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责任有些太大了,不管好坏,都像是把王耀架在火炉上烤,很是煎熬。

    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但是王耀真的不敢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所以他有些犹豫。

    他也出了校园进入社会快一年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太大的现实惊变,但是李卓的捧杀,舆论的压力,还有化身王辜后的报道,都让他知道了,现实世界比自己想象中要复杂无数倍。

    这是一个由无数个大脑组成的社会,处处存在着变数,提高知名度是推广戏曲最快的方法,但是王耀有着自己的节奏,但是一下子跨步到国际这个高度,王耀还是没有这个底气的。

    “这个我得考虑一下。”王耀打定主意,委婉的拒绝道“你在华夏听了四个月的戏,一定知道一些传统的规矩,我得询问过我师父。”

    迪蒙笑了笑表示理解“说真的,对于你们华夏的那些‘规矩’我觉得挺不好的,毕竟属于限制他人人生自由。”

    王耀笑了笑“人生本来就是不自由的。”

    迪蒙楞了一下,笑着拍了拍王耀大惊肩膀“回去好好休息,我万分期待你的表演,对了能不能剧透下?”

    “当然不行。”王耀轻笑道。

    沙里请了大家吃了夜宵,回到宾馆后孔萍抱着一个盒子跟着进了王耀的房间,不一会儿贺赛飞也跟了进来。

    “这是什么?”王耀看着孔萍怀里抱着的那个用锦布包裹的盒子。

    “宝贝。”孔萍把盒子放在床上,然后打开扣子。

    王耀听到一阵铁锈转动的刺耳声音,然后目光被盒子里那几件精致到刺眼的小物件吸引了“这是?点翠头面?”

    头面,是指首饰,一套头面最低包括三只发梳,发钗一对,步摇一对,唐代还有额饰一个,在梨园行里也指的是演员道具。

    头面和服装在过去,都是衡量一个大角咖位的重要特征。

    这个老箱子里的头面有六只发梳,三对发钗,步摇一对,重点是这些首饰,除了造型景致优美之外,上面镶嵌的色彩,可能是因为有些年头了,上面的宝蓝色变成了稍微浅一些,更加深邃的蓝色,但是依旧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因为这个颜色太过鲜活。

    这是一项华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工艺,名为点翠,与金镶玉齐名的华夏古代金银玉石镶嵌工艺。

    点翠名字来源于它的取材,有一种名为翠鸟的鸟类,颜色鲜艳,全身翠兰色,羽毛可以折光,所以颜色青翠欲滴。

    金器首饰加上青翠欲滴的点翠工艺,在舞台上被灯光照应后显得格外灵动绚丽,这也是戏曲名角多喜爱点翠头面的重要原因。

    因为点翠头面做过精细而且造价昂贵,所以只有过去的大角才会佩戴,但是随着梨园行的没落,短短不到百年时间,点翠这项手艺就已经在行内濒临灭绝了,甚至很多新学徒只听说过师父吹嘘过点翠头面的故事,而没有见过实物。

    王耀也是第一次见到真的点翠头面,也被那种绚丽的美和精致惊叹了一下。

    “还挺有见识。”孔萍笑道“这套宝贝是那位华人代表借给咱们的,听说是一位同胞的祖传宝贝,传了快百十来年了。”

    “看着色素沉淀,确实有百年时间了。”王耀轻轻的拿起一支步摇。

    步摇,是一种头饰,插在发鬓之间,有点缀的垂珠会随着走路而摇摆,所以得名步摇,一般都是凤凰蝴蝶,等有翅膀类型的,或者流苏和坠子形状的,走起路来摇晃会让上面的图形像是活了一样,栩栩如生。

    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因为象征着女性魅力的特征,也经常被文人骚客写进诗里比拟美貌。

    比如读起来有些不太正经却韵味极佳的

    “玉作搔头金步摇,高张苦调响连宵。

    欲知写尽相思梦,度水寻云不用桥。”

    这套步摇的造型是一直盛放的牡丹,垂下的玉竹也是翠蓝色的,像是花露一样,因为年头太久了,上面的金色都有些暗淡了,但是却依旧雍容。

    “这小东西真好看。”王耀赞叹道。

    “你带起来一定更好看。”贺赛飞倚在墙边娇笑道“那个外国的大叔估计更爱你了。”

    王耀尴尬白了眼她“这是人家西方人表达友好的方式。”

    “呵呵。”贺赛飞轻嗤道“听说西方的男人。”

    “少看小报纸。”王耀瞪了眼她,把步摇放回去,又拿起同样点翠发钗。

    发钗跟步摇的用途都是固定点缀头发,但是在意义上不太一样,步摇是一种礼服的配饰,而发钗算是一种常规的配饰。

    “这几样有点沉啊,会不会把假发坠掉了?”王耀有些担心的问道。

    正沉浸在这几样首饰的精美中的孔萍和贺赛飞同时抬头瞪了他一眼“多给你粘胶水就行了。”

    对于女人来说,欣赏这种精美首饰的时候,怎么还会担心这么现实的问题,太煞风景了。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

    王耀耸耸肩“那我带一副,剩下的你们俩分了吧。”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要不你还想都带上的。”孔萍笑道“不过,你认识迪蒙先生?”

