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去死。”郑西西撞了王耀一下,大眼睛盯着屏幕上的文字,另外一只手握着鼠标滚轮准备快速浏览审核。

    但是读到第一段,她就放弃了快速浏览的想法,因为他对这个人很好奇。

    第一段不是什么煽情,也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而是一个称谓。

    院士们的老师,华夏科技园丁。

    科技这种东西,对于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来说还很遥远,虽然电视机已经普及了,但是对于电脑等高科技依旧陌生。

    但是对于郑西西这些商人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已经停了很多年了,也是他们最关注的方向,虽然不懂,但是一定会关注。

    但是华夏有什么科技,他们还真是没太听说过,除了两弹一星那些元勋们,近些年华夏的科技似乎都没有太大的新闻,反而是国外关于纳米技术,无线技术,3D打印技术等各种科幻的科研新闻不断。

    对于华夏的科技园丁,她好像还真没太听说过。

    借着王耀将近代一些家喻户习的华人科学家的名字,与这位叶企孙先生的关系一一理清。

    数学家华罗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等等名字都引起了郑西西的兴趣。

    培养出这么多厉害的人物,为什么闻所未闻。

    王耀这篇文章不算短,有一万多字,其中加入了很多去年刚刚公开的中科院的资料,还有一些名人回忆录对叶企孙的评价。

    但是总体来说,王耀这片文章写的很有水准,让人读了很感动,比初中教材中那片《邓稼先》更具有感人性。

    “竟然有这么厉害,这种国士,为什么我都没有听说过?你是不是写的虚假报道?”郑西西眼泪汪汪的抬头看王耀。

    王耀满脸嫌弃的用纸巾擦了擦她的脸“姐姐哎,我不是小看您的文凭,单纯只是对您的知识储备感到疑惑,更何况,这种人物,我也是刚刚知道,最近几年他的名字才被提及,他亲手创建的清大物理系才将他的名字填上。”

    “为什么?”郑西西不解的问道,因为太不合理了,这种国家级贡献的人物,怎么会被隐姓埋名这么多年“难道他跟邓稼先先生一样,签了什么保密?”

    “啊,你只需要知道他的伟大和名字就行了。”王耀轻笑道。

    王耀没有将叶企孙先生那段悲惨的遭遇写上去,第一是为了避免麻烦,第二也是不像用先辈的苦难来反衬先辈的功绩。

    即便不谈叶企孙先生遇到的苦难,叶企孙先生依旧是所有人应该永远铭记的振兴华夏先驱者。

    “叶先生确实担得起这国士无双四字。”郑西西吸了吸鼻子“这就是你办这个媒体的目的?”

    “印刷厂联系了吗?”王耀问道。

    “上哪儿给你联系?而且一点知名度和广告都没有,卖谁?报摊都不要,觉得是八卦小报。”郑西西白了眼王耀“先挂着吧,等我把部门的人凑齐了再说吧。”

    “算了。”王耀摇摇头“我自己找一个印刷厂吧。”

    “前期随便找一个就行,而且我还得雇人排版什么的。”郑西西蹙起眉。

    “你先招着,实在不行收购两个要快倒闭,没有黑历史的小报社。”王耀说道“我有主编人选了。”

    “哦?”郑西西微微挑眉“那我省心了,要是影响力不行,别找我麻烦啊。”

    “知道了。”王耀笑了笑。

    王耀之前忘了一个环节,这个传承壁垒的报纸肯定要跟所有传统媒体的方式不一样,这样才能确保能够活下去。

第六百二十四章 文字的重量,文化的环境() 
第六百二十四章文字的重量,文化的环境

    因为了解马上就要进入媒体媒介大更新时代了,未来科技时代来临,这种传统的印刷纸媒将会被慢慢淘汰,买报纸的人会越拉越少,第一是因为纸媒的传播速度太慢,所有传统媒体面对及时传播的新媒体,都是缺少竞争力的。

    慢慢大量实时新闻都会从传媒中消失,只剩下一些权威评论的媒体报道,或者文章还能够有些吸引了,剩下的,基本都会被新媒体,在互联网上取代。

    但是新媒体互联网还有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新闻的重量会变弱,这是指物理因素影响的心理因素,拥有实体媒介的纸媒新闻,人们爱阅读的时候因为手上有报纸的温度和重量,所以那些文字会潜意识的有重量。

    但是未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的文字,缺乏了这种重量性影响,进而对文字和新闻本身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所以王耀如果要将这个媒体办的有重量一些,纸媒是必要的载体和媒介,同时也要让这张报纸,拥有纪念性和保存性,这样上面的文字和新闻,也许会传承下去,就算压箱底,未来后代翻出来的时候,也会有几率看到。

    而不会想未来的新媒体时代,大量的数据,只能人类精准搜索才能查询到相关新闻,失去了新闻传递的那种神秘性和重量。

    所以王耀想到了一样东西,就是传统印刷,华夏文明中的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作为华夏古代四大发明自然家喻户晓,王耀之前还为了这件事,去高丽闹了一通,但是虽然对活字印刷术的传承表示了可惜,但是感觉国内已经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所以也没有多做考虑。

