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红楼-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两女孩看着门口走得干干净净的皇帝和侍从简直是觉得看不懂了,幸亏那周姓女孩是金陵人,也有十五岁,悄悄拉了她回自己家,两个人从皇宫溜出去,居然无人问津,邹女辨别方向,一路往夫子庙

    过来。小脚走得肿胀,那一身的装扮太重,实在走不动,又要躲着巡夜的人和一些游民,夜里城里路径又大不一样,这女孩子哪里弄得请,一会就迷路了

    正在那里彷徨,却被一个黑衣人抓住,这人让她们不要叫唤,将她们带到夫子庙。

    夫子庙里有一个道士和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还有一个小道姑,这蒙着面纱的女子看来也还是个孩子,这道士问两个女孩子可愿意和大家一起,两个人都说要回家。那女子道:她们既有父母家人,道长还是让她们阖家团圆的好,比不得我们她似乎说不下去。道长道:那只有烦劳姑娘送了,我们要去和贾护卫会合。我们会沿途给你们留下记号。那小道姑道:“您也够啰嗦,小事情,我和林姑娘去就好了。”

    两人带着二女上了一辆马车。那女子一路也不和她们言语,那小道姑一直问她们为何这么晚如此凤冠霞帔地从家里跑出来,还挂着一身的金银首饰,这身行头到有些皇妃的派头。宝钗自然不愿实话相告,小道姑道:“你若不说,我们就把你们送官。”那女子听出她遮掩,让那道姑不要再问,也不要吓唬她们,一直把她们送到了邹家方才离开。

    那邹家人善良,将她送回舅舅家里。她原来想回嘉兴母亲家里,但宝钗私心里怕牵连自己的母亲和哥哥,一个字也不透露她们的名姓。又知道嘉兴的情况比江阴更糟糕,只得还是回舅舅家住着,一边等着母亲的消息。

    这宝钗之前还因为自己到底选中而有些开心,如今形势变化太快,尤其弘光皇帝因为逃出杭州而让所有明朝百姓痛骂,这一段就变成十分难以启齿。宝钗从被选中,却又在被册封的当晚被遣散,这样起伏的境况,瞒得住别人总不能瞒着自己的舅舅。王之瑜家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对这个外甥女。

    这让他们对于宝钗的这段经历讳莫如深。如今弘光帝据说是被部将出卖抓到京城等着杀头去了,王之瑜极力想隐瞒这件事。好在金陵城破,百姓自顾不暇,这个小朝廷一散,写史书的史官除了记了两个人的姓氏都没有记下来什么。

    宝钗对这一切只感到一种无比的羞愤。虽然她知道舅舅是迫于压力才将自己报上选秀的,弘光帝的两个皇后在战争中死掉了,选一个妃子甚至皇后实在是很正常,但就在她离一种辉煌十分接近的时候,战争毁掉了这一切。她觉得自己几乎成了一种笑柄,而这笑柄可能会在历史中流传下来。这宝钗人前不多说一句,背地里她剪掉了凤冠霞帔,把皇帝赐的首饰取了下来,丢在一个箱笼里再不问津,把个闺阁变成了一间净室,几乎找不到一点色彩。躲着舅舅舅娘哭了一场。她的奶娘何四姑不断劝慰,又调开了以前的家人和丫头,为她安排了自己的女儿莺儿日夜陪着她,这莺儿会很多结绳的花样,又略通一点文字,宝钗经过一段时间,方才慢慢忍住了。听得先报母亲来江阴接了上京,自然也想离开舅舅这里,免得为这事尴尬。

