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准备此次出海,带一千把连弩。我保证全部带到南洋,一把也不会沦落中土!”

    连弩乃是军品,如同六磅火炮一样不对外出卖,沈万三信誓旦旦的说,表现的及其急切。

    商人图的是利,既然是要带,肯定是南洋诸岛有需求的地方,郝仁有求于沈万三,也未多想,便爽快的答应了。

    “我还想请老先生以你现在声誉,帮我和庐州的几个旭烈兀商人做一笔买卖,货物我来出,你只负责出面交涉就可以了!”郝仁又道。

    “旭烈兀人经商向来精明,但是我沈万三更精明,陛下放心,我保证不会让他们黑去陛下一分钱——不知道陛下要与他们做什么生意?”沈万三道。

    “粮食!”

    “粮食?”

    大宋全国粮食短缺,都要动用海船从国外进口了,郝仁居然还有粮食卖给商人,难道还怕粮价格不够高吗?

    ……

    远来粮行,沈万三带着两个小厮,拨开人群,径直走到门前,早被在门后观望的粮行老板见到,认得来人是华夏第一首富沈万三,赶紧开了门缝,放沈万三一行人进来。

    “阿拉呀!”穆罕默德双手向天,一副漂亮的胡子透着精明,白头巾一尘不染,夸张道:“夏日的凉风,将尊贵而仁德的沈大人吹来了,穆罕默德不知道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

    沈万三一翻恭维道:“我欲采办货物出海,在庐州急需银子,回平江运又来不及,所以想把庐州的几仓粮食出手,不知道贵埠可否有兴趣?”

    “沈大人,不要开玩笑了。如今这粮食价格层层见涨,你只需如我一般,开埠售卖就是了,沈大人又何必将粮食卖给我呢?”穆罕默德眼珠滴溜溜的转,想着天底下没这好事儿。

    “穆罕默德大人有所不知,我儿乃是当朝的官员,倘若我出面哄抬物价,恐怕与我儿仕途不利,所以我便想到穆罕默德大人。我多让些利给你,不过是买一个好名声罢了!”沈万三解释道。

    默罕默德之所以捂着粮食不买,是因为仓库的粮食有限,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能等到粮价最高点抛售,倘若有更多的粮食,他便有更多的利润,就算是沈万三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把粮食卖给他,只要囤积个三五日出售,便有丰厚的利润可以赚取。

    “什么价格?”

    “平价七倍!”

    穆罕默德彻底动心了!

    现在粮食的价格是平价的十倍都不止,只要以这个价格进来,直接售卖便有三成利润。

    “有多少?”

    “八十万石!”

    穆罕默德感觉是一个大馅饼从天而降,‘咣当’一下砸在脑袋上了一样,不过以穆罕默德的财力,自己吃不下这些,只能联合另外六家粮行。

    七家粮行凑在一块,也出不起那些钱,只能求着沈万三写下一纸文书,将全部的身家、财产全部典当抵押,以十日付清尾款为下限,倘若逾期不还,所有抵押之物,悉数归沈万三所有,白纸黑字,写的清楚。

    旭烈兀人精明,眼看着这是到手就赚的生意,只要卖掉些粮食,不用等十日便可以凑齐货款,大把的银子就算赚到手了。

    沈万三倒是慷慨,拿着大笔的现钱,并七家粮行的抵押文书,转身就走了,八十万石粮食,一粒不少,准时在夜间送抵七家粮行在城外的仓库。

    穆罕默德心中乐开了花,只等着天亮开市,便是大笔资金回笼时。

    天刚蒙蒙亮,睡梦中还在笑的穆罕默德便被伙计推醒:“主人家,了不得了,庐州官府开仓买粮,以五倍市价售卖粮了!”

    “没事!没事!”穆罕默德早已经摸清情况,故作镇定道:“大宋连年用兵,征西一战,庐州府库的粮食基本耗尽,要不了两日,他们的粮食便会卖光,到时候粮市还是我们的霸盘!”

