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忠源为清妖守城,实属愚忠,但他孤身抵抗我天兵,身先士卒,舍生忘死。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把他的尸首交还回去,让他能回故土安葬吧。”杨小山对江忠源也很敬重,如果他不是替清妖做事,两人也许还能成为朋友。

    就这样,湘军的带头人江忠源身死庐州,太平军终于去一大敌,但这只是暂时,一大批和江忠源同样出色的湘军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太平天国即将会迎来更大的挑战。

第199章 曾国藩组湘军() 
话说在肃顺的极力推荐下,曾国藩得到咸丰皇帝的圣旨,让他在湖南练兵。对此时的曾国藩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书生一个,以前学得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言,练兵是两眼一抹黑,完全的门外汉。但曾国藩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办成一件事无非只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钱;一个是人。

    曾国藩虽然官居二品,但他是个清官,他穿着陈旧,衣服还打皱,吃穿用度全靠朝廷的基本工资。他作为长子,以身作则,家里仆人很少,下面弟弟们娶的媳妇们也都要从事体力劳动,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

    这样的家庭哪有钱供他练兵?曾国藩的练兵的第一桶金完全是靠他那张老脸换来的。毕竟他在湖南同事同窗,门生故旧,人脉资源比较广,挨个去借,总还有几个仗义疏财的冲着他曾国藩几分面子,掏些银子支持他一下。

    不过这还不够,练兵可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行当。曾国藩为了多积累点启动资金,拼着一张老脸不要,每过些日子就去湖南巡抚的府邸乞讨点军资。几千两银子不嫌多,几百两银子不嫌少,把骆巡抚烦得要死,每当骆巡抚想找借口推脱的时候,曾国藩就拿出咸丰让他练兵的圣旨,宣读起来。逼得骆秉章只能掏钱打发他走人。

    有了第一桶金,曾国藩就开始物色人才了。他自己作为书生,尤其喜欢以书生为将,他第一个看上的就是私塾先生罗泽南,这个罗泽南也是湖南人,不过学问没有曾国藩那么高,只是个秀才,但这个人头脑特别灵活,他不是死读书,他奉行经世致用的原则,主张做学问既能关注国计民生,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罗泽南四十五岁,在湖南门生很多,太平军经过湖南,很多山贼强盗都跳了出来。罗泽南就以他的门生为班底,组建了一支湘勇。这个时候江忠源的名气已经很大,所以他们的练兵方法很多都参考江忠源的,不但抓军事训练,还抓思想教育。带着这支湘勇,罗泽南打了不少胜仗,消灭了好几个山寨头头,得到了曾国藩的关注。

    曾国藩有银子有皇帝的招牌,罗泽南有人马,有一定的战绩。两人一拍即合,抱团发展。这就相当于曾国藩拿着朝廷的许可证和自己筹集来的创业资金收购了罗泽南的草台班子,组成了一个正规的初创公司。

    但这对于曾国藩还不够,他期望组成一支能对抗太平天国的强大湘军,光这点人马根本不够,所以他还需要更大的发展。但这个时候他遇到一个瓶颈,团练不是朝廷的正规编制,相当于私人武装。你一个汉人如果有一支庞大的私兵,难免会惹人非议。

    所以曾国藩他需要一个挡箭牌,这个时候他又相中了一个人:原乌兰泰旗下的一名四品都司塔齐布。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国藩遇到了他,并且一眼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位塔齐布衣着很奇葩,他上面穿朝廷的军服,脚下却是一双草鞋,相当于现在上面穿西服下面穿运动鞋一样,把曾国藩雷得里焦外嫩。

    非常善于观察人的曾国藩注意到了他,这个塔齐布说起来运气真的是非常差,他是镶黄旗人,贵族中的贵族,但是他做事认真,别的绿营八旗在夏天都不出操,只有他冒着烈日带着士兵刻苦操练。换到其他人早就提拔了,但他上司乌兰泰兵败生死,他成了没了靠山的人,如此好的出身三十五岁还只是个四品都司,一个中级军官。

    曾国藩看中了塔齐布,除了他踏实肯干,勤劳淳朴之外还有他镶黄旗的身份,有了塔齐布曾国藩就可以淡化朝廷对他的防范猜忌,起到“借满释疑”的作用。曾国藩花了好一番心思后,终于把塔齐布挖来给他干湘军总教练,负责训练新兵。

    为了更好的笼络此人,曾国藩还在皇帝那边极力举荐塔齐布,以自己的政治生命做担保,保举塔齐布做了三品参将。这个举动让塔齐布感恩戴德,这等于对皇帝说,如果以后塔齐布出了任何事,他作为保举人,一起负连带责任,清廷的官场上,如果不是特别欣赏或者是极其亲密的关系,这样的保举是很少见的。

    有了塔齐布这样的政治挡箭牌,曾国藩把他的湘军人数又翻了几番,不但组建了十三个陆营,而且在衡阳组建了水师。因为江忠源和他说过,要想在长江上打败太平军,强大的水师绝对不可缺少。

    善于识别人才的曾国藩又相中了弃文从武的彭玉麒,这个彭玉麒是个秀才,水性极好,人称“混江龙”。他为人清高,不肯和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每每遇到上司的刁难,就辞官不做。他性情高洁,又有儒将气质,很受曾国藩看重。

    曾国藩组建了两个造船厂,同时托人从广东采购洋炮装备水师,交给彭玉麒打理。

    于是湘军成为了拥有水陆两军的一支强大武装,人多了,紧靠曾国藩那些初始资金是根本维持不了的,不过聪明的曾国藩想到了一条路子。他磨破嘴皮子,让已经不肯掏钱的湖南巡抚同意他在湖南收取厘金用作军资,这厘金就相当于现在的过路费,曾国藩让人在一些桥梁,山口之类的必经之路设置关卡,收取来往两地商人的过路费。

