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红楼-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由十来对红衣太监骑马引路,八个太监抬着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至西街门见贾母等连在路旁跪着。忙让周太监几个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院落元春入室,更衣上舆进园。一些礼仪之后,方至贾母正室与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姐妹相见。又请了薛姨妈,宝钗,黛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说了上锡天恩,下昭祖德的感恩之话语,及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的话,劝贵妃不要以父母残年为念,勤慎恭肃以侍上的话。〃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贾政道:“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想着皇帝的话,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宝钗,林黛玉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那小宝早认识黛玉,此时不便声张。黛玉到也不担心,原来她审度如果朝廷果然与自己过不去,北静王爷早就发威了,既然北静王爷那边只是常来打听,没有和贾府说破,可见并没有恶意。然而到底经历一场大战,这个小宝是建宁的人,又私自出宫,当时结下的情谊,此后和云珠与他匆匆相见,那个福公子的身份她早已猜到,既然小宝当时没有提,到绝对不会为难自己。只是这个小宝一会跟了建宁,一会跟了皇帝,如今又跟了元妃出来,似乎总是出宫在外,且一定有干政,实在是不可小觑。于是行事说话更加小心。

    元妃见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说:“没有旨意,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在怀里,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那元妃原来天姿国色,生性敦厚,此时落泪,众人都又悲戚起来。

    一时筵宴齐备,元妃命宝玉导引,步至园门前,

    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元妃道: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

    正殿大观园

    宝玉自幼得元妃教授,元妃此时有受皇帝之意,命宝玉将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再各赋五言律一首。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迎,探,惜,薛林等都做了文字,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再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写道是: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

    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

    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

    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

    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

    出令太监传与外厢。

    候贾政等看过悄悄捎给皇上。元春赏赐了宝玉并贾兰。贾兰极幼,还不懂事,随着李纨跟着宝玉行礼,元妃哪里知道眼前这个人的端倪。贾环从年内染病还没有好,在外面调养,也就没有人提起。

    因为元妃对宝玉自幼的喜爱,长姐如母,自然元妃对宝黛两位也就格外认真地多观察了。而宝钗对元妃是崇敬的,因为她自己曾经离那个辉煌的位置那么近,自然对于许多事情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元妃是丰腴的,当然对于如玉环一样的宝钗心里喜欢。黛玉似乎纤秀了些,看了她们个人的文字她心里更加有自己的想法了。她和贾母王夫人的相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她的贴身宫女和太监早已悄悄在贾府的人丁中观察是否有可疑的人,天残的太监们悄悄布置在其中,查找可能引起当朝怀疑的漏洞。

    元妃认真在贾府注意有没有自己看着十分眼生的人,那些丫头小厮她看不出端倪。但对黛玉和宝钗她认真地多注意了一番。看到这两个十四五岁的美丽少女并没有引起她其他的联想。

    黛玉原来并没有想到会在元妃省亲的时候遭遇周太监这个熟人,黛玉看人过目不忘,深知这个周太监一定会认出自己来,周太监当然是元春的人,即使有什么变故应该也不会当下闹起来,但想到自己和宝玉只怕从此就没有未来了,心里到有些郁闷。谁知那周太监在这如云的女孩子堆里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直到元妃和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在这园子里各处提字的时候闲极无聊的他突然撇开众人,一个人到处去转悠。似乎在找什么人。

    当他来到园中一片假山并且钻进去的时候,一直受黛玉嘱咐悄悄盯着他的晴雯奇怪地站住了。躲到了假山之后,一会,只见鸳鸯悄悄地过来了。

    这一下晴雯简直惊讶地自己捂住了嘴。

    周太监出来,看到鸳鸯忙迎上去。

    那鸳鸯跪了下去,叫了一声父亲

    周太监一把扶起,“别行礼了,”

    “前儿个我托赖大给你带的东西你收到了。”

    鸳鸯点头。“多谢父亲。”

    “你得告诉老祖宗,元妃来省亲之前,有人向她密告这里藏了前明朱家的人,她是特意来看的。”

    “这是哪个天杀的瞎编排呢。”

    “是有人告诉了老北静王爷,好像是个忠顺王府唱戏的,你知道忠顺王府家里的小姐是皇帝的贵人,和元妃不对付,老北静王爷让老祖宗注意一点,忠顺王府在找证据要参贾大人一本呢,你最好提醒他们小心为好。”

    鸳鸯点头。

    “你平日看起来,这里倒底有多少是前明的人,打听清楚了吗?”

    鸳鸯道:“除了老太太是真正的满人,其余从老爷到太太只怕个个都是,原来就是汉人入的旗籍,自然是前朝的人多。”

    “我不是要问你这个,我是问朱家的人。”

    鸳鸯道:“父亲还是不要打听,我也没有听过这些说法,我横竖不会去害人。前一阵我听说父亲还和抗清的为敌的,弄得紫鹃看了我跟看汉奸一样,好久都不和我说话了。”

    “你说的紫鹃就是那个林黛玉的丫头。”

    “可不是,我们以前四姊妹关系最好,你看她如今,对我们三个都冷着面孔。”

    “你上次劝我不与她家小姐为敌,我已经做到了,林黛玉回了贾府我可是一声没吭,今天她在那里写诗,我看得明明白白,也没有声张。和元妃我也从来没有提过。”

    “我是知道父亲的,林姑娘一心保护着这府上的人,自然也就保护着我。父亲可千万不要在你的主子那里透露什么。若这府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第一个活不成了。”

    周太监叹气:“我知道厉害,有时是没有办法。”

    “说什么没有办法,秦可卿家一家三口都死掉了,只怕也有父亲的功劳。”

    “元妃和督察院都在查,皇上有圣旨,我只是奉命行事。再说那秦可卿,弄个假金印害死了九王,死有余辜。只是我一直没有找到那个密告之人,找到也不能轻饶了。”

    “父亲还是在那宫里悠着点吧,少想着往上爬。伴君如伴虎,我真是怕了。”

    周太监颓然:“我只想保着元妃升上去,也就是报了老祖宗收留你的恩情了。”

    鸳鸯默默抹泪:“父亲千万保重,若宫里有机会发散人,父亲就快点过来接了我一起回陕西老家,我们父女在一起好好生活。”

    周太监叹息:“陕西如何回得去,那里饭也没有吃的了,饿死的人比被杀的都多。”

    周太监道:“我倒是不为林姑娘烦心,怎么我看你家的薛姑娘,到很像一个人,我就奇怪我在那里见过的。”

    “那宝姑娘只是薛姨妈的女儿,正经是表小姐,您就不要猜了。”

    “她倒是不姓王,这就不对了。”

    鸳鸯道:“人家自己的女儿莫非还认错了,薛姨妈是个慈爱的人,那宝钗对我也极好,父亲你那金印的案子可不要再迁延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