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经看到了生命的意义了,而我们还在苟活。”郑西西微微眯起眼“这是境界上的差距。”

    黄佳妮抿了抿唇,倒是没有反驳,因为事实好像确实如此“他好像不似人间人。”

    “谁知道呢。”郑西西笑着摇摇头“所以啊,你要是真的接手了博物馆项目,只要记住两条,第一,不差钱,第二,不需要盈利。”

    黄佳妮蹙起眉。

    “不差钱,意味着尖端的品质,当然,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做,不需要盈利,就以为着不必迎合市场,保持最原始纯粹的状态,剩下的东西,都交给他。”郑西西郑重的说道。

    黄佳妮点点头“我还得在想想,我喜欢文物归喜欢,但是让我做这件事情,我还真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你不是一直想研究柴窑吗?”郑西西笑道“如果你把博物馆的事情做成了,我让他在公司给你里一个项,专门研究柴窑。”

    黄佳妮惊愕的瞪大眼,猛然起身“成交!”

    郑西西看着好友在暖等下丰腴白皙的身子,舔了舔嘴唇,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

    让黄佳妮负责博物馆的事情,这个建议本来郑西西就想给王耀提的,即便是今天没有意外聊到,后面也会把这件事情交给她。

    毕竟黄佳妮来自一个文玩世家,家族都是研究文物古董的,而黄佳妮因为是女孩的原因,家里很多东西不让她接触,毕竟这种家庭都有一些‘腐朽的家规’。

    传儿不传女什么的。

    从小热爱华夏文物,尤其是瓷器的黄佳妮虽然后来从中央美院进修了瓷器专业,但是毕业后却甘愿在琉璃厂的家族公司里做一个账房。

    好友被打击了自信心,明明有才华却不再努力了,这点一直让郑西西很遗憾,不过人各有志,毕竟生活在她那种家庭下,潜移默化的教条和格局会禁锢住她。

    这次把黄佳妮从她家带出来,还是接了家里人要给她相亲的机会,要不然黄佳妮这么多年养成的懒惰习惯才不会跟着郑西西奋斗呢。

    博物馆项目本身就是和马先生合作的,作为国内博物馆的先驱者,他自然能把这个项目安排的很妥当,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人,所以郑西西想要培养一个自己人。

    王耀虽然聪明,但是却没有心眼,或者说是底气太足?

    反正在郑西西眼中,王耀对待人际交往的关系显得十分‘幼稚’,所以她得替王耀多留一些把柄,于是就举荐了黄佳妮。

    没想到两人今天意外聊到了,让她也有些措手不及,本来还有给黄佳妮做一些思想工作呢,毕竟王耀想要打造的这个商业系统,显得有些奇怪。

    王耀在用人方面太薄弱,虽然用的都是一些家里人,比如现在帮着金老爷子忙活剧场的郭立行,就因为这个‘师弟’关系,就把公司一个主要项目交给他了。

    王耀这种‘大大咧咧’让郑西西有点头疼,毕竟是门生意,假设郭立行有异心,到时候掌握了人才资源和渠道资源,自立门户,王耀属于养虎为患啊。

    对待合作伙伴也是,跟马先生合作的两个项目,王耀都属于吃亏的哪一方,但是这小子好像还不自知似得,一点反击都没有。

    做生意哪是这样做的,全凭人情,赚钱大家一起,亏欠全是自己。

    今天跟黄佳妮聊天也是,虽然两人之前见过,但是并不算太熟,只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又专业对口,王耀直接把博物馆这个项目交给她了,完全就是‘孩子气’啊。

    郑西西觉得自己现在不但是在给王耀打工,还简直后妈的工作,给他清理后事。

    简直心力交瘁。

    不过尽管这样,郑西西也愿意帮王耀,因为王耀跟其他人所有人都不一样,傻的让人离不开。

    而且把博物馆项目交给黄佳妮,为了帮助好友脱离家族的控制,让她能够找回自己生活的乐趣。

    她始终记得两人高中那时候,这个傻丫头拿着一个瓷器碎片跟她说了一个暑假的‘资料’。

    而当时这个傻丫头那种没心没肺的笑容,似乎也只有在提起‘柴窑’的时候才会出现。

    王耀在给公司起名字的时候,郑西西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

    因为光复这个词的意思不太吉利,恢复已经消失的国家,收回失去的领土。

    虽然知道王耀的意思是想把传统文化光复了,但是郑西西觉得叫做复兴也可以。

    王耀给的解释是,这个光复,取的是清末一个组织的名字,清末光绪年间,由蔡元培,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组织的一个团体,名字就叫光复会。

    这个组织是以暗杀手段来起义的组织。

    ‘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这是当时入会的誓言。

    虽然有一些狭隘民族主义,但是与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境地十分相似,现代文明造就混淆了传统文化的定义,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破而后立,追本溯源。

    找到文化最根基,最纯粹的梦想。

    所以王耀给公司起名光复,向为族捐躯的前辈们致敬。

    要用粗暴的手段,反击现代文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当年西方现代文明用上层经济文化拖垮,入侵了华夏的传统文化,如今王耀也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反击。