    迪蒙给王耀的报道没有传入国内,直接被李卓封锁了,所以孔萍只知道王耀在柏林出风头了,但是却不知道具体的事情。

    “嗯,没想到能在这遇见他。”王耀笑了笑。

    “这次昆曲能进,也多亏了他的推荐,我好几次都有点好奇他为什么积极了,今天可算知道了,他简直就是你的追求者嘛。”孔萍娇笑着打趣道。

    王耀脸一黑,把她们手里的首饰放回盒子,塞到她怀里“戏迷就戏迷,乱用词很尴尬的,快回去睡觉,明天还要试场呢。”

    “哟哟哟,害羞了还是被我说中了?”孔萍抱着盒子被王耀往出撵着走,还不忘打趣道。

    “不知道他这次看完你的演出后,是不是安能辨你是雌雄。”贺赛飞也挤兑道。

    王耀把两人推出去后摆摆手“你们俩就是嫉妒我有这种等级的戏迷,晚安。”

    “呸。”孔萍轻啐一声“晚安。”

    “晚安。”贺赛飞揽着孔萍摆摆手,两人窃窃私语笑作一团。

    王耀关上无奈的笑了笑,本来反串青衣的心理压力就够大了,她们俩还抓着施压,真是太烦人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戏,开始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戏,开始了。

    洗了个澡躺床上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后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外面的海滩,还有远处高大的现代建筑以及蔚蓝的天空。

    说真的,这边的天几乎都要跟吐蕃的天一样蓝了。

    整理了一下,王耀去酒店打听自己吃了早饭,期间还有几名外国人好奇的来打招呼,询问王耀身上的衣服是怎么回事。

    毕竟汉服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上面那种精美的人工刺绣远非机器刺绣能比,更何况苏绣神乎其技的针法。

    王耀有耐心的介绍了一下汉服和刺绣,不一会儿身边又聚了一群人。

    “你怎么走到哪里都喜欢招蜂引蝶?”贺赛飞见王耀这边人走得差不多了,过来嘀咕道。

    “什么叫我招蜂引蝶?”王耀皱眉道“我这是介绍推广华夏文化。”

    “哼哼,推广就推广,往人家姑娘身上摸什么?”孔萍端着咖啡过来轻笑道。

    “姐姐,你用词越来越恶意了啊。”王耀翻了个白眼“我是跟她比划了一下,什么叫天人合一。”

    “我觉得小耀这样挺不错的,会外语真好。”茅韦涛笑道“真羡慕你这种好脑子。”

    “等咱们越剧发达了,您在来悉尼出差,待一年交流就没问题了,语言这个东西啊,就是靠着语境的外在影响逼迫的。”王耀笑道。

    “你在国外待过?”孔萍好奇的问道。

    “茅师姐不是说我是学霸了吗。”王耀得意的扬了扬下巴。

    “嘚瑟,吃完了没?”贺赛飞轻笑着捏了捏王耀的下巴。

    “嗯。”王耀把剩下的三明治塞进嘴里。

    “我觉得你饭量变小了。”茅韦涛看着王耀说道。

    王耀楞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段时间饭量没有那么可怕了“可能是身体长完了吧。”

    “嗯,有可能,不过适应了你猪一样的食量,你现在吃这点,我还真有点不适应。”贺赛飞说道。

    “你是担心点餐点多了没人替你吃吧。”王耀嘀咕道。

    “你说啥?”贺赛飞秀眉一挑。

    “走吧,出发。”王耀起身转移话题。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地标级的建筑物,外形是由三组巨大的贝壳排列的,而且造型像是被风吹动的船帆,选址三面环海,更加符合这座建筑的外形象征意义。

    但是实际上,这个建筑最开始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并非贝壳也不是船帆,而是被切开的橘子瓣,这是一个心怀童话般纯净的设计者,是王耀见到这个建筑第一眼的感官。

    但是走进这座建筑,王耀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了,因为跟远看的惊艳纯真相比,里面的装潢似乎有些过于粗糙和廉价了。

    走进这座建筑,让王耀有了一种熟悉感,抬头看了看天花板,王耀惊讶的发现,悉尼歌剧院的天花板,竟然是采用跟畅音阁一样的斗拱和排列。

    这种建筑是为了让声效自然回荡扩散,华夏古代的戏楼都是用这种斗拱盖子。

    后来王耀查了一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约恩·伍重在设计内部的时候,参照了华夏的《营造法式》,悉尼歌剧院的外形会给人造成一种非撑力支撑起来的感觉,而为了内部的稳定性,排除采用巨大柱子的话,华夏的斗拱技术似乎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悉尼歌剧院建造中,澳大利亚当时政权动荡,约恩·伍重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被迫离开了悉尼,由另外一位设计师接手。

    同时也让悉尼歌剧院的内部变成了王耀现在这种粗糙的感觉,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因为悉尼歌剧院的费用超出了原本预算的十四倍,所以约恩·伍重才被迫离开。

    但是世界上,悉尼歌剧院几次建筑都是由约恩·伍重和一些明星众筹维持的,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不可抗力。

    这座建筑物历时了十四年建成,但是最初的设计者却在这座建筑落成之时,没有收到官方的邀请,也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和悉尼歌剧院挨在一起。

    所以,约恩·伍重到死都没有再回悉尼看一眼曾经倾注他所有童话的作品,或者他本什么可能认为,这个作品以及不是当初他设计的那个了。

    对于约恩·伍重的遭遇,王耀深感同情,站在悉尼歌剧院里,王耀能从这座西方建筑中找到一丝熟悉感和亲切感,还是让王耀很感谢。

    悉尼歌剧院最后获得了建筑界最高的‘诺贝尔’奖项,普利兹克奖。

    王耀也能理解约恩·伍重却拒绝领奖了。

    而且听说约恩·伍重时候语言大师林语堂大师的粉丝,连女儿取名为lin。

    而且王耀感觉,约恩·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内部部分,总有一种道家文化的痕迹。

    表演场地在歌剧厅,有1500左右各位置,舞台还是很宽敞的,戏曲的布景比格局简单的多,有时候一套桌椅或者案台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