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乔布斯和斯皮尔伯格和哈维对好莱坞巨头们的反垄断,一场福克斯的复仇,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算盘。

    包括王耀自己,他开始喜欢这些目的性很强的西方人了。

    乔布斯带着王耀参观了苹果公司,并且送给了他们还没上市的新产品ipad。

    这个只有屏幕以按压技术多点触屏的东西让王耀觉得很新奇,1968年有一部名叫《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里出现过这个叫做平板电脑的东西。

    没想到乔布斯真的研发出来了,不过王耀并不看好,因为这个东西的实用价值跟电脑没法比,重量相当于笔记本,而且功能稀少。

    王耀倒是建议乔布斯把这种技术用到手机上试试。

    参观了苹果公司,乔布斯又带着王耀在硅谷里逛了逛,似乎有意介绍这个科技帝国。

    在硅谷之行最后,乔布斯问了王耀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来硅谷,你会选择什么方向?”

    王耀手扶着门框想了想“我觉得互联网经济是一个好的方向。”

    乔布斯点点头“那下次见。”

    “再见。”王耀笑着摆摆手,转身上了另外一辆银色的奔驰后座“朱迪斯女士,下午好。”

    一身精干西装的朱迪斯满脸笑意“下午好,王导演。”

    “这个称呼有点怪。”王耀笑了笑。

    “迪蒙说你马上就要成为整个好莱坞最闪耀的新人导演了,你得学会适应。”朱迪斯笑道。

    “那我倒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戏曲导演。”王耀笑了笑“咱们这是去哪?”

    “我帮你约了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人。”朱迪斯女士卖了个关子“对了,上次你答应给我回复,接过半年都要过去了,你的电影都已经要火遍美帝了。”

    “真的很抱歉,这段时间确实太忙了,准备演出需要把我手上的事情做完,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您的事情不重要。”王耀解释道。

    “我知道,就是开个玩笑。”朱迪斯笑了笑“你看我像是那种刁钻的老太婆?”

    “您可一点也不老。”王耀笑道“对了,不过我写了一本书关于华夏女性从古到今的权利地位,您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发给您。”

    “从古到今?”朱迪斯愣了下。

    “可能没那么细致,但是差不多,我查阅了九百多本史料,不过对于那么西方学者来说,应该是很冷门的。”王耀笑道。

    “天,九百多本?”朱迪斯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王耀“你这段时间都在看书?”

    “也不是,偶尔看看,都是之前积累的。”王耀笑了笑“我在读书记忆方面有些天赋。”

    “难道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朱迪斯问道。

    “差不多吧。”王耀点头道“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我现在年纪轻,等时间长了记忆力可能会慢慢变差。”

    “你会记忆宫殿?”朱迪斯又问。

    “你说的是记忆技巧?”王耀微微挑眉“我有点心得,不过跟书上写的不太一样,我自己的记忆习惯。”

    “这个是很珍贵的东西。”朱迪斯跟王耀闲聊起来。

    车子开到一个没有挂牌子的独特建筑,这幢建筑让王耀感到一种熟悉的风格,属于华夏建筑的风格,同时从已经见暗的月色下,这栋建筑又带着像是堡垒一般对外界的抗拒以及抵触。

    有些压抑。

    “走吧。”朱迪斯拍了拍有些出神的王耀,领着他走进这幢建筑。

    建筑立面像是一个展厅,也像是一个休闲厅,红砖白墙,干净而素雅,天棚上的灯都是特殊雕琢的,每一盏都不一样,地上或者墙上偶尔挂着盆栽,都是郁郁葱葱的。

    穿过回廊,让王耀眼前一亮,纯华夏风格的内饰装修,紫檀楠木面新调蝙蝠立柜,清式紫檀水龙纹大宝座,四季花开屏风,一面长约十五米巨大的摆着各种瓷器的多宝阁,还有一间改装成书柜的明式万历柜,雕花的玫瑰椅铺着绣垫,这间足有六百平米的空间内,像是古代一个王孙的内堂一样厚重典雅。

    里面有一扇月洞门,后面有一张巨大的罗汉床,上面坐着两个女人,一个身穿黑色衬衫牛仔裤,脸颊有些婴儿肥十分甜美,另外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绑着马尾辫露出一张精致的脸,两人手里都摆着一本书,罗汉床的方桌上摆着一个香案在燃烧,还有一套茶具。

    听到响动声,两人抬头看到王耀头,同时会心一笑,起身目光打量着王耀。

    王耀微微欠身,脸上带着善意的笑容。

    “你们都是龙国人,就不用我一个外国人帮着介绍了吧。”朱迪斯笑着说道。

    “你好,我叫林樱。”有些婴儿肥的女人跟王耀握手笑道。

    “我是张纯如。”另外一个女人也自我介绍道。

    “我是王耀。”王耀跟她们握了手后看着林樱笑道“林樱女士长得有些像一位前辈。”

    “听说你是启功先生的弟子。”林樱笑了笑。

    王耀眸子一亮“真是林徽因先生的后人?”

    “她是我姑妈。”林樱笑道。

    “怪不得如此像。”王耀感叹道,见到她第一眼,王耀就觉得像。

    “林姐家的基因自然没得挑。”张纯如笑道。

    “肯定没你这个大美女漂亮。”林樱笑道“虽然我们年长你不少,但是就别客套,出门在外都是老乡,做吧,喝什么?”

