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个时空门-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喊上了准备去木行的赵文,三人一起出城来到了现场,这里人山人海、接踵摩肩、热闹非凡,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一大早就赶过来,直接把这个地方变成了庙会。

    这一次的诗会,不知道谁想出了击鼓传酒的名目,一大群文人站在新修的水利堤坝上,在鼓声中把酒杯往下传,鼓声停歇的时候酒杯在谁手里,自然就要吟诵一首与今日盛举、水利工程、赈济灾民等等主题有关的诗词。

    前几个文人说得诗中规中矩,无非都是歌颂嘉靖帝、称赞扬州知府这些套话,用在这种热闹的公众场合,绝对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

    等到第五次开始传杯的时候,鼓声响了许久就是不停歇,哪怕有一个年轻的文人死死将酒杯攥在手里,做出了你不停我不撒手的姿态,那鼓声就是一直响下去,直到围观人群都看出不对劲来开始起哄,那个年轻文人这才在旁人劝说下,不情不愿的将酒杯丢了出去。

    酒杯继续往下递,被一个衣着有些寒酸,下巴上长着三缕胡须的男子抓住,这时鼓声才嘎然而止,显然这一通鼓就是为此人而起的。

    男子拿着酒杯上前几步,大声朝着知府所在方向喊道:“知府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当着扬州父老乡亲的面想要请教!”

    这句话很明显就有些不对劲了,旁边有人连忙伸手去拉这个男子,却被那男子随手一袖拂中,踉跄的倒退了好几步跌了出去。

    那男子说是要请教,可不等知府做出任何回应,就继续大声说了起来:“我听闻本次扬州富豪共捐献银两合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三两。可是为什么用在这兴修水利、赈济灾民上面的,却只有区区八万三千三百二十八两?还有,本次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为何所购木料竟然比市价高出5成?为什么”

    这个男子越说越快,可话语却越说越是清晰,渐渐的就连最远处看热闹的百姓也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杨光在第一眼看到这个男子的时候,就觉得他有点熟悉,只是相隔实在太远,根本看不清楚对方样子,只是有那么点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已。

    等到男子说话自带“扩音”功能的时候,杨光没从相貌联想,而是从说话声音上想到了此人身份,他心底大惊用力握紧了赵文赵武的手掌。

第七十一章 乱(一)() 
严格的说,杨光与这个文人之间既见过也没见过,之所以出现如此矛盾的情况,是因为“召唤昆虫”的缘故。

    当初杨光用召唤蚂蚁对黑衣人同党的三进大园子进行侦查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地下暗室,他通过召唤蚂蚁知晓,暗室里除了花匠之外,另有一个下巴上有三缕胡须的文士和一个穿着袈裟肥头大耳的僧人。

    这是召唤蚂蚁用心灵连接方式给他的印象,因此当杨光再一次远远看到这个文士的时候,立刻就产生一种有些熟悉的感觉。

    可杨光毕竟没有亲眼看到过此人,直到此人说话声音清晰传到现场每一个人的时候,杨光才猛然醒悟,这个时代可没有扩音设备,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具有深厚内力的武学高手。

    有了这个突破口,杨光自然就迅速回忆起了当时的情形,毕竟他在这个时代所遇到的高手并不多,不过却全都跟那些黑衣人有关。

    这些内容说起来有些复杂,可实际上却只是在杨光脑海中一闪而过,当他抓紧赵文赵武手掌的时候,两兄弟还有些诧异的看着杨光,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杨光没有立刻掉头就走,他和两兄弟并不在人群的最边缘,想要挤出去要费很大的力气。这不是关键,而是在现场无数人都想往里面挤的时候,他们反其道而行的动作实在太醒目了。

    对方既然当着数万人的面发出质疑,暗地谋划的事情自然已经发动,这个时候做出任何反常动作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杨光的应对手段是不变对万变,藏身在人群中等待时机,不过一定要抓住赵文赵武,不能让他们在混乱中分散,否则这两兄弟很难自保。

    “抓住我,勿失散!”杨光低头在两兄弟耳边郑重其事的嘱咐了一句,两兄弟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目光,不过却牢牢执行杨光的命令,用力握住了杨光的手掌,小心翼翼的观察周围情况。

    三缕胡须的文人口才极佳,不过三言两句就说得听者感同身受,心里自然而然觉得官府无能,害死无数灾民,又趁机中饱私囊贪墨银两,着实让人痛恨。

    十几个藏身人群中的捕快想要冲上去把这个文人架走,却被人莫名其妙的几拳给打倒,以至于短时间内再无人可以阻止那文人说下去。

    那三缕胡须的文人几句话之间,就从痛斥官府又讲到了天下大势,宣称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无光,官府**无能无法解救百姓,只有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才能得到解脱。

    这句话仿佛是一个信号,现场立刻就有人大声喊出“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这八个字以示呼应,与此同时远处也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个方向是安置灾民的营地。

    数百名青壮穿着灾民的破烂服饰,手持棍棒等物在一个胖大僧人的率领下冲出营地,直奔诗会现场而来。他们身后的营地已经被燃起熊熊大火,无数灾民不得不携妻带子往外逃命,却由于造成了灾民皆反的假象。

    在诗会现场,数十人大呼杀贪官求解脱之类的口号,并拔出短刀匕首之类的武器开始攻击身边的普通人,现场秩序立刻变得混乱,无数人争先逃命导致相互践踏,死伤惨重。

    听到“真空家乡、无生老母”那句口号的时候,杨光依然明白困扰了自己许久的“真、武”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那根本就是“真、无”,分别是这两句口号的第一个字。

