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大牛道:“是谁昨个和我抱怨大柜的?”

    杨春和讪讪一笑,一口把半个包子咽下肚,悄声道:“二柜你行事规矩公平,有过必罚,有功必赏,你不象大柜那样胡乱杀人,但大家反而更服你。现在大柜缩在军台里不出来,出来就往三十里墩那边去查看地形,随时要跑路,这样的大柜谁还服他。现在下头有不少人都盼着你能取代他。”

    周大牛道:“到底有多少人在说?”

    “几乎人人都在说,但大家都是私下里议论,谁敢把这事摆在台面上来说?”

    “放屁扯臊。”周大牛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转身就走,他看到杨春和眼里的失望之色十分明显,心中也是隐隐松了口气。

    这么久时间,这么竭心尽力的做事,展现自己的能力,暗中争权夺利,拉拢有实力的头目,想要的还不就是刚刚这一幕?

    所有人都在吃着包子,没有人欢呼也不可能雀跃,半个包子下肚只会叫胃更加强烈的收缩和痉挛,所有人变的更加难受,痛苦仿佛被加倍了。

    不少人眼瞧着周大牛沉稳的身影,也有更多的人盯着废军台,那里是俞士乾这个大柜呆着的地方。

    ……

    天黑之后,周大牛出来巡视,他叫亲兵远远跟着,自己慢慢走进废弃的山神庙。

    这庙很小,平地里的村镇到处都有土地庙,小的土地庙只有半间屋子,屋子也很矮,供桌摆在外头,在山里就是山神庙多些,建筑风格也是和土地庙差不多,一样的很小的屋子,不高的青瓦檐下是摆放贡品的贡桌和香炉。

    山民要么跑光了,要么被杀光,这个山神庙也废弃了,这庙在村子的外围,只有几个弓箭手在几百步外的小屋住着,得空会往这边来看看,周大牛过来时,顺道看过警备点,只有一个小头目打着呵欠,用呆滞的目光看向黑沉沉的旷野。

    周大牛站在庙前,似乎在沉思,也象是在参拜。

    如果有指示的话,贡桌边上的香炉下会有一张纸条,周大牛眼角扫过去,果然看到了纸条。

    他稍稍弯腰,不露声色的把纸条取了出来,扫了一眼,便是将纸条塞到嘴里,直接吞吃下肚。

    纸条上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后日发动。

    周大牛把纸条咽下肚,心里一阵轻松。

    ……

    第二天张瀚下令各部继续前压,最近的距离已经进入弓箭手和鸟铳都可以互相打击到的地方。

    双方进行了小规模的交火,土匪们被鸟铳压的抬不起头来。

    “这是军器局送来的新头盔,用水车击锤压打出来的。”

    梁兴等人眼前是军政司的一个官员,他带着人跋涉前来,送来的是最新的军器产品。

    这一次的剿匪作战,强度前所未有的大,几乎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生过病……最好的也是感冒,后勤局紧急送来了一大批的加厚型的帐篷,加厚的毛料军服,斗篷,加厚的绒睡袋,就算这样,零下三十度左右的夜间加上山风,仍然使弓手们不停的陷入感冒和伤风之中,也有一些冻伤,好在军医局也派了军医随军,重金之下,还是有老中医愿意跟随吃这一番辛苦的,他们带着丸药和配好的汤剂,最大程度的缓解了军中的病情,始终把重病的人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类似明军斗笠式的铁质大檐帽,并不是兜鍪和六瓣盔那样的铁头盔,并没有顿项,总之就象是铁质的斗笠或是从蒙元那里学来的大帽一样。

