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蕊儿不禁微嗔道,“姐姐刚刚成亲,您就让她抛头露面么?”

    “谁让她是秦王庄里唯一的医生呢!”朱由检无奈地笑道,“所以玉怜你要赶快教出几个徒弟来,然后为夫就可以金屋藏娇了。”

    “为王爷分忧,是玉怜份内之事。”包玉怜倒不以为意地笑道,“那咱们就去医馆吧!”

    其实所谓医馆,也就是在秦王府外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放了一挂鞭炮之后,朱由检命人挑起幌子,上书“秦王庄医馆”几个大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诊治用药一律免费,高薪收徒!”

    此时正好是粥厂早饭的时间,不少老百姓听见鞭炮声跑来看热闹,见了幌子却面面相觑,因为根本不认识字。朱由检只得差人去给百姓讲解,有不少人却根本不信,疑惑地道:“看病抓药不要钱?收徒弟还给徒弟钱?怎么听着这么新鲜呢?”

    只有一个胆大的小男孩凑上来道:“姐姐,真的看病不要钱么?”

    包玉怜对他微笑道:“真的不收钱,姐姐不骗你!你是哪里不舒服么?”

    “不是我,是我奶奶!”小男孩说着便从人群中扯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急匆匆地道,“我奶奶这几天咳得很厉害呢!”

    “你个死娃子瞎闹什么!”老妇人吓得连连后退道,“我一个六十多的老婆子,都快入土了,还看什么病!”

    包玉怜忙正色道:“老人家,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是一定要看的!来,我为你号号脉。”

    说着她便扶着老妇人坐下,为她把了一阵脉,随即蹙眉说道:“老人家,您平常是不是手足烦热、盗汗、夜不能寐、胸痛咳喘,甚至咯血?”

    “是啊!闺女,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妇人惊讶地道。

    “您得的是肺痨,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危及自身的性命,还会传染给您的孙子的!”包玉怜急道。

    老妇人吓了一跳,当时就号哭起来:“家里太穷了,抓不起药啊!要不我找个地方碰死算了,可不能连累我那苦命的孙儿啊!他爹娘害的也是这种病,都死得太早啦!”

    她这一哭,周围的众人都觉恻然。朱由检也觉心中不忍,赶紧上前一步道:“老人家不用伤心,秦王庄医馆与别处不同,是免费开方、免费抓药的。您患了肺结核,这是恶性传染病,必须隔离治疗。最近您就不要出门了,每日自会有人上门送药。孩子也暂时不要回家,就在秦王庄小学住下,等您病情稳定了再回家,防止传染。”

    “活菩萨呀!”老妇人也不知道朱由检是谁,只是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朱由检忙将她搀起,派人将她送回家中。

    “王爷,您也懂医术么?”包玉怜诧异地道,“您怎么知道肺痨是传染病?这一点很多庸医都不晓得的!而且,我听您刚才说的是‘肺结核’?”

    “唉!光知道有什么用,我又不会治疗!”朱由检苦笑道。其实他当然知道,所谓“肺痨”就是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程虽长,但最后一定致人死命。

    这种病在古代是不治之症,即使到了医疗水平发达的现代,像天花、黑热病等恶性传染病已经绝迹,可肺结核却阴魂不散,仍高居致命的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首位。对结核病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可在这个时代,又从哪里找疫苗去?

    “王爷不必灰心。”包玉怜却微笑道,“肺痨虽难治,却并非不能治。其病外因为感染痨虫,内因则是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只要辩证施治,分清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四种不同的类型,再对症下药,徐徐而为,痊愈是大有希望的。”

    朱由检大喜道:“只要能治愈肺痨,玉怜你就立下大功一件啦!可以说,你一个人就能抵得上百万雄兵!”

    “人家才不稀罕什么大功、什么雄兵!”包玉怜笑道,“只要王爷心里有玉怜,也就可以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募工人() 
“泾阳商帮招工啦!听说不但包吃,还可以挣工钱呢!”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泾阳县不胫而走,不出一日已经传遍了全县的各个乡村。

    自从孙传庭下达免除徭役的命令之后,朱由检终于可以实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也就是招募工人了。之前他还不得不以“以工代赈”的名义遮遮掩掩,现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打出旗号。

    这也是朱由检一定要免除徭役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有两大束缚,一是被户籍制度和低下的生产力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就是被繁重的徭役束缚在乡间。只有免除了徭役,老百姓才有时间和精力出来做工,他的很多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朱由检还要对户籍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可比免除徭役要复杂得多,需要进行整体设计,不能襙之过急。

    之前的粥厂已经聚集了六七百人,其中的壮年劳动力也有二三百人。招工的告示一贴出来,很多附近村子的村民又被吸引了过来。反正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正在闹春荒,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有地方能吃饭,还能挣工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朱由检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因为黄海商帮已经成立,这“泾阳商帮”的旗号就由他继承了。但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尤其是缺乏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因而很多事情都得事必躬亲。

    好在见过秦王尊容的老百姓并不是太多,平常朱由检又总是一身便装,此时虽然整天抛头露面,倒也没人看得出他是谁,还以为他只是泾阳商帮的一个小管家。

    前来报名做工的村民纷至沓来,资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由于已经和黄海商帮分家,朱由检现在只能找蕊儿要银子。蕊儿却苦恼地道:“王爷,您不是要蕊儿掌管全府支出,不论是谁来要都要看紧些么?最近王府里光出不进,坐吃山空,前些日连您储存的古玩字画都拿出去卖了,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啊!”

