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紧接着郑晶晶的表演再次让所有人揪心了。

    郑晶晶听闻孙知府的刁难条件之后,面朝观众,眼神被表情透漏着极大的不甘和挣扎,前排的观众能从她那双漂亮的眼眸中看出泪光。

    再转身时,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膝盖和台板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让所有人的同时心跳一滞,一阵心疼。

    真是真跪啊,不比老生的‘摔僵尸’差的‘大跪’啊。

    “藏书人,一跪求书双泪流,

    尘埃定,万般滋味涌心头。

    天一阁,历尽艰辛藏珍卷,

    多少代,穷经皓首护书楼。

    百年来,父子传承寂寞中,

    百年来,儿孙陋巷清贫守。

    百年来,天地正气在心胸,

    百年来,千秋文脉不绝缕。

    谁曾想,万般劳楚尚不足,

    今日里,膝下黄金把书求……”

    演员背对观众,这算是大忌了,但是郑晶晶背对观众跪在孙知府面前时候,她消瘦的身影和口中铿锵的唱词行程了强烈的对比。

    唱腔凄苦,唱词更苦,身单影只的悲凉却全被她铿锵的声音带给了听众另外一种震撼。

    观众好似看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即便跪着也依旧骄傲的少年,对藏书和祖宗遗志愿意付出所有的少年。

    像极了,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一时间,很多人都不禁热泪盈眶。

    郑晶晶声音铿锵,加上方言有些浓郁,很多观众都要依靠字幕来看清台词,但是并不影响那种强大的感染力。

    孙知府的扮演者在第一跪的时候往后踉跄了一下,似乎受到了惊吓一般,转而将气急败坏演的十分传神

    “讲的好!不过,范阁主,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你范家藏书,

    却藏得债台高筑,生计堪忧,

    你到底所求何来啊!”

    郑晶晶缓缓起身,依旧背对观众,弯腰扑了扑膝盖,然后往前再走一步,再次跪在舞台上,膝盖和台板的撞击声比上次还要响亮。

    音调不变,唱腔不变,但是声音越发的洪亮铿锵。

    “藏书人,二跪求书显忠诚,扪心问,苦中作乐何所求。

    饥藏书,一字一句且为肉,寒藏书,一张一页但为裘。

    孤藏书,一册一卷援为友,忧藏书,一藉一典解以愁。

    喜藏书,一匣一箱但为宝,乐藏书,一楼一阁且风流!

    感天动地泣鬼神,无所憾,膝下黄金把书求!”

    台下观众再次被震撼的有些热血沸腾。

    孙知府这次没有后退,轻轻叹息一声

    “好啊,孙某肃然起敬!可李贽文章乃异端邪说,天一阁收藏《焚书》,莫非你不怕引来杀身之祸吗?”

    郑晶晶再次缓缓起身,而这次起身时动作明显踉跄,因为这两跪,真的很疼。

    台下观众都有些心疼了,毕竟这背影的倔强和柔软,让人怜惜。

    郑晶晶再次往前跨了一步,一个‘大跪’在地,身子倾斜了一些,险些要摔倒,对戏的孙知府本能的要去搀扶,却被郑晶晶制止,越发铿锵嘹亮的唱腔从清瘦的背影后发出,而这次在观众眼中,却显得异常伟岸。

    “大人!秦时焚书坑儒,尽毁百家之书。

    然志士毛亨冒死收藏诗经三百,方能流传至今。

    若毛亨惧死求生,诗经则不存矣!

    大人哪!藏书人,三跪求书心怀展,求《焚书》,真知箴言后世留。

    天降任于斯,怎能不承受?

    珍卷愧失传,万代罪名留。

    祖先若追问,扪心怎启口?

    子孙若追问,无语来遮羞!

    日月若追问,何颜世上走?

    天地君亲若追问,訇然毁塌百年楼!

    范容荣辱早悟透,只求双书重聚首。

    满天清辉作答酬,日月鉴,膝下黄金把书求!!”

    PS:感谢忘不掉的岁月的500打赏~万分感谢。

第四百五十八章 天一阁() 
第四百五十八章天一阁

    书,对于读书人的意义,相当于生命。

    如贪财爱钱,贪色好淫,贪功冒进一般。

    读书人贪书,因为书是承载着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全部。

    而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历史,都是通过文字整理成书籍,来一代代薪火相传,让后人能够在书中寻找的前任的经验与忠告。

    而华夏文明几千年没有断绝,全赖有着一代一代的著书之人和藏书之人,他们守候这一些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历史虚无论的人们一直相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不可否认,但是不代表全部。

    史学家司马迁流传下来的《史记》至今都是中外学者最为敬仰的作品,不单单是这本书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为铸书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本书不但是历史,更是公道和正义的象征。

    人类文明没有往黑暗丛林法则发展,而是正在慢慢变得更加人性化,就是因为有一代代司马迁这样‘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铸书人的存在。

