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耀在汉武帝陵墓,也称茂陵被誉为龙国的金字塔,因为规模最大,而且修造时间最长,陪葬的等级最高。

    陪葬者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等汉代大人物。

    茂陵派来一个年级稍长王耀一些的工作人员陪着王耀参观,现在博物馆里逛了一圈,见识了很多墓葬出土的汉代青铜器,玉器和金器。

    汉代时期由于跟西域交流还未打通,此时的器具,雕刻还保持着原本的风貌,其中有一座国内最古老的群雕兽像,以‘马踏匈奴’为首的石雕让王耀体会了一下两千年前古人对于审美的标准。

    这十几座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雨岁月,依旧保持着古时的风貌,摸着这些石雕,王耀心情微妙,很难想象自己现在摸的东西,两千年前的古代工匠们也摸过,好像打破时空屏障了一般奇妙。

    王耀拍照留念,等下回去临摹一番,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鎏金器具多是一些香薰,灯托等精致器物,上面篆刻的花纹和图案也十分精致,王耀仔细的观察了一些刻有当时动物的器物。

    发现汉代对于马确实格外喜爱,而且汉代的马有龙像,十分神俊,可能跟当时汉朝与外族打仗,依仗马匹,所以对其格外尊尚吧。

    王耀觉得汉代这种马的形象,倒是挺适合改成卡通形象的。

    花了一个多小时转了博物馆,王耀有跟着去了霍去病的墓,因为夜幕降临,整个陵墓的轮廓在外面看不太清了,外面立着的碑上面的刻字也已经有些风化了,要仔细辨认才能看清。

    进到墓里,虽然是经过修整的,但是上面多如星辰的盗洞封印还是让王耀心中一凉“开发之前被盗过很多次?”

    “太多了。”陪同的人苦笑着点点头“包括茂陵,我们发现之后,墓里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清空一半了,再加上后来发现墓陵群,国家人手不够,消息走漏出去又被盗了一批,现在能留下的,就是剩下的一些。”

    “太可惜了。”王耀点点头。

    卫青的墓和霍去病的墓是挨着的,这两位民族英雄是亲戚关系,死后做了邻居也是一桩美谈。

    卫青的墓比霍去病的明显要大。

    最后是李夫人墓,这位大汉皇后真正出名的就是美貌了,比之四大美女丝毫不弱。

    哥哥李延年是华夏历史上鼻祖比较的声乐大师,当年为妹妹做歌流传至今。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词应该没人没听过吧。

    这个李夫人具体有多好看,王耀说不上来,但是从汉武帝刘彻为其写诗歌几十篇就能看出,能让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如此神魂颠倒,那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因为这位李夫人,华夏多了三个形容女性美貌的成语,倾国倾城,姗姗来迟还有绝世佳人。

    而这位色艺双绝的李夫人却并不是一个花瓶,汉武帝对她专宠,她并不自恃宠幸而凌辱后宫,反而深入简出极为低调,而且李夫人的至善极高,知道汉武帝钟爱她的美貌,在临终病重之时因为自身容貌不佳,拒绝了汉武帝的探望。

    汉武帝担心李夫人病情,坚持要见,李夫人便背对汉武帝叹息流泪,让汉武帝扫兴而归。

    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敢冒犯圣上,李夫人说汉武帝钟爱的是她的容貌,要是让他看到自己容貌不佳的样子,那么她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就不那么重要了,她死之后她的兄弟在朝廷便没了立足之处。

    果然李夫人去世之后,一直维持着自己完美的容貌,让汉武帝惦念一生,后来还封了她哥哥兄弟官员。

    后来汉武帝相思成疾,招民间方士用招魂之术,想要再见李夫人一面,方士设下祭坛,汉武帝隔着幔帐看着里面那抹身影飘然而至,又飘然离去,当时就泪湿长襟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的千古典故。

    而提起李夫人,又不得不提起汉武帝的另外一位皇后,华夏历史是第一个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卫子夫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冠军侯霍去病的姨母,汉武帝娶了卫子夫,相当于为大汉江山娶了两位大将军。

    而且卫子夫破除了汉武帝多年不孕不育的传闻,剩下一位长公主,后来又生下太子刘据。

    汉武帝和当时的皇后陈阿娇是青梅竹马相濡以沫,但是一直没有子嗣,卫子夫一来就生了个儿子,自然让陈阿娇心生异想,害怕自己皇后位置不保的陈阿娇迷上了巫术,后来被汉武帝废除了皇后之位,卫子夫被扶上位。

    卫子夫出身不好,家里是庶民,突然当上皇后让她越发的谨慎,对待皇上和后宫其他人都能做到温良恭俭让,在位三十八年没有任何风波。

    而且弟弟和外甥争气,为大汉江山立下不世战功,把匈奴打回了欧洲,让卫子夫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为了避免司马迁的当初说的外戚干政,卫家一门五候,在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但是为了避嫌,卫子夫劝诫家人放权相信汉武帝的英明,不结党营私,卫子夫在位三十多年不见家人一面,只是偶尔见一见弟弟和外甥,就是怕汉武帝多心。

    但是年纪大了的汉武帝还是多心了,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被江充等人诬蔑谋反,几十年为了大汉江山和夫妻和睦的卫子夫第一次显现出一个为人母的气魄。