    官方推广保存的很多传统文化,王耀都没有参与。

    第二就是因为,活字印刷术的成本确实有些偏高,不如工业时代的印刷成本,所以王耀也没想把这种印刷术普及,只想着在小方面以学习的作用普及。

    但是现在王耀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不但能让传统活字印刷术迎来第二春,还能摊平成本。

    那就是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刷《传承壁垒》的报纸,其实这个报纸与其说是报纸,更像是一个杂志性质的书,王耀会将一些相关的新闻,不论古今整理到一期发售,所以也不存在实时更新的问题。

    然后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品,与现在工业印刷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就是字体,活字印刷术的字体拥有着工业印刷术目前很难达到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尽管现在电脑字体已经百样,但是在特色上却没有多样性,比如同样是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宋徽宗四大楷书各有千秋,其中的神韵也不相同。

    如果把他们的字体都输入整理道电脑中,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但是对于活字印刷术的老师傅来说,只要有一个字样,就能雕刻的一模一样。

    这样不但能够让《传承壁垒》拥有优越于所有人的特色,还能在传承意义上秉承,拥有独一无二性,这样也是一种对读者的吸引力。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字体喜好,人物画风喜好,来定制报纸。

    其中定制的成本,会跟传承壁垒培养学生的联系成本综合,在传承的意义上,将成本最低化,成为辅助文化传承的主要环节。

    现代工业科技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优越于很多古代文化的,但是在传承这方面,王耀更倾向于这种言传身教的环境培养。

    见识过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制作过程,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文字和知识的重量。

    打印机固然便捷,但是也是因为这种便捷,让人们对于文字和知识似乎越来越不在意了。

    以王耀的计算,如果传承壁垒发展下去,至少能够影响华夏百分之一的学生,那么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力自然也会扩大,这种传承推广方式,会让那些从传承壁垒中走出去的孩子们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重量和味道。

    传承壁垒设置的文化课程跟大众教育一样都是综合性的,但是又多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在里面,不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只要保证不偏科严重就可以。

    因为传承壁垒培养的孩子都是以未来一技之长养家糊口为最低要求的,但是又跟传统的艺校,技校有些差距,就是他们所有的课程项目,都是毛笔书写,尽管王耀知道,未来科技时代,手写这项工作可能会被打字甚至意念取缔,但是他已经想要将毛笔中蕴含的华夏文化修身养性的根本特性传承下去。

    毛笔字是一种华夏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其中蕴藏着华夏民族的根源性的哲理和规律,同样是写字,毛笔字和硬笔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也是王耀希望从根源上去传承的理念,不只是传其表,更要承其意。

    传承壁垒报纸也是类似的理念,活字印刷的独特性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是来源于血脉中的亲切,不会与千篇一律的工业印刷混淆的亲切。

    现在的成本付出,未来会收获更多的回报。

    更何况,王耀从来就害怕付出。

    因为官方保护的关系,国内有几家印刷术传人,其中东源村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而该村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刻活字印刷村。因为在当地一直都有为家族修族谱的传统,一般每隔20年,每个宗族就要续修族谱,所以当地木活字印刷的全套技艺得以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

    王耀准备跟这几家合作,在传承壁垒开一门课,在南城弄一个活字印刷厂,专门印刷传承壁垒的书籍和新闻。

    另外就是刚好这个传媒的项目可以交给朱晓霞和朱记者父女,王耀之前资助他们在杭城办的公司现在可以并入光复集团了。

    对于王耀的要求,朱晓霞向来不会拒绝,谁让她是脑残粉呢。

    圆满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这时王耀才发现,没有了系统之后,自己处理事情的速度,大打折扣。

    “可怕的依赖感啊。”王耀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道,起身到楼下看看开没开饭。

    老爷子已经能够下地走了,适当的运动有益回复,师娘和小二时而搀着他在屋里转转,累了就坐下让小二念书或者新闻,也是操劳命啊。

    “师父。”王耀下楼打招呼。

    “哟?今天没出去?”金闻声见王耀愣了下“一直在楼上?”

    “是啊,没什么事儿。”王耀笑了笑蹲在他身边给他号脉“感觉回复的如何。”

    “没什么问题了,除了有点虚之外。”金闻声说完压低了声音“你也不用让那些大夫天天给我开那么多药了,没必要,浪费。”

    “您自己能勒住了点才是给我省钱呢。”王耀笑了笑,转头问小二“刘大夫开的汤药有按时吃吗?”

    “有,我天天都盯着师父喝完。”小二点头说道。

    王耀点点头“师父,以后你跟师娘就住在这儿吧,我跟何大哥把这儿租下来了,有什么要搬的我让师弟去帮忙搬来。”

    “哎呀,可不行,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住太浪费了。”金闻声还没等开口,旁边的师娘就连忙摆手“小耀啊,我知道你是一片孝心,可是我们老两口没必要住这么好的房子。”

    “何大哥要出去几年,这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你们住在这里我也放心,要是身体不舒服直接就有医生。”王耀笑了笑“而且以后忙起来,学生收的多了也得有个大地方,师弟他们也都搬过来照顾你们。”

    师娘看了眼金闻声,捅了他一下。

    “行,这事儿就听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