    大檐盔两边有束带,可以把铁盔紧紧束在头顶。

    “这大檐帽是有讲究的。”梁兴和军政司经常沟通,知道那边的用意,他拿着一顶铁盔,对面有一些土匪的弓箭手只隔着五十来步,他也并不以为意,只向着众人解释道:“这是给鸟铳手和长枪手用的,长枪手就是保护鸟铳手,和阵列推进,并不需要太厉害的铁盔,所以干脆和火器队用一样的铠甲和头盔,这铁盔的外檐可以在雨天保护火门药池,可以将打发的成功率最少提高五成,这就很了不起了。”

    “确实很了不起!”孙耀是前火器旗队的旗队长,他由衷道:“若是能解决药池在大风天容易被风吹散的毛病便更好了。”

    有个军官笑道:“火器局正在研发燧发铳,哪有空想这种东西。”

    孙耀也想起这一点,他向那个军官点头微笑。

    这个参谋司的司官被提拔之初可是饱受非议,但东线和南线两边开花,对俞士乾部用压迫加封锁的打发,东线则是多点突破,处处开花,当初拟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原因很多,资历不足是最重要的,这叫人对他的计划充满怀疑,当然也可能有隐隐的嫉妒或是团体意识,只要不是太过份,张瀚这个主帅也没有刻意打击这些,孙耀现在获得的善意和认可,当然是计划成功之后他已经立稳了脚根的原故。

    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孙耀这个矿工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走到了一司主官的位置上,已经是大家要仰视的强力人物之一了。

    有了燧发铳,火种罐和火绳火门都不需要了,击发时是扳机扭动击锤,击锤瞬间打出的火星溅入药池激发引药,这样的过程快如弹指,不大需要担心被风吹散引药,要担心的就是击发的成功率。

    现在还没有定型的燧发铳的击发率只有五成到六成左右,远不及火绳枪的击发成功率。

    如果是无风无雨的好天气,火绳枪的击发率可是在九成以上的。

    梁兴又指着眼前一堆堆亮晶晶的东西,笑着道:“还有这些锁甲,中规中矩,没啥亮点,工艺当然很好,用的铁质量也好,防护能力不及铁甲,但在棉甲之上,只是防鸟铳不如棉甲,但土匪又没火器,所有火器队成员全员先配装吧。”

    张瀚是在去年年中时就打算给火器旗队全员配给锁甲,这个想法主要来自于梁兴上面的话,锁甲是一种正规铁甲的补充,最少他在辽东见到的重甲步兵或骑兵都是加披一层锁甲,只有那些八旗的新丁或跟役才直接只穿一件锁甲,锁甲的数量很少,八旗的锁甲很少是自己制的,多半是缴获至明军的武库,明军的锁甲也很少是军镇卫所自制,而多半来源于京师工部。

    京师的京营兵是配装锁甲最多的部队,主要是这甲磨好的话银光闪烁,比起白摆牙喇的银铁甲也差不多,加上环环相扣可以有效的防弓箭,重量也不太重,比铁鳞甲要轻的多,最要紧的就是如果解决了工艺流程的麻烦,锁甲制作起来比鳞甲要轻松的多,一副鳞甲最少要两个月时间制作,成本也是好几十两,一具锁甲有了拉丝机十来天功夫就制作完成,成本也在十两不到,以张瀚现在的财力就能大规模列装部队,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头一批。”军政司的官员说道:“五十领,下一批一百五十,再下批二百,回师之前,我们军政司可以把全部将士都列装完毕。”

    “东路呢?”张瀚笑道:“你们别把东路忘了。”

    “东路暂时顾不上了。”那个军政司官员有些尴尬的道:“他们突的太猛,驻地变幻不定,很难跟上补给,而且之前我们和后勤部门合力打通的是往这边的补给通道,东路实在没有办法了。”

    “好了,我知道。”张瀚笑眯眯的道:“只是和你开玩笑……来,过来两个旗队,列装给我看看!”

    “是,大人!”

