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迅速缩小,他渐渐看清了对面放箭的明军将领。只见他将银枪横于马上,右手挽弓,左手拉弦,竟是一名左撇子。

    须知常人大部分惯用右手,左撇子只占到不足一成,而善于射箭的左撇子就更是寥若晨星。但这样的射手并非没有,蒙古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射手哲别,就是左撇子。

    哲别的赫赫威名和光辉事迹,在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中代代相传,早已深入人心。此时这名牛录额真见来将也是个左撇子,又生得面白如玉,神采飞扬,且不停地开弓放箭,箭无虚发,片刻之间已经射倒十余名女真骑兵,恰似传说中的哲别模样,更吓得心胆俱丧,以为是哲别再生!

    就在他稍稍一愣的功夫,来将打马如飞,已经欺至他的马前。只见他收弓挺枪大喝一声:“吃我一枪!”便猛地刺向这名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不敢怠慢,忙举刀向上招架。但枪尖离他还有数尺之时,却生生地顿住,枪杆上突然寒光一闪。

    那牛录额真只觉眼前一花,咽喉一凉,便被一支利箭透颈而过,死于非命!

    这员明将,正是祖大寿麾下将领何可纲。他与祖大寿一样,出身于辽东李家,今年不过二十一二岁。因过去明军一向以守城为主,守不住就向后溃逃,何可纲空有惊人武艺,却苦于无处施展。

    今日被困突围,他终得独挡一面,当即使出了看家本领。原来李家子弟修习武艺,并不如中原其他派别般,十分注重一招一式,而是非常贴近实战。而且家主会根据各人的天分禀赋,令其修习不同的武功。

    这何可纲天生左撇子,且既力大无穷,又性格沉静,具备了神射手的素质。是以李家家主着力培养他的射术,经过十余年的苦练,他已成为李家第一射手,不但在明军中无人能出其右,就是普通的女真将领,也绝不是他的对手。

    而且他的兵器也别出心裁,看似是一杆普通的长枪,实则其上还附有弩机。此时他轻扣机关,枪上短弩激射而出,那牛录额真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已成了他的弩下之鬼。

    何可纲大展神威,射死三名牛录额真,这一支明军与女真骑兵也迎头相撞。

    但女真人曾自吹自擂:满人不破万,破万则天下无敌。虽有夸大成分,但也不是全无根据。努尔哈赤之所以采用牛录制建军,便是因为牛录之主在他的部属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类似于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只要牛录额真一句话,部众便会慷慨赴死,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此时这些女真骑兵见主将战死,非但不像明军惯常那样一哄而散,反而人人急红了眼,舍命向何可纲和他的部下冲来。且他们也不再使用常用的战术,而是根本不躲不闪,径直向明军的坐骑撞过去,分明就是想拼个同归于尽。

    何可纲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部下人数过少。而其余明军也没有他的本事,虽然人人死战,战斗力还是比女真人稍逊一筹。不多时,这百余明军只剩下不到一半,在何可纲的率领下,透过敌阵向南败退下去。

    而女真骑兵虽折损了百余骑,更兼三名牛录额真全部阵亡,已经算得上是惊人的损失。但他们仍有九百余骑,此时纷纷哭嚎着向南追去,死命咬住明军的尾巴,不肯放松。

    豪格在北方较远处观战,看得并不十分真切。他还不知道三名牛录额真已经战死,只能看到明军透围而出,女真骑兵在后面紧紧追赶。

    他不由得连连摇头,心想这三个牛录打得实在太差,竟没能将这股明军一口吃掉,还得费力追赶。待这仗打完,回去向阿玛复命之时,定要狠狠地告这几个牛录额真一状,将他们撤职,让自己的亲信接管他们的牛录。

    不过眼见九百多人追赶几十人,豪格自忖对方绝对难以逃生,也算是放下心来。

    他当他观看东北方向的战斗时,却登时又惊又气,大吼一声:“佟图赖这个废物是怎么搞的,竟然全军溃败了!”

    原来吴三桂与佟图赖交锋,只一招便将其阵斩,使得那些投降后军的汉奸军队大为震撼。

    而吴三桂更不停留,将大刀一举,高呼一声:“杀!”便率领手下的几十骑突入敌军阵中。

    这些汉奸军队也和之前的叛军一样,马匹大部分让女真主子没收了,基本上全是步兵。所以虽然人数超出明军几十倍,但却根本阻拦不住吴三桂部的横冲直撞。

    此时的朱由检也豁了出去,跟着吴三桂一起冲杀,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地在阵前作战。连日来的军旅生涯,使得他的骑术大为进步。虽然离“人马合一”差得还远,但是也能勉强做到驾驭自如了。

    他虽然手中没有兵刃,却可以控着战马直接撞击敌军步兵。这就如同前世他玩过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中,用坦克碾轧步兵一样,敌军挨着即飞,碰着即亡,不过三五分钟,他竟也撞死了六七个汉奸,兴奋得仰天狂呼!

