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后遗症,现代文明充斥着太多美好的选择,诱导着一些没有能力去拥有的人群,给他们编制一个白日梦或者进行洗脑性的诱导。

    这是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也是文化道德缺失带来的。

    王耀不习惯计划之外的事情,除了性格中的谨慎之外,更多是脚踏不到实地的感觉会让他恐惧,他做任何事情都会留好后路。

    他现在维持着这么大一个商业链,基本上没有收益,全都是投入阶段,电影以及一些版权收益总共加起来,实际上能有六亿美刀的流动基金,其中大部分都用于买地买楼贷款。

    而公益产业虽然是跟吴天来两人合作,但是王耀也留有后手,至少不会做出把吴天来拖下水这种事情。

    里里外外算起来,如果王耀失败了,那么他至少要再又六亿美刀才能让自己回到起点。

    这个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对于一些符号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王耀之所以有这个底气,就是因为他真的有这个本事罩得住。

    不说别的,利用系统生成给好莱坞那些巨头做特效,一年多下来这些钱就能回本了。

    当然这是下下策。

    六亿美刀的特效,相当于,皮克斯和梦工厂一年的总收入了,王耀能有这个能力,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的,到时候就可能引来大麻烦。

    但是至少从现在来看,王耀对于自己准备投资的几个项目期望值还是都可以的。

    而这一切的信心,都是来自于脚踏实地。

    王耀的这种信心跟那些做投资理财,以及到处找人拉风头的人不一样,金融是一个泡沫,毫无疑问,真正的信心是做实业。

    文化产业到底算不算实业,王耀觉得是算,不过他觉得真正算实业的,就是文化输出者,也就是创造者,比如作家,画家,雕刻家这种,只要你手艺够,吃饭不是问题,至于如何把这个能力最大化,那就是看个人的经商天赋了。

    王耀希望把自己关注的所有行业,都营造成一个脚踏实地的行业,不存在泡沫,也不存在虚假和作势。

    虽然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王耀也相信,当一个圈子所有人都是老实人的时候,来了一个油滑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被排斥的。

    虽然排斥人不太好,但是王耀觉得对一个行业来说,尽量不要害群之马,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这些老手艺人们对王耀的感激是特殊的,不但是为他们的传人找到了应有的工作,更让他们感动的是,还有人需要他们的手艺,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手艺没有被遗忘,还有价值。

    传承责任感这个东西,一定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一个刚入行几年的人,是不会体会到一个行业或者职业真正的魅力的,所以他们不会有这种传承责任感。

    而对于一辈子都在跟一门手艺打交道的老匠人来说,这门手艺的好坏他了如指掌,已经跟他的人生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了,就像是人类的繁衍本能一样,这个传承变成了一种基因,他是从心底希望,有人能够继承,最好发扬光大。

    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能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儿,那他是伟大。

    如果他一辈子都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他是幸运的。

    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也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

    激情总是一时冲动,只有沉下心才能细水长流。

    王耀很喜欢这些老匠人身上这种细水长流的神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认知,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知识,但是绝对有阅历。

    他们不是平凡的人,每一个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愿意接受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活的人,都是伟大的。

    王耀可以从书本中看到历史和知识,但是在跟这些老人接触中,才能慢慢了解什么叫做人生。

    虽然今天说话说得嘴皮子都要破了,当时王耀受益匪浅,回去准备写点东西的时候,被一个电话打断了原本的计划。

    电话是林晓璐打来的,她说有一位外国朋友有事想找他聊一下,关于安邦集团慈善教育的事情。

    而且这位外国朋友似乎是个急性子,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王耀在京城,在去杭城总部跟林晓璐约谈完之后,就直接飞了京城,这个时间应该刚到,也没等林晓璐跟王耀汇报。

    王耀没有把郑西西叫起来,自己开车去机场接了这位外国朋友。

    王耀的驾照是在美帝办的国际驾照,回国直接考了下试就可以了,虽然他不经常开车,不过他会开,而且开的不错。

    到机场的时候已经后半夜一点左右了,首都机场空荡荡的休息区坐着一个淡金卷发瘦高的西方男子,身边有着一个看起来有些破损的行李箱。

    “王先生?”金发男子站起身,拖着行李箱迎着王耀走来,说着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话,只不过还有些口音。

    王耀一身汉服,走到哪都比较好认。

    跟他握手,王耀笑道“卢先生,真是辛苦您跑了一趟。”

    “您能见我一面,我真的有些意外。”金发男子笑起来有些西方人的雅痞“而且还是这么晚的情况。”

    “我帮你安排个住处,边走边聊。”王耀伸手把他拉过行李箱。

    “您比我想象更年轻,更绅士,更神秘。”金发男子露出笑容跟在身后。

    这位看着只有二十几岁的金发男子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是德意志人,名字叫做卢安克。