    “什么都行。”王耀笑了笑“这些家具都是您置办的?”

    “都不是真的,都是仿的。”林樱给王耀倒了杯茶“早上看新闻,东方水墨画的标题让我们震惊了好久,都来华人圈里都沸腾了,没想到作者是个这么俊俏的小伙子。”

    “这身汉服也是美的没边了,现在血脉这么纯的汉服应该价格不便宜吧。”张纯如盯着王耀的衣服笑道。

    “是一个朋友给我做的,拿我当模特。”王耀笑了笑。

    “启功先生字画双绝,教出来的徒弟更是青出于蓝,虽然还没来得及看电影,但是你这个作品确实让我们华人在西方引起很大的轰动。”林樱笑着举起杯“祝贺你。”

    “承蒙先祖传承。”王耀举杯道。

    “嗯,小伙子不骄不躁,是我华夏好儿郎啊。”张纯如嫣然一笑“听朱迪斯说,你想拍金陵大屠杀题材的电影?”

    王耀微微挑眉,点点头“是有这个想法,正在准备中。”

    “那你是怎么准备的。”张纯如支着下巴问道。

    “之前读了一些史料,想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瀛看看史料,然后去找还幸存的同胞们听一下口述的历史。”王耀说道“下一步,还没想好。”

    “很有章程。”张纯如点点头“不过你应该很忙吧,又是电影,又要唱戏。”

    王耀笑了笑“这件事不是可以轻易筹备成功的,我询问了斯皮尔伯格导演,他曾经拍摄过《辛德勒的名单》过程很艰辛,一个已经被定罪的历史事实都如此困难,更别说现在还在狡辩挣扎的金陵事件了。”

    “既然知道这件事情难,甚至完全不能达成,你还做吗?”张纯如目光灼灼的问道。

    王耀沉默了一下“没有什么要不要,主要我有这个能力,就必须做。”

    林樱和张纯如同时眉头一挑,露出欣慰的笑容“是个好孩子。”

    “再次介绍一下,我叫张纯如,是一名历史博士,也是一名作家,97年出版过一本书《金陵大屠杀:二战浩劫》,已经考证这段历史快七年时间了,美帝各大高校以及越南还有国内的史料都已经整理完善了,在金陵也采访过幸存者了,目前正在全美进行巡回签售中。”张纯如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轻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声音轻柔是因为她的身体状况不好,脸上的笑意是因为她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来叙述着她的经历,这种笑意是习惯性的,可能是因为她长期演讲金陵事件带来的惯性表情。

    因为只要是华夏人,提到1937年到1945年那段历史时,脸上都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表情,痛苦或者愤怒都显得无力,唯有微笑,用微笑去面对倾听者,这样比较会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狰狞。

    因为,那是民族之殇,来源于血脉的悲鸣。

    我该以何等表情提起你?以仓惶?或是悲伤?

    只能微笑。

    PS:张纯如,请记住这个名字,这是中国最美的女人之一,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第三百五十章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第三百五十章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张纯如,父母是第一批移民华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移民美帝后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从小就在知识分子家庭成长的张纯如自然成为了一名文艺学者。

    从小张纯如在文字方面就展现出特殊的天赋,喜爱读书,喜爱写作而且拥有独立人格,并非想一般作家想要用写作发泄或者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张纯如喜欢严肃现实的历史题材,希望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来传递关于人生,人文,良知,善恶的思想。

    同时她也是个天才,不但在文艺领域,在科技领域也有小有建树,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就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然后转到了新闻科系,因为受到当时记者这个无冕之王的职业吸引,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

    也是在实习记者的这段时光中,张纯如磨练了坚韧的性格和极强的责任心,以柔弱女子之身选择一条通往绝望,并且荆棘遍地的道路。

    从小生活在美帝的张纯如的汉语说的并不差,因为父母从小就对他进行华夏文化的教育,她写第一本的时候,就是想致敬之前经历千辛万苦也要回归祖国参加建设的钱学森先生。

    张纯如希望自己能成为钱学森先生一样的人,尽管她没有那么大的才能,但是也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心意和报效。

    岁张纯如第一次踏足祖国,想要为钱学森先生修书立传,但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采访到,于是去了杭城了解钱学森先生的过往,最后出版了《蚕丝—龙国导弹之父》

    书名寓意,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是一个拥有无限才情与责任心的华夏女子。

    对于华夏人来说,金陵大屠杀事件是上过学的华夏后裔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对海外华侨的后裔,因为一些官方因素,金陵大屠杀事件在海外,鲜为人知,似乎出了亚洲,就没有其他国家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记载。

    张纯如虽然从小从父母那里听说过二战时期的侵华事情,但是却对金陵事件认知模糊,

    1994年一次偶然的展览会上,亲眼见到关于金陵大屠杀时期的一些图片资料的时候,张纯如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变得扭曲了。

    尤其是当听闻这个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还被东瀛方面否认,没有成为定罪的时候,张纯如觉得自己仿佛被抽空了灵魂。

    她意识到,有一些坏人,比纳粹还要可恶。

    更加可恶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甚至百分之七十的人,不知道这些坏人曾经犯下过多么罄竹难书的罪行,因为这些人不知道,所以这些罪犯便堂而皇之的否认。

    张纯如放下自己所有的工作,开始自己漫长的考证之旅,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好在,她还有一支笔,一双腿,一张嘴,一双眼,能够去听,去看,去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