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婆有约-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如他对六子、小三子还有那凶悍温柔的妻子和一双早夭的儿女。

    将夜的墓碑早已破烂不堪,他重刻了一个,但由于年深日久,那上面的字早已模糊不清了。他隐约看到了一个未一个风,于是就按照原样再做了一个。

    将夜,未风。

    他揣测未风应该是先生的名字。但却难以求证了。

    将夜的墓碑是先生立的,但草堂内外却不见了先生的身影,她该是走了,人海茫茫,不知还有没有再见的时候。

    很多年就这样磋磨过来了。他不曾想过,这辈子,能与先生再见。

    一时间,周梁心潮起伏,看在对方的眼里,却是一个垂暮老人激动的身子直打哆嗦且呆了半晌不知所措的模样。

    我以为我们贸然的闯入搅扰了老者的生活,当下和长夜对视一眼,告了声抱歉,准备离去,不曾想,老者却慌忙摆手:“不,不,留下吧,我给你们做饭……”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那人一直耷着一边肩膀,原来左手袖管是空荡荡的。

    不等我们反应,老者就出去了。不多时,厨房响起了锅碗瓢盆的声音。

    老者热情的准备了午餐,客随主便,吃完饭,在一起闲谈。

    老者提起当年草堂之事,都是很久以前我亲身经历的,想来,此人也是当年来草堂读书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可不管我怎么努力去回想,都难以从老者满是风霜的脸上看出旧时年少的影子。

    流光容易把人抛。

    再相逢,已是对面不相识。

    可这个谜底也没等多久就揭开了。

    在老者的坚持下,我们在山上住了一夜,第二日醒来,桌子上放了冒着热气的饭菜还有一个木盒。

    木盒下压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串略微有些哆嗦的字迹。

    物归原主。

    我打开了木盒,是一颗曾无比熟悉的药丸。

    那是风九为我备的三颗起死回生药中的一颗。

    当年,为以防万一,他特意多备了两颗。谁料到,让我一股脑儿送给那三个孩子。

    没想到,重临故地,那一颗药又兜兜转转的回到我手中。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起() 
我想,我应是猜出他是谁了。

    那药,是我让阿夜亲手交到三人手中的。一个憨厚直温善,一个跳脱火爆,一个文静内蓄。三人的模样在我脑海中逐渐鲜活起来。

    是泥猴儿。

    我扣上盒子,闭上眼睛。

    眼角有泪滑落。

    为自己当年卑劣的心思愧悔。

    当年阿夜重病我无计可施之时,不是不悔恨。当时想着,若不是将那药全数给了那三个孩子,哪怕是留下一颗半颗,阿夜也能多上几分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而今,当年赠送出去的药却又出乎意料的回来了。

    而且是在我最需要的的时候回到了我的手中。

    为免我为难,已鬓生白发的泥猴儿悄无声息的留下药离去了。

    他认出了我,看出长夜病已成沉疴,极力挽留我们留宿,只为有时间酝酿这一场告别。

    这一颗药,若是他自己服下,至少能身康体健的再活个十七八年。

    对于凡人来说,长生是永恒的愿望,若是这个不能做到,能多活些年头也是好的。

    我看过许多话本子,看到诸多帝王为了长寿无所不用其极。相较之下,泥猴儿的行为便更让我震动。想起曾经在面对阿夜病情无能为力时,生出的卑劣想法,更觉无地自容。

    天刚蒙蒙亮,城门外就聚集了许多前来贩菜的小贩。其中一个背着包裹的独臂老者神色平静的混在人群中。

    “老哥进城是为何事?”

    有健谈的贩菜汉子开口问道。

    “看看儿女和老妻。”

    那挑着一担新鲜蔬菜的老汉还准备说些什么,却见门吱吱的开了,许多人都朝着门口涌去。

    他也顾不得和周梁寒暄了,赶紧往前挤着,争取一会儿在集市上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

    城里开始闹哄哄的。

    叫嚷声,孩子的哭闹声,女子的咒骂声混成一团。

    周梁浑然不觉,自顾自穿过开始喧闹的街道,朝着城北的一个小巷走去。

    那是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屋子还好好的留着,不过积了一层灰,长出了几个蛛网。

    他打了打门上勾连的网,推开门,看见了当年的回忆。

    泼悍的妻子在屋里忙忙碌碌,一双儿女互相追逐着从屋子的这边跑向那边。

    泪眼模糊间,又看清了眼前的景象。

    哪里有妻子和儿女的身影。

    不过一片残败。

    他吃力的打起水,开始里里外外的收拾起来。

    曾经,他不想触碰这些记忆,所以独自一人去了草堂。

    而今,草堂迎来了自己真正的主人,自己也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了。

    他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更加迫切的想要回来看一看。

    再没有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他终老了。

    在这屋子里,他先后送走了一双儿女和相伴多年的妻子。而今,他快要死了,却没有人来送他了。

    想一想,真是悲凉的紧。

    人生飘零久。

    除了那些断了联系的军中好友,他少年时期的朋友,中年时期的亲人,每一个都先他而去。而今,将要轮到他了,到时候,谁会为他埋上那一抔土、哭上那一回子呢?

