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红楼-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玉菡认真看着,似乎觉得有点眼熟。贾雨村瞅了一眼,一片茫然。癞头和王道士不说话,他们已然心中了然,但显然不愿意说出来,“你这人脑袋没有你家奶奶聪明,回去问问她罢”他们告辞出来,回了天齐庙。贾雨村也不好说什么,让门房送蒋玉菡出去,待他们出去他立即用笔墨记下了刚才看到的图。有一两个地方他似乎记得不太真确,蹙着眉头思考着,添了几笔。

    三天后,贾雨村打算返回金陵。临走之前,他想着要找几个文人在恒王府住下来,专门编辑石头记续书。到底找谁呢,自己决定上门去拜访那个女中诸葛薛宝钗。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是他用的宝钗之计策。

第三章 小姑居处本无郎() 
这日晚间,一个太监到了恒王府,贾雨村把那张临摹的地图交给了他,那太监拿了地图,却不急着走。“你这到江南可有些时日了,皇上那里如何交代。”

    横竖有韦公公您在,自然会遮掩,我到不着急。只是我看这编书的事非一朝一夕,只怕未必能有时间安排。

    “要不你就下死力收,收一本烧一本。”

    “没有用,几个印书行我都让人去抄了,连刻板都拿回来了。还是禁不住。有人总觉得这奇货可居,这世上不怕死的人也多,我也不能忍着心真让人家为一本书九死一生。如果不想着法子现流行一套,迟早要露陷。”

    “这人干嘛要看书,我认得的字不多,只认得牌九上几个字,拿着那书我就只能如厕。”这太监的两个随从却是女子,穿着黑色的斗篷,带着剑。一直不出声。听见他这样说话,噗嗤一笑。

    贾雨村也笑;“这么文雅的话您也说了,还说不识字。”

    “反正你要尽快上京,皇上那里我会为你说话。不过弄清楚当初谁冤枉你了。”

    “你在宫里没有线索?”

    “贤德妃死了多年,恐怕死无对证,不好查了,你还是从贾府的人那里找线索。”

    “我就怕他们死绝了,让我无法报仇。”

    “你到底是要帮他们还是害他们?”

    “有的要帮,有的”贾雨村长叹一声;“只是我看他们也是雾里看花;看不明白。”那公公就是韦小宝,康熙皇帝的红人,此时望着自己两个随从笑,“我只看你们是花,你们披着这斗篷,就是雾里的花,聊得我心痒痒,来,啵一个。”

    贾雨村苦笑,知道这韦小宝是这样一个风流种子,也不知是真太监,假太监。候他们走了,自己悄悄到了一趟蒋玉菡家,因为之前已经着门子送贴,蒋玉菡安排妥帖,又因为两家相距不远,自己信步走来,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如果不是汉人遭逢国难,倒是个踏青远足的好时候,路上到有些阔人,轻裘宝马,莺歌燕舞,哪有国难气象,大清王朝的一派升平倒是四处可见

    他来到蒋玉菡家,倒早了半个时辰。此地却是一个清静的福地,正是春花烂漫之际,围墙内伸出些绿色的藤蔓,星星点点的开了些花。连年战乱,蒋玉菡在这城外安家,也略微制备了几个护院,进门时也居然门禁森严。一家丁带领进来,先在院子里的花圃旁等候,院子中间有假山花圃,面积不大,收拾得十分齐整,蝶飞燕舞,倒是十分雅致。

    家人沏茶上来,在石凳坐下。只见一少妇披着头发,穿着一件对襟褂子披了一件粉色长褂,到着了一条绿色裤子,在院子里大笑,我就要穿这件,这还是林姑娘送给我的,你不喜欢林姑娘,不让我穿她送的衣服,我偏穿

    贾雨村到唬了一下,忙将身藏到假山之后,听到厢房里一个女人的声音,不急不慢:不是不让你穿,你如今做奶奶了,小姑娘家的衣服穿着,怕人不服。我今儿新做了一套旗袍,你若不穿,我可赏别人了。奶奶别与她废话,麝月你过来,奶奶让你换你就换,有什么可说到。一妇人着一粉紫色大褂,姿色周正,神情略有不耐。家里有客,奶奶就该管紧了她,这样出来,遇上外人可不好。