    朱由检却笑道:“王妃娘娘勿忧,泾阳商帮的进项马上就来了!”

    “不论是粥厂、小学、医馆还是几项工程,都是往外拿钱的,不知这进项从何而来?”蕊儿疑惑地问道。

    “泾阳县不是要重修河工,开挖引水渠么?”朱由检道,“孙传庭已将整个工程包给泾阳商帮了!”

    蕊儿却仍是将信将疑地问道:“可是蕊儿听说泾阳县素来贫困,有的年份连田赋都交不齐,又哪有余钱支付给泾阳商帮呢?”

    正说话间,孙传庭已经率领着数十名衙役,押运着两辆大车来到秦王庄。见过朱由检与蕊儿后,孙传庭即吩咐衙役卸车,原来车上全是白花花的银子,竟有一万两之多!

    蕊儿喜出望外地道:“孙先生,这些银子您是从哪弄来的?”

    孙传庭微微一笑,悄声道:“禀王妃娘娘,前日查抄县丞和主簿等人的府第,从中抄检出五万两赃银。下官本欲将这些银子上交朝廷,殿下却暗嘱下官不必据实上奏。最后下官只报了五千两。”

    朱由检接口奸笑道:“孙先生做得很好!这些银子就是交上去,也无非是让其他的官员多贪一些,又有几两能用到百姓身上?还不如咱们直接截留下来,用在该用的地方!不知规划水渠线路的事进行得怎样了?”

    “禀殿下,已经全部商定了。”孙传庭忙回道,“自从殿下走后,下官便召集全县所有乡村的里正,连夜商议开挖水渠的路线。之前由于没有官府主导,各村虽都想往自己的田地里引水,却总是洽谈不成。像水渠从何处经过、各村如何分水、物料与人工如何分摊等问题,已经吵嚷了多年,各村却是锱铢必较,谁都怕自己吃亏。

    “现在则不然,由县衙牵头设计路线,连工带料都由县衙负责,水渠占用耕地的补偿银也由县衙支付。如此一来,修筑水渠的所有障碍已不复存在,只议了两个时辰,就已经敲定了路线图。”

    说罢,孙传庭就将图纸递给了朱由检,笑吟吟地道:“由于已经免除徭役,县衙自然是不能强征民夫了,只好将工程包给泾阳商帮。这一万两银子是第一批工程款,若不敷支用,殿下尽管开口,下官再行追加。”

    “差不多够了!”朱由检笑道,“你也不容易,县里事务繁杂,很多地方都要用银子,还是得省着点花。可惜刘县丞只有一个,要是有上十个八个,只要把他们侵吞的银子抠出来,咱们几年都吃喝不愁了,嘿嘿嘿嘿!”

    送走孙传庭后,朱由检马上张罗招工事宜。此时闻讯前来应征的村民已有将近千人,都聚集在粥厂外的空地上。他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打算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力气,为家里多挣几个铜板,多添几斗粮食。

    朱由检却首先宣布:“凡是要应征当工人的,在每天做工结束之后,必须参加夜校,学习识字!每天至少要学会两个字,否则不给工钱!”

    这下人群可炸了营,有人当时就打了退堂鼓。一个打着赤膊、满身精壮肌肉的小伙子高声喊道:“我活了几十年,一个字也不认识。现在又要学识字,可怎么学得会?再说干了一天活,都急着回家了,谁还有功夫去念书?”

    朱由检也笑道:“怎么没功夫?难道你急着回家,是想去和媳妇上床睡觉么?”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哄笑,那小伙子被说中心事,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谁家的媳妇不想自己的男人是个知书达礼的?”朱由检歪头坏笑道,“到时候别人都参加了夜校,既有钱挣又学会了识字,将来孩子也可以上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甚至考取功名。就你贪恋热炕头不肯识字,不但一文钱也挣不上,还得让你媳妇笑话你是个笨蛋!”

    “谁是笨蛋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伙子脸上挂不住了,急吼吼地道,“识字就识字,怕什么!我还就不信了,别人能学会,我狗剩就学不会?”

    “这就对了!”朱由检大笑道,“不过你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你没有大名么?”

    小伙子一脸为难地道:“我姓解,家里穷得很,也没上过私塾,打小便只有小名,没有大名。爹娘听老人说,给孩子起个贱一点的名字好养活,我就一直叫狗剩了。”

    朱由检一问,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大名,像叫“狗剩”、“狗蛋”、“二娃”之类小名的,竟各有好几十个。

    “这可不行啊!”朱由检忍着笑说道,“到时候发工钱的时候,一下子上来几十个狗剩,你说我发给谁?这样吧,我给你们都取上大名,你们可愿意?”

    “愿意!”那姓解的小伙子兴奋地大叫道,“爹娘都不识字,连取名都不会。要请教书先生取名吧,人家又不肯白取,还要收几个铜板的取名钱,爹娘也舍不得出。这位小掌柜要是能帮我取个名字,当然是好,不过也只能白取,不能要钱!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好好好!”朱由检也被这个小伙子给逗乐了,“你既然小名叫狗剩,大名就叫解胜吧!这个胜可不是那个剩子的剩,而是胜利的胜!”

    “这名字好!”小伙子激动地道,“多谢小掌柜赐名,从今以后,我就叫解胜了!谁再叫我狗剩,我跟谁急!”

    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