    在这之前,卫子夫一直都是谦卑的,但是面对佞臣的诬蔑,卫子夫助太子诛杀江充等人,保大汉江山不被佞臣扰乱,保了儿子不被诬蔑惨死,逃出皇宫。

    但是老了越发多疑的汉武帝依旧听信了谗言,相信太子谋反,收回了卫子夫的皇后玺绶。

    夫妻二人情分已尽,让卫子夫对汉武帝失望之间,再加上太子刘据为保贞洁,自杀明志,听闻儿子自杀的惨讯,卫子夫悲愤难当,这么多年为大汉为汉武帝做的这些,还不如那些佞臣的几句谗言。

    最终卫子夫自缢在椒房殿。

第一百七十七章 乾陵双碑() 
第一百七十七章乾陵双碑

    爱妻和爱子双双离世。

    汉武帝悲痛欲绝,下令彻查巫蛊之祸,最终得知太子和皇后是无辜的,晚年丧子的汉武帝后悔不已,为太子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修了一座思子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

    天下闻而悲之。

    卫子夫在位时在民间名声极大,第一是因为她一届歌女出身却当上皇后,而且能母仪天下,第二就是因为恭谨的品行被所有人称颂,被称为女子楷模。

    历史上史学家对卫子夫的评价都很高,在没有卫子夫,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中兴之主汉宣帝,也不会有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大将军驱逐匈奴拓宽疆土。

    看到了李夫人的墓,没看到卫子夫的墓,对于王耀来说还挺遗憾的,毕竟卫子夫跟汉武帝之间的感情倒是可歌可泣的,未能善终确实遗憾。

    而且戏曲里写卫子夫的剧目还是挺多的。

    陪着王耀的这位博物馆讲解员姓赵,挺博学的,一路上给王耀讲了很多专业的,非专业的正史野史考证,让王耀又收集了不少素材,留着丰富改版卫子夫的剧目。

    第二个目的地是旁边的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建造的似乎比茂陵好一些,可能是因为修筑面积不大,半坡上有一尊三米多高的汉白玉雕像,在手电筒和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尤为神秘,雕的是贵妃插花图,贵妃面朝西侧含情脉脉仿佛眺望长安城内的某个人一样。

    玉雕从内部散发出光辉一般,哀怨和忧伤的让人怦然心动。

    一座青石砖起了的家冢,立着墓碑,墓侧是历代来悼念杨贵妃的文人留下的石碑。

    有名的比如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等。

    这位四大美人之一的皇后自古都深受文人骚客的敬仰,也留下了不少典故,比如妃子一笑,玉环羞红,贵妃醉酒等等,为艺术创作留下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对于梨园行的人来说,杨贵妃跟唐明皇都是祖师爷的地位。

    王耀要来檀香在墓前敬香,然后盘坐半晌求个心安。

    赵讲解还打趣王耀“每年来贵妃墓参拜的女生不计其数,拜完都要那一把墓前土,说回去擦脸能够美白,您要不要试试?”

    王耀笑了笑“我挺白的了。”

    说笑着进来纪念馆,这个建筑是仿唐代建筑修的三层宫殿,第一层就是描写唐代女性风俗的历史,还有一些文物,第二层是仿唐太真阁,里面画着鼎鼎有名的长恨歌,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旷世恋情显现的淋漓尽致,让王耀都有一瞬间迷失历史当中。

    认认真真的把照片拍好,王耀准备回去临摹一份,登上望都亭,这座楼台是记载中太真阁旁边的,名字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寓意是当年杨贵妃以被以红颜祸水之名,被禁军逼死在马嵬驿,吊死之时仍望东方,希望能有捷报从西来,收复古都收复山河的好消息,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杨贵妃被逼死,这一直都是自古文人的伤痛,将举国上下的罪过,让一个女人来背负,这似乎是古代红颜的唯一用处。

    天上繁星点点,站在十几米高的望都亭,四周陵墓的微光和远处那座散发着光源的咸阳城尽收眼底,带着土腥味的晚风吹得王耀有些睁不开眼。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王耀轻声吟唱道。

    身后的赵讲解愣了下,笑道“您在这里读这首词倒是几分讽刺,要是那盛世大唐的孟东野知道百年后长安花落无痕,不知道还能不能思无涯,马蹄疾了。”

    “是啊,人生的有趣就在于,谁也无法预料到身后事。”王耀笑了笑,从包里将大氅拿出出来披上。

    “哟,真俊啊。”赵讲解看着穿上大氅之后跟这里的景色更加融合的王耀楞了一下,赞叹道“你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这么好的长安,就藏在语文课文里,确实也可惜了。”王耀笑了笑“咱们再去别处吧。”

    “您准备下一站去哪儿?乾陵还是碑林?”赵讲解笑道。

    “已经八点多了,您觉得去哪好?”王耀迟疑了下问道。

    “我见您刚才在几个石碑前徘徊很长时间,估计是个写字之人,碑林现在去,估计您一时兴起就得通宵了,去乾陵吧。”赵讲解笑着说道。

    王耀跟着下去“碑林有多少碑帖?”

    “现在有八千多藏品在录,还不断的有新的碑帖被发现整理,估计要说算起来,应该能有一万多帖吧。”赵讲解笑道。

    王耀露出喜色“这么多?太好了。”

    “对你们这些写字的人来说,那都是无上至宝,但是对于很多游客来说,那就是一个个石碑,年头久一些而已。”赵讲解笑道“说实话,以前保护不当的时候经常有碑帖被游客破坏,甚至还有刻什么到此一游的,简直荒唐至极。”

    王耀皱起眉“确实荒唐,博物馆应该加强管理。”

    “需要钱的啊,这么大的场地,得需要最少一千人帮着管理吧,着一大笔开销,哪家博物馆也承担不起。”赵讲解笑道。

    王耀摸了摸鼻子“有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