    那边没有声音,贾雨村看那厢房,到贴着一幅字,那字看来已是有些年头了,却是“有之庭”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幅对联,贾雨村正待细看,看一位瘦腰的女子牵了那疯疯癫癫的女子正要进那门,听那女子叹了一口气,隔着门槛拽那女子去东厢房,那女子还待不进去,却被她连哄带劝地进屋了。一会两人一起出来,那位叫麝月的女子换了一套衣服出来,梳了头,竟然十分标志。“与我去厨房帮忙,今日有客来,爷说要好好准备准备。有好吃的了。”那叫麝月的女子似乎十分听话。贾雨村料到那妇人是袭人,知道是这家女主人,不敢多看。家人又上来请:“爷有客,说大人您大驾光临,实在是探伤的人来了,一时走不开,您久等了。”

    贾雨村随了家人过来堂屋,却见到一人匆匆出去,玉树临风,十分地惹眼,穿着袍服,显然是汉人,颇觉面熟,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蒋玉菡正送了袭人的哥哥和这人出来,这人也盯了一眼贾雨村,那冷漠的神态,到让他大了个冷战。

    蒋玉菡忙接引贾雨村进了堂屋,只见堂屋上书:瑞景堂,心中一笑,蒋玉菡指着这几个字,“这还是宝二爷题的字。”

    贾雨村点头,“原来宝二爷一定对蒋爷十分感激,这言下之意,竟然是把您家当再生父母的意思。”蒋玉菡道:“宝二爷生计,原来也不是我一人能担当的,就是这些朋友,也都有接济的。”忙又着人去请宝钗,宝钗到底也是个大度淡定的巾帼女子,见面施施然行了一礼,在一侧坐了,袭人早已让人安排好果茶糕点,贾雨村和宝钗见过,叹息:〃你这里倒是个好住处。〃蒋玉菡微笑:〃您和奶奶略坐一下,大夫来了,我去换药。〃剩下二人,一时无语。

    贾雨村细细打量当初盛传的金陵美女,果然姿色超群,尤其举手投足间一派静气,让人不能不肃然,衣着虽然简朴,却裁剪得当,色调自然。贾雨村到有些尴尬,想起当年自己乱断葫芦案之事,到底还算是帮了她的兄弟,然而最后薛蟠出事也是因为这案子翻了,当年的冯渊之案被当作明清期间的大冤案让顺治皇帝拿来整肃吏治,薛蟠被抓回,家产全部被抄,薛家的破落也就源于此,如果自己秉公办理了呢,当时杀了薛蟠呢,这样的假设在贾雨村这样现实的官员只是一闪念,知道无用自然会按下去。但话语已开了,只有搭讪道:〃兄长如今在何处,”宝钗淡然:“可能大赦了,或可能充军了,这些年我与母亲尚无往来,怕家中受累,迁到此处,从没有与外人交道。”

    贾雨村想起自己颇有愧疚的被拐子拐卖的香菱,不禁问道“那个女子现状如何?”“我出嫁之时她病着,为我哥哥生了一个孩子,她的父亲找到了她,她既和我哥哥没有夫妻之名,接回家去也是自然,之后大难来时各自飞。那个孩子的下落我也不清楚。”

    宝钗黯然。原来香菱的事虽然过去,但到底香菱命苦,如今下落不明,大家心里未必过得去。他们倒是互相明白这半截话所指何事。还是宝钗先抬起头来:“先生,旧事不提,请问先生找我何事,其实先生已经得到书信,完全不必再劳累辛苦一趟。”贾雨村点头:“你既然不称我大人,称呼我一句先生,我就已经很感激了,我这次来,主要是想确定一下续书人的名单的,也想请奶奶去恒王府主持一下,恒王府我已安排人专门照应奶奶,奶奶此去,需大隐,凡尘之事,系数抛开,因为续书好歹,都恐怕牵连,莫若一个不在的人。我必须尽快回京复命,情急之时,实无良策。宝二爷之书,蛛丝马迹甚多,如今满人初定,只怕于南明之事颇为敏感,原书构架庞大,我钻研半月也无法圆满,偏偏此书奇文,宝二爷一生心血,毁之可惜,若如此铺排出去,害了活着的人,贾家已经千疮百孔,如何保全才是要事。”