    谁知江阴这个地方,民风忠义,恰恰为剃发令发布,满城反清情绪大涨,大家情愿就死也不愿剃发。竟然与清廷发生一场八十一天的抗战,薛姨妈堵在了城外,不得不找地方躲藏起来,城里开始组织有计划的抵抗,一些少年用各种方宣传抗清,投降派就会被杀掉,兵荒马乱的,一些奴才趁机要钱,烧毁房屋,杀害主人。宝钗舅舅王之瑜被一个家奴告发,一行民众扑来就要杀他家人和妻妾。因为之前江阴投降的时候来了几个清兵就被知府安排住在王之瑜家里,况且确实有个哥哥王子腾降清的,于是大家冲过来要杀王之瑜,王之瑜为了自保,忙说自己的外甥女是弘光帝的妃子,大家于是敲锣打鼓地让这个娘娘来领导抗清,宝钗躲在房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只觉求死的心都有了,却又被几个妈妈看得死死地。王之瑜为了自保,带了她的册封文书,将她用轿子抬了,送到知府衙门去。那知府倒是个明白人,问明宝钗确实无此心志,将文书还给了她,让一个尼姑叫慧然的带她去庙里,由县府供养,免受纷扰。这老尼到没有为难她,反而将她放在自己身边,悉心教导一些佛法,每日到城中为一些伤兵治疗,这宝钗压抑自己的厌烦,内心里只盼着快快离开这里。

    王之瑜用宝钗这一招没有保护到自己,只得恳求说自己会做兵器,愿意为江阴做武器火药,于是好二儿子女儿一起生产了一种见血封喉的弩箭,连妇女们也在学习。所有的人都领到了武器。大家才把他放了,让他一家为大家做事。

    清兵先在西边扎营,但水路因为苏门三少的兄弟们死守还是畅通的,靖江有一个叫夏起隆的,带了沙兵八百人,叫人拿了字条,渡江过来说,渴望支援江阴,于是,城里忙让人带了四千两银子,再加上猪羊,酒米,火药等物资犒劳,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如此不断有乡勇背着武器和粮食从城外的乡下过来城里和清兵决战,清兵也进不来。而且不断被骚扰。清兵又派了三王来攻城,城里有位叫程壁的带了自己家的十四万两银子去常熟苏州求援,但对方不答应,又去安徽求救,等他到达,那边的部队已经被击溃。投降清兵的明朝大将刘良佐抓了他,得了这许多银子,许他出家了。一时因为清兵的火器厉害,整个江南到处危机。

    城里还要防止清兵内应,又要防止清兵屯兵城外射来的箭雨。宝钗等连日举着锅盖挡着外面的箭雨,另一只手捡这些箭,一人有时一天可以捡拾三四百之箭。

    城里终于请来了从前的典史阎应元,他这一来,指挥有度,算是打了几场大仗,

    尼姑慧然日日和他们说些外面的战况,隔一天换一批孩子带出去或拣箭,或救伤。,这日尼姑接受了城外一支梨园的队伍,因为全是不过十岁的孩子,弓箭技术很超群,白天在城上和清军干仗,守城的典史阎应元夜里就让他们到尼姑这里来休息,他们的头领叫段传秀的因为搏斗受了伤,被尼姑收留在白塔内养伤。他只休息了一日,就说再出城找救兵,不顾伤口还在流血,和梨园的孩子们告别走了。宝钗认出他就是那日救她的那个人,果然他后来又过来,说这次带来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很多以前锦衣卫的。这群人武功超群,上来城墙的敌兵总被他们的刀砍了下去。孩子们在城楼上救死扶伤,对他们十分钦佩。而宝钗却看到,这些人的首领居然是那个轻纱女子。因为她住在府衙之内,和阎应元几位在一起商议大事,她到不能多见。

    这天清王悦拉了宝钗刚上城楼,一阵箭雨过来,她们手上什么也没有,却被一人飞起锦袍挡住,那些箭落在锦袍之内,被人一卷,箭落在地上,她们抬头时,却看那女子撩起面纱对她们抿嘴一笑,说不出的俏媚,一女兵小声说道:斗篷坏掉了,那女子笑笑,将那斗篷解开,只穿盔甲,短衫劲装,轻纱蒙面,更加飒爽。宝钗竟然一呆

    此时城外放声呐喊,清军三万军队造了十条浮桥,一齐度过外城河,分十处运云梯上城。城上的人用砖石投掷,用长枪抵抗。有的清兵用船工蔽体前进,城内的人用火器、石头投向他们,无不打得粉碎。凡是四个城垛上的人,都是共同进退,看到清兵来了,就用弩箭向他们射击。尤其那女子指挥的弩箭队。