    欸——

    人生啊——

    说不清那漫长的时光里,到底是苦乐多还是哀愁多。

    他少年是跳脱的性子,有些急躁,到了军中,经常会因为火爆的脾气而和人干架,但久而久之,也收获了一些个性相投的好友。但那些好友,几乎在一场场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消磨了大半。剩下的,不是少了胳膊,就是残了双腿,回到原籍以后,道路书信俱不通,后来也不知道到底是死了还是还活着。

    一辈子啊,就这样到了最后的时候了。

    周梁靠在门前,看夕阳慢慢从门槛里头移到外头。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匆匆的溜走了。

    抓也抓不住的。

    纵使感慨伤怀,它也是丝毫不肯为你多加停留的。

    周梁他又陷入了往事。

    他发现自己最近很容易回忆过去,也许是老的快要死去的缘故。过往的一幕幕,像是走马灯,经常会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被触发了连环播放的按钮。曾经那些被他忽略的细节,也逐一清晰的浮出水面。

    草堂内瞌睡搞怪的日子,昏沉沉的夏季,还有先生突然伸过来的那冰凉温柔的手堪堪扶住自己将要磕在桌子上的头。。。。。。小三子文静的看着书,六子皱着眉头,他脑筋不大灵光,所以一旦学了新的东西,便苦的鼻子眉毛都皱在了一起,但纵使如此,六子也是极为认真耐心的。。。。。。阿夜握着笔,笔尖的墨掉在纸上晕开一大团,他浑然不觉,仍是目光放空的看向不知名的远方。。。。。。

    周梁又想起后来先生给他们取学名儿。泥猴儿是他的诨号,大名儿什么的还没取上。按照他伯伯家各位堂哥们取名的排序,他该是叫周大地、周山坡之类的名字。

    先生说取一个好听的名儿,给了他们三个选择,一个乘风,一个破浪,一个栋梁。

    他选了听起来最气派的那个——栋梁。谁家屋子没有支撑的梁子啊?都有。先生说,支撑国家的梁子叫栋梁。他感觉这个名字光是听起来就气派的让人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六子选了破浪,小三子选了乘风,他是栋梁。那个时候的他感觉,什么风啊浪啊的,都不如他的梁子实在气派。

    梁子很重要,一个房子的根基是梁子撑着的,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他撑着的,因为他是国家的栋梁。

    那个时候,年纪小,见识浅,很容易就豪情万丈。

    但现在不行了,老咯,也就豪不起来了,情不动了。

    他现在看自己的名字,和看堂哥们的名字并没有什么不同。周山坡,周大地,还有周栋梁。

    一样儿一样儿的。

    没什么差别。

    他叫栋梁,最后也没成为栋梁。

    同样的,叫山坡和大地的堂哥,也没变成一道山坡或一块大地。但他们前些年死了,化成了一堆黄土,最后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的土地融为一体。

    也许是有差别的。

    周梁揉了揉想的发昏的脑袋。

    或许是少年时拳头血液总是先于脑子先行,所以到了老的时候,他会静下来想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有时候能得到解答,有时候却不能。

第二百一十八章 还君() 
比如名字中的梁字,也有山坡和大地的意思。

    得到那学名儿后的半月后,他对于这个名字的兴趣渐渐下降,便不乐意写那么多繁琐的笔画,于是就将名字中间的那个栋字私自省略掉了。

    先生说了几回,也就由着他任意妄为。

    后来,报名参军登记时,他报的就是周梁两字。自此以后,这个名字便伴随着他大半人生。

    泥猴儿除了那些作古的长辈们,便再也没人叫了。

    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恍惚感,好像自己的人生是分作两截的,一截是莽撞急躁的少年时代,摸鱼摘杏儿上山下河无忧无虑,一截是作为周梁存在的那些年,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也看见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世道险恶,人生多了悲苦的底色。

    就像是两个人的经历,被胡乱的拼凑在了一起。

    夕阳的光渐渐散了,周梁撑在一旁的门垛上,缓慢的站了起来。

    他少年有家人庇佑、好友相伴、先生相教,及到长大,又在军中得了些生死之交,更蒙上天眷顾,苟且多活了这些年的时光,娶了妻子,生了儿女,过了多年平凡安宁的时光。

    这一辈子,他过的已经够了,平凡人该有的,他都有了。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没有了。

    死生不过是寻常。

    只要是来到这个世间的人,总有一天,是要回到来的地方去的。不过早走晚走的区别。

    当他看到那病恹恹的男子时,想起了多年前,目光有些呆滞的阿夜,想起了多年之前,傻子阿夜气喘吁吁的赶上他们,将那几个锦囊塞在了走在最后的他的怀里。

    那时候,他们久等放弃,已经出村子很远了。

    阿夜将东西塞到他怀里以后,一板一眼的重复道:“一人一个,保命的,不许丢。”

    六子看了锦囊一眼,问阿夜:“是先生吩咐的?”

    阿夜点点头,然后将那锦囊往怀里又塞了塞,重复道:“不许丢。保命的。”

    说罢,头也不回的朝着村子走去。

    看着阿夜的身影消失在杏树枝桠下,小三子终是忍不住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我就知道!”

    知道什么?

    没有说。

    三人却都明白。

    那在村口等待的时光,是值得的,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之后,那药就被三人贴身放着。

    他断臂时血流不止,被小三子强喂了一颗,六子那颗被他送人救命了,最后,只剩下小三子的那一颗,小三子一直没舍得吃。

    两颗药的药效强大的颇有些耸人听闻,简直可以说是能起死回生,三人心中更添了几分对先生的敬佩。

    谁知道,多年以后他和小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