    “了不得了,主人家!”午后,店伙计又火急火燎的跑来:“官仓以三倍市价格售卖粮食!”

    “呵呵!”穆罕默德笑道:“三倍市价买粮,他府库光的更快,继续捂着粮食,不卖!”

    “了不得了,主人家!”傍晚时分,店伙计又火急火燎的跑来报告:“巢湖湖面上,塞满了运粮的官船,码头上的粮食堆积如山,官仓,官仓,以平价出售粮食!”

    粮食价格一日三连跌,而且有大宗粮食运来,穆罕默德一下奔溃了。

    “完了!完了!让沈万三坑死了。这个老鬼肯定早就知道官家有大宗粮食靠岸,打了一个时间差,彻底把我赔了个倾家荡产啊!”穆罕默德无比绝望,一屁股瘫软在地:“伙计,去给我找条绳子罢,活不起了!”

    “主人家莫要如此,就算粮食滞销,我们还有粮食和家产在啊!”店伙计安慰道。

    “没有了!十日内不能偿还沈万三的欠款,我在庐州的全部家当,就都是沈万三的了,难道我们要把粮食烂在大街上吗?”穆罕默德欲哭无泪。

    (。)

第三百八十二章 解决粮荒() 
百姓本身具有盲从性,本来家里有粮食,看见大家都在疯抢,便也参与到疯狂抢购之中,尤其是粮食价格在增长的时候,百姓们购买欲便越发强烈,花越高的价格卖到粮食,便越觉得自己成功。

    待庐州官仓贩卖的粮食,一日粮食价格三连跌,最终平稳在平价的水平,百姓购买粮食的欲/望,便也没有那么强烈。尤其是看见官仓的粮食堆积满码头,百姓恐慌的情绪终于彻底冷却下去,脑袋削减先买到粮食的百姓,见自己手中的粮食降价几倍,愤恨的摇头叹息,大有想剁手之意。

    官仓的粮食那么多,恐怕整个庐州城的百姓,吃个三年也吃不光,再等一等,没准粮食的价格还会跌破平价。有粮食吃的便不在召集买,就是家里没有粮食的,也宁可饿几天肚子,等着粮价继续下跌。

    只有郝仁知道,码头上堆积的麻包,里面装的根本不是粮食,装的只是沙子,庐州官仓确实没剩下几颗粮食了,按照百姓这样平价买上去,不处十天,庐州的粮仓必然见底,郝仁不过玩了一次相对高些的空城计罢了。

    “罗本大人,你去把旭烈兀商人的粮食买回来吧,只给他们二倍平价的价格!”郝仁吩咐道。

    “陛下,你太仁慈了!”

    庐州太守罗本,平素便有仁德的名声,他几次与庐州的粮商商议平价售粮,得到了黑心商人的拒绝,他心中对几个旭烈兀商人异常愤恨。

    “如今官仓已经稳定了粮食价格,就算是以平价收购他们的粮食,都算是便宜他们,倘若他们在十日内不能偿还沈万三的债务,待沈万三的一纸诉状送来时,我便将他们的店铺、家产全部封了,然后抓他们去坐牢,好好惩治他们一番。”罗本好不容易抓住商人们的把柄,想好好的惩治他们一翻,一解心头只恨。

    “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郝仁宽慰道:“商人们赚钱也不容易,下手太狠,会引起商人们的忌惮,给他长长记性就好了,看日后谁还敢昧着良心,哄抬物价!”

    “下官领命!”罗本抱拳告退。

    ……

    庐州太守府衙,七个旭烈兀商人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心力交瘁,前来接受庐州太守罗本的召见。

    穆罕默德听闻罗本想以市价两倍的价格收购粮食,一声惊呼道:“阿拉呀,太守大人想以两倍市价收购粮食,我可是以七倍的价格收购的,太守大人要我赔个底朝天吗?”

