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神箭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下锣声一片。吴家村众人都集中到了吴天家,吴天把今天李青说的话转达给众人。吴天表示,他会和李青共进退,而且这些年李青的表现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要是灾荒年,只有跟着李青才有活路。吴家村人都是李家的长工,不用吴天说他们也是要跟着李青的。自从签了契约,东家对他们很好,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吴家村只有一家人不是李家长工,平时都是吴天接济他们,他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李青用不上他们。那家老爷子就说他们是愿意留下的,只是怕东家觉得他没用。吴天让他不用担心,只要是愿意跟着李青的,全部都是李青的人,现在是他们老大收人的时候,要是现在不跟着,以后再想进李家门都没有。老爷子高兴的说什么都愿意做。

    李家村,李仁同样敲锣找了众人,把李青说的都说了,他们可以回去考虑三天。老族长表示他们一家人会跟着李青,度过难关。因为老族长的关系,李家村一半以上的人都答应了,剩下四户都是和李山关系差的,这两年跟李青也没有什么来往的。他们心里也是想跟着李青的,但是怕以前的事被李青记恨,那还不如自己一家人离开,现在至少自家是有粮食的。

    李仁也知道他们的顾虑,说李青不是小气之人,这些不必介怀。也可以回去和一家人商量一下,这是大事,关系一家生死的大事,如果你们三天内不表态,以后你们就是求到李青,李青也绝对不会管。那四家人回去想去了。

    张家村,张成召集了所有人,说了李青的的话。张家村族长认为李青是借机造势,想扩大李家的地位。现在李青地界明面上已经是李青的了,吴家村本来就是依靠李青家的,李家村是李青本族。就他们张家村还能跟李家抗衡,他是不同意张家村跟李家后面的。张族长的态度影响很多人,张家村人都在犹豫,他们想要李青的庇护,也想要族里的庇护。

    张成看到众人犹豫,说道:”李青已经说道,现在大家不表态,可以给大家三天时间回去考虑。三天一过,就算你想通了,李青地界也不会再要你,到时候先不说有没有灾年,就是没有,平日里大家也都不要再想得李家什么好处了。而且大家别忘记一件事,李青河可是李青的,要是大旱,不说别的,只要上游水干了,李青就能截断河水,李青水库那可是私产。李青的人肯定是有水喝的,不跟着李青的人,你们自己想。李青可是说了,到时候就算是求上他,他都不会管。“

    张家村的人听了张成的话,多数人表了态,说他们不想离开村子,又怕真的没水喝。其他人见有人带头,又有几个愿意跟随李青地界的。最后只有十几户张村长的亲信不愿意跟随,张成让他们回去再考虑三天,毕竟张成也是张家人,张成又劝了这十三户人家。才让他们离开。

第八十三章 大旱前夕() 
李青第二天上午就找了蒋匠人商议,他要把工匠分成两批。

    一批人研究方案,李青给蒋匠人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拿个锅装了水,四周点了火,然后锅里的水就蒸发了,李青在上面扣上一把小伞,水汽蒸发到伞上,水珠顺着伞落到锅边上的碗里。

    李青想在地上水库上面做一个打伞,减少水库的蒸发。蒋匠人明白,但是这个东西想着简单,实际做起来很难,蒋匠人知道李青的用意,表示一定会尽力去做。

    另一批工匠负责建设工作,李青解释如果难民爆发,知道李青地界有水有粮,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李青要把李青地界建一个类似山寨的地方。靠着四周的山和地形,建一处要塞,要在周边的山上建隐蔽的城楼和碉堡。河上也要建,等河水干枯,河道就是通往山上最危险的道路。李青怕蒋匠人不清楚这其中的重要性,只要是他想到的,都一一解释说明。

    蒋匠人知道东家说的仔细,是怕他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他经历过旱灾,虽然不是大旱,他也知道灾民暴动的厉害。这边和李青商议玩,那边立刻召集徒弟开始投入工作。

    中午过后,李仁,吴天和张成,三人带着名单给李青汇报。吴家村全员参与李青地界的所有事,无条件支持,就连里正都全家加入。

    李家村因为李老族长的担保,李老族长担保李青不会记仇对付他们,只要他们听吩咐,一定会一视同仁的。其他三家虽然害怕,但也都同意听李青吩咐。他们三家虽然认为就算是发生旱灾,以他们家现在的情况也应该没什么大事,但是却不敢拿家人的性命作为赌注,索性就同意了。最后一家是李兴家,李兴和李山有仇,当年李山下葬李兴和李青就对上了。他现在说什么都不愿意依附李青,不管他孙子李招怎样说,李兴就是不同意。

    张家村更麻烦,张家村有张家族长带头,总共是十一户不愿意跟李青一起的。李青表示随他们好了,然后让人把它们的名字记下,如果两天后他们还是不愿意,就公布出来。让大家清楚,日后李青地界不会再管这些人。

    处理了人的问题,李青开始安排抗旱事宜。

    李青让王文生准备钱,让三旺,四喜,李庚,郑林,吴石五人分别带队去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山南道,淮南道周围的五个地区大量收购油纸,粮食,大豆种子,苜蓿,鸡鸭和青蛙。李贵带着赵兴负责河南道的收购。不管收购多少,三个月内必须回来,也就是开春播种之前必须回来。

    收购回来的鸡鸭直接养在山上的庄子里,青蛙养在山上水库边。油纸给蒋匠人用于建设水库遮挡。春耕开始,李青地界的土地都种了粮食。山上的火把果全都让孩子们收了,留作备用食物。王文生总管所有出入银钱往来,赵发记账。所有支出全部由吴天,李仁,张成三人同时签字才可以去王文生那里支取。

