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1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算顺义王还是厚道人了。”

    “怕也是天可汗不愿意呢。”

    在议论声中,有人道:“真正与咱们相关的人过来了。”

    骑马过来的是银锭台吉和白音台吉,银锭还是很年轻,他今年还三十不到,从万历四十七年和张瀚相识至今从盟友到好友,再到好友兼部下,银锭以蒙古台吉的身份坐稳了在和记内部的地位,也是相当的难得。

    白音台吉的能力要远超银锭,在银锭是不知名小台吉的时候,白音台吉已经是卜失兔汗的左右手,关键一战时白音台吉率领好几万牧民惨败于和记的步骑夹击之下,打那之后白音台吉就认为蒙古人已经远不如汉人,于其对抗,不如合作。

    也正是因为这种务实的态度,白音台吉在和记内部很受认可,最少孙敬亭等人就很喜欢这个蒙古台吉。

    很多人都明白,白音台吉并不是为自己的富贵或是贪生怕死。就算不合作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更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富,合作则是为了安插更多的蒙古人,相当多的甲兵和牧民被白音台吉协同和记安置好了,在这件事上,白音台吉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包括那些守旧的台吉们也是一样,毕竟无所事事还惹事的甲兵已经是这些贵族们的麻烦,他们既不需要防范盗贼和明军来袭,也不必和别的部落打冤家,养着甲兵已经是完全的无益之举,和记能吸收几千被旧主抛弃的昔日甲兵,白音台吉和白洪大台吉等人真的是居功甚伟。

    众人见到这两个当红的台吉,无不拱手问好。

    眼神中不乏尊敬或是鄙视,又或是嫉妒的眼神。

    白音和银锭也是见的多了,白音还礼,银锭对众人道:“消息传来了,早几天就有塘马密报打胜的消息,确定之前军司高层并未对外传扬。现在大军押解俘虏距此只有很短距离,上头已经正式布告,很多人都出去等候了。一会军司会按部门和各部队划定区域,军司高层和张大人会在合适的时间出来。诸位和我们一起,也是有固定区域迎接,一会儿还有我们的戏码要唱。”

    白音适时接道:“顺义王已经到张大人那里去了,还有却图汗也在。一会儿炒花台吉和白洪大台吉,还有奥巴台吉,还有巴林各部的台吉,加上从青城赶过来的火落赤和额麟臣济农,加上本人和银锭台吉,当然还有漠北三汗,加上林丹汗,一起举行奉张大人为天可汗的仪式典礼。这事儿大伙在青城城外做过一次,这一次弄的正式些,奥巴台吉,听说你备了白马和白牛,白骆驼,这事儿就劳烦你了。”

    奥巴做了一个手式,白牧畜早就准备好了,这个时代草原未受生态破坏,蒙古各部人丁相当稀少,有大片的无人区,草原上的野生牧群相当密集,大片的野驴群在后世根本看不到,在此时相当寻常,还有野骆驼也很多,想寻一些白色的也相对要简单的多。

    “但这一次不算盟会。”银锭下巴上留着漂亮的小胡子,修剪过,他一直很爱美,蒙古人喜欢留连腮的大胡子,银锭觉得不好看就没有留,以前还有一些老台吉会说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敢干涉他了。

    银锭道:“我们已经拥立天可汗,当然不算盟会,张大人也就是天可汗,天可汗就是我们蒙古人的大汗,是我们的首领。刑白马而盟誓,不是盟会,诸位明白了吗?”

    “明白。”须眉皆白的明安台吉说道:“是诸部盟誓,自此之后,遵盟会誓约,各部奉天可汗为首,令行禁止,纵死不悔。”

    “老台吉说的很对。”银锭在马上欠了欠身,说道:“誓词要典雅一些,过一会儿就有人送过来,我带大伙儿到受降城外的受降台那边去,咱们的位置已经划分好了。”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红云() 
    军令司主持建受降城的时候,这个城池主要的目的肯定是控扼东部蒙古诸部,城池地点距离巴林的白城很近,右侧是阿鲁科尔沁诸部,左前方是奈曼和敖汉,直向东部是科尔沁,再斜向西北方向是翁牛特。

    修城于此,加强和察罕浩特的联络,监视科尔沁等诸部,受降城的主要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接受察哈尔人和林丹汗的投降,那未必太过于耗费,张瀚是绝不会同意的。

    在城外有一个高大的受降台,李慎明的建议,军工司赶工修出来,台上可容数百人,在高台四周修了低矮一些的观礼台,四周的草地平整过,前方就是和记往辽东的贸易旧路。不远处就是一条奔腾而过的河流还有无数个大型的俘虏营区和看守的商团军人的营房。

    左手处是占地数里城墙包砖的受降城,在短短时间内建造起了这样规模的城池,工兵们和辎兵当然居功至伟。

    城外西北诸处都有永固型的正式军营,过了这段时间不一定有大量驻军,但在女真人被解决之前,这个城池和未来在科尔沁人的地盘,还有义州卫,十三山,这一片地方将会是一个整体,一道锁链,可以确保女真人根本无力深入草原来抢夺属于和记和张瀚的胜利果实。

    对这一点来说,张瀚看的很重,绝不会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还有北边的蕃骑,西边的巴尔虎人和东边的科尔沁人。

    一条长长的锁链已经成型,最重要的锁头是十三山和义州卫,只要和记的主力把守在那里,女真人就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蒙古人走过来时,受降台上还没有多少人,所有人都在两边的观礼台上就坐,高台设计的很巧妙,两侧有阶梯向上,然后横排就坐,每排都比下头的一排要高一些,就坐之后,可以很轻松的看到很远处的情形。

    很多台吉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更高大的受降台,那里才是舞台的中央,更辉煌光彩的所在。没有一个蒙古人能走上去,包括顺义王在内。

    这种光彩只属于张瀚与他手创的和记。

    不管是官吏还是商团军,只有和记的人才够格上去。

    蒙古人中有资格登上去的只有银锭和白音台吉等人,但他们也绝不会上去,谁都明白,眼前的光彩是和记在草原上一系列成功的最高点,所有的荣耀属于这些征服者,这些汉人,这些跟随张瀚在草原上南征北战的人。

    蒙古人就算加入其中,效忠于和记,谁又知道高台上的人会怎么想?

