庭不由得皱紧了双眉,半晌才缓缓地道:“自从出任延绥巡抚,臣没少和洪总督打交道。此人为官多年,城府极深,对流贼作战能立足全局,而不是拘泥于一地一战的得失,这些均是他的长处。但他为达目的,有时会不择手段,不能推己及人,这一点臣是不敢苟同的。

    “比如他身为三边总督,是臣的顶头上司。臣到任以后,发现延绥原有官军尚且欠饷严重,就更不要说秦兵的粮饷了。为此臣几次致信或是亲至西安找洪总督,要他解决粮草问题,哪怕先支应一部分也好。可洪总督总是表面上答应得很痛快,实际执行时却找出种种借口推诿塞责,实在不行就推户部。其实臣知道得很清楚,陕西官军如贺人龙等部,自从洪总督到任,粮饷就没有缺过。”

    “哦?”朱由检若有所思地道,“三边总督既统辖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军政,为何厚此薄彼?”

    “臣想大概是因为他可以直接指挥贺人龙部,却不能直接指挥郝永忠和定国他们吧!”孙传庭微微一笑道,“洪总督曾经派人绕过臣,直接向郝永忠下过调令。但郝永忠不听他调,一定要臣下令才行。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臣得罪了洪总督,所以才在粮饷上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