    十一年前一次龙国之行,让他神秘的东方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他从国际著名的汉堡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到了龙国一所学校进修,并且在毕业后选择了留在龙国,并且走上了一条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道路。

    这个毕业于国际名校,而且还是学艺术专业的高材生,他选择做一名支教老师,而且专门去那种极其落后的村镇,连安邦教育援助都要画重点的地区。

    他并不是教育专业的,但是却对教育很感兴趣,尤其是对龙国的现代教育情况,德意志是一个教育层度很高的国家,可能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模式是这样的,所以他才会这么有兴趣。

    他放弃了前途无量的美术专业,选择留在龙国做一个连吃饭都是问题的支教老师,并且一直为之努力,在多年摸索和研究中,对于底层教育模式以及民俗风情有着不错的了解。

    这是一个好人,或者说是一个大善人。

    从与王耀的聊天中,王耀觉得他是一个哲人,他做教育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在证明一个问题,‘教育到底跟环境有多大的关系’,他跟王耀也不太一样,他做教育不是为了扶贫,而是为了心中的理想。

第四百三十一章 这个世界上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事情() 
第四百三十一章这个世界上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事情

    卢安克他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有些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隐士高人的感觉。

    他来找王耀,是因为刚刚听说了王耀的安邦集团,对于大面积的扶贫教育计划以及实行,他通过他当前支教的一个村镇找到了安邦的联系方式,并且以镇长举荐的方式联系道了林晓璐。

    卢安克的支教之路很坎坷,因为他的外国身份,所以有关部分会多关注一些,尤其是留在龙国的国际友人,期限对于他专门往贫困山区钻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后来担心他有一些其他目的。

    曾经多次干扰过他的支教计划,还因为他手续不全而罚款,遣送回国过,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卢安克,去年他成立了一个私人的教育机构,脱离了教育部门的管辖。

    在广桂一个贫困山区自费办起了学校,彻底在那个村子扎根了。

    广桂地区是目前龙国系那个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较多的地方,因为地形原因,而且那边少数民族比较多,多是说壮语的。

    华夏的方言跟普通话不一样,要困难很多,一个外国友人能把普通话说的这么流利,还能考出教师资格证,可见水平,但是让他再去接触方言,确实有点难了。

    王耀真的很佩服他,在语言和生存环境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支教,这已经不是执着的问题了,只是真正的大毅力。

    华夏历史有考证,在商朝之前,华夏还是白种,黄种,黑种人都生活在一个国家的时代,后来可能也是因为肤色原因,这两种人,有些被驱逐,有些则消亡了。

    历史上书上经常出现的‘昆仑奴’就是指黑人种。

    丝绸之路之后‘胡人’来到华夏,当时这些金发碧眼的胡人也被当成了异类和怪物,除了一些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都是当做妖怪的,这个主要是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差距。

    对于贫困封闭的山区,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变淡,卢安克刚到那个村子的时候也受到了排挤,村民都说他是洋鬼子,并且批评他的发色,并不知道这种发色是天然的。

    这就是典型的认知以及文化差异。

    对待外来人或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能够直接判断出当地的教育水平和认知等级。

    卢安克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坚持了好几个月,才让村民接受他这个外来人,有花了点时间让那些家长放孩子去上学,不过前提是不花钱。

    从教室到桌椅教材,全部都是卢安克自费。

    “我觉得龙国的教育目的性真的很强。”卢安克对王耀说道“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他的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教育难道是只为了获胜?我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我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学校和父母所期望的。”

    王耀知道他在说应试教育带来的单一性以及独断性,把最适合学习的年纪中的天赋基本都扼杀在摇篮中的负面影响“卢先生来自德意志,应该知道这个是国家等级的问题,你应该也知道,经济决定基础建设的道理。”

    “我不是在批评什么,国情什么的我也懂,我只是说一下我对于我看到,感觉的龙国教育氛围。”卢安克抿了口可乐,小小一口,似乎不敢多喝“我来支教的目的不是改变什么我不是政客,我只是想为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带来多一些的视角。”

    卢安克笑着指了指自己“让他们知道,长着金头发,蓝眼睛的洋鬼子,跟他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些东西不同,这一点点不同,就会带来好奇和思考,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您是一个实践家。”王耀诚恳的说道“你在暗室中为他们开了一扇窗。”

    “可惜我这扇窗,能招进来的阳光太微弱了。”卢安克摇头笑得苦涩“我得坦白,我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放弃了与别人争斗的生活,选择了逃避到通往自由的路上,我这样的人,本身是不会给孩子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可是你确实让他们看到,接触到你了。”王耀笑了笑“你很伟大,真的。”

    “跟你做的比起来,我确实显得更加无能。”卢安克笑道。

    “这个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