    所有人都坐了下来,沉浸在一种奇妙的情感积累之中。

    眼前的和记官吏和将士越来越多了,整个受降城和其附近的人都赶了过来,眼前并没有大道,只有碧绿的草原和盛开的繁花,不太明显的车辙印痕从远处碾压而来,旧的痕迹之上又添加了新的痕迹。

    明安台吉道:“据听说从秋天开始和记要修路了,从他们的尚义堡一直修到受降城,一千六百多里路,估计要修很久。”

    “也不会太久。”一个有经验的台吉说道:“他们会动员几万人,工具也多,一路夯土过来,会砖,也会挖排水渠道,很多地方他们在驰道两侧种树,用来在远处指引赶路的车马,但这种路修起来容易的很,很快就会修好。”

    和记的道路严格来说就是和秦驰道直道相等技术水准,秦驰道几千里也就两年不到修完了,以和记的动员能力应该远超秦帝国了,但技术水平还是没有长足进步,只是在工具的利用上肯定比秦强的多了。

    一条两千里不到的道路,动员几万人制成夯土层,一些侧面用砖固定,一些地方造桥,一些地方挖出排水沟,或是种植树木,这都是相当简单的事情。

    张瀚从却图南城,也就是后世的乌里雅苏台地区返回青城时,三千多里的道路是戈壁和草原混杂的地貌,也有少量的丘陵地区。

    没有道路,只有茫茫的看不到天际线的草原,只有高过人膝的野草,连牧民都很少见到,只有河流里的游鱼和野草中奔跑过的黄羊和野兔给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一点生机,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如果有一条道路和驻守的人,整个天地都会活泼起来,派过去驻守的人也不会太过于紧张,道路不光是便利,而是一种象征:文明和效率。

    四轮马车在草地上也能跑的很好,但所有人都会希望自己去的地方有和记修出来的道路。

    几个科尔沁台吉发出了意味难明的叹息声,他们当然不愿和记一路把道路修到自己的家门口,可是这等事也不是他们能当家作主的,林丹汗的下场就在眼前,已经没有人敢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等了好一会之后,似乎是前锋部队赶过来了。

    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大股的红袍骑兵的踪影。

    一朵朵红云飘荡在地平线上,象是一阵阵的旋风,强劲,彪悍,带着一股凶蛮残忍的味道。

    很多蒙古人都为之侧目,猎骑兵的凶猛和犀利的火器攻击一直是他们的恶梦。和枪骑兵一样,猎骑兵们也是这些蒙古人感觉无法抵抗的存在,而且猎骑兵明显更加可怕几分,他们比枪骑兵要轻捷许多,打不过就算了,在猎骑兵的追击下,往往连逃跑也做不到。

    大股的猎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人数越来越多,很快就有过千骑之多,轰隆隆的马蹄声开始逐渐响亮起来,尽管不是在战事之中,猎骑兵们的纵队行进时还是保持着相当完美的队列,整齐的队列使马蹄声都似乎是一体的,声响震动人们的耳膜,更是震动心灵。

    这是一副庞大而壮美的景像,蓝天之下绿草之上,大片的红袍骑兵策马前来,好象是调色盘上突然增添了一道夺目的色彩。

    在很远的两翼也有一些骑兵,他们穿着灰黑色的袍子,戴着尖顶的鞑帽,明显的是科尔沁人的骑兵。

    在受降城两翼原本也是阿鲁科尔沁和嫩江科尔沁的牧场,一些突出的地块。

    科尔沁人已经投降,但明显不是真心归附,从这些骑兵就能看的出来,科尔沁人的台吉们还没有死心。

    也可能是要真心归降,但奥巴台吉在内的科尔沁贵族们总是希图能得到更多。

    近二十年来,女真人一直和他们联姻,捧着科尔沁人,拉拢他们。

    一个普通的科尔沁台吉到女真人的地方定居,努儿哈赤都很可能出城三十里去迎接,然后好吃好喝的供养起来。

    这种尊敬和厚待使科尔沁人对归顺和记之后的冷遇相当的不适应。

    张瀚完全没有把科尔沁人看的太重,甚至普通的和记官员或是商团军的将领也是一样的态度。

    科尔沁人归顺很好,如果不肯归顺,那么也无所谓。

    科尔沁人一直隐隐感觉到这种不同于女真人的态度,奥巴台吉一直表现出来的强硬和不服,应该也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考量。

    如果想要人尊重,就得拿出相应的实力。

    动员十万牧民,就算包括其余小部落的十万人帮助和记打察哈尔人,科尔沁人的政治地位会大为不同。

    但两翼的科尔沁骑兵这时已经在相当狼狈的退后,他们记得这些红袍骑兵。

    在上一次的与蕃骑兵的交战中,科尔沁人其实还是惨败在猎骑兵的火枪之下。

    很多人对此记忆犹新,当红云般的猎骑兵大股大股的出现时,这些科尔沁人都慌乱了,不管是贵族们的甲兵还是临时征召过来的牧民都急着向后退。

    简直是一副奇景,两侧的乌云飞快的后撤,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