    而那几十骑明军,则十分默契地护在朱由检的左、右、后三个方向,让敌军无法向他发起偷袭。

    佟图赖的手下本来就是些贪生怕死之辈,此时见主将已经脑袋搬家,明军又如此悍勇,谁肯在这里白白送命。因此只是稍作抵抗,便全军溃乱,丢盔卸甲,玩命地向后逃去。

    豪格见状大怒,拨转战马,亲自朝这个方向追去。而他麾下的二百骑兵,均是镶黄旗里精锐中的精锐,也都跟着统帅一起纵马飞驰。

    朱由检正杀得性起,不住地纵马驱赶敌军,吴三桂却焦急地拦住他道:“殿下,不要恋战,快走!女真人的白甲兵追上来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骂倒豪格() 
当看到对方出动了白甲兵追击时,吴三桂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白甲兵”并非身披白甲,而是满语“摆牙喇”的音译,意为“护军”。他们皆是从各牛录中的勇士中百里挑一而得,实乃后金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在一般情况下,只是普通的牛录已经可以解决战斗,所以白甲兵是不轻易出阵的,只用作旗主的近卫军。只有在敌军过于强大,用普通士兵无法取胜,或是敌军偷袭主帅之时,白甲兵才有用武之地。

    作为女真人的“特种部队”,白甲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身披三重护甲,由内而外依次是绵甲、皮甲、铁甲。有了这三重护甲的保护,他们根本不惧弓箭,一般的刀枪劈刺也伤不了他们的半根毫毛,就连鸟铳都难以击穿。

    而他们的兵器也十分特别,并不是像刀枪一样的尖锐武器,而是开山大斧、狼牙棒、铜锤之类的钝击型武器。接战之时,纯以大力击打敌军,用普通的兵器根本无法封挡。

    当然,使用这种兵器需要蛮牛一般的气力,就是女真人也不是人人能用。所以白甲兵总数十分稀少,满八旗数万,再加上投降后整编的汉军旗,十几万军队,其中的白甲兵也不过三千人左右。

    白甲兵的战马同样身披重甲,体力也是后金军中最为雄健的,因为普通的马匹,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负载。

    吴三桂看见白甲兵,就知道必有女真高级将领亲自追来,急得对朱由检大吼:“殿下!这里太危险了,我们快向东北继续突围!”

    朱由检回头一看,见后面黑压压涌上来一批女真骑兵,与之前见过的均大为不同,那不可阻挡的气势和凛冽的杀气,即使在百步之外都能感受得到。

    眼见这些“钢铁巨兽”越来越近,朱由检当然不会傻到想和他们拼命,忙拨马紧随吴三桂,沿着东北方向疾奔下去。

    如此一来,他们虽然脱离了主战场,却离前屯越来越远了。吴三桂只想兜个圈子,甩掉追兵之后,再去与祖大寿、何可纲汇合。可他发现追兵在后面紧缀不舍,只能直线往前跑,稍稍偏一些,都会使两军的距离被拉近。

    正在吴三桂无计可施,急得满头大汗之际,朱由检突然灵机一动,对他大喊道:“宁远城是不是离这里不远了?”

    吴三桂一愣,随即大喜道:“殿下!幸亏您提醒,看方位,宁远城就在前头不远,不出十里就到了!”

    “那我们就别回前屯了,干脆直接进宁远!”朱由检道,“督师大人本来不是也要修筑宁远么?咱们就算是先头部队了!”

    其实他们满打满算不过几十人,又没有任何准备,筑城自然是无从谈起。而且宁远城现在情况不明,连是否已落入后金军之手都不知道,往那里去只能算是撞大运。万一人家在那以逸待劳,朱由检可就算是自投罗网了。

    但后面的豪格追得太紧,舍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就这样,朱由检和吴三桂在前面猛跑,豪格率白甲兵在后面紧追,两军相隔不过百余步,一口气跑出了七八里,前方已经能隐约看到宁远城的城头。

    豪格追得越来越焦躁,暗想凭借白甲兵的马力,普通的明军早就被追上了。怎么前面这么一小队骑兵,竟能逃出这么远,似乎还越跑越快?

    情急之下,豪格抄起长弓,冲前方猛射一箭。但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即使豪格是女真将领中的佼佼者,这一箭也只射了百步左右,还未射到敌军的马屁股,便无力地坠于马下。

    明军见豪格白费力气,边跑边哄笑起来。

    豪格更加气恼,一边猛催坐骑,一边用汉话高声喊道:“你们这帮没种的汉人!有本事不要逃跑,与豪格贝勒好好地厮杀一场!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其实女真人也有自己的语言,称为“满语”。但自努尔哈赤发迹时起,为了能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与事物,女真的高级将领都努力学习汉话,甚至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当作兵书来读。因此豪格的汉话说得虽然怪腔怪调,倒也可以听懂。

    朱由检远远地听见是豪格来追赶,心想这货不是皇太极的长子,后来在满清内部的倾轧中被多尔衮给整死了么?这段狗血剧情,在前世的《孝庄秘史》之类的垃圾电视剧中被反复演绎,即使是胡同里的大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历史真实度有多高。

    见豪格一时半会追不上来,朱由检又犯了老毛病,只想在嘴上沾些便宜。于是他便回头大喊道:“豪猪,你杀不了我,我也杀不了你!你赶紧回家看看去吧,你叔叔多尔衮正打算给你戴顶绿帽子呢!老夫昨夜夜观天象,早已料定你的生死,你最后必死于多尔衮之手!”

    一旁的吴三桂听了大为吃惊,诧异地问道:“殿下,多尔衮是谁?末将怎么从未听说过?”

    而后面的豪格听见,却顿时气炸胸膛!

    一方面,他叫“豪格”,满语中只是“小耳垂”之意,这也是女真人常见的起名方式。朱由检却骂他“豪猪”,字音只差了一点,意思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尤其是猪这种动物最蠢最笨,女真人最瞧不起。若骂某人为“猪”,那可比骂他祖宗十八代还要恶毒。豪格听了,焉能不怒?

    再者,豪格听朱由检提到多尔衮,还说多尔衮给他戴绿帽子,却恰好触动心事。

    原来这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今年只有十三岁。即使女真人成熟得早,多尔衮已经成婚,算是成年人了,但由于年纪太轻,还从未上过战场,所以吴三桂等明将都未曾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