    所以光复集团的企业精神与安邦集团不一样,光伏集团更加简单粗暴,甚至对于资本操作没有任何底线。

    只有这种简单粗暴的精神,才能摧毁一些腐朽的价值观。

    所以郑西西觉得,黄佳妮可以在光复集团里找到真正的自己,脱离她原本的那个家族。

    企业精神和领导人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着整个集团的人,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第四百二十五章 鄙视链() 
第四百二十五章鄙视链

    柴窑是华夏官窑记载中一个已经失传千年的陶瓷传承。

    我国古代的祭祀礼器多用青铜器,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开用瓷器礼器代替青铜礼器的先河。

    柴荣创建御窑——即后世所谓的柴窑,诏令制造祭祀所用的瓷礼器及皇宫所用的日用陶瓷。窑匠向柴荣征求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指示:“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要求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

    周杰纶那首《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那句词,就是出自柴窑。

    现代关于柴窑的记载,每一代都有书面记载,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柴窑文物,唯一一个有些相似的,是在东瀛有一件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展出,被称为最接近柴窑的现存瓷器。

    但是这件也不是柴窑的实物,甚至有一些考据学家,认为柴窑是根本不存在的烧制手法,只不过是柴荣的一个想象。

    但是对于陶瓷爱好者来说,关于柴窑的记载,是他们认为陶瓷文化中最为神秘瑰丽的技艺,所以很多人将其定为一生的探索追求。

    但是去研究一个已经失传,甚至没有实物留下的烧制技术,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在研究投入方面。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古人对于柴窑的形容。

    光听起来就觉得美轮美奂。

    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所以柴窑是专为皇宫制作的陶瓷,而且为了保密,烧制的碎片都会销毁,避免泄露配方,这也是柴窑失传的主要原因。

    而且工艺复杂,为了保密也不会大量培养人才,所以产量也有限,珍贵无比,也极少流传下来,只是在古人的记载中,有关于柴窑这项神奇工艺。

    《景德镇陶录》一书中也说柴窑瓷:“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还说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有‘片柴值千金’之说法。

    陶瓷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文化传播的普及率在西方机器高,英语中瓷器的英文跟龙国是一个词。

    而且华夏的陶瓷一直以来都是西方贵族钟爱的器具。

    瓷器烧制原理属于现在物理化学范畴。

    随着温度升高,陶瓷坯体中具有比表面大,表面能较高的粉粒,力图向降低表面能的方向变化,不断进行物质迁移,晶界随之移动,气孔逐步排除,产生收缩,使坯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致密的瓷体。

    烧结的推动力为表面能。烧结可分为有液相参加的烧结和纯固相烧结两类。烧结过程对陶瓷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降低烧结温度,扩大烧成范围,通常加入一些添加物作助熔剂,形成少量液相,促进烧结。

    如添加少量二氧化硅促进钛酸钡陶瓷烧结;又如添加少量氧化镁、氧化钙、二氧化硅促进氧化铝陶瓷烧结。

    从而会行成各种颜色,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烧制水晶杯的文物出土,可见老祖宗的智慧有多么吓人。

    尽管现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讲一些瓷器烧制配比完全分析出来,但是烧制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真正的瓷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而一些失传的工艺,则需要漫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才有可能恢复。

    当王耀听说黄佳妮对柴窑有兴趣的时候,也有些惊讶。

    博物馆产业链是跟着古玩市场息息相关的,所以王耀跟安思远先生制定的计划,就是用瓷器和东方家具打开西方市场。

    因为现代西方琉璃烧制艺术的兴盛,所以瓷器正在渐渐式微,不过只要有噱头,瓷器依旧会大放异彩的。

    国内研究柴窑的人并不多,专家级别的不过十指之数,尤其是柴窑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市面上出现的很多号称柴窑瓷器的假货让柴窑蒙羞,所以研究它的就更不多的。

    不过爱好它的却很多。

    但是爱好跟专业研究毕竟是隔着一条跨不过的银河,尤其是柴窑的烧制成本,每一次开炉都是五位数起步,烧制出来的东西也基本上卖不了什么钱,自然就没人投入研究。

    而且由于景泰蓝的存在,柴窑的地位也略显尴尬。

    黄佳妮对柴窑感兴趣,这对于王耀来说也算是个意外之喜“柴窑我上次跟几位研究景泰蓝的前辈还真有聊过,他们给了我一些数据,我可以给你。”

    “真的嘛?”黄佳妮两眼放光。

    “你不困了?”围着浴巾的郑西西倚在门边喝着水。

    “刚才还有点,吹完头发就清醒了不少,王耀你不睡觉吗?”黄佳妮看着王耀还在摆弄着电脑。

    “还有点事情没做完。”王耀笑了笑“你们困了就去睡吧,我尽量不吵到你们。”

    “天天熬夜,你是要修仙啊。”郑西西做到王耀身边“写剧本?”

    “是啊,最近收集了太多素材,有时间就写点。”王耀抓过桌子上的水杯就喝。

    郑西西看了眼,没有吱声。

    “王耀,博物馆的项目,你有没有什么要求?”黄佳妮问道。

    “归类整理做好,宣传活动的话到时候会有宣传部下文案,当然,如果你自己要举办活动,公司肯定会支持。”王耀目不转睛的敲打着键盘“还有博物馆的纪念品,这个得麻烦你盯一下,因为我们合作的都是一些老作坊,产量肯定不大。”

    “不是量产?”黄佳妮一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