    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当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曾国藩把这厘金运用的极好,还专门设置一个部门负责这项工作。湘军属于民间组织,没有朝廷调拨的军饷。曾国藩就靠这厘金不但维持住了湘军的运转,而且他旗下的士兵军饷还是其他正规军的数倍。

    曾国藩不但注重湖南的发展,他还不失时机地把“分公司”开到了湖北。当时湖北总督伍文怡是胡林翼中进士时的主考官,算是胡的老师。他知道胡林翼很能干,请他前来支援,结果等到胡林翼带着六百兵丁赶来后,这位总督大人已经兵败身亡。

    这一下胡林翼没有了靠山,在湖北举步维艰,没有粮饷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情形非常尴尬。曾国藩和他是同期的进士,和胡林翼的关系很好,对胡的才能也非常欣赏。这个时候曾国藩湘军才刚刚起步,也没有多少钱,但他还是极力支援了胡林翼。

    曾国藩不但给钱还给人,让胡林翼在湖北站稳了脚跟。胡林翼果然不负曾国藩期望,在湖北发展很快,从区区六百多人发展到了数万人,成为了湘军在湖北的重要力量。

    短短一年多时间,白手起家的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比较强的战力。这个时候正是太平军西征的时刻,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终于上阵了。

第200章 一败再败() 
自从江忠源离开湖北去了安徽,豫王胡以晃的日子好过多了。他进展顺利,在拿下武昌后,又连下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宜昌等地。然后豫王又转战湖南,先后攻占岳州、湘阴、靖港、宁乡等地。一时间,太平军在湖南湖北盛极一时。

    拿下湘潭,胡以晃是意气风发,他下一个目标就是湖南的省会长沙,此刻他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因为他攻占了很多城市,他的几万大军已经分散开来,现在他手里只有一万左右天兵。而且先前没遇到很大的挫折,沿岸的清兵几乎都处在不抵抗的状态,胡以晃起了骄兵之心。

    盛极必衰,在湘潭豫王胡以晃遭到了曾国藩湘军的强烈阻击。曾国藩派塔齐布带领四千多湘勇,前来湘潭,开启了湘军出征的第一战。

    不得不说这个塔齐布是一员不怕死的悍将,他带领湘勇身先士卒,手上拿了一把长枪,腰间插了两把腰刀就上阵了。他让亲兵掌着自己的帅旗,第一个冲入太平军的阵中,湘勇们看主将这么不怕死,纷纷向前冲去。

    这一战塔齐布连杀九员太平军将领,导致太平军溃败,随后湘勇们一口气杀到湘潭城下才收手。

    第二天,胡以晃咽不下昨天的惨败这口气,亲自上阵寻求决战。结果曾国藩为塔齐布配备的谋士周凤山起了关键作用,这个周凤山和塔齐布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塔齐布是有勇无谋不怕死,周凤山是无勇有谋怕死。

    周凤山定下诱敌深入之计,在一座山的左右两边设下伏兵,配备众多大炮,然后以少数兵力引诱太平军。湘军的诱敌部队且战且退,将太平军引入山中。这时候,两边大炮齐轰,击杀太平军百余人。突然遭遇重创的太平军,队形很快就乱了。这时候,埋伏在两侧山上的湘军冲出,再次重创太平军。

    于此同时,曾国藩的水军统领彭玉麒带领湘军水师与豫王的水军交战。豫王的水军用的基本都是民船,这些船运输可以,作战不行,因为民船的底板无法承受大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所以不能安装大炮。

    而湘军的水军,曾国藩是花了很大心思组建的。他的战船都是经过专人设计的,水营里的战船有大有小,各有分工。战船的底板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承受后坐力,并且配备了数量不等的洋炮,能够远距离攻击,而且威力还很大。

    两边一交战,湘军的水师在很远的地方就不断击沉太平军的民船,当太平军陷入一片混乱后,彭玉麒又派出死士,驾驶小舢板冲入太平军阵中四处放火。

    双重打击下,太平军数千只民船几乎全军覆灭。豫王连遭重创,知道事情不妙,赶紧向江西的石达开求援。

    石达开进攻南昌,兵力也非常紧张,但还是让自己的堂兄石凤魁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去救援。

    但此刻已经来不及了,豫王在接连失败后,他手下的湖广老兄弟和新招募的新兄弟因为失败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胡以晃又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其后竟然发生内讧,让湘军坐收渔人之利。

    胡以晃与湘军水陆大军激战七天,大小十仗,全部败北,伤亡过万,最后只带了四名天兵逃到了岳州。

    曾国藩不肯罢手,紧跟着追到了岳州,开启了岳州攻防战。

    失去水军的胡以晃已经无法对抗水陆并进的湘军了,又接连输了好几仗。在最后一次与湘军对决时,胡以晃遇到了仇人塔齐布。两人相见分外眼红,胡以晃策马单挑塔齐布。

    两人都是虎将,一时间杀得难解难分。胡以晃心情比较激动,因为接连的失败产生的愤恨,让他的动作变形。在一个冲刺动作时,用力过猛,没有扎到塔齐布,扎到了他的战马。他想要拔枪再刺时,一个不小心失去平衡,落下马去,被周围的清兵乱刀所杀。

    胡以晃兵败身死,太平军惨败,岳州又落与湘军之手。

    而前来支援的石凤魁没有石达开那么英明神武,他资质平平,在支援的路上就被湘军所败,逃至武昌。

    湖北的胡林翼也在这个适合配合曾国藩率军进攻武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