    “前几日的价格我不管,这几日的粮食价格便是平价,至于你是多少钱收购的,我也不管,若不是陛下让我筹集一些军粮,我才懒得以二倍的价格收购你们的粮食呢!卖不卖你们说了算,本官也不强求与你!”罗本一脸平静,心中得意。

    七家旭烈兀商人中,规模最小那人为人激灵聪明,他知道,沈万三来卖粮、官仓平价售粮一切都是暗中策划,而这幕后黑手,便是他们认为软弱可欺的郝仁。

    有道是民不与官斗,他便想退让了。

    待他大脑高速运转,发现自己按照这个价格将粮食卖出去,不过是将前几日暴利赚来的钱赔了出去,顺便小小的折些的本钱,他想,按照大宋宽松的政策,只要自己不死,奉公守法的经商,要不了多久,便可以把赔了的本钱赚回来。

    倘若不把粮食卖出去,待到了与沈万三规定的还款日期,自己的家产全部成为沈万三的,那个时候本钱全无,再想翻身,可就难了。

    “小人愿意把全部的库存十二万石的粮食,全部买给太守大人。”

    七个商人中,有一人带头,其他人便再也撑不住了,想法大抵都是一样的:粮食卖出去,还有还本的机会,若是卖不出去,家产全无。

    罗本一统计买回来粮食的数量,不但将原先卖出去的八十万石粮食全部收购回来,七个商人连自己原来库存的二十四万石粮食也一并买了出来。

    如此一来,不但将商人前些日子暴力所得的利润放进大宋的府库,而且庐州的粮食价格,彻底平仓。

    “只要尔等奉公守法,诚信经商,本太守日后一概给你们优惠政策,需知道,你们在大宋的土地上,你们就是大宋的子民,不要把自己当做外人!”罗本还不忘训诫道。

    几个商人,彻底明白民不与官斗的道理。并非陛下郝仁软弱那他们没有办法,只是不想弄死他们罢了,哪一个还改再玩投机倒把?众人唯唯诺诺,连连称是。

    连续几日放晴,天气干燥起来,稻瘟病便没有传播的气候条件,而且水稻已经过了灌浆期,就算继续染病,也不至于绝产了,郝仁悬着的一颗心,才总算放下来。

    据户部廖永安初略统计,大宋的夏粮食的产量已经减半,没有造成水稻的彻底绝产,下边年粮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口,总算是损失有限,若是调度得当,顶多挨饿,不至于饿死人。

    沈家的船队在庐州备齐了货物,交给工部大量的现金,郝仁命沈茂作为南洋通商大使,海军万户福童都帅八艘海船,作为随队护卫,南洋商队,正式。

    半月之后,北地宣慰使余阙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热情洋溢道:“蔡州知府武甲,组织飞山蛮垦荒,北地百姓,多来归附。郭天叙部、盛文郁部、付友德部,今春便开始在杞县、蒙城、徐州垦荒,臣见小麦长势良好,料定应该丰收,以北地的小麦运往南方,今年的粮食供应应该不会有问题,只可惜陛下的北伐大计,恐怕要延后推迟了。”

    颍州以北,黄河以南,本是刘福通经略之地,经过与蒙元的反复争夺,百姓大多被杀死或逃离,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郝仁在北地留下的几支垦荒军队,除了自己开垦荒地,逐渐以军队屯驻地为中心,各处流散的百姓逐渐聚拢过来,经余阙普查时,蒙城以北,户籍居然要比去年多了十七万户。

    当然,有如此成绩,这也要得力于大宋几个干将。

    首功当是一直驻扎的蒙城的吴六玖军,其次便是蔡州屯垦的飞山蛮家属,再次,便是在由战兵变成民兵的郭天叙部,再次,才是去年冬天刚刚攻占徐州的傅友德军。

    “北伐之事暂时推迟无妨,待东洋、南洋的粮食运来时候,先彻底消灭陈友谅残部,北伐前还有许多打仗要打!”郝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