    现在杨光心头的谜底解开,这群黑衣人是白莲教徒,他们谋财害命积蓄资金,地下暗室里谋划的恐怕就是今天这场恐怖袭击。

    在看到扬州知府竟然丢下了现场数万民众,在亲卫的保护下仓皇离开,杨光就知道今天的悲剧已经无可幸免了。以他的实力,在这种混乱的环境里面也只能勉强做到自保,想要制止绝无可能。

    作乱的白莲教徒光是摆在明面发动的有数百人之多,就算他们全都站好了等杨光杀,杨光也没有足够的法术和体力干掉所有人。

    至于混迹在人群中趁机制造混乱的就更多了,尤其是先前明显看出有配合的鼓声,表明白莲教应该在官府内部也有内应,否则根本不可能搞出今天这种大场面。

    杨光不是那种拼了命也要拯救世界的英雄,扬州知府失察在前导致白莲教作乱,贪生在后令事态扩大,杨光可不会给那些贪官污吏背锅,他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抓紧赵文赵武的手,依仗着“蛮力术”和力量腰带的加持,头也不回的往外冲。

    也幸好杨光等人来得晚,没有挤到最里面去,这才相对容易的脱身。从人群中冲出来后,杨光继续拉着两兄弟狂奔,他知道必须得比扬州知府先回城,否则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一定会紧逼城门,把数万民众都丢在城外。

    紧赶慢赶,杨光总算比扬州知府抢先了一步,他带着两兄弟冲进城门,立刻吩咐他们赶紧去木行报信,以最快速度把人都集中到杨柳坊的货栈那边去。

    杨光从现代时空带回来的陈米,可都放在货栈那边,只要带着人守住那里,起码短时间内不愁吃喝,又可以集中力量保护大家安全。至于他已经吩咐方山陆陆续续买进的木料,只能暂且丢在一边了。

    看着赵文赵武身影从视野中消失,杨光找了僻静的地方改变了外表,他无无法拯救在水利工程现场的民众,却可以在城门这里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做点什么。

    “关门!快关门!”在扬州知府一行跌跌撞撞冲进城门后,一个师爷模样的男子连声发出了命令。

    杨光快步朝着城门处走去,因为大家都很慌乱,所以都没有人注意他。在接近之后杨光快速念出几个拗口的音节,那些聚在一起的兵士立刻就七歪八扭的全都倒在了地上。

    “什么人?”城门官看到这幅情形吓了一跳,大声发出了质问,不过语气中的忐忑和畏惧还是暴露了他的心情。

    “不准关门,放百姓进城。”杨光用威严的声音说道:“否则,死!”

第七十二章 乱(二)() 
城门官听到杨光威胁自己,伸手去拔腰刀给自己壮胆,嘴里高声喊道:“大胆贼人”

    这句话没说完,就看到杨光的身体突然暴涨,从七尺左右的身躯变成了一个身高十尺的巨人,吓得他手中腰刀直接掉在了地上,高呼一声“妖怪啊!”转身就逃。

    旁边的其他人也被这怪异的一幕给吓坏了,不一会的工夫就全都跑光了,让本应该很热闹的城门变得冷冷清清。

    杨光施放“变巨术”增大体形后,力量得到了增长,当然灵活性肯定会因此明显下降。他走过去把那些昏睡的士兵一手一个拎起丢到一旁,再用力把他们正在关闭的城门又重新推开。

    之所以没用“魅惑人类”,是因为在场所有人都听到那个师爷的命令,单靠一个城门官未必能让那些士兵信服,不如直接吓跑他们。

    这时不少从诗会现场逃回来的百姓来到了城门处,看到杨光这个巨人守在那里,一个个都胆怯的不敢靠近。

    “尔等还耽搁什么?还不赶快进城回家!”杨光没有去解释,任凭这些看到了自己异象的人自行脑补,他们想出的理由越多越离谱,今天的事情在白莲教作乱的背景下才会显得荒谬不可信。

    听杨光这么说,几个胆大的汉子这才小心翼翼从守在城门处的杨光身边通过,见他并没有阻拦自己,于是飞快的朝家里跑去。

    有了带头的人,剩下的百姓也都一窝蜂往城里跑,在他们看来不管白莲教怎么作乱,扬州城那厚实的城墙总能保护自己的。

    杨光在城门处守了小半个时辰,起码让数千百姓得以逃回城内,期间有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想来夺回城门,被杨光用召唤蜻蜓提前发现,在对方必经之路上施放“油腻术”,再用“燃烧之手”燃起大火。

    本来杨光是只打算稍微阻挡这些士兵一小会,却没想到自己燃起火海的举动,被这些士兵误认为匪徒已经入城,正在放火劫掠,吓得直接掉头落荒而逃。

    那带队的将领不但没有约束阻止,反而也拨转马头朝来时的路逃走,可无论他怎么加鞭都追不上前面依靠双腿狂奔的下属,上演了一幕“畏敌如虎、转进如风”的戏码。

    看着逃走士兵的背影,杨光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早就知道明朝中后期武备松弛,区区十几个浪人精锐都可以在南京、杭州这种大城外耀武扬威,城里数万士兵数十万民众噤若寒蝉居然不敢出战,却没想到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自己面前。

    在那些朝中大佬眼中,似乎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历史留名的武将文臣拼命练出一点精锐,就会被这些家伙视为眼中钉,总要费尽心机往里面掺沙子,一有机会就把这种精锐拆散弄垮,实在是让人无语。

    真正让杨光眼前一亮的,反而是穿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在得知城门被白莲教徒攻陷后,100多名锦衣卫骑着快马赶来支援,表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