    宝钗会意:“先生着人带书过来,心意已明,我原无牵挂,脱凡尘到也容易,只是宝二爷外出也有几年,流落在外,书稿没有存在这里,这里以新书混乱,他若将文稿传抄出去,终是不好。还望先生早日找到他,晓以利害。”“这个我自会安排。”

    蒋玉菡进来,递给一个名单:“这还是我为先生找到的几位续书人,安排的这几位前来续书的文人也是颇费周章的,既要有与作者相通身世思想,又要有忠于明室不惧牵连之心,还要有防微杜渐之智,旷古之才。”连年战乱,文人的境遇难免落魄,蒋玉菡在因为战乱破败的贵族家族中选了三位颇有名声的才子。宝钗淡笑:“我看未必要用男子,生平认得几位女子,倒是十分有才,若能寻访得到,补阙全书,倒是一段造化。贾雨村:“但说无妨。”“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贾雨村一惊:“探春远在边陲,其余还活着?”“先生,即为大事,勿打妄语。有些旧事这些年来我从来不提,其实是顾着宝二爷。”

    宝钗淡然说着,却说出一惊天大事来:“大人可记得当年北静王一年之内四次到贾府,当时坊间流传,说恒王和贾老爷相交甚厚,其实不然,实则是恒王见过黛玉,这恒王其实就是北静王,因为别馆在恒王府被人称为小恒王。他向贾府索要,又不便做得太露骨,每每派些采办之事,又不与金钱,贾府亏空巨大,不得不以黛玉献给王府为妃。当时宝玉被派与琏二爷外出采办,贾府趁机嫁掉黛玉,上上下下都瞒着宝玉。”贾雨村道:“据我所知,这北静王对贾府其实颇有照顾,未必为难他们”宝钗道:“但是林姑娘既然不愿意,北静王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你如何确定林黛玉不会因此殉情。”贾雨村道:外间之前多有传说,说林姑娘为贾宝玉殉情”“真真殉情也就是添了我的罪过,问一下先生,如黛玉果真殉情,何为沙场林四娘。”二人都肃然,想到当年林四娘带领一帮女子,马踏香骨,战死沙场的旧事。“林四娘之事多有包装,与时事不符。”贾雨村喝了一口茶,勉强掩饰自己的痛惜。“那是文人传扬时多有顾忌,说是为土匪所杀,实则就是反清复明之举,明明在唐王以后,是李自成的余秀才不出门,原来就知道天下事。”自己到笑了笑。宝钗道:“林家女子睿智过人,又岂会做此殉情之事。黛玉临行之前,与我彻夜长谈,也提到了先生。”贾雨村一惊:“她提到我什么?”“先生送林妹妹到金陵,路上走了七年,是何缘故?先生走到靖江,借口路途混乱,在金山寺一住六年,这六年您真在金山寺吗?如果真是呆在金山寺,江阴之战小将是谁,长江海战谁救了史湘云?黛玉十四岁那年回家探林如海之病,又耽搁一年有余,这事如何解释?”

    贾雨村低头,“黛玉那时六七岁的孩子,就是七年光阴,也不过十四五岁,能有什么作为。听说贾家被从金陵赶出来,原本发配宁古塔,后来遇到了故人,才被安置到京城。那时黛玉也不过十二岁多一点,一定要牵强是那孩子救了大家,我也不太信。只是那时我确实没有一直在金山寺,黛玉也多有她四位师傅照应。我们原来想直接来投老太太,那时老太太先到了京城,无奈旅途战乱频发,于是等到宁国公荣国公进京,我们才得以回来。这其中曲折,多年来大家避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