    而藏书人则是继承保护了这些先贤著作的守护者,他们对于书的敬重精神是同样值得尊重的。

    而有藏书之人,便有焚书之人。

    焚书之举不是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的。

    东周时期,诸侯割据,东周灭亡,群雄诸侯将东周王室典籍尽数烧毁。

    汉书艺文志‘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

    诸侯担心王室典籍中有关于他们这段犯上作乱的记载,对自己的统治不利,搜易全部烧毁。

    这也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崩塌之始。

    后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也打量烧毁其他学派的著作,秦朝时期李斯还设下‘挟书律’,禁止百姓私自藏书,著书,烧毁天下诗,书,诸侯史记。

    不过没有烧毁医药卜巫这类的书籍。

    刘邦入咸阳市,和部下大量搜刮搬运财宝,而萧何却放弃财宝而搬运秦宫图书。

    而萧何这一举动,也是让大汉能够绵延百年盛世,在外族铁蹄下屹然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藏书是光明正大,而焚书则是为了掩饰事实。

    这两者都是历史的本身的样子。

    而读书人,除了治国平天下之外,读书更多是为了光明正大,所以这出新戏《藏书之家》一下子就让很多人有了共鸣。

    尤其是几位经历过近代‘焚书’经历的老先生们,看的格外认真。

    《藏书之家》的背景是现存天下第一个藏书阁‘天一阁’的范氏家族。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侍郎范钦建造的一座藏书阁,藏书七万余卷,可谓算是励志藏进天下书。

    天一阁的名字取自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藏书最怕的就是火灾,取名天一十分恰当。

    起初藏书是范钦的私好,他为官清贫,唯好藏书,但是随着藏书也来越多,范钦突然觉得自己的这种私人爱好已经成为了一种责任,一种能为后代子孙保存守护这些历史文本的责任。

    于是范钦离世之前将财产氛围凉拌,一半为毕生收藏的七万卷图书和天一阁,另一半则是其他房产家财,长子继承天一阁,并且承担起祖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规定藏书为所有子孙共有,非极其各方钥匙,不得开锁。祖辈藏书之命。

    在范氏家族,天一阁要比其他财产要重要的多。

    天一阁第一位进入的外姓人是明末清初五大家,著名思想家的黄宗羲,黄宗羲花了十数年时间阅遍天一阁七万卷藏书,奠定了他的学术基础,以及为天一阁编录做出贡献。

    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清廷乾隆时期,天一阁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为了编撰《四库全书》搜罗天下图书,天一阁便是主要的文献来源地,天一阁也成为了清廷藏书楼的模板。

    乾隆下旨为天一阁建造‘内廷四阁’后又增加‘南北七阁’。

    个人家族的命运逃不离国家的命运,天一阁也不例外,清末社会动荡,天一阁经历了惨痛的创伤,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吉利攻陷宁波府后大肆掠夺藏书。

    后来天平天国时期,盗贼们从天一阁中盗取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倾家荡产尽力购回。

    民国时期,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明珠,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

    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此时天一阁的藏书从开始的七万卷,变成了一万五千多卷,损失不可估量。

    建国后,总理亲自下达保护天一阁命令,同时国内许多藏书人纷纷捐出曾经收购的天一阁藏书,离家数十年的藏书们才得以重归天一阁,再次丰富了天一阁的藏书。

    天一阁的流传不但是文物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价值。

    天一阁四百多年的风雨飘摇,兴衰过程像是一部属于华夏读书人传承的经历,在天一阁中发生的故事和那些守护藏书的身影,是华夏民族崇高的理想以及人文精神。

    他们不会向侵略者低头,不会畏惧战火的胁迫,也不会被鸡鸣狗盗所湮没,不会被狂风暴雨而摧毁。

    华夏文明中‘百无一用’‘手不缚鸡’的文弱书生们身躯里承载的是这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才是华夏文明原本的样子。

    也是激发这个名族不断奋勇向前的动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万世太平而读书,为往圣继绝学而读书的绵延不绝。

    这出新戏《藏书之家》通过范氏家族的历史来传达出一个对于华夏文化走向的反思与疑问。

    天一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诠释透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要把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血肉交融地缔结在一起,又要把天一阁表现为中华民族隐忍不屈的文化象征。

    原本茅韦涛当初排戏的时候,重点也是在这三跪求书之上,不过她跟作者都是想运用‘跪步’‘蹉步’来表达男主当时对于藏书的守护和渴求。

    而郑晶晶一跪一起,每一次都用真实的大跪来取代了‘跪步’,这种表达更加突兀,甚至有些强烈,容易让观众跳戏。

    因为大跪是先小跳一下后双膝跪地,双膝砸在舞台上的声音十分响亮,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同情心,也容易产生震撼感。

    如果能做到不让观众出戏,十分重要。

    郑晶晶在这里的人物情绪处理上,没有用师父茅韦涛教的那种方式,而是一种自己对范容求书时心态情绪的理解。

    这份理解,来自于王耀。

    郑晶晶在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就觉得,范容跟王耀真的很像,才华横溢,少年英才,明明已经拥有可以脱离一些琐事的能力,但是却总在一些琐事上妥协和忍让。

    在国外为国争光,却被内部封杀,做慈善,保护传统文化,这一路虽然没有太大的困惑,但是未来并不乐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