    段传秀带着队伍对付那些攻击城脚的,用长枪投掷,或者把旗竿截断,将清兵钉在上面投下来。清兵死伤无数。清军都督薛王看到守城的还有些孩子,自以为勇猛无敌,穿了三层甲,腰里悬了两把刀,肩上插了两把利刃,手上还拿了一把刀,独自一人登上云梯,想要毁掉城垛。他跨上城垛,持刀朝孩子们乱砍,段传秀用刀砍他,几番斗下来,枪刺在他身上,却是刀枪不入。有人说道:“只有刺他的脸了。”于是大家一起刺他的脸。但那人武功高强,那些刀剑接近不了他。

    宝钗看到那女将军用脚点了一下城垛,一手在一旗帜上一抓,小小身形突然飞起,在空中朝那薛王连发三箭,那薛王抬头抵御,一箭正中他脸上。众人欢呼,旁边城垛上弓箭队有一小孩子姓汤的,持钩镰枪钩断他的喉管;竹匠姚迩割下他的头。他的身体堕落到城下,清兵一起上来抢尸。城上梆鼓一齐响了起来。砖头、小箭如雨点下,又毙伤千余人。清兵只得得牛皮帐挡住箭和石块,这才把尸体抬了回去。

第二十章 烟鹤渺渺记忠臣() 
贾珠见到了陈圆圆的第二天,就让柳湘莲给陈圆圆送了些粮食和用度。山里消息不通,和外界的联系主要靠锦衣卫的几位骁勇之人打探,段传秀的坐骑日行千里,经常会带回些消息来,说起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以后并没有抗清之举,相反四处杀戮义军明军,势如破竹,大家都很忧心。贾珠记得当年一起在老师那里学艺时和吴三桂的交情,对吴三桂还抱有幻想,说服陈圆圆一起北上,或者可以以吴三桂对她的迷恋劝吴三桂反清复明。

    圆圆叹息,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自己落下千秋骂名,若有机会可以去劝他弃暗投明,或者将来历史可以功过是非,重新评判。

    于是贾珠只带了柳湘莲,护送陈圆圆一路北上,柳湘莲赶车,贾珠骑着马跟着,但南下逃难的人多,他们逆流而上,自然不容易,一路见到一些溃逃的大顺军和追赶过来的明军,因为缺乏粮食,每天都看到一些拦路抢劫的事情,贾珠先还管一管,后来这些事情太多了,想到自己只有赶紧结束这场战争才能真正救这些难民,只有尽快北上。

    很快又传来了江阴抗战的消息,段传秀带了一支队伍前去支援,和王道士带来的童子军会合了。

    贾珠和段传秀林黛玉在船上见了一面,贾珠原来想劝段传秀不要去江阴,尤其还带着这些孩子,段传秀不同意,说贾珠悲观,对任何反抗都没有信心,只知道保守行事。柳湘莲也一心想跟着段传秀去和满人打仗。段传秀喜爱这个伶俐漂亮的帅小伙,将自己的一套拳法教给了他。

    这一晚几个人都不舍得去睡,深知这一分开一个往北,一个往南,也不知是否还能见面。陈圆圆教黛玉抚琴,段传秀教柳湘莲练拳,到是难得的静谧和温暖。贾珠看着黛玉小小的脸似乎越发瘦了,问她:“你愿意和段哥哥去江阴。”黛玉点头,微微笑道:“此去江阴,但为扬州尽忠义。”对贾珠道:“哥哥送陈小姐我到认为不必,到耽误了姐姐一生,不信靠她可以平定天下。”贾珠叹息,“我何尝不知,只是让他师出无名而已。”黛玉微微点头,“哥哥保重,怕哥哥会被他软禁。”

    陈圆圆道:放心,有我在,一定保护贾护卫周全。”

    贾珠笑笑:“我自然小心,所以带着柳湘莲,这孩子年纪虽小,最是机灵的。他原来在李闯王军中呆过,倒是得了些武功真传,功夫也忒好。”黛玉看柳湘莲此时一直在暗处望风,十分安静,点头,“此人有侠士之风。”段传秀笑道:“林姑娘看人可以和妙居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