    从今日起,大坝水闸六闸只开两闸。李仁负责村里所有村民的安排和调度。吴天负责老人孩子的训练,李青要求众人听到鼓声做什么样的反应,听到锣声做什么样的反应。尤其是李家村和张家村的人必须要训练,吴家村的人已经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了。

    张成负责带人在半山腰开了一条沟渠,半山上森林的边缘把大山拦腰一切,挖出长长短短的沟渠,把从河里流出的水截到沟中,然后在水沟处修建了一个村寨,河水从村寨流过,流进地下水道的河道里。地下河道里的水要滋养山林,李青让人把地下水库出水口和地下河道出水口都堵上了。

    村里跟随李青防旱的人,全部被派去各个岗位。整个李青地界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着。最后三天,那十二户人家有四户决定跟随李青,八户不愿意,李家村只有李兴一家。另外的七户是由张家村村长带头反对李青组织建设的。李青对这八户人家很是不满,为了防这几户人,还让人在山脚处以李家为界,休建了第二道防线,由李家作为总部把新吴村和李家村劈了一部分出去。

    李族人的反对,在李老族长和李青的镇压下,无效。河边上建了两处暗哨,一处在河对面的山上,一处在李家村的农场前。李家的围墙修建的又高又宽,上面可以走人放哨。所以李青把李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重点。

    李青安排完所有的事,等到所有的人都进入到有条不紊的建设中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李青赶着马车去了县城。他要和县令打声招呼。

    李青见了县令,把大旱的事情说了一下,重点说的是提前预防。还说了他已经在各地大批量的开始收购粮食。李青保证,如果发生旱灾,他无条件免费提供县衙所有人的吃喝。但是其他方面希望县令大人通融。

    县令大人听的心一直往下沉,他也希望大旱的谣言只是个乌龙。但是李青不是无的放矢的人,如果没有一点征兆,他绝对不会做这些事。而且从入冬以来,已经有大旱的谣言在传了,有些福户已经准备去其他地方过东了。

    临安县县令同意李青的做法,对他收购粮食的事表示了支持,也表示他的力量有限,他会给朝廷上书,等朝廷的旨意。

    李青回到李青宅邸,就收到了薛董伟的来信,厚厚的一打纸,信上说明了以前往年的抗旱情况。薛董伟查找了历代的资料甚是详细,李青拿回去研究了一番,做了下一步的安排。并且写了回信,表示感谢。

    薛董伟收到李青的信非常高兴,看到内容,他觉得事情很大条,就把信给了他爷爷和他爹看。他爹的意思是,朝廷有钦天监,这种预测的事情旁人不好说,至少等有点苗头了才好开口,万一是莫须有就不好了。

    薛玉不是这样想的,黎民百姓在他心里最为重要。太上皇走之前把皇上和江山都托付给他了,他一定要做好。更何况现在皇上出征领兵,虽然是太子监国,可是太子才十五岁。他是一国宰相,他怎么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薛玉第一时间让各地御史调查汇报各地的情况。十天后,各地州府的奏折到了薛玉手里,薛玉气的砸了两盏茶杯,大骂监察御史们都是废物,这么大的事,他既然是从他孙子那里知道的。

    薛玉把折子交到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拟定措施计划。中书省三天拟定的四套方案都被门下省驳回了。薛玉无奈只好同重臣当朝商讨,商讨两日无果。

第八十四章 朝廷抗旱() 
薛玉提笔给皇上写了一奏折。他希望皇上能回朝处理朝政,如果边关实在是离不开他,可否请太上皇回京坐镇。

    薛玉被朝廷的事烦的不行,从他派人查各地情况开始,到大殿争吵,月余都无果。薛玉此刻特别的想念太上皇,无比的羡慕朱彪。薛玉为黎民百姓担忧上火,吃饭的时候随口问了薛董伟有什么想法,毕竟这个事是他孙子发现的。

    薛董伟饭后把李青要他查的资料全部搬到了薛玉面前,现在钦天监已经证明今年年景不好,会有大旱。现在能做的只能是调度各地人手,在大难来之前做好应急措施。薛玉现在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孙子薛董伟,自从从临安县回来后,就奋发刻苦。这次的事也是多亏了孙子提醒,要不然误了黎民百姓,他万死难辞其究。

    薛董伟准备的资料非常齐全,一百年内大大小小的旱灾全都被他查的清清楚楚,薛董伟还整理了一百年内朝廷对每次旱灾的处理方法和每次旱灾的结果。每次旱灾的程度和损失都单独罗列了出来,效果最好的方法也都做了注明。

    第二天薛玉把那些资料搬到了大殿之上,所有官员就在大殿上阅读。傍晚的时候,中书省做了初步的计划方案,门下省在这半个月里,头一次全体通过。薛玉让他们回去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再下达。

    朝廷上下都说大唐能有此人为宰相,是大唐之福社稷之福。

    新年到了,李青地界的人白天依然在忙碌中,整个地界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外出收购的人也都还没有回来,李青特意让人准备了炖肉,分到每家,算是给大家过年了。只有那八家没有,现在他们也隐约的感到大旱真的要到来了。

    张家几家人害怕了,找到张成那里表示想和李青等人一起度过难关。张成表示无能为力,当初李青说的很明白,只给他们三天考虑时间,三天过后死活不管。张家的五家人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