    局百总杨泗孙答应着,挥手召来两个旗队,挑出五十人出来列队。

    火器队员们很熟练的站成三排列队,然后每人都被授给了一具锁甲。

    剩下的火器队继续对土匪保持压力,在不远处的对面和其余方向仍然传来零星的鸟铳声响,只要有铳声响起,土匪们就是根本不敢冒头,他们被打的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很好,漂亮!”

    眼前三列人都穿上了锁甲,张瀚的表情已经从微笑变成了有些激动的神情。

    不止是他,所有在场的军官都是一样的感觉——

    大家新年快乐,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红红火火,全部发大财!

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铠() 
“真是漂亮!”朵儿由衷的道:“京营兵校阅时,不过如此!”

    京营兵可谓是大明具甲最好的营伍了,后世有一张图画就是嘉靖年间校阅京营时的情形,那些京营的将士骑在高头大马上,将领戴凤翅盔,穿铁鳞甲,胸前护心铜镜,手中拿着的是长枪或纹眉刀,数百数千人策马奔驰在京郊的大地上,那种威风凛凛,叫人一见就感受至深。

    当然嘉靖年间的京营也是完全的样子活,根本毫无战力了,俺答汗率部下突破边防,直入京师城下,帐面上还有二三十万人的京营兵根本无力出战,只能龟缩城中防守,嘉靖因此怒斩兵部尚书,可杀人也解决不了问题,京营兵还是崩坏下去。

    锁甲也是京营兵的标准配装,数量很多,在校阅时将校穿铁鳞甲,普通的士兵也是棉甲或锁甲,朵儿曾经被将领带入京师参加校阅,对京营兵的校阅时的情形十分了解。

    “我说错了。”朵儿紧跟着又道:“京营兵不过样子活,比咱们差太远了!”

    “威武雄壮,以此为甚!”孙敬亭满心欢喜的道:“这一下咱们的弓手可真不能轻易叫人看到,这比边军营兵要厉害的多了!”

    眼前的情形,确实叫人感觉无比的震撼和自豪。

    军中原本也有一些铁甲和棉甲,多半是被骑兵给分了,就算这样骑兵那边也是叫唤着铁甲太少,不利对冲,少量的甲胄是分给了鸳鸯战兵小队,不论是小规模的激战还是大型会战,这些跳荡战兵肯定是冲在最前头的锐兵,也被称为“死兵”,他们的死伤率很高,承担着要驱赶敌人死兵,稳固大阵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好的甲胄当然也是先分配给战兵。

    有限的甲胄分的七零八落,一千多人聚集出战时根本看不出什么来,眼前这几十人穿着形制相当一致的锁甲,银光灿然,自是叫人感觉震撼。

    “对了,”孙敬亭道:“锁甲没给战兵吗?”

    军令司的职掌并不管制造和分配铁甲这一块,所以孙敬亭才会震撼,也会有这样的疑问。

    最少在他看来,眼前的锁甲实在太好了,用的全部是最上等的精铁,圆环都是用拉丝机用匀力拉出来的,铁环被打磨的很光滑,镶嵌搭扣的很严实,可以说,光是这些锁甲的防护力,恐怕比大明边军现在主流的棉铁甲就要强出很多,比起普通的轻型的对襟型只防护上身的铁甲来说,这锁甲的防护力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在场的人都知道,一领制作完成的锁甲,用到的圆环越小越多,就代表锁甲越轻和防护力越强,穿在身上感觉轻和软,虽然重量也在十斤以上,但丝毫不影响穿戴者的行动,每一领锁甲都是一样的工序,如果不是用了水力拉丝机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合格的铁丝,恐怕就算兵器局使出吃奶的劲,一个月也制不成几领。

    锁甲的制作工序和所需时间,并不比铁鳞甲要少,而如果工序不到位,在防箭射上头还不如铁甲,在中国古代至今又是强弓劲弩层

    (本章未完,请翻页)出不穷,加上工艺不过关,这使得扎甲和鳞甲才是主流,锁甲到元明时期才渐渐装备,不过仍然只是辅助型的铁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